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狼性的作文

【篇一:《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是一部反映游牧民族生存哲学的大书,雷霆般的笔触直击儒家文化民族性格中的弱处,将封建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羊性和奴性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

中国人的奴性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小农经济和农耕文明下历史的必然。陆逊先生说过:“人+狼性=西洋人,人+羊性(畜生性)=某一种人。”这连鲁迅先生都不愿意说的某一种人是什么?我可以肯定地认为某一种人约略等于大多数中国人。其实《狼图腾》与《丑陋的中国人》在内容上是有相通性的,都指出了中国人的奴性亦或是羊性之深。有学者曾说:“中国人就像猪,平时只顾埋头吃饭,周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事不关己;触犯到自己的利益了,才仰起头大声叫,叫得比谁都惨;叫得人烦了,扔个白馒头,立马不出声了别人叫的时候他还是只顾埋头吃。”这个“猪”与“羊”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是中国人在长期腐朽残暴统治下仍能苟延残喘的原因。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去争取民主,因为生活在地狱里的人从不知道自己在地狱。只要不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中国人是绝不会主动反抗的。

既然有羊性就会有狼性,羊性民族注定要被狼性民族统治。从有历史记载开始,由游牧民族的首领皇帝打败农耕民族的炎帝以来,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商朝、秦朝、北魏、辽金、西夏、蒙古、元、清。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都是被称之为“夷”的游牧少数民族建立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继承了草原上深厚的狼性,残忍、狡猾、勇猛;他们用令人敬畏的狼性建立了辉煌的文明。

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更强的民族存在决定更强的民族性格;而强悍的民族性格有可以反作用于民族的存在,主动果敢地为自己民族创建起更加强悍先进的民族存在,强化民族性格。强者为王。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有很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手,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置对方与死地。三,为了胜利粉身碎骨。这样的对手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可怕的。

只有抽调中华龙图腾里的封建帝王专制精神,中国巨龙才可能真正腾飞,飞向全球,飞向太空,为中华民族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篇二:狼性】

唯有心怀狼性,才能无惧风雨。

今年的暑假,一部电影火了,叫《战狼2》。

这部电影的主旨是英勇和爱国,但又不是那些歪曲事实的一骑当千,也不是毫无头脑的“热血”,它的精神,是一种毋需表达却无比分明,冒死拼搏却正视困难的“狼性精神”。

它伸张正义,却也揭露黑暗,直截了当地叙述了当今社会仍存在的不合理、无人道的现象——至少在这点上,就会与所有银幕前的观众心中的那些早已随成长褪去而被尘封在心底的正义引起共鸣。当我看到主角无法忍受强拆并侮辱牺牲战友、威胁家属的小人,向他踢出那一脚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这该是多么恶劣!能让一个克制、训练有素的特种兵爆发,这是多么黑暗,这一脚,让多少人会揪心,会看到他的无奈,会为那个小人的恶心而感到痛恨和可耻——这,也就是狼性的一种体现吧。

狼,不是一种会主动攻击的动物,它们神出鬼没,不好张扬,不会有贪婪的欲望和幼稚的思想。它们知道什么叫做沉默,也知道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使自己无悔。你们呢,你们的狼性呢?浪费在几条明星八卦上?消磨在几个“小鲜肉”亮丽的外表上?我都不禁为你们感到惭愧!有的人说它是血腥暴力,那你所自以为的优雅和无比高尚的情操,它们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难道当我们的同胞有危险,这个可以挽救他们的性命?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要像狼一样挺身而出,拼搏沙场?你们这些人的狼性呢、的良知呢,你们难道感觉不到自己的麻木吗?岂不可笑!

在这个难忘的暑假,还发生了一件让全世界关注的事——中印在洞朗地区的对峙。洞朗地区是中国长期控制并开发的地区,印度也早已承认这一地区属于中国这一事实,而此次印度对我们的挑衅行为,我们的态度无比强硬,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自己的领土,它的神圣、它的威严不可侵犯!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西南端,地势险峻,而我国军人士兵毅然赶往前线阵地,为的就是我国人民的安全和民心的稳定,他们自信地坚守着我国的边疆,就算他们扔石块、下威胁,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反击,并给他们打一个重重的耳光——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面临的危险,不顾一切保卫祖国,可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正义的体现,也是狼性的宣言,恰恰与《战狼2》开篇“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相吻合。

在如今的社会,“狼性”这个词越来越少出现在人们的嘴中和心里,它似乎随和平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淡,但这也同样象征一种敢于批判黑暗,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请让你心中的正义涤去尘埃,让那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搏动,让那匹战狼释放它的血性!

【篇三:生命的辉煌】

动物大王沈石溪的《狼王梦》,用生动的文字、紧张的情节和动人的母爱深深地吸引着我。

故事讲述了母狼紫岚为了完成自己的丈夫黑桑的遗愿——成为一代狼王,而精心培养、严格训练自己的儿子。可她的三个儿子,却在一次次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不幸遇难,但她依然坚持梦想,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即将生下了小狼崽身上。最后为了保护分娩的女儿,在和老雕顽强地拼搏中,壮烈牺牲。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紫岚为了培养儿子黑仔凶猛的狼性,当黑仔温柔地喝着母乳时,她狠下心,在他的脖子上狠狠的抓出一道深深的血印,这瞬间激发了黑仔凶猛的血性,他开始跳到紫岚身上,又抓又咬,紫岚忍住强烈的疼痛,训练黑仔的搏斗能力。这种训练狼的精神令我惊讶,更令我震撼。

有人说狼王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我理解的狼王,象征着一种最强大的生存竞争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紫岚的狼王梦来自于自己的伴侣黑桑,但黑桑却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道路上牺牲了,紫岚也意识到了弱肉强食的可怕性。如果她的孩子如果想要在这个残酷的世道生存下去,那就只有一个选择——拥有成为狼王的强大战斗力。只有狼王,才能让自己生存;只有狼王,才能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紫岚这种母爱,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为什么从小就要严格要求我们,学习知识、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的道理。

当紫岚为了保护自己怀有狼崽的女儿媚媚,而与老鹰同归于尽时,老鹰那僵硬的伸向天空的金色翅膀,是紫岚的墓碑,更象征着紫岚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这种生命的辉煌令我感到由衷敬佩!

【篇四:读《狼图腾》有感】

读完《狼图腾》,自己突然感觉狼的许多优点令人难以置信,这些优点包括战术、逻辑思维、性格等等。这些优点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它们不打无准备之战、无把握之战,而且它们对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样样精通,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并选择最佳时间追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手,然后在其最不易跑动的时候,慢慢靠近,娴熟的跳上其背,叼住其的大动脉,狠狠一咬,置对方于死地。

作者作为一名北京知青,他到额仑草原去插队,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马背上的蒙古族不崇拜马图腾,而崇拜狼图腾?因为狼的种种优点,引导蒙古人,为什么当年区区几十万蒙古大军就能横扫欧亚大陆,因为他们宁死不屈,他们习得了狼性和狼道。

如此团结的种族,却也免不了灭绝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前进,不少的地区出现了一群一群的盲流,他们涌入狼的所在地——蒙古,他们疯狂地抢夺狼猎下的食物,使狼陷入险境,这些人忘了腾格里的信念“草是大命,吃草的都是小命,小命啃大命,狼吃小命,狼是大大命”狼使蒙古草原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但随着盲流的入侵,破坏了这个平衡点,然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人认为有狼是一个灾难,便接其先进的设备,号称“灭狼灾”,没有了狼,便没有了收拾老鼠等一些食草动物的一大利器,没过多久蒙古草原的草便都被人畜和小型食草动物糟蹋光了。死人没狼吃,死畜也没狼吃,不久草原便被这些搞的寸草不生,没了“大命”,蒙古草原急速沙化,很快,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草原也随着狼泯灭了。

这本书细讲了狼性,即作者养狼的经历,写的很生动,仿佛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里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等的高超战术……这是本很不错的动物小说,建议大家看看吧!

【篇五:观《狼图腾》有感】

今天看了一场电影《狼图腾》。几年前曾粗略看过姜戎的原著。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阅读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一个个疑问: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对狼的一种崇尚?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的一部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因而可以说姜戎的这部小说旨在与狼为伍,去伪存真,把狼的特性和人类的思考揭示的入木三分,不失为一部好书。

回头再说这部电影,实话实说,还不错。节奏紧凑的故事性较强,还是挺抓人的。虽然我不是很认同狼性哲学(关于小说是否歪曲了蒙古人的文化也在热议),但是这部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意思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比如,人要敬畏自然,遵守自然法则,要与自然保持平衡与和谐,动物远远比人想象的更具有团队精神,也比我们人类更聪明灵异,且重情重义。

剧中有几个情节挺震撼的,其一是两个蒙古族人在大风雪夜去照看军马,与群狼搏斗以及第二天马群在冰湖里冻成冰雕的惨状;其二是人类开着车围捕狼群,两只老狼宁可自杀也不愿被人抓住;还有就是天堂一样的天鹅湖被垦荒移民破坏的样子。人类曾经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却渐渐异化成了自然的对立面,可悲。

感觉这部电影狼比人演的好,蒙古族演员比两个汉族男主演演的好。窦骁老老实实做了一回大绿叶,没什么发挥的余地,冯绍峰的表演还是稍微有点儿端着架子。

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尤其是摄像和配乐非常棒,是一部有诚意并经过精心打造的电影。影片结束以后别急着走,后面庞大的演职人员表足以令人惊叹,特别是每一只狼都有名字,它们也上了演员表,而且汪峰主唱的《沧浪之歌》也很好听,喜欢描写狼的文学作品的朋友,不妨再看看近几年出版的吉林作家张永军的长篇小说《青狼闪电》,挺不错的,我看到颤栗汗出。

【篇六:八年级作文】

猫和狗同样是人类的好朋友。然而,仿佛人们确实对猫要比狗要“偏心溺爱”的多。这是在生活的常例中经常看到的:猫因为它的从容不迫,因为它的娇气和柔美的姿态,在狗儿们还在埋头啃骨头时,偷偷地且十分谨慎地依偎在主人身边,用它的细长的毛茸茸的尾巴绕你的腿,很紧然而却极其温柔,让主人也不得不怜惜和爱惜它们,于是,主人会轻轻地抚摸着它的娇小的头颅。而猫呢,也只得更加百依百顺了。

这便是猫的常态。

狗是讨厌猫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好像在猫儿们出生的一刹那,狗便与猫儿们结下了不解之仇。在狗的眼中,它们往往看不惯猫的常态,看不惯猫那样似的低头哈腰。于是,狗儿们仇恨猫儿,只要一见面,就会立刻扑上去,一口咬下去,直至将猫儿咬死。

这便是猫和狗的姻缘。

猫喜爱吃高洁的食物,什么鱼、肉,什么鼠、馍啦,它们往往吃的很香,而且处理得很干净,不留下一点儿残渣。有时甚至还要将食物擒到一个所谓“安宁”的地方,在那些角落里或楼顶上,优哉悠哉地独吞自己的美食。哪怕是同类,它们也大打出手,直到一方头破血流,自认力不从心时,另一只猫也才能心安理得。

这便是猫的“爱”与“恨”。

屎或许是狗儿们在穷愁潦倒时所不得不饮用的“营养品”。人们总是对狗有一丝的不舒心。爱美的妇家们不喜欢养狗,喜欢养猫,或者什么宠物也不养。这已然是一个定律。狗最大的致命点在于它的肮脏和它的“人情世故”。家中一旦来人,狗总是要吼上几嗓子,不论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主人的朋友的话,主人必将“恶拳相加”,若是一个陌生人或是一些不三不四的坏人,主人必将会给它一些“簿礼”。所以,对于狗的祸与福,总是不可预料的。当然,狗儿们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们真的很“忠效”!狗是狼的一种近亲了,从骨子上讲,狗的一些特点往往具有一些狼性,它们会嗥叫,而且叫得似乎大有深意,在这些声音中,人们确实不知是喜?也不知是忧?可是狗的精良的确显而易见:看家看门时要用看门狗;拯救第一线要用军犬……这也使得狗门的声望日益地提升了。使狗儿们总是见人就摇尾巴,以表它们的友善。

猫有猫的处世之道,狗有狗的精良之道。然而,在现今的世界里,是不会缺乏“猫”的,但更不会少了“狗”的身影。即使是身负“黑锅”,也默默地、无似地、踏实地在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篇七:战狼2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这是一部充满战争、叛乱、病毒无处不在,残忍与美并存的电影。《战狼2》动作场面恢弘,从水下激战到冷兵器近身格斗,到最后的坦克大战,用扣人心弦都不足以形容场面激烈!而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是一群铁血军人,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维护祖国人民生命的使命。

这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遇险难、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行字出现在大荧幕时,传递给我的是一种叫做民族自豪感的东西在升腾,在发酵。而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一群铁血军人维护祖国人民生命流血牺牲。

当冷锋用手臂挥舞着五星红旗一路前行时。当这些军人们义无反顾拼命时,内心震撼无以言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好汉。而这强大的国力和军人本色才是我们有安稳生活的基石。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敬佩冷锋的精神。作为一名已经失去军人身份的人来说,冷锋完全可以立即从非洲逃回祖国,远离战争,但他并没有。他选择了继续战斗,因为还有近百名中国人还在非洲遭遇战争;还有无数无辜的非洲人在生死边缘上徘徊。因为他是中国人,他的身上还有狼性,还游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此时,让我想到曹植说的一句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冷锋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钢铁战士。

《战狼2》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作为中国人应有的一腔爱国热血!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一股热血,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吧!

【篇八:读《天狼》有感】

自从读了《天狼》这本书,我感慨甚多,这是一部动物小说。书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狼类、狗类和人类的故事。

这个故事起伏跌宕,曲折动人,苍凉悲烈,令人荡起回肠。在小山村里,一个叫杜仲的猎人,一只叫雪玉的狗和一只叫珍珍的独眼狼,一起演绎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原始的狼性与忠诚的狗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独眼母狼为了给家人报仇,经历了种种磨难,受到很多的欺凌,但它仍然不肯放弃仇恨,觉得除非杀了杜仲才能解心头之恨。白狗雪玉忠诚、勇敢,自从杜仲救了它,它就非常感谢杜仲,无时无刻都在报答它的主人。因此一匹狼和一只狗就结下了深仇大恨。

在最后一次战争中,白狗雪玉带着它的四个儿女团结起来,终于战胜了独眼母狼。最后动物界又恢复了和平,世界永远没有了战争,只有爱。

啊!这是一本多么好的书呀!

虽然讲述了一个有些残忍的故事,但文中的“爱”和“忠诚”还是表露无疑。我从这本书中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果人类少一点捕杀,就不会引起独眼母狼的愤怒;如果母狼能放下仇恨,也不至于送了性命。

我觉得值得表扬的是白狗雪玉,它懂得知恩图报。它的故事也在教导我们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即使这个回报过程中有可能受伤,但我们依然要敢于面对挫折,不能放弃。

同时我想呼吁人类要珍爱动物,现在很多动物都变成了濒危动物,它们需要大家的保护,我们要懂得与它们和平共处,这才是动物界需要的爱,这才是全世界的爱。

【篇九:狼·龙·人——读《狼图腾》有感】

是什么,让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是什么,让日本人侵略了中国八年,在国内肆意屠杀?

读了《狼图腾》一文后,我才明白,是“羊性”,是潜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懦弱,才让中国人蒙受了多年的耻辱!

为什么,成吉思汗部落的军队,能横扫中国,横扫亚欧?

因为狼性,因为她们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从远古时期带来的未被磨灭的“狼性”。他们把自己比作狼的后代,在《史册第一卷》就提到成吉思汗四世祖的母亲的两个孩子的姓名就是蒙文的“公狼”和“母狼”,而属于这两个孩子一分支的又被成为蒙语的狼群,这些都表现了蒙古人对狼的敬仰!

为何农耕民族不及游牧民族?因为农耕民族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农耕文明内部没比阶级斗争更强更激烈的生存竞争。可是游牧民族正好相反,它们内部的竞争既激烈又普遍,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游牧民族愈加变得强悍,两种环境一对,性格的差异就愈加明显。

世界上从古至今大约有狩猎、游牧、农耕、商业、航海、工业六大类。除农耕外其它五个种类都是华夏先民的性格,但是一落到华夏这个世界最大的温柔敦厚肥沃的农田,再强悍的狼性也悍不起来了,中国古代广阔的农田,是驯化良性的温柔之乡。

我们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但好果仔细观察和思考,便会发现中华龙凶猛的形象里,最初可能是狼图腾的化身,它们可能有不可磨灭的“血缘”关系。但在精上,中华龙已经完全异化,由自由至专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图腾演化成毫无生命力的“纸老虎”。

那么,如何让中国更强大的发展呢?只有抽掉中华龙图腾中的封建帝王精神,“注入”狼图腾自由进取的精,中华巨龙才能真正腾飞,为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开创美好未来!

我们是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不能用“狼性”去抗日本人,但我们可以去帮助那些受欺凌者,不像绵羊那样对弱者嘲笑对受欺凌者幸灾乐祸!我们要让自己的民族更和谐的发展,让狼的智慧与勇猛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吧!

【篇十:狼魂】

狼,不知何时何因,大家谈起它,总是否定它。我们视狼为一种贪婪、阴险、狡诈、嗜血成性的危险动物。无论是童话《小红帽》里的大灰狼,还是蒲松龄之作《狼》,呈现的都是愚蠢而恶毒的形象,但掩盖了其最本质的狼魂。而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去了解狼、认识狼呢?

狼不同于虎和豹,它们狩猎的时候是靠集体的力量,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协作,齐心协力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单独的狼不堪一击,但是一群狼,一群有着严密组织与配合默契的狼,足以让狮、虎、豹、熊等谈狼色变,足以使任何比其更为凶猛的猛兽汗颜。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令人畏惧!

狼在猎取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但只要狼锁定目标,不管跑多远的路程,耗费多长时间,冒多大的风险,它是不会放弃的,不捕获猎物誓不罢休。那是永不言败的信念。

狼为了在残酷的优胜劣汰的动物界生存,从不守株待兔,而是认真主动地观察和寻找目标和猎物,主动攻击一切可以攻击和捕获的对象并猎取它们。主动出击是狼魂的精髓。

狼为了种族的尊严和利益,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狼会舍生忘死地冲上去与之进行殊死拼搏,要么傲立于领地,要么含笑死去……。草原上的一个夜晚,狼群准备去偷袭牧场,以猎取羊,狼王派两只最勇猛的狼去吸引狼狗,好让其它的去猎取羊。那两只狼用义无反顾的眼神望了眼狼王,毅然踏上征途。结果这两只狼在与猎狗的搏斗中死去了,但其它的狼却成功了。勇于奉献自我的精神铸就了狼魂的最高境界。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狼得以千辛万苦地生存下来,这种精神千百年来,对人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游牧民族的生活离不开狼,每天与狼亲密接触,与狼斗争。在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人们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狼性血液,即最真的狼魂。游牧民族一方面崇狼拜狼,一方面又杀狼,就在汲取狼魂中,他们的狼性血液迅速蔓延,豪迈而开放,不屈不饶。

狼不惜一切的拼命、进取精神——狼魂,同样也鼓舞着那些古代的帝王。回顾历史,发现那些称霸一时甚至拥有统领世界能力的朝代,例如汉朝的汉武帝,清朝的康熙等,为了国家的安稳、强大,他们主动出击,决不言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亮剑》中,李云龙所带领的部队为什么能所向披靡、英勇杀敌、屡立战功。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他的部队是一支嗷嗷叫的狼,重创日军,让日军闻风丧胆。

某些年后的某一天,或许狼群会成为永远的历史。只是,不管如何,都不应忘记狼魂豪迈的精神。狼魂不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狼的的坚韧、狼的拼搏、狼的自我奉献,将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将使我们勇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热门推荐
1读《血字案的研究》有感
2描写寂静的
3你曾拨动我的心弦
4我的心爱之物
5立夏斗蛋
6金鱼的生命
7那一次,我真后悔
8颠倒世界
9被碎片拼凑的生活
10美丽的心灵
11这片风景,那么珍贵
12猛洞河漂流
13弹,弹,弹力球
14活着
15我阅读我快乐
16视角以外的未知
17秋天的鹤山公园
18我的心儿怦怦跳
19我最熟悉的人
20这个春节不一样
2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2角落里的光芒
23我家阳台上的植物
24冰雪世界
25二年级补课看图写话
26多彩的活动
27乘索道上张家界
28维护海洋权益
29谁是我生命的阳光
30成长路上的阳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