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佳琪的作文

【篇一:我的闺蜜】

我的闺蜜有许多:李艳欣、贾文悦、李佳琪……但我最好的闺蜜是李艳欣。她,长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低鼻梁、小嘴巴,爱吃糖和辣条,爱玩扣扣。平时,她乐于助人。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开元寺玩。走到开元寺路口,我见黄灯亮了,我准备冲过去,却被她一把拉住。她手指向马路对面,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位步履艰难的老奶奶正在慢慢地过马路。她向我递了个眼神说:“我们去扶那个老奶奶过马路吧!”我赞许地点了点头。我们快步跑到老奶奶身边,李艳欣右手搀扶老奶奶的胳膊,左手握着老奶奶的手,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们扶你过马路吧!”老奶奶高兴地连连点头,说:“好,好,太谢谢了……”我们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把老奶奶扶过了马路。

她讲诚信,不沾小便宜。不久,我们约好出去玩。在路边书摊上,她看到一本福尔摩斯侦探集的漫画,非常喜欢,想买了,但她只带了10元钱,她问了有10元钱吗?我大方掏给了她,并对她说:“不用还,让我看书就成。”她说:“书可以看,但是借的钱一定要还。”过了几天,她找到我,把我叫了出来,只见她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我,并从兜里掏出了10元,塞到我手里,说道:“钱还你。”我早已把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她还想着。我说:“不用还了。”她一本正经地说:“那怎么行?借钱怎么能不还呢?”我看她一本正经的神情,只好把钱收下。

我的闺蜜李艳欣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人。

【篇二:摘板栗】

中秋节的一天,我回到老家,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上摘板栗。

我和汪淑琪还有李佳琪准备了篮子,竹竿迫不及待地上山去了。

在李佳琪的指引下,在后山上找到了一棵大板栗树,我们高兴极了!

我们跑过去看见了一个圆圆的刺坨,我用脚踩了踩它,居然从刺坨里滚出了一个又黑又圆的板栗,看起来好吃极了。

这时我们才知道那刺坨里面有板栗,于是我们分开行动,我们小心翼翼的把长满刺的刺坨一个个的捡到篮子里,一不小心就会刺到手。

我们把板栗捡的一个不剩,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篇三:七年级我的偶像作文600字】

一提到偶像,许多同学就说:“我喜欢肖战,他长得可帅了!”,“我喜欢杨紫,她超可爱!”,也有人说:“我喜欢屠呦呦,她是天使,拯救了许多人!”。

而我要说:“我喜欢李佳琪,她古筝九级了;我喜欢闫老师,她弹古筝水平很高,炉火纯青;我喜欢王中山大师,他是古筝界的音乐大咖!”

古筝或是所有乐器中较难学的一种。演奏乐器需要音色、需要感觉、需要联想、更需要多练,那仅两首,只有十五页左右的古筝考级曲,我们要练长达一年之久才可勉强在评审老师那拿到合格,拿到良好也不错,可优秀就比较难了。

如今,李佳琪已经九级了,而我才七级,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老师,她已经快人一步了。今天她更是在古筝专场音乐会上大展风采,独奏的是七升八级的《雪山春晓》。她很好地表现出了冰雪消融,汇成潺潺的小溪,溪水随着山势曲折流下的美妙景象。

而我的闫老师呢?她弹琴特别有感觉,音色纯如鸟鸣,清脆如一滴水滴在湖面上。而且她很温柔,我们弹错时她总是悉心指导我们,有时还亲自示范给我们看,从不会吵我们。我们在练琴时有什么不懂的也都问她,她总是耐心给我们讲解。不过该严厉时就严厉!我们有时练比较难的曲目时,总是抱怨太难了,她都会说:“快点,别浪费时间。”

王中山大师,他虽说是男士,可技法高超,胜过所有弹古筝的人。而且他弹琴时,可以把古筝弹出古琴的感觉,把调弹出琵琶的声音等等。让人佩服不已。

我的这三个偶像都是我在古筝之路上的偶像,努力向他们看齐!

【篇四:我的自画像】

我叫李佳琪,我今年九岁了,我刚刚为自己画了一个自画像。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似的小嘴,还有一双非常灵敏的耳朵。

别看我很胖,但是我的眼睛很敏锐,比如在学校玩捉迷藏的时候,我总是很快的找到他们,但是到我藏时,他们找的时候,很长时间他们都没有找到我。其次我的耳朵野很灵敏,每次老师的说的话我总是听得很清晰,我也是第一个去做,所以老师野总夸我。在生活中我也是妈妈的小帮手,每当我看见妈妈累的时候,我就会帮妈妈扫地、洗袜子、拖地,妈妈也总是夸我。

这就是我的自画像。

热门推荐
1面对母爱我流泪了
2腾飞中国
3北京研学日记
4我们的班级
5我爱打羽毛球
6暑假结束了学生作文
7她在笑
8不能以暴力解决问题
9坎坷的绘画之路
10文具家族旅行记
11她不是我
12小豆芽成长记
13我的老妈
14抢红包
15今天真爽
16泉水的眼泪
17拔河比赛,真有趣
18一张照片
19独活之精神
20风筝与线
21我与诗情
22父爱
23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24学会低头
25书屋改变生活
26妹妹我爱你
27文具盒里的对话
28被束缚的亲情
29我来到了童话世界
30我在百耕园的发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