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莫泊桑的作文

【篇一:我的变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来了,小草在春风的怀里生长变化,看见小草,我就会想起,我有没有变化呢?我也要像小草一样,成长,变绿,更上一层楼。

刚上四年级的时候,彭老师让我写一篇作文,要求四百字以上,听到这句话,心“嘭”的一声,我吓了一跳。回家后,我抓耳挠腮,写不出来,就哭着给彭老师打电话,彭老师说:“这篇作文就可以这样构思:在语文课上课时,上节课的黑板没有擦,全部都是数学题,我批评了值日那一组的一名学生没有擦黑板,然后找了两个人,一个是单,一个是双,以后你们都不用再擦黑板了,就让他两人擦黑板,因为他们俩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老师说了以后,我的灵感一下子就来了,我知道怎么写这篇作文了。

我认认真真地从半张写到一张……很快,那篇作文完成了,但还是没有四百字,我有些失望。我没有放弃努力,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从写半张,到写一张,再写一张半,我一直在不停地努力,最后我发现我的作文越来越有进步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写作文要肯吃苦,勤练习,就像莫泊桑一样,刚开始他的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他去请福楼拜老师指导他的作品。第一次,不知道怎样写的;第二次,看了几天来来往往的马车,还是一无所获;第三次,写了一些作品……他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

希望我也能像莫泊桑一样,一直向前面走,登上一层比一层高的台阶,这就是我的变化。

【篇二:为热情插上翅膀】

热情,源于向往,它创造了一切梦的开端,把每一个美丽的可能点燃。思想家梭罗曾说:“对生命的热情,驱使着人们开拓出每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但是热情不能够独自燃烧,就像缺失了翅膀的鸟不能飞翔。

于是努力便为热情插上翅膀,缺少奋斗的热情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努力为伴的热情,便能在汗水的浇灌下燃烧。

对于法国伟大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而言,热情便是在他心中燃烧的文学之火。莫泊桑早年怀抱着文学的狂热师从福楼拜,希望能在繁荣兴盛的法国文坛上有一席之地。莫泊桑有着足够的热情,但是贫乏艰涩的语言功底却一次又一次地向他泼出冷水,他向福楼拜倾吐自己的困扰,于是,福楼拜让他每天蹲在街头,观察来往的熙攘人群。在喧杂繁华的法国街头,莫泊桑一蹲就是三年。每天,他都努力地打量着走过的每一位路人,从温文尔雅的绅士到高尚从容地贵妇人,他看遍街边玩耍的孩童,也关注露宿街头的乞讨者。这些重复的人群,莫泊桑从中看到衣着,看到举止,看到神态,看到心情,看到背景,也看到了灵魂。积累的努力为莫泊桑的热情插上了翅膀。三年的观察和记录让他的文字饱满,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的,这些都为莫泊桑的成功打下奠基。

如果只有梦想与热情,莫泊桑便永远困于无法逾越的语言文字障碍。为热情浇灌努力,一位世界顶尖的小说大师便散发光芒。

为热情插上翅膀,每天比别人多训练两个小时成就了品乓皇后邓亚萍。她在赛场上的无往不利,不可战胜背后隐藏的,都是将训练地的地板浸湿过一遍又一遍的汗水。每天与往复回荡的球声为伴。邓亚萍永远是训练中最刻苦的那一个,即使带着伤病,她也不曾从球台上逃脱,脚上磨出了水泡,她就把它们挑破,裹上纱布再来,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她的热情助燃,也让她在无数次的比赛中振翅高飞,势不可当。

太多人拥有热情,但是,乒乓皇后却用汗水,为热情插上了翅膀,并最终飞的比别人都高。

为热情插上翅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当热情已经点燃了希望之火,是否存在努力能把这份火光带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为热情插上翅膀,梦是欲吐的花苞,当汗水为它浇灌,它就包含着最动人的颜色绽放,满园沁香!

【篇三:生命之真谛——追逐】

如若没有压力,怎可欣赏到喷泉的澎薄之势;

如若没有压力,又怎会知道生命之真谛所在;

厚积才可薄发。

——题记

我喜欢莫泊桑,喜欢他隐忍中的坚强。他虽没有巴尔扎克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也没有司汤达敏锐的政治感,更不如老师福楼拜的缜密细腻、还不如左拉的视野宽广,但他有一个最闪的亮点:那就是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朝原定的方向坚持迈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莫泊桑的生活拮据,没有任何作品的诞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整日思索,研究当时的社会,终于有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羊脂球》诞生。厚积才可薄发,如若没有压力,不追求成功,又怎会有“可流传于世的杰作”,更不会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

我敬重余敏鸿,敬重他永不言弃的追求。从一名初中毕业的乡村拖拉机手,到一名乡村教师;从高考三次不中,到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从校园里内向自卑的丑小鸭,到英语系里耀眼的单词王;从被北大扫地出门的穷酸教师,到名动大江南北的培训界领军人物;从大街小巷刷广告的个体户,到亿万身家的上市公司老总;从付不起学费无缘出国的可怜虫,到学员遍布美国的“留学教父”……这就是俞敏洪,一个懂得化解压力,使之由压力转为动力的普通农民,终究凭借他的不懈追求取得成功。

我钦佩曾国潘,钦佩他忍辱负重的拼搏。他一介书生,却打造出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湘军;他长着奸臣短命之相,却成为毛泽东,蒋介石都学习的盖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他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权力的巅峰,真正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何在。

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更不会修改自己原有的线条,除非有燃烧的熊火将他化为灰烬,才会消失殆尽,但是他高贵的以证明了他的魅力。

也许高处不胜寒,也许前方依然很渺茫,也许还将跋涉于人生的荆棘,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即使是黄昏,也必然有美丽的晚霞,所以我坚信,我还有梦,收拾起受伤的心,云散开了,我还将继续放逐自己。

我要继续奔跑,淡化压力,追逐属于我的速度与方向。

【篇四:米饭,糖果】

随着微信、微博的流行,碎片化的阅读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手指在屏幕上的一点,一篇篇简短的文章向我们诉说着这个世界。正因如此,原本我们所拥有的去阅读经典的时光变得支离破碎。

可以这样说,阅读经典如同米饭,是我们填充精神世界赖以生存的食粮;而糖果则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以一种更简短、更直接的方式带领我们穿越。但是,米饭咀嚼得越久,醇香就越浓郁;糖果入口即化,短暂的甜无法长期住进人们的心灵,却会令人去追求短暂的快感,过分追求快,而抛弃根本。这是不可取的。

在时代滚滚车轮之下挣扎的大众被忙碌磨去了心性,不愿捧起经典去阅读、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因此,糖果应势而生。碎片化的阅读能够给予人们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人们短时间内可以穿梭时光,穿透空间,无论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它看似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助力,让我们不禁感慨阅读已变得愈发方便,手指一动就能将文章揽于怀中,有种一入书中深似海的错觉,殊不知,自己早已落入碎片化的陷阱。

纵使糖果那花花绿绿的包装迷惑了你,那甘甜如蜜的气味牵制了你,那香甜可口的味道吸引了你。毕竟,糖果是不能代替米饭的。糖吃多了会感到腻味,是种对世界肤浅薄凉的认识;糖吃多了会长蛀牙,是种无法静心沉浸经典的浮躁之态。

碎片化之所以被称为碎片,就是因为它无法将知识系统、全面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这样的以偏概全会给人们带来误解。

如果不手捧经典,又怎会知晓李斯从区区草民一步步爬至大秦相国的艰苦卓绝?如果只读碎片,又怎么了解李斯面对好友韩非入狱无奈将其处死的艰难心酸?千年的贡献,千年的误解,只有在经典中才会找到真正的解答。无论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人生感悟,还是“谏逐客书”的荡气回肠,经典阅读如同万丈光芒。

莫泊桑的《羊脂球》震惊世界文坛,人们羡慕于他短篇小说的才华,人们羡慕于著名导师福楼拜的悉心教导。只读碎片化阅读的人们又怎么知道莫泊桑几十年如一日描写同一景物打下的坚实语言功底?只读碎片化的人们大多将莫泊桑的成功归结于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忽略他自身的努力,这是断章取义。

然而,现在的人们习惯于一知半解,甚至本末倒置。只局限于冰山一角,却忽略阴云背后真正的阳光。

改变碎片化,就得改变自己,在创造的长椅上倾听心灵的声音。捧起经典,让经典阅读如日初的太阳,如黑暗中的光明指引,而不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来割裂灵魂。我愿品味米饭,辅以糖果。

【篇五:专注】

古人云:“一心不能二用。”唯有专注,方能使我们把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

居里夫人小时候,姐姐和同学们总是在她旁边玩耍捣乱,而她却从来都不受他们的影响,总是专心致志地在一旁看书,最后反而是她影响了她姐姐和同学们。在一次恶作剧中,姐姐和同学们把一叠椅子偷偷地堆放在她的身后,只要她稍一分心就会使椅子倒塌下来,但当居里夫人读完一本书之后,椅子还是纹丝未动地矗立在那里——之后,姐姐和同学们非但不再搅扰她的学习了,而且还和她一样开始专心致志起来。通过自己的专注,居里夫人不但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姐姐和同学,而且也为大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专注”非但是一种品格,而且也是一种方法。

当罗马大军攻破叙拉古城时,阿基米德还在专注于自己的几何证明题。当罗马士兵已经用剑指着他的鼻子时,他才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他却平静地说道:“等一下再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世人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

有一次,莫泊桑去拜访福楼拜。福楼拜问莫泊桑:“跟我讲一下你都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吧?”莫泊桑非常自豪地回答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那么,您又是怎么安排的呢?”福楼拜回答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从此以后,莫泊桑便成了福楼拜的学生。

齐白石之所以成为大师,也并非是因为他在绘画上付出了超乎想像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他用在绘画上的时间,平均下来不过是每天两个半小时;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坚持了一生,而且只做绘画这一件事。

成为一个大师,也许并非像我们平素所以为的那样——特艰难,而是特容易:只要我们像福楼拜和齐白石那样限定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于一件唯一的事业上就足够了。

有一次上英语课,有个同学给我讲了一个很好玩的笑话,逗得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因为我实在控制不住。这时,老师突然一拍巴掌:“上课了!”

我赶紧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好。虽然人还在,但我的心却还是在想那个笑话。突然,我又没忍住,笑出了声来。霎时间,同桌、其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把眼神聚拢了过来,满脸疑问地看向我。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眼神可以将人杀死的巨大力量,因为那时的我真的很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回过神来,我赶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用乞怜的眼神看着老师,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谅。“坐下吧!认真听课!”老师撂下一句话后,瞟了我一眼,就继续讲课了,但我却完全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一心焉能二用?

【篇六:为国参天】

康德、毛泽东、周恩来、尼采、特斯拉……这些人都是我们皆晓的伟人。为什么他们能够参天?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并为之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么是为了祖国,要么是为了人民,要么是为了人类。

参天需要一个既高且大的基底。

在角落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参天的高度。想要参天,就需要有一个既高且大的基底。珠穆朗玛峰的基底是青藏高原,没有青藏高原这样一个既高且大的基底,珠穆朗玛峰也只不过是一个三千八百多米高的小山而已。朱光潜是我国名望很高的美学大师,但他开始并不是学习美学的,他用14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看似与美学毫无关系,但是正是这些学科为朱光潜打下了既高且大的基底,这是他只所以在美学方面参天的根本原因!我们非但要学习很多学科,而且要把每一个学科学深学透,以为后来想要达到的高度打下一个既高且大的基底!

参天需要一生只做一件事。

孙中山说:“不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福楼拜问莫泊桑:“你一天都干些什么呀?”莫泊桑回答说:“上午两个小时读书,两个小时弹琴,下午一个小时学习如何修理汽车,三个小时练习踢足球,晚上还要学习如何烤鹅,星期天还要到乡下学习如何种菜。”莫泊桑反问福楼拜:“你平时都做些什么?”福楼拜回答他说:“上午四个小时读书写作,下午四个小时读书写作,晚上四个小时读书写作。”莫泊桑十分吃惊,问道:“难道你就不会点别的了吗?”福楼拜说道:“那你擅长什么呢?”莫泊桑想了一会儿,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擅长,于是哑口无言,保持了沉默。

康德一生都没出过他出生的柯尼斯堡小城,但却因为《三大批判》而有了参天的高度;曹德旺一生做他的玻璃,成为了“玻璃大王”;齐白石一生只画花鸟鱼虫,现在一幅画能买到三个亿;曹雪芹的《红楼梦》、尼采的“反基督哲学”、特斯拉的发明,盖不如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自己认为的最崇高的东西!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真正的君王并非那些头戴王冠、手持王笏的人,而是那些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的人。”

为国参天,需要一种伟大的自我意识。

很小的时候,毛泽东就在作文《心之力》中立誓:“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后来,他成为了新中国的主席;十二岁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国务院总理;朱德在中学毕业时留诗言志:“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所以,他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元帅,总司令。他们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的参天都是为国参天。一个人为了自己而参天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要为国为民为人类的伟人,才有参天的可能!尼采说:“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

想要参天,必须要有一种伟大的自我意识,一个既高且大的基底,并且为此付出全部的努力。为国参天,就是——即使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之后仅仅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你我也要全力以赴!”

【篇七:如何成为王者】

王者,永远不是那些头戴金冠,手持王笏的人。只有那些在一个领域中做到极致的人,才可被人们称之为王者。王者只会是那些把精力聚成一个点的人,因为他们毕生都追求一件事的成功——限制达成聚焦,聚焦达成久远。

福楼拜与莫泊桑对话时,莫泊桑夸夸其谈,但他却把一天的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到了多个事情上:写作,弹钢琴,踢足球,做烧鹅,没有专注于一件唯一的事情;福楼拜每天的时间却只是写作,如是才有了自己的特长。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激光与手电筒的区别:一个能在几公里外烧透钢板,但另一个却在五十米内就消失不见。人们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又怎么可能以这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面对无限的事业呢?但当人们的精力像激光一样聚成一个点时,那就会像激光灼烧钢板一样,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

普通人与伟人的区别:一个将精力集中,而另一个却把精力耗散。齐白石一天只工作两个小时,而普通人却平均要工作八个小时,但齐白石四十年只做一件事——画“花鸟虫鱼”,而普通人却什么都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徐明老师说:“人——生而就有一项使命,就是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事业的王国。”成为王者的一个前提就是——发现天赋。

霍金说:“我即使被关进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他的成就向我们证明,他就是无限空间的王者。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说:“我的手指还可以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上帝限制了他的自由,却给了他可以思维的大脑;上帝给了人们生活上的自由,但人们却不去思维。马云说:“没钱让我成功。”在逆境中生活的人,往往会更加努力。大雁南飞,跟上队伍的永远是拼命扇动翅膀的,那些不去努力跟上队伍的大雁,只能等待孤独地在雪风中死去的凄惨结局;那些跟上队伍的,千里跋涉之后,迎来朝阳和柔和的风。

梦想应该无限遥远,或许应该成为王者的天;如果梦想无法实现,那就在离梦想不远的地方死去吧——王者永远是那些拼命努力的人。

【篇八: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他被法国作家法朗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是的,他就是莫泊桑,与契科夫,欧?亨利并称为“短篇小说三大师”的莫泊桑,他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我最钟爱。

其中,他的成名作—《羊脂球》颇为典型。书中以一个妓女羊脂球为正面人物,而将老爷太太作为反面人物,通过讲述羊脂球为了解救被德国军官扣留在小客店中的法国旅客,不得不忍受屈辱,但却遭到那些由于她的自我牺牲而脱险的旅客的嫌恶与鄙视等,从而歌颂了羊脂球这一平凡人物的爱国热情,同时谴责了这些所谓“绅士”的伪善与自私,并有力地鞭挞了那些自私自利,丧失了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阶级人物。

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包含人性一切美好的、纯洁的,善良的东西都遭到了毁灭。唯有金钱,无论何时何地,追求者们都坚持不懈,永不停歇。《珠宝》中,莫泊桑从不同侧面把夫妻俩为追求金钱和珠宝而逐渐走向堕落的丑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蕴含同情,另一方面却毫不犹豫的揭示出这些人贪慕虚荣的劣根性。

又如《骑马》中那个虚荣心十足又要摆贵族派头的小职员被一个市井无赖所捉弄,同时也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又与《西蒙的爸爸》的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是普通人,一个爱慕虚荣,一个却真实质朴,这又的确是我们应该所深究的。

可以说,在这本书中,处处洋溢着莫泊桑对生活,对社会的细微认识与感慨,充满了莫泊桑的笑与泪,愤与悲,无奈与遗憾,希望与寄托,这正是一个“活生生”的莫泊桑。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并不惊天动地,只有自然与本性;这些也不仅仅是小说,是故事,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时代的缩影,更甚是他—莫泊桑的思想。

莫泊桑作为一个社会风俗画家,有着他独到的构思布局,总是会有出奇不意的结尾,当然,这正是他的特色。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当今的中学生可以学习的地方。

走近莫泊桑吧,走进他的书中,去与他交谈生活,去与他对话社会。

【篇九:勤观察,善发现——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这就是最近我读完《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深刻体会到伏尔泰这句至理名言的含义。多读书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身心,还可以从书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写的是: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但写出来的作品都没什么新意,也不够生动。于是,他拜福楼拜为师,想学到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莫泊桑一次去请求指导,福楼拜指出他“功夫不到家,还需要仔细观察。”莫泊桑改正后,又写出一些作品,再一次去请求指导。福楼拜告诫他“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要发现写作素材的与众不同,才能使作品新颖生动。”莫泊桑牢记福楼拜的教导,坚持不懈、虚心好学,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写作的要点:一,肯吃苦,勤练习。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书,积累知识,多练习,这样才会熟能生巧。二,仔细观察。要善于观察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或者在别人已经发现的东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三,找寻特点。不但要仔细观察,坚持写作,还要找寻素材的特点,这样的作品不至于让人感到平平常常,甚至是俗气。上面几点可以总结出六个字——勤观察,善发现。这六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要写好文章,首先就要透彻理解“勤观察,善发现。”然后再思考消化,传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这就是——知识、实践、迁移。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桂林资源县看雪。妈妈告诉我,游玩后要写一篇作文。到达目的地时我就马上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但银白中还间着些许碧绿。我进到一片小林子里,留心每一种事物,先凑近一颗小树,观察着一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全身都覆盖着冰晶,这些冰晶棱角分明,里面青翠欲滴。每一片叶子都不同,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绿白模糊,还有的光滑地像打磨过似的。地上的草也冻上了,狗尾巴草上的冰一颗一颗的,仿佛一串透亮的珍珠。

仔细观察,找寻特点后,我觉得每一样事物的很奇特,就写了下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勤观察,善发现,让我在写作时更得心应手了。

【篇十:偷着写小说】

我是个爱读书的学生,天天没事时就喜欢拿本书看。我最爱读小说、科幻、人物自传和故事。举个例子,一天我看《小飞人卡尔松》时很开心,就大笑了起来,后来我认为自己当时还是很可怕的,太投入了。但这让我有了一点点愿望,就是能自己写小说。

我怎么写呢?又写些什么呢?很多的问题在我脑子里徘徊。最重要的问题是家人同不同意?不同意怎么办?

我认为我为了梦想还是写吧。不过我应该偷着写。于是我会晚上放学回来后待在自己的房间,拿出创作本开始写小说,我是个很聪明的人,有时写作时听到妈妈喊“你在干嘛呢?”我想了一会答复他“看书呢!”她就不问了。

偶尔我突然感觉到身后有人在,一回头,果然是妈妈。什么时候她把门打开的?我会不会露馅啊?幸好桌子上有一本书,我才逃过了一劫。就这样,我一直偷偷写着我的小说。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我的秘密被揭穿了。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正在写小说。突然,妈妈走进来喊我上CCTALK,原来我一时投入忘记上课了。这下就被发现了,不过妈妈说写小说是件好事情,不用偷着写。太好了!以后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写作了,不用偷偷摸摸了。不久后我说不定就能成为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那样的小说大家了。

热门推荐
1一次难忘的赞美
2我做了一个梦
3美丽的漓江
4热爱生命,绽放光彩
5《非法智慧》读后感
6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7动物运动会
8特别的六一儿童节
9亲情永不下岗作文开头
10我的好朋友
11有一种情绪叫喜悦
12温暖的旅程
13公交车上的风波
14春色润校园
15我是阅读控
16我努力读懂善良
17披萨宴
18有趣的写生活动
19平安是妈妈的“唠叨”
20我爱你,佛山
21那次玩的真开心
22我的自画像
23我最感激的一个人
24意向背后,离别情深
25纸和笔的争论
26追心
27未来的世界
28小院故事多
29有一种爱叫放手
30有趣的攀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