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闲读的作文

【篇一:夜读】

我喜欢读闲书,但是妈妈不许我把白天的美好时光浪费在“闲读”上,因而我决定在夜晚偷偷地读。

我将《海底两万里》偷偷地塞进抽屉里读。“噔、噔、噔……”不好,是妈妈的脚步声!可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妈妈已经推门而入。我赶忙用肚皮狠狠地往前一推,抽屉合上了,《海底两万里》安全了,而妈妈也以为我在用功学习,嗬,真是虚惊一场啊!

待妈妈走后,我又开始津津有味地窃读起来。突然,只听“砰”的一声,四周一片漆黑。“东东,家里的保险丝烧坏了,作业等明早早点起来再做!”哈!真是天助我也!这下,我可以“光明正大”地“窃读”了,我开心地抽出书,借着稀薄的月光继续读着。

可是,不知怎的,我的上眼皮像被灌了铅一样,开始渐渐下沉。头也一次次地耷拉下来。为了不浪费这难得的“好时光”,我效仿古人“悬梁刺股”,试图让自己精神。可没料到……

第二天早上,妈妈的一声吼叫把我从梦中拉醒。“哎呀,落枕了!”咦,书怎么皱皱巴巴的?上面竟然还沾着我的……口水印?我嫌弃地将书推到一边,再看看镜子里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真是后悔万分……

以后,我再也不夜读了,既没有学到知识,又遭受了身体的疼痛。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篇二:闲读什么】

《闲读莲花》

祖母的小院中有一汪清水池,似是隔了数个世纪,再见时,几株亭亭玉立的莲花殊不知已然绽放,饱满丰腴的花瓣组成了小院中的一抹风景。某日闲来无事,我俯首读那几株莲花,花瓣由白颜转变为红艳,色泽如那天边红霞般的渲染,倒映于那澄碧的清池中,一朵朵全被拉长了,同时随着水流又被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嗅着,一缕缕淡雅的清香顺着水流滑到我的鼻腔,似那万里塞外边的乐曲,高原雪山的流水,在我的心头撞击,那清香将水流并映影织成了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的故事,如缕缕的胭脂水,流入心扉,令人陶醉。

一日,我居身于庭廊中,祖母告诉我:“雨要来了。”我起身回到房屋,准备小憩,忽而雨落,继而由小转大,了无睡意,披衣起身,呆望着莲花在风雨交杂中隐约,逐已朦胧。雨珠从窗隙中挤入,滴到了书桌上祖父的相片上,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父亲为我讲祖父身世:生于物质匮乏而混乱的年代,死而不屈该是他一生的写照,在那个经济极度贫乏的年代里,祖父怀揣一腔热忱参军报国,虽经历了无尽的折磨和不公平的待遇,但他的报国之志依旧坚定而执着。带着累累伤痕复原后,祖父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回到乡村,带着村人一起开荒拓原,直到乡村如都市一般霓虹闪烁,村人脸上笑意盈盈,暮年的祖父又回到了城市,做了一名志愿者,投身于救弱扶贫的工作中。想到这里,再看看自己冷落了数日的书本,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雨后,我疾步走到清池旁,果如诗云:绿肥红瘦。我将残落的花瓣拾出,寻找着“存留”的红艳,我耐着性子,终于在残瓣全无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株小小的完整的莲,在微风的吹拂下伸展。眼前又蓦然浮现出祖父的相片。莲与祖父的坚持与坚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们似乎本是一体,有着同样的精神,相同的经历,同样的气韵,坚韧、庇护、通达、芬芳,这便是祖父莲之精魂的凝练概括。

又一夜的暴雨,梦中,我变成了一株莲,在荷塘里沐着星辰沐着暖阳,摇曳。

清晨,踱步至荷塘,一夜风雨后,残荷点点,在绿肥红瘦中,我赫然发现,几株花苞正从宽大的叶片下探出水面。

我以为成长是缓慢的,其实并不是,是在一瞬间成长的。(公众号:平静初语)

【篇三:闲读槐树】

儿时久居老家,庭院外一角,一棵槐树,历经几十个春秋,仍生机勃勃,挺立在彼,守护着老屋。

槐树是外祖父母一同栽种的,见证了那冷寂沧桑的老屋的蜕变。每年春意盎然之时,槐树生来万枝绿叶,遮去那千万虬枝,一眼尽望,是生命的萌发与活力。几星点黄白色的槐花点缀着一树繁华,掺杂在浓密的枝叶里,似姑娘们佩戴的首饰,质朴却不失优雅,轻风拂过,沁人心脾。一阵阵轻风裹挟着朝露的清香,卷入树枝,与片片花叶起舞,如席席波浪,层层渗入,如同低吟浅唱着清新淡雅的歌谣,弥漫在耳际,风卷而过,留下槐花清香,满天星雨般飘飘而下,推敲着路人的心扉,没有岁月污浊,泥土与花叶的芬芳冲击着心中每一处角落,一席繁华,人尽晓知。

儿时常相伴的是年过半百的外祖父,村庄之中无城市的纷扰喧嚣,只有清风明月的寂寥。外祖父是一个瘦高老者,时光岁月无情的将他紧紧压缩,行走在街巷,他非如伟人那伟岸的一生般壮观雄伟,却有独特的印记。我那时被父母寄居老家,自是与外祖母最为亲爱,外祖父总是板着脸,不苟言笑,或站或坐的倚在那炕沿上。一个秋风萧瑟的下午,阴雨绵绵,秋风秋雨愁煞人,干疼的咽喉似被千万针扎,又似被火燎过,屋外急风骤雨,冰冷的雨点击打着窗户,眩晕之后醒来,外祖父卷卷的发梢夹杂着雨水和汗水,裤腿和鞋子沾满泥巴,一瓶带有体温的糖浆放在被雨水打湿的大衣里,望望外祖父,却仍是若无其事的仰在炕沿,手中攥着一条毛巾。

每年春夏过渡之时,槐花的芬芳便弥满庭院和整个山村。在意外间,外祖父知晓我喜食那槐花包,槐花香仿佛顺着电波爬入我的鼻吸。也不知于何时,那一树槐花香便装入外祖父的背包,乘着公交……

在默默中,槐花的醇香偷偷爬上枝头,带来一树繁华与芳香,在静静中,外祖父的槐香与有着体温的甜蜜也悄悄载入心中,留在深处里。

朦胧中,一个身影站在槐树下,仰着头,在槐花香中,默默地摘着槐花。

【篇四:闲读什么】

《闲读老屋》

夜阑人静,偶闻犬吠。月光清凉如水,树影婆娑如梦。忆少年往事,想远方老屋,抚平梦,方有心境……

记事起,老家有一方斑驳的老屋。老屋毗邻国道,主人早已过世,儿孙辈远赴他乡,屋一直交给我家保管。门前杂草,春来秋去,未留下丝毫记忆,我却从斑驳的台阶,沧桑的老门上读出淡淡愁绪。犹记自打我懂事起便是在这摇摆着,上方的螺丝已不知去向,已让时光画下斑斑锈印,但屋却不曾斑锈。偶闻木板擦出的香气,却又是时光抹下的朽腐,后排是一株梧桐,团绕着老屋十几年,替它遮风挡雨。迎面,那奔腾而来的,是尘封的日,是尘封的夜,是尘封的华年和秋草,是读来的无声的歌,读来的无声的诗稿,读来的,沧桑的岁月和流年……

祖父原是村干部,也是村长。他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那些晦暗动荡的岁月里经历多少摧残!但祖父的乐观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回忆。犹记得祖父在村支书竞选中落败,当了十几年的老支书,就这样被迫卸任,加之祖父的果园收成惨淡,我知道祖父的内心是失落而煎熬的,但是,那年,祖父竟潇洒地选择出游,这是祖父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报团出游。一向节俭的祖父,用微薄的积蓄遍历名山大川,而后回乡闲居,买下这方毗邻国道的老宅,修整设计一番,种下满院的绿植;建造了几个古香古色的休闲小亭,内置石凳石椅;扩建了几栋仿古耳房,硬是把这栋老屋改造成一个民宿饮食休闲场所,每年总有不少的远足游客来此休憩几天。花甲之年的他在修整好的老屋里时开始学习书法、绘画、二胡,陪客人下棋、饮茶、唱曲儿。用他的话说,得失胜败都是负累,累了一生了,现在他是要活出另一个自己。我经常凝视着他盈满笑意的眼角,读他老人家那洒脱豁达的心境,从一份释然和豁达中探求解密挫败的密码。

空闲之时,便去老屋暂居几日,休憩自己载满负累的心灵。此次重回故里,最大的感慨是老屋沧桑不再,愈添风华。

又是一个风雨夜,在呼风啸雨里,顷刻间我又融入这古老而尘封的记忆里,风,是大风,翻卷、撕扯着暮色,也拍打着老屋的窗棂,我隐约从耳房窗外暮色里看到老屋屋脊的轮廓,承受天边的苍凉,发出的重重的叹息,是风雨雕蚀的感叹,是若有若无的诗歌,是淡然洒脱的轻笑,是服从自然的不屈,不知不觉间,爷祖父那沧桑而盈满笑意的面孔,被岁月镌刻出的那些回忆,似乎与这老屋的屋脊、墙壁有着不可言喻的契合,同样是饱经风霜,同样是不屈不挠,同样是风雨雕蚀,却又同样是洒脱淡然,看淡世事。

于是,我读懂了老屋的孤寂与不屈,即使再多的野草、蛛网,也不能破坏它的结构,动摇它的根基,侵蚀它的气度。沉默中的老屋,有屈于命运的服从,有不屈于命运的坚韧,有看淡世事的淡然……

东边晓白,老屋的轮廓愈加诗意而梦幻起来。一阙初阳,一方古宅,任韶华如斯,我依然静好如初。

也许,祖父与老屋,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公众号:平静初语)

热门推荐
1七夜雪读后感
2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3小兔过河
4观《夏洛的网》有感
5刻意
6撇捺人生
7番茄学游泳
8我学会了吹吸管
9爱臭美的妈妈
10劳动的乐趣
11未来的眼镜
12飞龙栈道
13图书借阅公约
14从诗词中窥见万里浮华
15感动
16一封家书表孝心
17拔罐记
18我的妈妈
19初秋
20我爱我家
21假如给我一双翅膀
22乞讨的人
23阅读,让我更聪慧
24我的妈妈
25二十年后的家乡
26游炭河古城
27有意思的小老鼠
28我与语言汉字的故事
29我感冒了
30生活的碎片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