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奥斯维辛的作文

【篇一:过去,亦未真正过去】

我曾仰望浩渺星空细数繁星点点,也曾守着沙漏看那时间流逝。那一刻,我仿佛懂得,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光阴的流走而被抛进时间的长河里,可是总会有一些被积淀下来,经过时光的雕刻逐渐化作永恒。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都不会过去,这正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规律,也是人类历史不变的法则。

波兰小城奥斯维辛,曾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所在地,它记录了一场毫无人性的大屠杀,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深痛苦难。几十年后的今天,那昔日的血雨腥风早已过去,奥斯维辛集中营旁边阳光灿烂的小街上咖啡馆一家连着一家,人们在阳光里如释重负。或许目睹了历史中黑暗的遗留物后,才更能激赏日常生活的美好。

雨果曾言:“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诚然,奥斯维辛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当现实照进历史,人们看到的不单是伤痕的世界,同样也带给人们面对伤痕的勇气,留给后人深深的思考,激发人们珍惜现实的美好。想必这便是早已过去的那场大屠杀经历时间的沉淀后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会真正过去。

历史以其不变的规律上演,落幕,又被留下,我想,贯穿其中的,不仅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更有我们对于时间长河中被洗涤、沉淀出的文化的传承。时代在变,日历上的日子被一天天撕扯掉,但这种传承从不应改变。

从江南水乡的“几处早莺争暖树”到塞北大漠的“长河落日圆”;从田间地头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屈原江边吟唱的“哀民生之多艰”;从老子骑着青牛渐行渐远的背影到迎面走来的大唐盛世,时间涤荡出的温馨与美好,必将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照耀着后人的心灵。深巷中,咿咿呀呀的胡琴响起,一个民族的齿轮缓缓转动,千百年前的一草一木早已不在,可一切场景又都仿佛历历在目,文化的传递让我们看到,仿佛一切都没有过去。

亦如已经过去的2014年,它见证着“宪法日”的确立,见证者我们对法治的信仰与敬畏;它目睹着一只只“老虎”被打倒在地,显示着公平、正义的力量……它是过去,它也是现在;它是历史,它也是未来,它从没有过去。

时间的长河一直静静流淌着,它带走了一切表面事物,却留下了所有一切最精华的部分,留给我们思考,带给我们启迪。所以,一切都会过去,可一切也都不会真正过去。

【篇二:站得些优秀作文】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时,听到的是女人的尖叫与男人的怒吼,看到的是母亲的眼泪与孩子的惊恐,可是如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透明,一排排高大的建筑直冲云霄。

奥斯维辛的变化令人呀然,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犹太人民在不断让自己站得更高,不断努力,因为他们没忘记沉痛的历史。于是在诺贝尔奖前,他们常是胜利者。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让自己站得更高,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当然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汲取知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问妈妈:“人为什么要学习呢?”妈妈告诉我:“因为人类不够高,需要知识的营养,让自己不断地长高。”妈妈还告诉我:求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用心去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让自己站得更高。

站得更高不是让你站在巨石垒成的悬崖上,而是让你的灵魂站在最高层。

克里斯特说:“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你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愿无愧的做其中挺拔的一颗;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的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的做云彩中最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万物;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足够了。

这不是消极,这不是悲观,而是让你的灵魂站得更高。

站得更高,并非要彰显自己,卖弄自己;站得更高,是为了彰显生命本色,而我们所垒的人生阶梯,是我们的为人底线和尊严。

历史是最厚重的诗篇,要站得更高,就要有历史做铺垫。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著名的《史记》,不就是因为有着历史的基石吗?他本是一位平凡的士大夫,借着历史让自己站在文学之颠,让自己名留千古。他也是执着的追求者,他也在让自己站得更高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无怨无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执着的追求者双脚踏出,是最厚重的历史。

站得更高,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心中那颗种子可以茁壮成长。

站得更高,只为伸手可以触碰到蓝天。

站得更高,只为终有一天可以“一览众山小。”

【篇三:《奥斯维辛集中营》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这部纪录片。我对此深有感触。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为残杀犹太人所建立的一座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发生的故事。

在1942年的12月20日,德国的15名高级军官在柏林举行会议,确定了灭绝欧洲犹太人的计划。德国先对德国的犹太人进行驱逐,并将犹太人运往各个地区的集中营。在1942年底,德国要求匈牙利移交在匈牙利的犹太人。否则德国会对匈牙利发起战争。匈牙利政府没有同意德国的方案,德军入侵匈牙利。

而此时,阿道夫·艾希曼被派遣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犹太人。而匈牙利新政府运输犹太人的工作也已经开始。这次,大部分的犹太人被运往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当犹太人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后,他们被党卫军的医生进行挑选,有工作能力的人会被剃光毛发,领取条状囚服,成为苦力,在德军的集中营里干苦役。而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将会被德军假装运送到洗澡的地方,犹太人被澡间的装潢欺骗,人挤人,不一会,几十个人就全都进入浴室中,这时德军将灯光关闭,放入致命的毒气,将里面的人们毒害而死。根据不完全统计,德军按照这种方式屠杀了100万以上的战囚。

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但只有7000人战囚幸存下来。

我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对疯狂的纳粹德国十分愤恨。我看见了纳粹德国灭绝人寰的暴行和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为。但是“恶人有恶报”,组织这场暴行的德国军官也都受到了国际法庭的审判。

而想想如今我生活的年代是多么幸福,多么优越。我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篇四:寒假里为德国的态度点赞】

德国,一个严谨的民族,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有过辉煌,也犯过错,又被人崇尚膜拜的时候,也有被人责骂痛斥的时候。到今天,德国依然在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原因,源于它的态度。

德国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时候,就是二战时期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那个时期,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最极致的是残害犹太人。纳粹德国的种族歧视使犹太人遭受了灭顶之灾,很多犹太人都流离失所,最为我们熟知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建立起来专门迫害犹太人,拿犹太人来做实验,放毒气,解剖的地方,尤其是二号集中营。德国设置了一个骗局,骗那些犹太人去沐浴,在进公共浴室的路上,两旁栽种着鲜花,铺着青草皮,十分美丽。没进屋就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走进“浴室”时还可以听到动听的音乐,一支小乐队在“浴室”前厅为“欢迎”新来者而演奏一些轻松的乐曲,乐队队员一律穿着白衫和海军蓝的裙子,俨然是一群文雅、漂亮的年轻姑娘。

在浴室门前,有柜子来存放衣服,人们还友善的提醒不要忘记柜子的号码,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进”浴室,当发现浴室中越来越挤时,人们都前胸贴后背,这时人们没有反应发生了什么,只觉得有些蹊跷,这时,大门已经关上,守卫加上了锁和木条,德国人开始放毒气,人们都无处躲避,只能活生生的被毒死。

德国的罪行我们都有目共睹,但德国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我们也不能否定,德国总统曾经为这件事多次下跪道歉,2015年1月2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活动上,德国总理再次发表了致歉词,对于广大犹太人表达了歉意,对于德国曾做出的事,深深道歉。

德国,这个民族虽然犯过十分严重的罪行,但如今,他们懂得面对事实知错就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错误道歉,这是一个民族高尚的气节,孔子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德国知错就改的态度让德意志这个民族屹立不倒。

而反过来看看与中国同胞相关的日本,曾经对中国进行大屠杀的日本天皇统治下的大日本帝国,不但不承认错误,还试图通过修改教科书等方式篡改历史,掩饰错误。与德国的大气坦荡相比,日本太令人心寒。

人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何况是一个民族?让我们为德国知错就改、实事求是的态度,点一个大大的赞!

花园学校九年级八班 邱可盈

热门推荐
1粉笔精神
2劳动最光荣
3清洁工真辛苦
4不一样的爱
5妈妈的爱
6有趣的乡村生活
7我们的校园
8乡村的早晨
9我最爱西湖
10勤俭是家风
11新朋友
12那一瞬间
13老物件
14我的老师写人作文
15体谅
16时光
17这就是我
18我的奶奶
19感恩书香
20军旅生活,踏上三年新征程
21观察日记五则
22合适的位置
23最好的生活
24读《小猫出生在神秘山洞》有感
25二年级看图写话小树生病了
26菜地中的数学
27世界之窗的特殊节日
28美在我身边
29值周风景
30别样的什么情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