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板桥霜的作文

【篇一:送你一轮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题记

又是月圆时,躺在床上的我睡意全无。想起初中二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伤心流泪时,同学送来一方手帕;取得成功时,同学投来声声赞美;灰心丧气时,同学给予支持与鼓励。

最近同学们都在相互留言,拿起一张张同学录,突然不知说些什么了,千言万语到了嘴里,只化做微笑消失了。

面对离别,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抒怀,以月遥寄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就是这样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也唤起了我对同学的不舍。

月儿给人说不出的诗情画意,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千古流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每每想起这首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清冷的夜让人望月思亲;温庭筠《商人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出一幅寂静的乡村图。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撒满山路,栀子花明灭于驿站外。

在那一轮明月上,人们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舞动着寂寞广袖的嫦娥,有酿造了香溢天界的桂花酒的吴刚,有孜孜不倦捣药的玉兔,人们认为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是红叶烂漫的秋季,还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月儿都别有一番情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亲爱的同学,即将离别之时,送你一轮明月,为你在大海中航行指明方向,为你在黑暗中夜行照亮路途!

【篇二:静的魅力】

安静、宁静、静指的是一种状态,简单地说,它代表一种环境。

想到静,难免会想到老师常常念叨的“入室即静”,要求我们上自习要“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虽然严厉,但这样的“静”对于学霸们来说,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吧。但静的魅力并不仅仅限于此。

古代的学者们对静的感悟,显然更上一层楼,他们并不愿止步于环境。“曲径通幽处,潭影空人心”,虽不见静,但却有静,此静乃意境。当人们真正地、彻底地静下来后,人们才能感受到“意静”。难怪古代诗人如此钟爱于隐居,环境静到极致,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静。

不仅有“曲径通幽”直接写出静的,更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以动衬静的。当然,也不乏动静结合的例子。静,给中国诗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动静杂糅等所带来的意境,带给文人一次次别样的体会,不难看出静之魅力所在。

但静的魅力并未被发掘完。

“静若止水”。

心境的产生是意境的升华。能到这地步,算得上古之圣贤了,已经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并非水的地步。但这样玄而又玄的东西不是常人能体会到的,但我们可以变相地应用。比如古代兵法,以静制动。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亦不动,若敌人焦急猜疑,我自岿然如山,这像是一种心态,一种心境。更浅显的,如“心静自然凉”,只要心静下来,环境能奈我何。所以用“静若止水”来形容高深莫测之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也不难怪人们如此地向往了。意境的升华便是心境。

从普通的环境,凝结至玄奥的意境,再升华到高深的心境,静之魅力尽在“三境”之中。我们现在能做的,不仅限于“入室即静”,学习可能更需要“心静”。

【篇三:一年之际在于春】

“一年之际在于春”,这实在是一句老的不能再老的老话,老得我们麻木的耳畔几乎生出了厚茧,老得我们已经很少有人会为之心潮激荡,思绪飞扬。

但,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日出的朝阳?

谁不渴望“一路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而我又如何能忘了这三年的一切?

这一切,都源于对春的向往,春代表了早,代表了希望。有了春,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春,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舒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春,就能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春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动力,用春来鼓舞自己,就是懂得先下手为强,到时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春的激励,才有了孙敬成就儒学大师的尊位,苏秦纵横六国的传奇。

而很多人失去了春,只能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而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毕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是圣贤的超然,但辉煌才是我们凡人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春来激励自我?

春是心中不落的的太阳,让我热血沸腾,有了春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

一年之际在于春。新学期,用春激励自己,装点梦想厉兵秣马,扬剑试锋,迎来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穹!

【篇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上中学,我几乎终日忙碌不停,如同电脑程序一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茫茫书海,何处是岸?又熬过了一个夜晚,今天我决定不再浪费属于我的周末,扔掉书本,走出房间,去河边散散步,望望葱绿的树木养养眼。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悄无声息,随即与流水一起飘向远方,叶儿会飘向哪些地方呢?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三毛,是位旅行者,她去过很多地方,可以说足迹遍布全球。她边走边写,她的文字中流淌着诗意的生活,美好的人性,浓烈的亲情。读着读着,我明白了做一个边走边看边写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或开心,或沮丧,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受,把这些记录下来,十年、二十年后,翻开看看又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回忆。青春过去了,美好却永远留在了纸上。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很赞同。书上的美好是别人看到的,别人写下的,每个人不一样,自然看到的也不一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的经历;“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景观”。同样是杨柳拂堤,一段石板小路,你若身临其境,带来的真实感受当是另一番滋味。所以与其想象,不如自己去感受感受,因为别人的眼不等于你的眼,自然别人的心也与你不同。在“走”的过程中,我们感悟生活,寻找真我,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看世界的方式很多,可以浏览报刊,收听新闻,观看电视。我,一个生活在偏僻村庄里的姑娘,看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感觉世界离我既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我喜欢学地理,经常收看世界各地纪录片,看得如痴如醉,总梦想有一天能够身临其境,哪怕只是瞬间。我想去看看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美丽,想去看看鲜花小城阿尔萨斯的美仑美奂,也想去看看埃菲尔铁塔的壮观,还想去一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盛景。

但我知道目前不可能,可我不会放弃这个梦想,就让它陪伴我,一路前行吧!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扇动着一对美丽的翅膀,来到一座花园……

【篇五:随风进入书间】

风,漫过窗,轻轻翻开书页,进入文学,进入心间。

风的回忆最好的是在春天,轻轻柔柔的一双手抚着你的脸。坐在小凳上,捧着厚重的书卷,嗅着书香味,看见了草长莺飞的二月天,看见了拂过长堤的杨柳枝儿;看见了千朵万朵压枝低,看见了自在娇莺恰恰啼;看见了乡间小路漆黑寂静,看见了渔船孤灯荧荧独明;看见了黄鹂婉鸣在绿柳之间,看见了白鹭高飞在蓝天之上;看见了晨雨湿润了浮尘,看见了柳色分外清新。

在夏天,炎炎烈日下的热浪使人倍加燥热。有观蜻蜓停在小荷尖尖角的杨万里,有望香炉紫烟瀑布挂前川的青莲居士,有怜背灼炎天光却拾此充饥肠的白居易。还有那接天莲叶与

映日荷花,或是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更有红日,青山,碧水,白帆,光艳壮丽的天门山风景。

抑或是秋天,鸡鸣残月映照在茅草店,匆忙脚印踏乱了板桥霜;槲叶零落飘飘洒洒满山路,枳花盛开影影绰绰缀驿墙;石头小路蜿蜒向山崖,白云缭绕之处有人家;余晖未散,秋月初升,互交辉映相融合,泛光湖水,风平浪静,朦朦胧胧未打磨;旷野迷蒙,天幕低垂,江水清澈,映月近人;残月西沉,乌鸦啼秋,霜布满天,江边枫叶,渔火点点对愁不眠。

已过深秋,北风飒飒,雪花飘飘,高适与董大之情也只有黄云大雁来见证,柳宗元变法失败被流放,孤舟老翁独钓寒江,刘长卿的官场失意到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王安石却比那冰清玉洁的梅花更高尚,岑参与武判官的友情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季节里散发着淡淡的温暖……

合上书,风轻轻吹来,舒爽,舒心。这风,也染上了文采,有欢欣,有乡情,有失落,有独孑一身……

热门推荐
1宅家日记
2颜值没那么重要
3我喜欢的水果
4父爱的颜色
5数学试卷
6快乐的八年级作文
7可爱的小乌龟
8多少次的转角让我遇见
9生命的呼唤
10我的母亲
11给妈妈的一封信
12感恩父母
13八年级话题作文
14我学会溜冰了
15我喜欢中国的美景
16我的远方与文字
17学英语
18蜡笔的悲剧
19介绍铅笔的作文
20进步的七年级
21玩转魔方
22我渴望听你浅斟低唱
23迷人的东风乡
24窗口世界
25时间都去哪了
26我的爸爸
27我有属于我的光芒
28昆明的冬天
29屈原
30爬江郎山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