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幸福如海】
时常念叨着幸福,时常追溯着幸福两字,时常将幸福当做生命的一部分…。你,可曾为幸福而苦恼?
幸福,藕断丝连,无时不在。我曾为幸福而追溯历史,徘徊了无数次追问幸福的下落;我不明白幸福,而却妄想着掌握幸福;终于,幸福抛下了我……。
人生,我不后悔;不后悔失去的,不恨不爱。也许,是放下或是一种停留?
曾以为幸福离我远不可及、触不到也不会拥有,我自卑地想着自己永远都是不会得到幸福的孩子。因为经历,也因为自己的遭遇。我不渴望幸福该是如何美满,但期盼能够握住那短暂的美好时光,可是就连这点期盼也被现实打乱……
曾经我对幸福的要求极为高,总是野心般的期望双亲能把给予妹和弟的关爱与呵护能够分三分之一给我,能够多一点时间陪伴我……而现在,多么希望他们还如同以前一般用每月电话线来告知近况;但是他们却远远地去了天国的那一方。愿那是一块净土,遗忘人世间的冷暖……
未来的路,很远也很漫长。我不期盼自己能够幸福,但是希望能够给弟和妹创造一份属于同龄人的幸福生活;我不能给你们一个幸福的童年与回忆,但会用曾经的那份坚守去支撑着幸福之墙——不倒。
幸福是什么?我曾说幸福,很简单。就如湖中的鱼儿,有水有草有自由,而不是拥有了这些不够,还幻想和盼着能够像蝴蝶鸟儿飞翔空中;这便是幸福,简简单单的幸福。
今生能够拥有你们,幸福如海。
【篇二:同心结】
老师是雨露,滋润嫩芽成长。
老师是阳光,赐予大地生机。
老师是源泉,浇灌万物萌发。
但,她却像一枚同心结,心系万千。往事回首,藕断丝连,即使她已不是昔日那个陪伴我们的人了。
她,脚步轻轻的来了,当她踏入门的那一刻,我们一副嬉皮笑脸打量着这位老师。目光上下,满眼新奇。她没说什么。她的眼神中有一种深邃、悠远的光,也透着一种暖暖的光,落在我们的脸颊旁。被她这么一看,我们也已羞愧,灰溜溜回到座位上。微低下头用余光扫到了她;松软的眼皮失去了弹力搭拉着,个子很矮,行动有些吃力。她的语言轻柔而有力,字字清晰,蕊化了我的心。
之后,她与我,是师生,亦是朋友。
临毕业的那学期还记得,她有几天不来了,因为老师已年过六旬,花甲之年即临,她以前从不休假,而现在却久久不来。今天的第一节课是她的课,在一片喧闹中始终没出现。看着窗外下个没完没了的雨,不知所措。然而,她佝偻的身躯也终于在我的期盼中出现,老师显得苍老许多,我们顿时安静……
之后我们了解到以科学老师的年龄早可以退休了,但她却舍不得离开这个久伴她的讲台。这几天老师身体出现了状况,却始终没忘了他的学生,没忘了备课。老师胃不好,身体又还没恢复。那一节课,她的声音如千万根羽毛扫拂我的心。
她,用生命授予知识;用自己毕生心血去栽培。因为爱,然后教。岁月年华,不复存在,满脸的皱纹已悄然爬上了眉间。但,她甘愿奉献!
一天清晨,班主任取消了她今天的课。办公室的窗台,望着空空的位子,不禁想起了大家与她的点滴,她为了让我们,不住的叫喊,那嘶哑的声音,依然在我脑洞中回荡……
她不是春日里的万紫千红,但她却是那永恒的一抹绿、一笔蓝,尽管渺小,却不容忽视。有了她的点缀才托显出花儿的红。
帆船即使真的可以带你到达目的地,但倘若没有船帆的助力又怎能前进。老师亦是如此,给予的光芒在我心中照亮。
那一次,五年时光的毕业,竟是离别,她在我们毕业后就离开了,久违的失落,又在心头泛起。同心结,一环一扣,把我们的师生情连结在一起……713天,我与她心心相印。
老师,愿您一切安好!人间的悲欢离合又岂是我能掌握,但我仍念您。
【篇三:家书】
第一封家信,是在傅聪离别后的第二天就写好寄去的,从此,傅雷夫妇每隔三五天便会写信,傅聪也常回信。几百封的家信便构成了这本《傅雷家书》。
封封家信,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亲情。傅雷通过家信,与儿子谈论学习、谈论生活、谈论艺术、谈论思想、谈论政治,简直是无话不说!真如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傅雷也是十分投入、享受这种友谊——“即使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幸福相比的!”母亲朱梅馥也为此欣慰——“看到你们父子之间的融洽”,“我只有抱着欢乐静听你们的谈论,我觉得多幸福、多安慰”。母亲在信中与儿子则更多谈论感情、健康与家庭,给傅聪与弥拉一家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
寄信的同时,家人之间常会附着一些小物件寄去,如书籍、照片、明信片、唱片、工艺品等。其中照片数量最为多。傅雷夫妇在信中常嘱咐傅聪多寄来照片。一张照片,一个笑脸,使得家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带给傅雷夫妇的是极大的快慰。正是这一张张黑白照片,充实了他们的遐想,装饰了他们的梦境,温暖了他们的心田。凌霄出世,他们作爷爷奶奶的更是多了一份牵挂,极想从照片上的凌霄放开怀。睡眠也成了件“乐事”——梦境中,弥拉冲着他们甜甜地笑;凌霄身穿奶奶亲手织的毛衣,被他们搂在怀里;傅聪在弹钢琴,“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梦中团聚有多欢乐,现实离别就有多伤感啊!认真严肃的傅雷心中更是凄楚,甚至“对于能否有一天亲眼看见他,拥抱他,把他搂在怀里,我可一点都不抱希望……妈妈相信有这种可能;我可不信”。希望不止渺茫,而是绝迹!这该是何等凄凉与无奈!
骨肉流离,藕断丝连,家书就是脉脉亲情流下的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