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阅读经历】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我的爱好可不少,做手工,剪纸,跳绳……但要问我最爱哪样?当然是读书了!
要说我跟书的渊源那可就长了,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读书,哈哈,大家一定不信,不要着急,让我细细道来。
那是我还在妈妈肚子里六个多月时候,有一天晚上妈妈在看一本侦探小说,故事内容离奇惊悚,正看到关键处突然肚子微痛,原来是我的小脚在努力地蹬,好像小胎儿的我也感觉到了书里描绘的紧张气氛一样,妈妈觉得很有意思,就搬来各种各样的小说故事来读,然后她惊奇发现,我真的会随着书里的喜怒哀乐来蹬腿打拳,是不是很神奇?
等再长大一点我成了一个牙牙学语的小童时,就每天缠着妈妈给我读故事书,收听很多故事电台节目,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而等上了小学后,这些幼儿启蒙的故事就满足不了我了,所以妈妈给我办了图书馆的借书证。我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去图书馆,看到那一排排装得满满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书籍带给我的震撼,以及内心里的激动振奋。那些带着油墨味道的书籍是我闻到过的最美妙的香味。
从此以后我就徜徉在书籍海洋里,随着它跌宕起伏的情节浮浮沉沉,为它建筑的奇幻绮丽的风景沉迷,为它带来的人生哲理沉醉,为它喜悦,为它悲伤……
其实在读书这件事里我做的远远不够,但收获的却无比庞大,读书让我增长了智慧,让我坚强勇敢,告诉我只要坚持下去,在未来一定会收获更好的自己。
【篇二:春暖花开】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心里满是暖意,就如同自己真的在春天一样,置身在花海之中。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便嗅到花香了。眼前有漫山开遍的映山红,空中飘舞的雪白梨花,下了一地的桃花雨,还有我正身处的无数不知名的小花遍布的田野。
年复一年,春暖花开。可是生活可以开花吗?我的生活可以开出花来吗?
曾经的我,是那样的好强上进。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完美的,常常因为没做好某件事而埋怨自己,我深信我的人生不会有差错。可渐渐地,事情并非都像我想的那样。一位作家有言:“人生有很多路,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在这关键处,我迷茫了。往日积压下的太多东西,都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爆发出来。我不完美,人生不再一帆风顺。但我并没反省,却变得执拗、偏激。将发生这一切的责任都推给了他人。一味地埋怨着抬头只望一片天,两眼尽是作业题的育人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事情。我不再是班上那颗闪耀夺目的星星,只独自窝藏在角落里暗暗流泪。我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了,只固执地走到相反的方向去了。那时的感觉是:天是黑的,四面都是墙,无论我走哪边,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我越来越多地沉浸在这样的悲伤中,一张张试卷发下来,一个个刺眼的分数,我学会了哭,从那时起,便一直哭了下去。
在我看来,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不愿再去想,不愿再去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张报纸上,我竟看到了这样一行令我惊愕的大字:“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我突然明白。我不想看到老师对我失望的神情,父母空洞的眼神,我自己萎靡不振的样子。想想我小时候蹒跚学步时,一次次地跌倒,但在妈妈的鼓励下,又一次次地爬起来。我开始重新思考,我该怎样活过这一生。奋斗努力才是生活的主题曲,积极上进才是生活的永远动力。我不能就此沉沦,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应坚强地走过。我该去改变自己,创造未来。也许,我的生活可以开出花来吧。
突然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夜酣睡,醒来时,听见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受这吸引,穿好衣服后我便出去散步,只见红日高升,映红了半边天,小路边上,净是嵌着晶莹露珠的欣欣向荣的狗尾巴草,还有孩子们嬉笑的身影。我不禁笑道:“我的生活正春暖花开!”
【篇三:我的一片天空】
鸟儿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能够自由地飞翔;鱼儿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能够尽情遨游;花儿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能够绽放光彩。我原来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碧蓝的天空,可最近这片天空上乌云密布。
我喜爱看小说书,尤其是有关冒险、武侠和青春一类的。可这些书大都是一些老师和家长的禁忌,我的爸爸妈妈开始还允许我看,可在班主任多次“苦心劝说”下,他们也加入到“禁止小说书”的队伍中去了,并且还怕老师教育得不够,在家中开辟出第二战场,轮番发射“唾沫炸弹”,我只有举双手投降。但我并不想彻底放弃,于是把战斗转移到地下。
这天晚上,我准备好战斗工具——书、手电筒,准备战斗。我掀起被子,侧耳倾听,仔细侦察,毫无“敌情”,我这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书,轻轻按下手电筒,开始快乐的旅程。就在我看到关键处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传来,我迅速关上手电筒,把书往被子里一塞,屏住呼吸。似乎过了一个世纪一般漫长,脚步声终于渐渐远去,我仍不敢轻举妄动,眼睛紧紧闭着,心扑扑直跳。果然灯一下子亮了,房间也在瞬间被打开。幸好我早有防御!他们没发现任何异常,满意地离开了。看着紧闭的房门,我长舒了一口气,知道他们暂时不会来了,心中紧绷的弦松了下来。可我已再没有心情继续看书了,浑身湿透的我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我正在开心地翻阅着《金庸全集》。
唉,什么时候我能够自由在地看书?难道我只能在梦中自由飞翔?我的太空,何时才能万里无云?
【篇四:韬光养晦方可永存锋锐】
当我们在观看杂技表演时,我们会惊叹演员技艺的高超,可谁又想到台下练功的艰辛?只有那隐藏于台下的勤苦,才能成就台上的辉煌。
楚汉战争时的项羽便是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在那个丛林法则的社会,项羽拼接自己的武力灭亡秦朝,但他年轻气盛,不懂藏与露的道理,四处张扬武力,西征韩,北伐齐,穷兵黩武,然而灭亡于刘邦之手。原因就在于它太过张扬,炫耀实力。而刘邦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当项羽伐齐时,他还师三秦,在荥阳之战中,刘邦以守为攻,瓦解项羽军心,最终使项羽自刎。这就是积蓄自己的力量,于关键处发挥。
藏与露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只有韬光养晦,才能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晋代的文学家左思并不才高八斗,相反年轻时还因愚钝被人取笑。但他立志写一篇三都赋证明自己。于是,十年内他刻苦读书,以致处处放有笔墨。十年后,悟百家之言,化千仞为阶梯,写出的文章使洛阳纸贵。若无这十年心血,十年寂寞,怎有现在的才学?经过这十年的努力,才使他下笔如有神。
道德经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讲大道隐于平常中,只有广泛积累,广泛吸收,才能有所作为。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祖狄闻鸡起舞,才有日后北伐;韩愈博览群书,才成为一代大家。大漠十年面壁,终成武学泰斗。所以,惊人之举必有韬光养晦的基础。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剑犹如此,人有何堪?只有经历隐匿于黑暗的风雨,才会展现令人惊羡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