有关红泥的作文

【篇一:青春愿赌服输】

煮沸一杯清茶,让香茗溢于鼻间。说不清的时光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用倔强的身影昂立在玫瑰开放的盛季。不说后悔,因为总有那么一份青春值得用不朽的流年去筑造。

白纸素笔勾勒一圈圈轻浅不一的轮廓,倒映出不羁的容颜,年复一年的沙漏不知在何时裂了缝,书桌上的泥沙自动汇聚成群,不愿低头,也不想卑微,不再有羁绊的青春,总是拼得头破血流也不曾回头。骄傲的少年,岁月的蹉跎让眼底幽黑更加深邃,或许我们从不曾改变,只是在不停的伪装,月光下的身影一步一个脚印踩碎红泥,曾经的朋友,在不同的阶梯一个个擦肩而过。绵绵的微风拂起耳边几缕发丝,微笑代表的不是熟悉,而是陌生的礼遇,不知从何时起,彼此间有了距离,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却再也找不到出口。

灯红酒绿的世界,谁也没有资格去怪谁。我们都没有错,没有改变就没有欢笑,没有理由让别人去适应我们,只有我们去适应别人。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赌局,那么我们只能算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好与不好,不在于本身,而是在于是否运筹帷幄;有历练的青春才是有意义的青春,甘苦并存,奋斗路上的挫折和失败留给我们的不完全都是气馁,而是创伤。青春的路没有人代替你走,别人可能给你雪中送炭,但是点火聚暖的人只会是你自己。人生不过是寥寥的几十年,既然不想虚度就只好向前,青春依然还在,容颜依然如旧,只是年少不复。我们是天上的星星,在孤单中徒步旅行,用温暖的阳光,来照耀彼此前进的道路。

请用心听,时钟嘀嗒,那是我们曾放肆不羁,用悲伤来筑造的流年。那是我们曾放声高呼:青春,我愿你此生不朽!

因为青春一样的我们,选择了阳光四射的日子,所以想要走下去。这样的我们,学到了很多,足够我们去受益一生。青春的我们张扬,所以拼得头破血流之后,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青春的我们勇敢,所以受到挫折之后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这一份青春让我们受益匪浅,谁说青春易老呢?不过是因为你们没有好好把握青春,所以等有一天察觉时才发现青春已经走远。

时光匆匆走过,一步步迈向属于我们的前方,别让岁月白了头,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滴滴嗒嗒丢掉的时间,是因为不懂得珍惜他所带给我们的收获。

【篇二:感受传统酿造术】

8月27日,作为新消息报小记者团的一员,我和50多位小记者一起走进宁夏大夏生态酒有限责任公司,零距离了解传统酿造术。

进入车间,一个个长方形的池子呈现在眼前。“同学们,这个叫窖池,四周和底部都是红泥,上面盖着的也是红泥,里面放着高梁、大米、玉米、小麦和糯米5种粮食。”由于酿造车间只有一个狭长的通道,站在后面的我没有听清楚讲解员叔叔的话。

大家都到下一个环节参观时,我和几位落在后面的同学围着讲解员叔叔,请他再讲一讲。原来,传统五粮酿酒的过程是,先把粮食放进窖池,等着它发酵,变成酒糟;70天左右将酒糟从窖池里取出来,再进行蒸馏,这样就可以得到酒了。讲解员叔叔特别强调,这个是酒的原浆,和最后卖出去的酒有区别。

为什么用红泥做窖池?因为红泥里生长着许多有利于酿酒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提高酒的口味和质量。窖池还分老窖和新窖。老窖池和新窖池哪个好?答案是老窖池好!因为老窖池的窖泥含有丰富的微生物,酿出来的酒口感更好。

走进酿造车间,我懂得了传统五粮酿造技术的精华,也明白了“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的含义了。

【篇三:走过樱花道】

那年,风暖,花香。

我走在一条长满樱花树的小道上。

风起,携来幽幽的醉人花香,也将枝头上的樱花带走。漫天的樱花随风而起,像是缀着粉红草莓的轻纱在空中浮动。

我往前走,几朵樱花吻过了我的脸,几朵樱花牵到了我的手。这漫天的樱花,唯美。

但落花还是会引人感伤:四月天,它们刚刚孕育了朵朵绚烂,一株株一排排灿若云霞,它们随风起舞,像无数只蝴蝶,翩翩。可如今,花朵落地,蝴蝶折翼。

一个人站在樱花树下,静默,抬头,凝视。终有些不忍,准备转身离去,离开这让人伤感的地方。却在回头间,瞥见树下的几抹嫩绿,虽柔弱,却充满生机。慢慢地,我的心底溢出暖流,缓缓。樱花,这是你的留在人间的痕迹吗?

樱花还在漫天地纷纷扬扬地飞舞,等到谢幕,便留下一地粉衣。阳光为它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色,好一地极致的的繁华!

在那绝美舞步中,我仿佛看到她们在笑。原来落红真的不是无情物,它孕育那抹绿色和无数个我没有看到的绿色。樱花也用它了诠释了自己,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这一刻我读懂了樱花,读懂了它的落下。它是一朵成功的,曾经浸透汗水的血泉,终于在四月时,洒下一片新生。它开满一树的粉色,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许,但它并未沉浸在这甜蜜的梦幻中,而是选择了落下,孕育脚下这片绿色。生虽短暂,樱花却用它自己的方式开出了永恒的美丽。

樱花树下,落红委地,化作红泥。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落樱道上,碾香为尘,再绽芳华。这是一个让人敬畏的生命。

走过樱花,感悟生命,读懂了春泥的化身,芳草天涯。

【篇四:参观宁波博物馆】

今天,爸爸说要带我去参观宁波博物馆。

“好啊,好啊!”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到了博物馆,我一眼就看了一个奇怪雕像。是一个穿着古代服饰的女子,她把琵琶背到背上,双手绕到背后弹琵琶。我看了介绍,原来这是“反弹琵琶”。真是太厉害了,可以在看不到琵琶的情况下弹出美妙的乐曲。如果我也能做到这样就好了。

来到二楼夹层,这里装饰着一幅幅画,讲述了一个个成语故事。其中有四幅是表示“文,武勇,信,仁”的,合起来被称为“鸡鸣武德”。哦,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三楼是“东方神舟”展。这里展示着我们祖先“河姆渡人”生活的场景。他们只在腰上围着树叶,用红泥做碗,打来动物烤着吃。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生活的啊,比起他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可是太幸福了!

我还参观了“阿拉老宁波”、“竹刻馆”……,天慢慢黑了下来,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博物馆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下次有机会还想再来!

【篇五:路与行】

我的家乡有条路,是上的通往镇上的,每到放假回家的时候,总要走过那一条路。

路程不算远,大概两个小时可以走到,但这也是在走得快的情况下,首先要走过一条长长的不算拥挤的马路,走到一个六角亭,向左转弯,又是一条水泥路,印象中是六年前铺设的,然后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会看到零散的几户人家以及连绵不绝的山峦,水泥路的尽头有一座村庄,是去年翻新的,都变成了红瓦白墙的门面了,但还没有到我家。

水泥路的尽头,与其相连接的是一条掺杂着石子的红泥路,每当走上这条路,总能闻到特有的泥土气息和路边茂密的树木散发出来的清新空气,而现在在这条道路上有几个高高的土丘,已经被挖得只剩下红泥,下大雨的时候,泥土就被冲刷下来,使这条路变得泥泞不堪。听别人说,那里要种上一种树,用这种树做成的木材很值钱。现在,高高的土丘还在我回家的路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走到下一个村庄,就到了我家。

而我家门前的路面上,却有着许多大石头,当然也被红泥包围着,这事还要从三年前说起。在村庄对面的山上,埋藏着许多矿藏,于是一车一车的红泥夜以继日地从山上运到了山下,或许是急于求成吧,从车上洒落下来的泥土,到了雨天,就使路面变得和沼泽地一样泥泞。于是,村庄里的人们找他们谈话,不允许他们继续挖矿,至少让这条路能正常通行。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并没有停止挖矿,但他们运了一车石子,铺洒在我们行走的路上。岁月的沉积,让那些石子和泥土渐渐混合在一起,就像人们对于挖矿人的嫌恶也随着这条道路的恢复而湮没了。但是,对于那些失去了绿色外衣,露出了红色裸肤的山,它们,又该怎么办呢?已经没有人去想了吧。

而我依然忆起从前的那些山。到了春天,拔地而起的竹笋就像春雨一样又多又密,越到竹林深处长出的竹笋越是粗壮。还有蕨菜,都是春天非常可口的菜肴。夏天去山上玩,可以采到一些红色的小果子,一串一串挂在它的枝条上,熟透了的果子没有一丝一毫的酸味,吃到嘴里是满满的甜蜜。还有那些红色、黄色以及紫色的蜻蜓穿梭在草丛间。秋冬自是不用说,满地的落叶和光秃秃的枝桠,再配上一点点飘洒的雪,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仙境。每次来到这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

曾经,妈妈对我说,这里的人一年一年的往城里走,这里的山都将种满值钱的树木。没有人烟的夜晚,这条路会变得阴森森的,非常可怕。所以你要好好读书,走出这里的山。

是这样吗?如果未来有一天,这里并不像妈妈所说的那样,而是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住满了淳朴热情的人们,共同呼吸着有肥沃土壤散发出来的泥土气息和树木散发出来的清新空气呢?

此刻,似乎有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萌芽。

我的山脚下有一条路——走出去。这条路是许多山里的人所向往的,它通向繁华的都市,通往高品质的生活,通往教育与知识的高峰。走上这条路的人大部分都走得很顺利,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

而同样在我脚下的还有一条路——留下来。这条路也许艰辛,也许坎坷难行,但路的尽头却有着青山绿水。虽然它不够繁华,不够新奇,却足够美丽,足够给人享受真正的大自然和安宁的生活。

坦白地说,我想要走的是“留下来”的道路,可我却正与它背道而驰,年复一年,我离我的家乡越来越远。亲爱的家乡,你以为连我也要抛弃你去追逐那城市的喧嚣吗?

不,不是这样的。若让我“走出去”,我会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号召更多的人们热爱乡村的人的智慧和热情,保护并治理好你伤痕累累的面貌。

路与行,我想其家“路”和“行”都是很重要的,选定最有效的“路”,踏上最理智的“行”。

家乡啊,请你相信:我,一定会回来的。回来保护这里的青山绿水,一草一木。

【篇六:春风十里不如你】

日月交渡,繁华荣枯,千百年后也不过化作野马尘埃,落于野闻或史册之上。

——题记

千年岁月的沉淀中,唯有你,如酒,愈发香醇。

待山巅落下第一抹雪色,温一壶清酒,侧耳听来,似有人跨过岁月长河,在耳畔轻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将半熟生宣铺开,泼墨,如汉白玉般的宣纸上流泻出万世芳华。千百年来,兴衰浮沉,恍然如梦,大梦一场醒,叹不过一场空,午夜梦回之时不禁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独倚窗畔,听雨打叶声,推开窗,微凉的山风拂面,带着丝丝寒意的雨飘落在我掌心,轻吐一口浊气,心旷神怡。不知如今是否还有闲人仍能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快活?

花香萦绕鼻间,身侧的栀子开得正好,使人不禁想起“姑妇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现如今,灯红酒绿满眼,这般可爱的田园生活只怕是再觅不得了,但这“雨浥栀子冉冉香”的意境我却是一直存于心间的。

暮色低垂,流云西去,隔岸荧光明灭万点。我似与你相偕走过寒露惊蛰,晨雾天河,待青衫磨旧,风尘入鬓,一转首一回眸间,竟已过了千年。

诗词,便是春风十里,也不如你。

【篇七:一次有惊无险的潜水】

我是一颗活泼开朗的鸡蛋。昨天,鸡妈妈刚把我生下来就被主人拿走了。主人用纸巾把我裹住,放进一个红袋子里。我看到周围没有一丝光,只有一片血红,既害怕又奇怪:主人到底要干什么呢?

第二天,主人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只大手把我从袋子里取出,掀开了纸巾,我重新见到了光明。睁开眼时,却发现一群小屁孩的眼睛齐刷刷盯着我,个个都眼带调皮的光。莫非他们要把我吃掉?我很害怕,身子不由得瑟瑟发抖起来。有一个小孩端来一盆清澈的水,小心翼翼把我放进去。我即刻像潜水员一样慢慢潜进水里。这时,我如同神仙般时而游泳,时而翻滚,时而旋转,时而跳舞。突然,一大群白色的不速之客钻进水里,又不明不白地消失了。我看见,害怕起来,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一样。后来,一不小心呛了一口水,有点咸,才明白刚才的不速之客是食盐,它们溶化在水里了。现在,我有点忐忑——因为我知道,做咸蛋要放食盐,莫非这个小孩要把我做成咸蛋?这时,我对食盐已经是恨之入骨了。我念着咒,希望佛祖能保佑我。也许,有佛祖在,他们只是不断往水里加盐,让我感觉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托着我,并没有加入红泥把我压住裹住。

开始,托着我的这股力量并不大,我胸有成竹,像《西游记》里的定海神针一样牢牢地站立在盆底。随着淘气的孩子放的盐越来越多,这股力量渐渐变大,我被托了起来,慢慢地悬浮在水中了。不过,我怕浮出水面有可能遭遇不测,便尽力挣扎往下潜。这群人见我不肯上来,一个最淘气的孩子拿来一双筷子在水中拼命地转圈,竟然转出了一个小旋涡来。我在漩涡中心被旋转得头昏脑胀,头上直冒金星。还有一个叫林翼的小家伙,把我夹起来又放回水里戏弄我。到了最后,这群孩子把整包食盐都倒入水中,这时,不管我如何抗争,不管我如何挣扎,再也无法潜进水里了,只能露着光滑的小肚皮漂在水面上。这群淘气的孩子看我出尽了洋相,才心满意足地把我从水中捞了起来,不再折腾我。

我终于可以懒洋洋地躺在桌面上享受美好的快乐时光了!

【篇八:面对分离我流泪了】

如果往事从来,我愿用全力挽留住属于我的一切,因为那是我得到的应有的幸福和悲伤;如果我心中的那个人没走,或许我这辈子还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也不至于现在的我孤廖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倘若缘分注定一切,是否分离也是缘分过后的代价?在白日下,显出了自我;在黑月下露出了虚伪的外表。我不愿扮演两种状态的角色,我只求有他和我的世界而渲染的一切。

他是一个平凡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奢求,也没有娇气的习惯。他总是穿一件陈旧的衣服和一条深褐色的布裤,穿的鞋也是农民下地的胶鞋。他的打扮没有太多的精致,只是随便弄几下而已。他在同学们的眼里始终都是低下贫贱的孩子;但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有出息,有志气的人。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那张冰冷的凳子上看自己喜爱的书,其实他并不想这样,毕竟久了也有点无聊。

刚开始时,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跟他做对,有时我还带头做恶作剧,例如故意将他的书推倒、将笔墨泼在他的袖口,趁他不在时在他书里做标本。我以为自己所做的会引起他的愤怒,没想到他总是低下头保持沉默。无论我们怎么嘲笑他,他都用微笑面对,继续做他该做的事。

我和他之间的矛盾是在那时化解的,而他在同学们眼里的看法也是在那时改变的。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天出奇地冷,像是要把所有冷气都往人们泼去一样。而雨也是格外大,像是要把地球淹了一样。幸好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我从家里带来比较厚的衣服和雨伞。正要回家时,忽然在校门口看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他身体并不好,裤腿上有许多红泥,我想他从家到这里一定走了很远的泥路。想到泥路,我突然想起他,在以前下雨的时候,他的裤腿也有红泥。我猜想他们一定是一家人,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决定多停留片刻。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他从我身旁经过,我忍不住向他“哼”了一声,没想到换来的居然是他的一声“谢谢”。当时我既纳闷又觉得他有点傻;我哼了一声他却要说谢谢。当我正要质问他时,他竟向那老爷爷走去了。我不免笑了一声。只见那老爷爷从衣服腋下拿出一把陈旧的雨伞撑开放在他的头顶,而那老爷爷却是自己淋着。我隐约的听到这时他叫了一声“爷爷”。我又笑了一声,于是这样,他们消失在校门口。我出于好奇,便像个间谍一样跟踪他们。我跟踪了很久,随他们走了一段泥路,在下坡途中,那个老爷爷翻了个跟斗,他见这种情势,随即将他扶起来,然后左看右看,而那个老爷爷摆手说自己没事。他的眼泪滑落下来,像是苦苦哀求,他仿佛有话说,却又说不出口。我看见这一幕,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人……

在那一学期后,我们始终没有看见过他。

【篇九:土灶】

一场小雨过后,空气中夹杂着红泥的气味,浓烈得几欲让人落下泪来。

我又忍不住久久望着屋檐下的那堆红泥。

自记事起,姥姥家便有土灶,那时的土灶是泥土的土黄色。每每看见炊烟,我便又想起了儿时姥姥做的荞麦饼。

姥姥总是先将荞麦放在清水中,颗粒饱满的荞麦籽便乖乖沉在水下。当姥姥以熟练的动作将浮在上面的荞麦籽一下下捞起时,不过是眨眼间的事。接着,她将荞麦籽捣成粉末,荞麦的清香便轻车熟路地四下弥散开来。最后一道工序,是把荞麦粉加入面粉塑成饼状。

青绿色的荞麦饼该上灶开蒸了。炊烟升起,其中夹杂着荞麦浓浓的香。见姥姥忙的得满头大汗,我便主动要求承担一些,我以为柴越多越好,于是在灶膛中塞满了柴。可是,火却陡然灭了,正心急,姥姥走过来说: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柴退出一些,火果然神奇地燃了。

我还记得,每每炊烟升起麦香弥散,邻里的孩子便都会闻香跑来,姥姥总是大方地分给他们。咬上一口,荞麦的清香溢满整个嘴巴。再大一点时,土灶没有了新建时的鲜润颜色,变得有些黯淡了,但我仍觉得亲切。

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不远的炊烟,像村庄的呼吸,绵长而温热,夹杂着柴木香和饭菜香,心里便觉得很踏实。尤其是散落夕阳的田垄间,伴着声声急躁的蛙鸣,慢慢走着走着,便到了家。

这时,姥姥便会笑着对我说:

“淘气包,又到哪里去野了,饿了吧?”

说着便从土灶上端来一碗金灿灿的红薯丸子放到我面前,每一个丸子都散发着温暖诱人的光芒。我接过来,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姥姥坐在桌前,看见我的吃相,又忍不住笑。

后来,我上学了,土灶便似乎荒废了,因为家里有了煤气灶。但每次过年回家,姥姥总是要在灶前忙活好长时间,做一大桌喷香的饭菜。姥姥用不惯现在的炊具,她说:

“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这样饭菜做起来才有味嘛!”

姥姥坚持用土灶做饭很多年,于是我们也享受了很多顿暖意融融的年夜饭。

可后来,姥姥病倒了,于是便归土灶承担责任,土灶被大人们拆毁了。

姥姥出院回家后,看见那堆红泥,什么也没说,只是我觉得她的眼睛里仿佛有了空洞与茫然。

今年过年,她忙不起来了,她也没什么可忙了。没有了土灶,她还能干什么呢?她呆呆地坐在火边,一动也不动,像是一尊塑像。

望着角落里那堆寂寞的黄泥,我也像尊塑像。我怀念那久经炊烟熏炙的豆干香,怀念那荞麦饼的麦香,更怀念那姥姥在上面忙活了半辈子的土灶……

我想穿过潺潺奔流的岁月逆流而上,再回到那段炊烟袅袅的日子去。

热门推荐
1我的理想
2寻觅那一份人间温情
3小鸟
4溪流中的鱼
5围绕让写一篇作文
6当不适成为习惯
7雨中撑起了一片晴空
8碎片生活
9感恩母亲
10家里的老物件
11星空下的遐想
12一次难忘的体验
13不能改变大势,那就改变自己
14调皮的妹妹
15为你点赞
16参观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17品尝美食
18最美不过你
19咱们班的“假小子”
20丢了我自己
21九龙山游记
22陪妈妈过三八妇女节
23蜗牛的秘密
24我学会了读书
25我们班有趣的事
26温暖的旅程
27为梦想而战
28比施舍更高贵的
29再游河桥古镇
30行走人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