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应试教育的作文

【篇一:也谈中国式教育】

一直想写一篇分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文章,可是没那个胆量,可能认为自己写议论文的功底还是“菜鸟”。在拟这个题目之前,我一直在犹豫,因为文章一旦涉及“国”,那将会很难下手。但是既然拟了这个题目,那我就会认真写。

前几天看焦点访谈,节目中就提到了教育改革,上面说什么十年之后教育的春天将会来临,在那时考试与招生将会由两个部门来组织,实现“考招分离”。

说实话看了之后真的很爽,因为十年啊,将有多少人才被应试教育所埋没,而如今的我们怕是享受不到那美丽的春天了。

在初二时上网,我就经常会上网查找什么热门话题。一天,在百度里找到了一点击率超高的贴子,帖子的名字叫《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目而我却不会做》,我好奇点击查看,文中就写道:在浙江省的高考试卷上,把我的文章作为题目出了一个深层阅读,这篇阅读总共有15分,而我却仅得一分。其中有一题是“在《寂寞钱钟书》一文中,这一句‘钱钟书先生那一生不羁的灵魂,也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中的‘格调’二字用得非常好,请问好在哪儿?”我看了这后顿时傻眼了,我当时也没想这么多,就顺手一写,我哪知道怎么回答啊!

看了这个贴子,我感触颇多,也跟了一个两三百字的帖。

是的,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公式化,越来越圆圈化,学生答题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公式,比如说像什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东西。引出文章中心论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话。试想这些真的是我们想出来的吗?答案是NO,老师教的必须这么答,才能得分。

曾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道德有了标准是值得庆喜的,可是考试有了标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上次语文诗句默写中有一题:“站在高山之巅你会想到?”答案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我写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却错了,我不禁想问改试卷的老师:“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写高山之巅的诗难道只有一个《望岳》这种公式化的中国教育必须改变!”

我还记得老师在讲怎样写议论文的时候,说的是先提出论点,再举例论证,然后再总结。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听,而且对议论文产生巨大反感,因为它很像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而且老师还强调在议论文中最好不要出现“我”,为什么不能有“我”?难道文章不是“我”自己的看法吗?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格式化,它在扼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创造力。

再谈中国教育的定式化。

这一点广泛分布于理科学习方面,老师们总是注重讲定式、定理,却很少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探究,这一点几乎导致所有中国学生最致命的一点——动手能力差。曾经有上海一所中学,老师让一位物理尖子生去换电灯泡,这个学生弄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最后急得大哭。我也不会换灯泡,我的物理电学也学得不够好。但我想连灯泡都不会换,那些公式又有何用?

教育还一直在吵着改革,姓“考”还是姓“素”这谁也不好说。应试教育纵然有“公式化、格式化、定式化”的缺点,但终究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中国式教育要改变,作为学生我更希望是介于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就像治国一样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育也要注上“中国特色”的商标。

最后用一位教育家评论应试教育的话结尾:“我们都是坐在火车上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了方向,我们谁都不敢跳车。”不过我相信敢跳车的人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一个,教育改革,我期待!

【篇二:以学为话题的作文】

“学习是为了你自己!”我听过许多人说这句话。这句话用意是想我们好好学,没什么问题。但是,我想说:学习不止为了自己。首先,我们学习的目的多数是为了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能解决温饱问题,而进一步呢,则希望能有自己的时间,能有选择的权力。从此看,我们学习确实是为了自己,但换个角度,我们学习已然成为一种责任。

我们每天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成长,享受着许多。可以说,你可以不为自己负责,但不可以不回报为你付出过的人。我们中的许多人以后不会成为科研人员,奋战在科研前线。但国家的事跟我们百姓没关系,这已是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真的是对的吗?

这就像一个军队,虽然军队是由军人组成,但军队的背后是同样辛勤劳动、提供粮食的百姓。平民百姓没那么大能力,也就没那么大责任,但不大却也不意味没有。消费、投资、出口,都是与百姓有关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学习就是唯一的责任、使命。我认为家长一味地告诉我们,你是在为自己读书,反而是在帮我们推卸责任,反而使我们拥有了不去学的理由。

然后,我还想说:学习不止是为了学习。应试教育有缺点和优点的,大量的作业限制了青少年的发展,可是为什么别人也是应试教育却可以取得成功,而你不可以?别总把自己的未来交在别人手里,别人没有必要为你负责。

而且,不看缺点,说说应试教育的优点,曾经看过一篇相关文章,文章里提到——中国学生有了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能力。再者,在当下教育中,我们的能力是有所提高的。比如学数学锻炼了思维能力,又比如语文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学习,不止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学习学习这一能力,并把它运用到其它地方。

再如一本书中所说,我们学习时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学会做人!

而通过上面对“学习是为了自己”的看法,我又联想到一个词——危机感。作为00后,幸福太唾手可得,以至于想让我们想象生活的不易实在太难,同时,也导致我们对家长老师的一些建议嗤之以鼻。

想起上学期末有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理所当然地上去了。我一直不太敢相信,因为那是我妈一直坚信我却不以为然的理念——勤一定能补拙。也是那以后,我才真正发现自己真的太高傲了,许多人的意见我都自以为听进去了。而这也反映了我与人相处方面的问题。我不知道这怎么改,但我会不懈探索。

所以,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学,我想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学做人而学习。

【篇三:面对应试教育】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儿,很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考试。

总以为学校不是培养学生的地方,而是摧残学生的老师也没有错。至于应试教育,那是中国现状造成的。中国人口是在太多,不这样,怎竞争?怎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若不想被社会的洪流当沙石一样冲走,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完善自己。

既然改变不了社会,那么,我们就应适应社会,并力求在其中塑造最好的自己。

我想,面对应试教育,我只能这样做,不然,我也不会坐在这里,辛苦地答这份题,阅卷的老师您,也不用辛苦地看这份题!地方。老师也总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与否。而应试更是培养只会答题的机器。更偏激的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也是应试教育害的。这种教育模式,让他们只会答题,而忘记如何生活,如何正确处世,如何做人。

于是,我学会了进网吧,学会了顶撞老师,学会了旷课逃学,学会了许多学校与老师不容许的行为,想以此来抵抗学校,对抗老师,抗议应试教育。

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们渐渐厌恶我,我渐渐觉得学校不是我的容身之地。

有一次,被妈妈从网吧抓回来,她没有动手打我,也没有责骂我,只是哭。看着她红红的眼睛,看她那为我而熬黑的眼圈,那深陷的双瞳,一下子觉得自己很过分,求她不要哭。妈妈含着泪问我为何会变成那个样子,我把自己对学校,对老师,对应试教育的仇恨说了出来。

良久,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他们听说某座山上有很多珍奇,便一起寻找。终于,离那山很近了,A却止步,就冲着山喊:“山,你过来!”他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可山巍然不动,他不停的喊着。B看看朋友,径直向山走去,终于得到了那些珍宝。

我知道,妈妈想告诉我,山不过来,我就应该过去。

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也真天真,天真到傻。中国人口十几亿,没了我,地球照样转。

学校,只是给我发展的机会,它没有错。老师,教给我知识本领、做人的道理,老师也没有错。至于应试教育,那是中国现状造成的。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不这样,怎竞争?怎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若不想被社会的洪流当沙石一样冲走,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

既然改变不了社会,那么,我们就应适应社会,并力求在其中塑造最好的自己。

我想,面对应试教育,我只能这样做,不然,我也不会坐在这里,辛苦地答这份题,阅卷的老师您,也不用辛苦地看这份题……

热门推荐
1难忘那小狗
2那双眼睛
3童年的色彩
4底色
5生活中的小美好
6年味
7啊那飞驰的单车
8文明铸就幸福中国梦
9家规家风
10关于零花钱的作文
11为生活添点“绿”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13一朵蒲公英的小小梦想
14闲不住的姥爷
15最美好的遇见
16假如我是一颗流星
17友情,让生活更美好
18爷爷的爱
19致最可爱的你
20校园的春天
21小梦想,大未来
22包饺子
23我的发现
24特别的母亲节
25有趣的一堂课
26最美的风景
27军训的一天日记
28青岛游记作文
2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