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阅读成像】
每一个人的阅读感受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主张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而有的人不同意,认为读书无关功利,随性而读。我说:“读书需明确目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首先要成一个‘像’,而这个由自己的感受所映出的‘像’才是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在视网膜上的投射而已。”
在阅读中,你首先要看到一个人。那个人可以是书中的主角,也可以是一个不起眼的过客。但是至少要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印象深刻,能让你对他在文中的人格有所共鸣有所感触。但若仅止于此,那也是肤浅的。你还需要看到作者。在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时候,我为那只“大甲虫”感到同情,对他的家人感到不齿,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卡夫卡。我看到了他在那对于阴暗社会的不满的驱使下一页又一页的充实着这个荒诞的故事,我看到他一笔一笔书写着内心对于小人物的同情,我看到了卡夫卡他的人生,他的理念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在阅读中我的脑中呈现了一个作者一个人生,思绪也将飞得更远了。
当你什么也看不见时,那在脑中映出的“像”是最美的。在阅读中你将舍去主人公和作者,舍去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而是用自己的想法来定夺书中的人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思索人生的问题,用自己的感情来影响书的感情。记得看《三国志》的时候,陈寿本是写的极为简略,某年某月某人某事,寥寥数语却有莫大的留白,而在那下方是裴松之密密麻麻的注。注里不仅是某些历史事件的补充,更多的是一种评论,我经常看到“余以为不妥……”这样的句子。事实上,裴注的意义即在于此:批注,批的是自己的思想。就像在阅读韩寒的文章一样,我本身当然对于他独特的见解是认同的,但只是部分认同,不会完全按照他的思路来思考,而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脑中映下属于自己的像。这是一种超越了阅读的东西,将这么一本书的作者改成自己的名字,融化到自己的生命中。
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精华。所以当你阅读时,又或是人物就是自己独特的想法映入脑中就代表你有了对阅读的真正的理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成“像”。
【篇二:直面苦痛】
苦痛是人生的一段必需经历,它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直面苦痛,你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家卡夫卡写成《变形记》等小说举世闻名,然而他写作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卡夫卡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写作,还强迫他当一名银行职员。体弱多病的卡夫卡就这样让步了吗?不,他反而选择了直面!他更加热爱文学,待晚上父亲熟睡,便开始疯狂地写作,把对当时社会的所见所闻和理解都写到小说中去。他坚持着,日日夜夜如此,他直面苦痛,终成一代大师。
纵观历史,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国还处于封建的统治之中,国人的心麻木到了极点。但有一个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了改变这一切,他弃医从文,不顾别人的反对,老师的劝阻,回到中国来。他就是鲁迅。于是,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刊登出来了,“阿Q”、祥林嫂……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字里行间讥讽的话语在警醒着每个人的内心。国人麻木的心终于被唤醒了。由此看来,直面苦痛,也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
当今社会,不少“草根儿”艺人引起大家关注,我们最熟悉的就属“旭日阳刚”了。他们只是两个普通人,有梦想的普通人。他们爱音乐,什么都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他们直面贫穷,租住在一间十多平米的小屋里,他们一遍遍地练习、配合,有时他们唱的嗓子发干,弹吉他的手也累的不行,但他们放弃了吗?没有!他们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上了春晚的舞台。可见,直面苦痛,终会完成自己的梦想。
俯仰千秋,是坚定的信念让司马迁在监狱中直面苦痛,忍辱负重写下《史记》;是对生活的一份热爱,让“千手观音”的演员们直面聋哑的苦痛,向世人展现了她们坚强的一面;是对自己的责任感,让史铁生直面身体上的残疾与母亲去世的悲痛,写下名作《我与地坛》,让人铭记……
而现在,我们也正面临中考这一考验。我们也应直面困难,为了自己的梦想,不给这美好的年华留下遗憾。
直面苦痛吧,让我们向着梦想的彼岸出发!
【篇三:孤独的滋味】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题记
暖阳高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荡涤着曾尝孤独滋味的我。
庚子之年,大疫之下,绝无一人可以脱逃,其中,每一个人都响党的召号:只有待在家里,忍受着这样一个孤独的年。
学校暂时也无法开学,我们只能在家上起了网课。
“叮咚"一声,将我从凝神做题的境状中拉出。我有些恼怒这条信息的到来,随手点开一看,是同学私加了我为好友,向我推荐了一款游戏。
我果断删除了信息,将同学移入黑名单,同时设置了权限不再让人随意加我为好友。
我做得很坚决,也很果断,正如他们推送游戏时的沉溺和疯狂。
这种游戏信息我在一个月内收到了多次,但我都做了这种处理。
渐渐地,我也被孤立了。
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和我交好,有时我主动问一句好:“嗨,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然后是酸涩地近乎讥讽的回复:“我当然是在打游戏,哪有你爱学习呀。"“就是,我们是小人,您是君子,咱们以后还是少聊天吧,省得影响您老学习!”
再然后,就没有人回复我了,不久之后,我也被屏蔽,被移除出了群。
孤独,一种深深的孤独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令我的内心充满了阴暗。
我很孤独,但更多的却是迷茫,我有些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正直于人竟有何错。
我有无可诉说的孤独,更有无法诉说的难言。
翻开墨香氤氲的书籍,在书中遇见许多。
走入《海边的卡夫卡》,读生之寂寞,死之孤独。
卡夫卡走在细腻绵软的四国海滨,观远处潮起潮落,听心底波澜起伏,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致使家人流散,父母双亡,既不敢诉生之悲寥,更不愿言死之孤独。
就如此般活在世间。
走入《解忧杂货店》,读人生之悲欢,解人性之秘。
敦也、翔太和幸平在罪恶的东京之夜,在解忧杂货店这本真的一隅,为迷茫于罔然世间的人们解开疑团,指引人生的方向。
月光照星河,星河耀世间,此地独存光亮。
走入《仓央嘉措诗选》,悉世事无常,断生死情劫。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不羁的五陵少年不愿再受枷锁,徘徊在古树下,回想着当年的伊人,独自怆然。笑天地之悠悠,讥宇宙之浩渺。
如之奈我何?
“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这是一种境界,而我只是一个凡人。”
……
在书中寻觅俗世无法比拟的世界,聆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阅读写作中,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孤独的滋味是书香。
我身在南山之南,他们却在北海之北,遥不可及,也不必去追逐。
哲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漫步于孤独之路,此处通往光明,因为我早已脱离他们,我不在他们之列,他们也并不包含我。
我并不踟蹰,再不茫然,携着孤独酸涩却又纯正的滋味走在未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