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考试的滋味】
考试的滋味只有在考完之后才能体会得到。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是最让我牵肠挂的一次考试。
考试前,我神经紧绷,都可以拉小提琴了,复习资料一大堆,背得很不好受。总是幻想着这些知识点能够让我过目不忘。可我毕竟不是天才,我只能依靠自己。有时候还真的弄不明白,“知识”这两个字不挺容易写的吗?为什么它的内涵就如此的丰富呢?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苦!
考试的时候,看着考题,努力地回想着答案,想把它们一一挑出来摆在眼前,那该有多轻松啊,可是关键的时候,大脑总是不听使唤,左边是一片空白,右边还是一片空白,等到考试结束铃响了以后才发现,卷子上的空白处,够你画上几只大乌龟。
不是没有想过要作弊,可往它的坏处想想,心里不自觉地就虚了,作弊不成功怎么办?被老师发现了怎么办?将这丑事公布于众,岂不比考个零分更丢人显眼?于是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要靠实力,可是,我的实力又在哪里呢?心里酸死了。
考完后,对那些没有把握却蒙对了的题目暗暗自喜,对该做对却瞎做一通的题目暗暗心伤。总想着某某为什么会考得那么好,也没见他书不离手啊,智力和我也差不多,但是其实我内心还是很清楚地知道,“一勤天下无难事”嘛。
领通知书那天,怀揣着被老师批评的想法忐忑不安的来到了学校,看到通知书上那红红的字眼,终于轻松了许多,但其实还是清楚地知道心距离地面的距离还有好长的,这不是我想要的分数。虽不苦,但也不甜!
其实,对于考试,只要复习到位就不会苦;考试时,认真答题,得了高分,自然就会甜蜜蜜。
这就是我品尝过的考试的滋味。
【篇二:制作海报】
今天下午,我在家里制作英语手抄报。我和妈妈先在网上百度找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接着,我们讨论布局,以及版面的内容。我在课文上找到了一篇有关儿童节的英语童谣。受到启发,我还自己创作了一篇儿童节的英语小短文。接着,我们就开始动手制作了。妈妈先用铅笔帮我在空白画纸的左下方和右上方,根据内容分别量好距离,画好要抄写的横线。我按着横线把这2则英语故事抄到上面。我写得小心翼翼地,尽管这样,我的字还是写得歪歪扭扭的,像一条条毛毛虫。白白浪费了一张无辜的纸。我一连抄了三遍,手都抄酸了终于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然后,在两则故事之间我用铅笔轻轻地写上大大的一行“HappyChildren’sDay!”。写完,我用橡皮轻轻擦去铅笔。在我的指导下,妈妈按着刚刚我写的铅笔印记,用黑色水彩笔勾勒出这些字母的空心轮廓,再用不同色彩的水彩笔在轮廓中图上彩虹的颜色。哇,太好看了。
最后,我们为两则故事分别贴上红色和绿色的文本框,在小报的空白处贴上绿叶、小花、洒水壶和一对超萌的鸡宝宝。一幅生机勃勃的六一海报跃然纸上。
【篇三:母亲节的礼物】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快到了,我在想,今年送她什么礼物好呢?我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送她一张祝贺卡,在卡上画一幅画,画中是我们全家人,然后再写上“妈妈祝你节日快乐!你辛苦啦!”
去年给她的礼物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我准备自己制作一张母亲节的贺卡送给她,可是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最后只好放弃,就买了一张现成的卡,然后我拿起画画的彩色笔在卡的空白处写了一句话:“妈妈谢谢你一直帮助我!"记得当我送给她时,她很兴奋地打开后,看了,马上拥抱了我一下。后来她在我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也送了我一个礼物——一块很好看的手表。当时我也兴奋地亲了她一下。
去年,我爸送给我妈的礼物是一条连我都觉得很好看的项链。
我每年都会给我妈送礼物,虽然我所有的礼物都很稚拙,但她都喜欢。对了,想好啦!今年我要买一朵玫瑰花送她。
【篇四:树叶贴画】
星期六的早上,老师带我们来南茶公园做树叶贴画。南茶公园可真大呀,这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形状各异的树叶。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一个荫凉的地方,大家坐好后就开始树叶贴画了。我想了想,决定贴一个冰雪公主。我用剪刀把树叶剪成公主的裙子,小心翼翼地贴在卡纸上,然后再涂颜色。快要涂完的时候,我不小心把颜色涂到了纸的空白处,我着急了,这下该怎么办呢?旁边的同学看到我着急的样子,微笑着说:“没关系的,你把树叶剪成一个爱心,把它贴在这里就行了,而且还很漂亮呢。”我感激得连连点头。我拿起剪刀剪出一个爱心,在我准备贴时,旁边的同学提醒我:“你先把叶子涂上颜色,再贴在纸上,这样就不会涂到纸上了。”“谢谢你提醒我,今天你真是帮了我很多忙呢。”我感动地说。不一会儿,我的冰雪公主就完成了,老师还帮我拍了照。
今天来到南茶公园,我很开心,也体会了友谊的温暖,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篇五:做手抄报】
“哎,又要做手抄报了!这次的主题竟然是‘垃圾分类’!这个领域我可比较陌生啊,怎么办呢?”我坐在桌前自言自语着。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垃圾分类”。虽然老师讲了很多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也懂得了垃圾分类的好处,可当我在完成手抄报时,还是很茫然。标题该写啥?也像同学们说的“垃圾分类我能行”吗?这题目太普遍了,没有吸引力。我左思右想,“关注垃圾分类共创绿色生命”几个醒目的字跳入我脑海。对,就是它!我在报纸醒目位置写下了它们。
回头一看,标题上的几个字居然偏左了。这可怎么办呢?难道把它扔掉?不行!这样太浪费纸张了。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前功尽弃吧。我犹豫着,手指在报纸上比比划划。“1、2、3、4……咦,正好。”我又认真地在右侧的空白处比了一下,发现可以画四个垃圾桶。太棒了,我不由得给自己鼓起掌来。
画好垃圾桶后,我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有害垃圾”。然后分版块写下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手抄报完成后,我举起了自己的杰作:图文并茂,素材丰富,应该宣传到位了。
这次手抄报的体验活动,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觉得只要认真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篇六:我和书的故事】
现在喜欢阅读电子读物的人越来越多了,手捧书本的人少了,但是我还是喜欢阅读纸质书。捧起书本的时候可以随时做笔记,标记在书的空白处,或者记在本子上。
现在,家里的藏书已经不能满足我了。一有机会我就会到图书馆看书,一次我在那里意外找到了一本叫《胡小闹日记》的书,看了几页觉得非常有意思,回家就告诉了妈妈,妈妈满足了我的心愿,帮我办理了借书卡。书借回家就爱不释手了,妈妈叫我吃饭也听不见,每次妈妈只好硬把我拉到了饭桌上。
我发现书是我的好帮手,在你遇到不明白词语时,词典可以给你帮助,在你遇到陌生的字时,字典会告诉你,学会利用工具书也是一种提高学习的方法。
书本是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老师。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进步的阶梯”,书也是一个可以提高人文学素养的宝库,所以我爱读书。
【篇七:一个有趣的游戏】
今天,我们一来到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原来,老师要和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注意力测试”。
“这个游戏总共有三局,每局对于每个人分别有一个任务,那么大家一定要听清楚,老师要求你做什么。”老师说完规则后,问:“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明白了!”
游戏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赵禹博,他的任务是擦掉黑板上从上往下数的前两行。他拿起黑板擦,稍稍犹豫了一会儿,紧接着就去擦,结果只擦了第二行就下来了。第二个上场的是我,我要擦的是,黑板上从下往上数的前两行。我瞄准了位置,数见了行数,拿起黑板擦三下五去二就擦完了。第三个上场的是杨雅丽,她看上去有点迷茫,因为她要擦的是黑板上所剩那些字的最中间一行。她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结果还是找错了目标,擦掉的是最中间那行下面的一行。
这一局测试结果,我通过了,赵禹博没有通过,杨雅丽也没有。我暂时领先。
紧接着,第二轮测试开始了。
第一个上场的还是赵禹博,他需要擦掉黑板上的字中所有的“测”字。他吸取上一局的教训,左看右看,找到了黑板上所有的“测”字,并把它们仔细地全部擦掉了。第二个上场的是杨雅丽,她要擦掉所有的“验”字。她一个一个地找,找来找去,最后终于擦完了。最后轮到我了,我要擦掉所有的“试”字。我眼疾手快,不一会就擦完了。
这一次,我们三个人全部顺利通过。大家一阵兴奋。
最后一局开始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杨雅丽,她要在黑板上的空白处从上往下数的第二行用白色粉笔写“生机与活力”。她的位置找得不错,谁知因为个子低够不着,于是,她搬了一个凳子站上去写,结果最后把要求写的字全写在了第一行上,而且,还把“活力”的“力”写成了“站立”的“立”。我第二个上场,我要用红色的笔在从下往上数的第一行上写上“生机与活力”。我先拿出红粉笔,然后自信地找见位置,在上面写字,没用多长时间,就写完了,并且也写对了。最后一个上场的是赵禹博,他要在黑板空白处的最中间一行,用黄色粉笔写上大写数字“一二三”。他走上讲台,准备好了黄颜色的粉笔,可他没有集中注意力,以为还有“四”,所以,等他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黑板上他写的那个“四”跟“一二三”并列站在一起,显得很扎眼。
三局注意力测试结束了,我最终取得了胜利。不过,我也不能骄傲,以后还需要好好注意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尤其在关键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意,不能走神,要知道,细节往往就是成败的关键,这跟我们平时的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