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相逢】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可还好吗?我是您千万读者中的一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生在新世纪的我,万分有幸,与您相逢。
与“迅哥”相逢
我与您的初次邂逅,是在语文课堂上。读您的文章,有一种似与故友交谈的感受,小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纯真啊!您笔下的“迅哥”,令年幼的我似曾相识。那妙趣横生的百草园,那热闹非凡的社戏,那带给“迅哥”无数烦恼和束缚的三味书屋,无不令我心生向往,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动人的场景。嘿!迅哥儿,你那心心念念的桑葚可还美味吗?你那私塾先生可还那样古板?你那寒冬中的鸟儿捕获了吗?
与“迅哥”相逢,我心生雀跃与向往之情。
与“斗士”相逢
众所周知,您是位“斗士”,但不是战场上拿着枪杆拼命冲锋的“斗士”,您是拿着笔杆的“斗士”!与您再相逢,那记忆中的“迅哥儿”却不见了踪迹,再读您的文章,字句都使我越发不理解了,我陷入了迷茫的深渊。为了重新认识您,我尝试了解许许多多的时代背景。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明白“中国人最需要拯救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因为那个黑暗的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青年却很少觉醒,这才使你弃医从文,拿起笔杆与黑暗斗争。您的文风犀利起来,您批判、您讽刺、您呐喊!那麻木不堪的闰土,那尖酸刻薄的杨二嫂,那困苦潦倒的孔乙己……无不令您悲叹,也令我愤慨。与您的这次相逢,我认识的不再是顽皮可爱的“迅哥儿”,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斗士”。从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股热烈的爱国之情,一股不畏黑暗的凛然正气!我也时常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您所呼吁的热血青年之模样?
与“斗士”相逢,我心生向往自由与严格律己之意。
鲁迅先生,与您的相逢,令我觉醒,令我鞭策自己——要保留童真,不要流于世俗;要奋发向上,不要麻木不前。
万分有幸,与您相逢。
您的读者:×××
2018年12月22日
【篇二:社戏读后感】
暮色里,月光透过竹叶,如醉,轻盈铺衬安静的疏影于湖面上,泛着星光般的点点晶莹。几位孩童泛着蓬船,听草台唱那咿咿呀呀的小曲。江南水乡,夜深星疏,溟溟蒙蒙,静谧美好。那个如诗如画之地唤平桥村,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场景。
鲁迅,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字。那位经历了人生舛错,身世浮沉却始终为人民守着一份善良的人;即使身处逆流之中,也要拼搏的人。他勇敢,无畏,看起来无坚不摧。但在寂寥无声的黑夜,也总会感到一丝疲惫。温柔的记忆便一点点拼凑,轻柔的拂去人心中的烦闷与疲倦。
我不相信鲁迅笔下的人物会没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心愿,鲁迅塑造了他,相信,也成全了自己。
写到夏夜行船,鲁迅先生也定怀着急切的心情吧;笔落归航偷豆,先生嘴角也定噙着几分笑意吧。那是迅哥儿心中的美好,更是鲁迅先生心中的依恋,心里的故乡!
迅哥儿不是鲁迅,但一定是鲁迅的写照。记得开头说“倒数上去二十年”。那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灰蒙蒙的天空被云翳蒙盖,广袤的土地上不知流淌过多少亲人的鲜血,每个人的眼里皆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不到一丝光亮。北京?也无什么区别。
迅哥儿去看戏,却看透了社会风气。此番此景,他想起了平桥村,想起了那些虽不会读“秩秩斯干”却天真纯朴的伙伴,想起了那夜并不美味的豆子。他看厌了,看倦了如今的人心,他的心儿早已回去,回到那方蓝天白云下的水乡。
鲁迅不也如此?
我们,大抵都如此,谁的心儿不安于一处?夜深人静的时候,守着一份美好;孤独惘然之时,懂得一份初心。
流浪求学的人,无论身在何间,心总在故乡。所以,即使前路再艰难,路途再遥远,他们都不孤独。
“咿——呀!”
平桥村的社戏又开始了,少年还是少年。渺远的黑夜上没有如沸的繁星,取而代之的是不喧闹的稀疏星儿。少年轻摇橹,摇皱了这一汪清水。
他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