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族文化的作文

【篇一:继承文脉开创未来】

你是否曾感受到,轩辕大帝的血液在你体内滚滚不息?你是否曾发现,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脉在你的骨髓深处深深铭刻?手掌轻抚心脏,感受着那强劲的生命气息。一次次跳动,维持着血液的奔流,中华文脉就是通过这永不停息的血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沉淀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等千古名文,在笔墨纸砚的交织下尽显辉煌。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为多少世人所叹服。还有那青铜器械、秦兵马俑、万里长城……数不胜数的文明创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浓重笔墨。

侧耳倾听,依稀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满腔豪情在血管中咆哮;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滔天气势也常常回荡在骨骼深处;元太祖成吉思汗“你要战,我便战”无畏精神更是难以忘怀……每一位龙的传人都在为了把文脉传承下去而燃烧自己的热血。

热血不息,传承不止;文脉不绝,民族不灭!

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文化的传承。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文化中,唯有中国的文明得以较为完整得留存下来,就是靠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努力。正因如此,每一位中国人应都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我们青少年亦是如此。即便现在我们年纪尚小,但终有一天,祖国的未来将会交与我们。而为了那一天,此刻的我们也要早做准备,准备着扛起中国未来的天空。不要笑我们狂,以为我们不过是十五六岁的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少年,其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无愧于“青春”二字!也正因为我们青春,才有无限的力量去把那中华文脉传承!

黑发,黑瞳,黄皮肤。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有龙的智慧,我们有潜藏着的龙的力量,我们全身上下都充斥着龙的血液。我们要领悟那融入血液中的精神,并将它发扬光大,相信在不远将来的某一天,中华文明将傲立于世界顶峰,中华文脉将在未来生生不息!

国旗在迎风舞动,那一抹鲜艳染红了双眸,点燃了热血。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誓要将中华文脉传承下去。

继承文脉,开创未来,让神州大陆生气蓬勃;

中华热血,永燃不息,看吾等少年傲视苍天!

【篇二:梦想造就中国软实力】

我的偶像王力宏演讲过“梦想”这一屡见不鲜的话题,那是我第一次兴致勃勃地看那看似枯燥呆板的梦想解说,却也是梦想第一次窜进我空虚的心里,使我从此不再迷茫。

王力宏鼓励人们敢“做梦”,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梦想的魅力。

在中国,很多人喜欢听英文歌。但是,如果在外国听到华语歌却感到很稀奇。王力宏想用音乐燃起中国人的自豪感,外国人的敬佩感,他想让华语乐坛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把中华民族文化密切融合在西式嘻哈中,开创了中式嘻哈新曲风,为华语流行乐做出很大的贡献。这就是作为中国人的梦。

他的梦想,造就了中国在音乐上的软实力。他自己的梦,也是中国人共同的梦。

我很喜欢王力宏的音乐,细细地品尝他音乐里的情感,会有一股民族自豪感和正能量油然而生,他音乐里满满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像王力宏一样成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音乐人,让中华民族文化在听众心中徜徉,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自豪。我为了王力宏确立了这个梦想,也为了中国坚持了这个梦想。我会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在学生时期好好读书,在青年时期好好工作,即使就算实在离我太遥远也无憾!

中国,不是只靠军事武力攀上世界顶端的,它无所不有。它拥有巍巍的高山长长的江河铸成的屏障,它拥有激情的龙的传人的民族精神,它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它拥有十多亿形色各异的梦想,这一切就造就了中国的软实力。

该去寻找梦想了,该坚持梦想了,该实现梦想了,该加固梦想了。因为你的梦想可以造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使中国更加健硕。梦想坚持下来就能强壮中国的四肢,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只有国家强壮了,梦想才有意义。

拥有自己的梦,实现中国的梦。自己的梦想造就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愈强,梦才愈圆。

【篇三:中国民族文化】

中华大地,流淌着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族,铭记着儒释道的生生不息,中国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文化底蕴。

我热爱文学历史,因为它令我深深沉醉。从孔夫子的人生哲学,跨越到了大唐繁荣的丝绸之路。一幅幅画面印在我的脑海:屈原浓浓的爱国情令我赞赏有加,汉武帝的盛世辉煌让大中国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岳飞的鞠躬尽瘁的确实现了母亲对他的愿望——精忠报国。

我还酷爱诗词歌赋,《诗经》305首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我回味无穷;那迢迢牵牛星更表达了两人的互相惦念;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他的雄心壮志;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永远在我耳中回荡。

说起民族文化,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那三年如一日的软笔书法。从刚劲有力的欧体楷书到那线条柔美的褚体楷书;从行书的行云流水到连绵不断的狂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伟大书法家把这书法的种子一直播撒,让更多书法爱好者,学习它,钻研它,传承它!

它,民族文化,得到许多中外友人的共鸣与敬畏,正是这块中国的玉石瑰宝,让我们如浩瀚长江的历史永远向前奔流!

【篇四:漫步雨中思文化】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任由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晓径通幽,款款而行,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沁入心田,又宛若走回远古,来到那鼓乐悠扬、书声琅琅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

驻足远眺,前方不远处一凹地已溢满了雨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依稀映射出了历史的画卷,我仿佛看到了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与牺牲,又仿佛看到了易安居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还有那《霸王别姬》中虞姬自杀成就项羽无牵挂的忠贞大义与深沉爱恋——这一幅幅的历史画卷,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长卷,我们怎能不由衷地为之感叹!

雨,依旧扬扬洒洒,如丝如缕般轻伏在我们的肩上。小路上,一位女孩迎面走来,长发飘飘,光艳四射,擎一柄素伞,宛若飞天仙然飘落。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仿佛“四大美女”穿越时空,跨古越今,出现在人们了面前。相貌的美丽,自然使世间万物为之动容;而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独到的个人魅力,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献身的精神,更令人赞叹!我想,她们身上,不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雄厚的文化传承吗?

雨水渐渐朦胧了我的双眼,雾蒙蒙的天空,亦使人流连忘返。忽然想起了王羲之,想起了他那用浓厚的笔法及深度的思想写出的《兰亭序集》。“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引发了无数代人对时光与生命的思考。书法,作为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我想,王右军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思想深度,大概也和他自小勤练书法艺术有一定的关联吧?

夜,很快就降临了,天空,已星光满天。仰望苍穹,清朗通透,似无一点瑕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文革十年,文化界陷入了真正的黑暗之中。可是,顾城心中,拥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即使身处黑夜,依旧等待黎明。他用这样的精神力量,与黑暗斗争,与命运抗衡,谱写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朦胧的雨夜,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岁月蹉跎,道路泥泞,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坚定信念,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光明坦途。

夜深了,雨停了,我经历了各种风景,亦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之博丰。民族文化的精神,激荡于我的心中,激励着我蹒跚前行。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将信心百倍的迎接下一个黎明。

【篇五:中华文化中的“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这部《弟子规》是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的启蒙读本,也是古人对“孝”的一种诠释。何谓“孝”?孝的基本道理是奉养双亲,然后引申出来尊重长辈,关心长辈,爱护长辈,这就是孝的道理。

香九龄在9岁时母亲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夜,里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天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夏天他替父亲扇扇子。这就是我们所

熟悉的“香九龄,能温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

古人非常重视孝道,许多帝王曾以“孝”来治理天下。致使天下政治清明,孝风盛行。“孝”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朝代怎样更替,“孝”一直从未改变。它对现代影响深远。它使得人们懂得孝顺父母,无怨无悔的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

去年看孝心少年时,有一个女孩让我影响深刻。她叫路玉婷,就读于树德中学,自幼和妈妈外婆在一起生活。为了生计妈妈一直在外给客户送机票,不幸的是,2013年冬天,妈妈被诊断为尿毒症,每周透析三次,送机票的工作没法完成,但这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于是路玉婷扛起了妈妈的担子,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风雨飘摇的家。在颁奖前,路玉婷的妈妈去世了。路玉婷咬着嘴唇说:“妈妈在世一天我愿为她奔跑,她离开了,我会和外婆一起努力生活。”看到这里我的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既为这个年仅13岁的女孩而难过,也为她让我看到了孝而感动。

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正在以大大小小的行动诠释着他们自己的“孝”的理解。有的是为父母递一杯茶,有的是对自己风雨飘摇的家不离不弃……可以说,孝道深入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内心深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这句话则将“孝”推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孟子讲,不仅要孝顺自己家的老人还要孝顺别人家的长辈。由“小孝”推到“大孝”。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中所提到的“孝”更是被人们所推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作为一个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人,我们应当将“孝”永久的流传下去,不让“孝”无家可归;不要让民族无“根”;不要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血无情。

【篇六:民族魂】

一个民族传承的重要标记,便是看民族文化是否延续。

——题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兼不可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穿越千年的选择之道至今仍清晰的回响在耳边,至今仍然作为社会发展的主潮而继续着它的作用。

“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经历了若干轮回后一切精美华奢的建筑设计都将会走向湮灭,而唯一长存的便是前人那充满哲思与智慧的人生之道。

伴随物质的发展,精神世界的选择也变得愈来愈多,我们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但失去了作为人生发展的精神之源的话,一切都只是空谈。

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经久不息的文化相传、历久弥新的不断延续……足以撑起这个民族的灵魂。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的场景仍旧历历在目,如点缀夜空的繁星,明亮而清晰,他们一起照亮了这个民族前行的道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子的吟诵仍旧回响在星空中,它给我们为理想而努力的力量;“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太白的豪言仍旧环在宇宙中,它给了我们任何时刻都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渊明的心语仍旧细心田,它给了我们一份幽雅的恬淡……

历史车轮的脚步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在这个繁杂喧嚣的社会中,唯一不变的便是那些来自历史的积蓄沉淀。“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而厉嗣者也。”圣贤孔子以礼为基点建立了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这难道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和谐无关联吗?在经历历史岁月的侵蚀之后,先人的智慧仍闪着耀眼的光芒。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能够延续至今,华夏儿女能繁衍至今的强大精神支柱便是那经历千年的思想积淀。而它,也铸就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灵魂。

热门推荐
1我们的校园生活
2美丽的红石公园
3乡土情——幸福潮州征文
4多彩的秋天
5感谢生命
6守门员
7“数学天才”老爸
8感恩母亲
9我喜爱的零食
10弓的自述
11快乐的元旦
12难忘那份真情
13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14生命与灵魂
15妈妈的唠叨
16小时候,我很顽皮
17花自飘零水自流
18阿拉宁波年味
19我给自己写封信
20校庆
21真的不容易
22国庆趣事作文
23推荐一部动画片
24难忘那期盼的眼神
25嘿我成功了
26我的妈妈
27知识滋润了我的心田
28我的奶奶
29我的渴望
30关于青海的记忆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