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途的作文

【篇一:灯】

说起灯,同学们都很熟悉,因为生活中,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灯的踪影,形式万千,五光十色。

我经常听奶奶讲她们小时候照的灯,可跟我们现在的灯不一样,叫做“煤油灯”。煤油灯是用一个玻璃小罐,盛上半罐煤油,在用棉花搓成一段小绳,一端放入煤油中,另一端露在瓶口,需要的时候用火柴点着就行了,就在那微弱的灯光下,学习、做针线活。

现在的灯形成多种多样,有太阳能灯、节能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白炽灯……等等,马路上有引导行途的路灯,城市的夜晚有流光溢彩的霓虹光,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一盏可以照亮心灵的灯,老师是指引我学习得一盏灯,父母是照亮我成长的一盏灯。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明亮的灯光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二:学校毅行】

想起泰戈尔的一首小诗——

“露珠对湖水说道:

你是荷叶下的大露珠,

而我是荷叶下的小露珠。”

近日学校举行的“少年意气行”远足活动实在是令我受益匪浅。

此次出行的全体八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排成一列长队。在暂停公路旁歇息之余,我细细观望队列之长。虽无法用具体数字表述,但那沿蜿蜒公路而去的,竟令我想到“卧龙”、“银蛇”等词喻之。而后令我感到自豪的,是这长达三个小时之久的行途中,竟未有一人深切地抱怨过其艰苦与不易。

起初,在刚踏上山阶之际,我轻松地连跨过低矮而略向下倾斜的石阶,状作轻松似的对身边同伴嘲道:“也不难嘛。”然这毕竟是平日里极少走过的山野之路,况行途之速也随少数学生陆续落队而时快时缓,这整日“埋读经书”之躯渐蓄疲惫之感。当行路的步伐踏上第二个转折点,我才意识到其艰辛才刚刚开始。

愈行,石阶表面愈不平;愈曲,行途之速在意识中愈快;愈疾,我便愈觉阶面崎斜。

我至今尚能清楚回想起那双腿灌铅似的沉重感,麻痹了下半身躯又蠢蠢欲向上侵袭。耳边是大口的喘气声,一阵一阵有规律地袭来,恍若唯此才能继续得到能量补充。身边的人儿擦过,我却下意识牵住了她的手欲共进退,这后知后觉间才了是自己在“恶狠狠”地呼吸空气。

耳边又是身后人不断感慨路途之长,而此时我已顾不得其他,心底仅剩一片空白,眼中只剩下目前范围内可见的三阶石梯以及匆匆进退的脚步离我而去。

我一面在心中咒骂着不知谁说的一句“快到了,再坚持下!”有着欺骗感情之嫌,一面又暗暗感激这句话带给我短暂的动力得以坚持到最后。

放弃吗?我瞥眼遥望前路漫漫,在苟延残喘之际。那“卧龙”,那“银蛇”随着山中小径隐去,在林木中不知其尽。其真是扶摇而上,直到云端。望此,我一瞬间泄了气,真想就此直直向身后坠去,便索性洒脱任性一回,卧在这山林之间,枕野木之径,也便随此洒脱忘记此程……

不放弃。一想到身后还有不少同学需要在我们这等“前人”的引路下前行,兴许也不少在心中打着退堂鼓,我这微不足道的一退定会直直动摇他们的心。况,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正是磨砺我们这尚未成熟的意志力吗?念此私自愧,我顿觉清醒了几分,也便更坚定了几分。

远处隐约传来“到了到了”“我们到了”的声声呼唤,我心中一喜,又觉双腿的沉重感减轻了些。此时我已不敢再回望大地,恐懈怠之念再起,又深知此时离成功不远,可谓势在必得。

当我踏上目的地与众多同行之伴共呼吸这在同一蓝天下的空气,共享同一行途的成功时,我才了然脚下坚实的土地,给予我胜于成功的恩惠。

也许汗水的付出不一定收获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必定是汗水的付出。我想我便是那“小露珠”,无论是“荷叶”也罢,“大露珠”也罢,这“小露珠”归属“湖水”,而幸福的不易自然是这“湖水”所共享。

末了,我已感叹涕零不知所云,只道,“少年意气行”,好一个“少年”的“意气”之行!

【篇三:青衫湿】

琴声悠悠,《长恨歌》起,诸多爱恨,在千年的故事里流传。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你心系百姓,为官清廉,虽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面对朝廷的更迭,你一心忠君为国,却怎奈抵不过奸佞的谗言,因越职言事而被贬去他乡。

你看着窗外的商女弹奏琵琶,琵琶清脆的声音悠荡在你耳边。此时的你已不在长安城,不再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自此一别,已不能再和你的朋友们饮酒作诗,寒灯孤影,以后的以后,终究是你一个人要走的天涯。

回想过去的时光,你不禁惆怅。如今,你为江州司马,虽有名,有俸,但也无权,无事。曾有过的风光终湮没于红尘,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再思忆也是无用,不如过好当下。

夕阳西下,余晖散在远处的山丘上,恍惚间,那些过往又在心中闪现……权势是一把磨亮的屠刀,抹杀了人之情,褪去了鸿鹄志。

但你亦不屑于那些消极颓废之人为伍,多少个星星失眠的夜,都无法将你心中的豪情消减分毫,跌宕的行途反而让你那颗偶尔脆弱的心灵更为强大起来。

只是有时,还会发出一声长叹,毕竟,再痛苦的歌,也比不过心中的悲凉。

座下泣中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琴声幽幽,名篇累累,唯《琵琶行》最是让人动心,动情,动容。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篇四:门其实开着】

“出了这个门就再也不要回这个家!”母亲愤怒地吼。空气中早已弥漫着紧张的硝烟,我的脸上充斥着狰狞的怒火,而她,也面红耳赤,仍欲训斥我。

刚才的场景在脑海中重复地回放着,她不断训斥我,我便凶狠地回击,我不想让我的烦恼成为他们的忧虑,可他们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啊!我无法抑制的愤怒着,怒火正在侵蚀着我的理智。

我想要,渴望一片自由的天空,隔绝他们的不通人情。

独行至公园,坐在冰凉的长椅上,继续加剧着心中的不满。“妈妈,我要玩……”稚嫩的童声是我恍然惊醒,听着他无邪的呼唤,似乎让我也回到了那个充满童真的年代。可是,学习的重担渐渐压上心头——渐渐地,我的未来已经渐渐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所承受的,又何尝不是更多呢?

是啊!或许我的确让他们看到了我的独立,我的倔强,也获得了发泄的快感,可那又能如何?该承受的终究要承受,更何况,又在彼此之间种下了一颗隔膜的种子。我的房间早已没有母亲所整理的一尘不染,覆盖地全是属于无知的杂乱。心中的怒火早已平息,眼中噙满了泪——歉疚的泪水。

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伴随着夜的深,天幕洒下一片明亮的光彩,如银般轻抚我的心。我抬起头,嘲弄的笑了笑,是为了那愚蠢的,不知好歹。

看似漫长的行途在这月光下的思考中行至了尽头。我望着眼前温暖而可怕的实木门,心生复杂。

我紧张地握上门把手,还残留着战争的余热,我感到了温馨的召唤。手刚要按下,却迟迟难以下定决心。犹豫间,门开了。“还饿呢吧?快进来吃饭。”

熟悉的呵护再一次到来,却让我感到弥足珍贵。

门开了,再没有那一层隔膜。只有在推开这一扇门,才会发现,那里面充满了浩瀚如海的爱。

【篇五:渴望真实】

我们行走于光影之上。所探寻的,究竟是一条通彻的行途,还是一场无谓的虚妄?

——题记

你相信真实吗?

并非是唯物主义的世界。那不是真实,那是由冰冷的物质在千万年的组合中成形,拼接,然后是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充斥着明暗的交错,仅此而已。

你可以说你早已摒弃了一切的梦想,一切精神的挣扎,然后转身来面对这个寂然而浮华的世界。可是——

这,也算不得真实。你只是空留一个茫然的躯壳,在无数场变迭中沦为天地间渺渺然的浮尘。

人类,自进化以来就在欺骗自己,抑或相互欺骗。我们欺骗自己是世界的主宰,然后就肆意地掠夺;我们欺骗自己是因生存而战,然后就相互厮杀了几千年;我们欺骗自己是食物链的顶端,然后就毫无歉疚地夺走其它生命。

我们,一直在欺骗。我们欺骗自己:对的,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当谎言到了最后,连说谎也成为了本能。所以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一切里,每个人都戴着漂亮又脆弱的面具,笑脸相迎,可是华丽的伪装下,谁又知隐藏着多少风干的泪迹,默然的伤痛,自我的欺骗,荒芜的谎言。

这不是生活,亦非真实。不过是每个人逃避式的自我催眠,不过是一场可笑的悲剧,不过是以保护自己为借口的寄生,不过是不敢挣脱的作茧自缚。

忘川之上,桑梓之下,此为光,彼为影。我们行走于光影之上。那个我们一直所寻觅的真实,本就是触手能及。只是我们都怕了,怕从这场深眠中醒来,怕那道耀目的光将自己灼伤。所以到了最后,我们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便也只能在时光齿轮嘶哑的磨合里,缓慢剧终。

《长恨歌》的那一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唱尽了三生的缱绻与怅惘。世人皆叹息这悲剧,殊不知,真正的悲哀,不是这永隔天日的诀别,而是到了诀别之时,我们还不敢面对这不可逆转的现实,还沉浸在昔日长袖翩翩,舞尽霓裳羽衣的虚无回忆里。蓦然回首,纵是华屋依旧,暮鼓晨钟,那道身影却已不再翩跹而至。与其空留恨,不如去触碰这真实,逃离那温柔而怯弱的束缚。

我们所相信的,不为时代更迭而改变的,也许就是最后的真实。

我渴望着真实——因为我们都没有资格沉溺在幻想与虚妄之中,挥霍余生。

所谓真实,即是真我。所谓真我,即能永恒。

热门推荐
1忍不住忏悔
22020年的第一场雪
3最美的搀扶
4答自己问
5手机控的妈妈
6那小子不坏
7懂得幸福
8铅笔橡皮卷笔刀的故事
9呵护
10节约用水
11愿你不要背负“千斤重”
12这件事感动了我
13家乡四季作文500字
14雅舍谈吃读书笔记
15读书的议论文
16第一次参加大队干部竞选
17记忆犹新的一件事
18人生
19狐狸分饼
20我的小伙伴
21那一刻,我很悲伤
22中国结
23共享时代的温暖
24都是橡皮惹的祸
25爷爷戒烟了
26世间有你,真好
27七彩青春
28美丽的春天来了
29送你一轮明月
30快乐的国庆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