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式化的作文

【篇一:也谈中国式教育】

一直想写一篇分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文章,可是没那个胆量,可能认为自己写议论文的功底还是“菜鸟”。在拟这个题目之前,我一直在犹豫,因为文章一旦涉及“国”,那将会很难下手。但是既然拟了这个题目,那我就会认真写。

前几天看焦点访谈,节目中就提到了教育改革,上面说什么十年之后教育的春天将会来临,在那时考试与招生将会由两个部门来组织,实现“考招分离”。

说实话看了之后真的很爽,因为十年啊,将有多少人才被应试教育所埋没,而如今的我们怕是享受不到那美丽的春天了。

在初二时上网,我就经常会上网查找什么热门话题。一天,在百度里找到了一点击率超高的贴子,帖子的名字叫《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目而我却不会做》,我好奇点击查看,文中就写道:在浙江省的高考试卷上,把我的文章作为题目出了一个深层阅读,这篇阅读总共有15分,而我却仅得一分。其中有一题是“在《寂寞钱钟书》一文中,这一句‘钱钟书先生那一生不羁的灵魂,也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中的‘格调’二字用得非常好,请问好在哪儿?”我看了这后顿时傻眼了,我当时也没想这么多,就顺手一写,我哪知道怎么回答啊!

看了这个贴子,我感触颇多,也跟了一个两三百字的帖。

是的,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公式化,越来越圆圈化,学生答题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公式,比如说像什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东西。引出文章中心论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话。试想这些真的是我们想出来的吗?答案是NO,老师教的必须这么答,才能得分。

曾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道德有了标准是值得庆喜的,可是考试有了标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上次语文诗句默写中有一题:“站在高山之巅你会想到?”答案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我写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却错了,我不禁想问改试卷的老师:“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写高山之巅的诗难道只有一个《望岳》这种公式化的中国教育必须改变!”

我还记得老师在讲怎样写议论文的时候,说的是先提出论点,再举例论证,然后再总结。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听,而且对议论文产生巨大反感,因为它很像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而且老师还强调在议论文中最好不要出现“我”,为什么不能有“我”?难道文章不是“我”自己的看法吗?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格式化,它在扼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创造力。

再谈中国教育的定式化。

这一点广泛分布于理科学习方面,老师们总是注重讲定式、定理,却很少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探究,这一点几乎导致所有中国学生最致命的一点——动手能力差。曾经有上海一所中学,老师让一位物理尖子生去换电灯泡,这个学生弄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最后急得大哭。我也不会换灯泡,我的物理电学也学得不够好。但我想连灯泡都不会换,那些公式又有何用?

教育还一直在吵着改革,姓“考”还是姓“素”这谁也不好说。应试教育纵然有“公式化、格式化、定式化”的缺点,但终究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中国式教育要改变,作为学生我更希望是介于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就像治国一样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育也要注上“中国特色”的商标。

最后用一位教育家评论应试教育的话结尾:“我们都是坐在火车上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了方向,我们谁都不敢跳车。”不过我相信敢跳车的人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一个,教育改革,我期待!

【篇二:学会实现】

我是一个现实的人,我的生活处处是坚冰,是高墙,是绝望无情的未来。这个社会教我要现实,太过于单纯反而无法生存,存在过多幻想会变成脑残。因此我变得虚伪,一切以向“钱”看为宗旨。

很多朋友开始远离我,不乐意见到我,好似我是洪水野兽,对我避而远之。我很烦恼,也曾为此消沉,但,很快便不在乎了。

直到一天,我开始为了私事与他们争吵,变得无理取闹,被视为“无可救药的疯子”。我开始意志消沉,难以交往,爱在书本上写“现实”二字。

一天,我正无味的写字时,风儿趁我走神之际吹走了桌上的白纸,我去追它,叫它别跑,最终抓住了它的尾巴。

而,白纸上赫然出现两个倒过来的大字——实现。

实现?我开始琢磨,想破了脑瓜也得不到答案。询问他人也没有结果,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见这样一句话——实现你与他人的梦!

我豁然开朗。

于是,我慢慢的开始学会实现,第一个便是实现“改变自己”的梦。

我回忆着他们对我的评价,想从中得到启发,却屡屡受挫。因为,我还是无法理性的看待这些评价。于是,我开始与我的母亲交谈,同她说我的在校的生活。“我一直在为我的干部工作而努力,在学习方面也不愿意落于人下,对于朋友……我……我也会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

“我并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但是,他们却一个个的离开了我……我很生气!我觉得我被玩弄了!”

“是的,他们有对我说过,我太过于‘公式化’。但我不懂他们的意思,因为他们太委婉了。我觉得我并没有对不起他们!”

最后,我的母亲问我道:“你确定,你真心将他们当做朋友,而不是用于消遣的玩伴?又或者,你有没有给他们的想要的,比如关心之类的?”

……我心头的疑问消失了。

在此之后,我按照母亲所说的一一尝试,如在天冷时提醒她多穿衣服,又如在下雨时递给她一把雨伞……在这期间,我觉得我真的改变了不少!

因此,以前的朋友渐渐回来了,新朋友也不少,大家都在议论关于我的改变。有人问我,“你怎么突然改变这么大啊!变得乐于助人了呢!是发生了很有意义的事情吧!”我不由回想起母亲的话,笑而不语。

是以,我眼中的坚冰溶化了,高墙消失了,举手投足间的世俗气也在风中消散了。原来啊,“实现”与“现实”不只是字的排序之差啊!

【篇三:碰撞思想火花,留存心底善意】

在当今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追求高效与快捷,享受公式化与程序化。人们像机器一样思考,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戴上虚伪的面具。情感冰冷而枯乏、无味而枯燥,这样真的是对的吗?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难道只是这个世界的无情与残酷?许多人沉溺与其中美名其曰“是时代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可在我看来,这失去了生而为人的基本素养,失去了价值观与同情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碰撞思想火花,留存心底善意。拥有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特立独行在于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思想,倘若人类一味追求公式化与程序化的思考,致使想法千篇一律,如同如同行尸走肉立于天地,还有什么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人正是因为拥有想法与思考的能力才得以于征服世界,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才得以构成酚繁复杂的思想派别。失去思想的后果是可怕的,人们将失去发明创造的能力,失去探讨交流思想碰撞的乐趣。孔子因儒学思想而流芳百世,自成一派;马克思凭共产主义思想而造福后人,万世沿袭。思想是人类文明的主体,是人类精神最宝贵的财富。著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人类的头脑不是待填充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把”。有了思想的火花,才能踏上更遥远的征途。

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请别忘了保留一份内心的感性。

留善方成大德,留存一抹心底最本真的善与怜悯,才不枉为仁,也不枉为人。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当周莹终于费劲千辛万苦仅一步之遥可以使杀父仇人沈四海陷入万劫不复时,她收手了。电视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她站在纷繁的花树下,凝视自己的孩子:“恩怨不应该留给下一代,更不应该牵连无辜的人。”她放弃的原因是不忍看到千万百姓因此遭难,更不忍心让自己家破人亡的痛苦复现于别人身上。留存了心底的一抹善意与怜悯,才铸就了她鲜活的灵魂与光辉的人格。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的确,科技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失去情感。碰撞思想的火花,留存内心的善意才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努力去践行的。请别让冰冷的程序挤占你的大脑,虚妄的效率影响你的情感。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思想与善心组成了一个人最本质的内核,也是一个人最本真最纯粹的东西。

【篇四:平凡孕育真情】

所有人都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爱,但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学期结束,暑假开始。迎接炽热的阳光,我终于从压抑的学校逃回了家。被安逸的空气包围,没有在寝室的严格管理,没有时刻保持礼貌的疲倦与机械,瘫在沙发上的我瞬间被抽空了力气。

爸爸拖着我如山般的行李搬到家里,边喘气边问道:“女儿,晚上想吃什么?爸爸现在去买菜。”他把行李整齐地摆在一边,语气轻快而愉悦。“啊——随便。”我闭着眼睛,头也没抬就敷衍着,任自己懒散在沙发上。听见耳后一声无奈的叹息,又细细念叨:“天气这么热,赶紧去把校服换掉。冰箱里有水果、饮料,渴了自己去喝……”他边说边走来轻轻地关上窗户,打开空调,不管我又没有反应都仔细又小心翼翼地交代着。随着门轻轻地关闭,我融化在舒适的环境里缓缓进入梦乡。

“醒醒!该吃饭了。吃完饭再好好休息。”爸爸摇了摇我的手臂,我摆开手,翻了个身儿继续睡觉。“不行!饭必须得吃。”他的语气稍稍刚硬了起来,直接伸手把我拉起。他没有纵容我,反而意外固执。我无可奈何,踉踉跄跄地走到餐厅,“噗通”就散在了椅子上。无力地拿起筷子,迷糊中一口又一口往嘴里送。

“多吃点!”爸爸皱着眉头看着我。头顶橘色的灯光打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温暖,但那一条条深深的如裂谷一般的皱纹却将他显得那样苍老。他夹起一块鱼肉,轻轻地放在我的碗里。怕我拒绝赶紧解释道:“这鱼新鲜,我在菜场挑了好几家。多吃点,吃了聪明……”像是条件反射,我立马回了一句公式化的“谢谢!”话音刚落,我愣了,爸爸更是愣了。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他身体一顿,继而忍不住地微笑,细密的皱纹挤在一起,每一丝愉悦都在脸上绽放。“你女儿对你这么好,开心不?”妈妈用手肘轻轻撞撞爸爸的手臂,向他打趣。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脸上的笑容越放越大,一丝不自然的红色从黝黑的皮肤上浮现。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又夹了一块鱼肉放在我的碗里。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向父母说过谢谢了。习惯对陌生人的礼貌,却从未习惯对父母的回报。甚至连一句公式化的“谢谢”在他们眼中都显得那样弥足珍贵。我心一颤,将鲜美的鱼肉缓缓送入口中,甜蜜而幸福的味道在味蕾绽放。

每一粒米,每一碗菜都承载着父亲满溢的爱。我满足地下咽,父亲满足地微笑。对于我轻轻掠过的冷漠,他全部欣然接受,并仍然把最好的爱给予我。他引领我走向新生,他支撑起了我的整个世界。

他是最平凡的父亲,也是最不平凡的父亲。至少对于我来说,他的爱萦绕着我的生活,孕育着我的生命,丰富着我的未来。

热门推荐
1放风筝
2我的校长
3梅花一韵
4花开花落
5夏天的韵味
6“红学”的发展
7自由黄山游
8那件事让我很难忘
9“三条虫”
10致老友
1150年后的衣服
12读《绿野仙踪》有感
13每天叫醒我的不只闹钟更有梦想
14精彩瞬间
15游荆川公园
16找回奔跑的感觉
17水珠游历记水珠游历记
18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19《触摸春天》读后感
20我家有个“三国演义”
21扬州作文
22与感恩一起走过的日子
23我的阅读计划
24我爱我的家乡
25老家的馄饨店
26沉醉在烟雨的世界里
27吃一堑,长一智
28我爱我家
29秋天的记忆
30乡村风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