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时间又匆匆的流逝,走的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干脆。不经意间翻开旧时的日记,回忆依旧在,只是少了几分喜悦,多了几分忧伤。我仿佛又看到了她,我最尊敬的人:外婆。她又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着身上的灰尘,理理指甲中草渣,然后静静的坐在老屋下,眼睛凝望着门口。时间往往过去,他依然坐着。春天时,淡月笼沙;夏天时,星光闪烁;秋天时,阵阵凉风习来;冬天时,薄暮冥冥。母亲和舅舅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说,那时最希望上完晚自习,饥肠辘辘的走回家里时能望见自家屋顶的炊烟,厨房内温和的灯光,点亮了他们,他们又恢复了活力,兴高采烈的冲回家中。
其实,外婆并不擅长煮饭。但很奇怪,她很会煮粥,玉米粥、小米粥、红糖黑米粥…一年365天,几乎餐餐有粥,但粥的味道,内容天天会变,粥香永远飘的最远,那关爱的温度温暖了母亲他们,外婆总是坐在靠近厨房的那个角落里,捧起一个白净的晚,外婆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咽下,他更关注不是为自己夹菜,而是为子女不停的添饭夹菜。每当做这些时,她的表情十分喜悦。
如今,我的母亲,外婆的女儿也总是为我们做饭,为我们做粥。每当我饥肠辘辘时,母亲总是会推开我的房门,笑着说:“开饭啰!”我也总是兴高采烈的奔向餐桌。一缕缕炊烟伴随饭香飘向远方。
无论母亲多忙,她依然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做一顿饭。
而我也总随母亲去看望外婆,外婆依然爱做粥,每逢过节时,外婆总是会忙里忙外为我们做饭。那动作,那姿势,俨然一副大厨样。我看着外婆问道:“既然外婆做那么难说,你们为什么还吃的津津有味?“妈妈笑着说:“因为饭里满含着爱、温暖、芳香。”
又恍惚觉得,有一缕炊烟在眼前袅袅升起,炊烟伴随饭香,里面满是爱、温暖、芳香。我仿佛看到外婆坐在屋檐下,守候着自己的子女;又仿佛看到母亲忙碌的做着饭,炊烟吹走了饭香,吹白了母亲的头发。这炊烟,我感谢你,你是我生命的初源。
【篇二:乡村美景】
乡村的空气是那么清新,乡村的景色是那么美丽,乡村的小河是那么清澈见底,乡村的菜园、小河、田野,都是那么的迷人。
回到乡下,你根本不用调闹钟的。到了早晨,大公鸡会早早把你叫醒,它那一声声“喔喔”的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几只大公鸡一起奏乐的时候,旋律绝对赛过你那手机铃声!起床后,人们开始忙碌,车水马龙,充实的一天就开始了。不过,人们通常第一件事会下菜园去采摘蔬菜,因为吃是一天的开始,吃饱喝足了,人们就开始劳作了。我和奶奶一起去摘菜,走进菜园,那一个个灯笼似的西红柿,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它的叶子绿油油的,上面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像是一颗颗珍珠洒在碧绿的玉盘里一样。还有那躲躲藏藏的玉米,头发似的玉米须间,露出了一两颗黄灿灿的门牙,让你看着就会想起美味的玉米粥。旁边那一个个脸色发紫的茄子,好像刚被人暴揍了一顿,打紫了脸,不好意思见人,躲在那鸭掌似的绿叶背后不敢露脸呢。看着这一切,让我想到了一系列的美食,我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
回家吃过午饭,中午的阳光是那么明媚,我的好奇心带着我走向了小河。那里有一群群小孩在河里打水战,水中的鱼儿也陪着他们欢快地嬉戏着。有的小鱼和小螃蟹在水草丛中玩着捉迷藏,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好像在开会。河边的野花五彩缤纷,像是给小河围了一条漂亮的围巾。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蜜,还有许多小蝴蝶在翩翩起舞,旁边的一棵棵大树,好像一把把为小蜜蜂和小蝴蝶遮凉的凉伞。小孩子们玩累了,就开始捉泥鳅、捉鱼,乡下的生态鱼和泥鳅,那可是美味呦!看着这一幕,简直就像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到了黄昏时刻,田野里的一片片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劳作的人们个个脸上都是丰收的喜悦,扛着锄头回家了。天上的一片片晚霞,有的像松鼠、有的像狮子,还有的像小马,美丽极了。小鸟们在落日的催促下,叽叽喳喳回巢了,我想我也该回家了……
乡村的美景真是让人陶醉不已,恋恋不舍。
【篇三:家乡的玉米】
玉米在家乡极常见,田里随处可见一排排卫兵似的排列整齐的玉米。
几场春雨后,玉米渐长渐高,抽出长而宽的嫩叶;阵阵春风拂过,玉米那柔软的嫩叶随风摇摆,似乎在向我们招手;站在高坡上向前看,翻涌着的绿浪直铺向天际。到六月末,七月初,玉米开始抽穗扬花了,约20天的花期之后,在层层绿衣的襁褓中形成了珍珠般的玉米粒,人们把它叫做青苞米,青苞米这时已经可以吃了,当你啃着刚出锅的玉米棒子时,你会被那香甜可口的美味吸引,吃了这只还想吃那只。
秋天,玉米逐渐成熟了,一只只金灿灿的棒子直挺挺地向人们显示着那金色的希望,显示着它的成熟和厚重。这时,家乡人都在地里忙着收玉米,这家割,那家扒,还有的用车往家拉。望着那充满丰收喜悦的张张笑脸,你会感到他们收的不是玉米,而是黄金。没几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起了金黄色的玉米山,在阳光下反射着灿烂耀眼的光芒,夺人眼球。
收获玉米后,是一定要吃的。家乡人常做的就是玉米粥、烤玉米棒子和煮玉米。
玉米粥的做法十分简单,只要在锅内放一些甜玉米粒和米粒,在倒水按下煮饭键就可以了。三十分钟后,就会有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玉米粥,舀一碗,黄澄澄的玉米夹杂在白嫩的米粒间,若隐若现,让你情不自禁地淌下一条条口水。喝一口玉米粥,似乎暖进了五脏六腑,甜到了心坎上。
烤玉米棒子则是孩子们热爱的零食,农村里调皮的孩子每到玉米成熟之际,总忍不住溜进田里,趁大人不注意,掰下几只玉米,偷偷揣回家中,煮饭时用火钳夹着放在灶火上烤,等到玉米棒子拷得金黄了,直接就啃,啃得满嘴沾满黑灰,仿佛山洞里钻出来的煤炭工人一般,咧开嘴一笑,惟露出洁白的牙齿,那香却早已尽留心底了。
家乡的玉米早已深埋家乡人的心底,令人难以忘怀。
【篇四:改革之“风”】
近些年以来,中国刮起了阵阵改革之“风”。
可别说,这改革之“风”还真有用。瞧,这一栋栋高楼大厦,哪栋不是因改革而盖起来的?这一座座科技化的学校,哪座不是因改革而建设的?这一张张农民伯伯的笑脸,哪一张不是因改革而绽开的?因此,这改革之“风”力量还是挺大的。
想想我家乡以前的那副模样——处处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一脚一个坑;路边上零零碎碎的开着几盏昏暗的光,在光后的黑暗中,清一色都是黄土瓦房。那时候,爷爷奶奶天天愁眉苦脸,早出晚归,住着那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刺骨的瓦房,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照顾家畜,耕地,晚上摸着黑回家做饭吃的生活。
可是,近几年,那个让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村庄,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变了模样。
改革之“风”吹散了我爷爷奶奶脸上多年来的愁云。家中那熟悉的瓦房也已成了一幢小洋楼,而那令我熟知的黄泥路,也已经成了一条条平坦而又宽阔的柏油路。爷爷奶奶那饱经风霜的粗糙而又厚实的手掌,也变得柔软了,他们摩挲着我脑袋的那种粗糙感,也慢慢的感知不到了,爷爷奶奶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伤……也成为了一种记忆,展现在他们脸上的是喜悦和幸福,是满足和享受。
改革之“风”给我爷爷奶奶家吹来了充盈的生活,碗中白花花的大米饭、餐桌上使人垂涎三尺的美味菜肴、整齐舒适的家居环境,都可以和城市想媲美了。过去做饭时的缕缕炊烟,那白中带黄的馒头,那寥寥无几的花生米,咸菜,还有那常年不变的玉米粥……也就成为了一种回忆,他见证着我们国家的变化,见证着我们名族的强大。
改革之“风”如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中国的大地,将我们推上了“小康”的道路,将我们推向了时代前列,她将带领我们祖国走向充满阳光,充满鲜花和活力的发展轨道!
让改革之“风”来的更猛烈些吧!近些年以来,中国刮起了阵阵改革之“风”。
可别说,这改革之“风”还真有用。瞧,这一栋栋高楼大厦,哪栋不是因改革而盖起来的?这一座座科技化的学校,哪座不是因改革而建设的?这一张张农民伯伯的笑脸,哪一张不是因改革而绽开的?因此,这改革之“风”力量还是挺大的。
想想我家乡以前的那副模样——处处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一脚一个坑;路边上零零碎碎的开着几盏昏暗的光,在光后的黑暗中,清一色都是黄土瓦房。那时候,爷爷奶奶天天愁眉苦脸,早出晚归,住着那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刺骨的瓦房,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照顾家畜,耕地,晚上摸着黑回家做饭吃的生活。
可是,近几年,那个让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村庄,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变了模样。
改革之“风”吹散了我爷爷奶奶脸上多年来的愁云。家中那熟悉的瓦房也已成了一幢小洋楼,而那令我熟知的黄泥路,也已经成了一条条平坦而又宽阔的柏油路。爷爷奶奶那饱经风霜的粗糙而又厚实的手掌,也变得柔软了,他们摩挲着我脑袋的那种粗糙感,也慢慢的感知不到了,爷爷奶奶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伤……也成为了一种记忆,展现在他们脸上的是喜悦和幸福,是满足和享受。
改革之“风”给我爷爷奶奶家吹来了充盈的生活,碗中白花花的大米饭、餐桌上使人垂涎三尺的美味菜肴、整齐舒适的家居环境,都可以和城市想媲美了。过去做饭时的缕缕炊烟,那白中带黄的馒头,那寥寥无几的花生米,咸菜,还有那常年不变的玉米粥……也就成为了一种回忆,他见证着我们国家的变化,见证着我们名族的强大。
改革之“风”如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中国的大地,将我们推上了“小康”的道路,将我们推向了时代前列,她将带领我们祖国走向充满阳光,充满鲜花和活力的发展轨道!
让改革之“风”来的更猛烈些吧。
【篇五:玉米的味道】
睡梦中,鼻尖总萦绕着一股醇厚的香气,但每次想要触碰时,它却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题记
小时候,外婆家田地里的许多庄稼都成熟了:大豆,花生,玉米等。别的我不喜欢,除了玉米。玉米有许多种吃法,可以蒸着吃,也可以把玉米粒剥下来掺入加豆的稀饭中或加工后煮成粥喝。
第一种的做法还比较简单,刚出锅的玉米又脆又嫩,玉米粒闪着金色的光泽,让嘴馋的我禁不住流出了口水。每咬一口,嘴中就发出“嘎吱”的声音,我特别喜欢大口大口地嚼,那美味至今总让我心驰神往。
玉米面的制作可不是那么简单了。准备好的玉米粒要提前泡好,再拿着特殊的扫把,水瓢去玉米碾边。玉米碾上有一个相对较浅的槽,把玉米粒摆放到里面,我和妈妈推着上面的圆柱形压器两旁的两根圆棍,并绕着玉米碾转圈。外婆则拿着扫把和水瓢,不断地扫压出来的玉米面并添水。有时我故意把手放到槽中抓玉米面,外婆看见了,也不说我,只是冲我笑,我领会了外婆的意思,连忙把手拿回来,继续推碾。玉米面推好后,放到簸箕里斗玉米皮。外婆熟练地把簸箕抖起来,还不时地把簸箕往左倾或右倾,抖完后,外婆脚下的玉米皮就汇集成一座小山丘了。
玉米面做成的粥那是相当的好喝。玉米粥一开锅,大老远就闻到香味的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屋中,热气充满了整个屋子,像仙境一般。我左摸右摸地找到了外婆,看见外婆正在为我吹玉米粥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口水都不知道流了几尺了!外婆笑嘻嘻地看着我,小心翼翼的喂我喝粥,生怕烫着我。玉米粥的香萦绕在我的舌尖,让我忍不住细细品味。尤其到了冬天,心中被香气四溢的玉米粥和外婆的笑容代替,从未觉得寒冷。
外婆的院子里和屋子里充满了玉米的味道,充满了我和外婆的欢声笑语,也充满了我和外婆的全部童年回忆。
东流逝水,梧桐满地,时光荏苒。昔日的时光早已离我越来越远,唯独玉米的味道总在我心头蔓延。玉米器早已锈迹斑斑,年迈的外婆也早已抖不动簸箕,更不能为我煮好喝的玉米粥了。回外婆家时,外婆总会站在村头,佝偻着背,双眼盲目地寻找着,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凌乱地飘拂。每当这时,我的心就会揪心的疼。我好想回到童年,我好想外婆陪我玩耍的童年时光。
外婆,我好想再喝一碗您煮的玉米粥啊!
【篇六:剥玉米】
一年一度的秋收又开始了,人们又忙碌起来。
就在这个周日,妈妈带我回姥姥家,让我回想起去年在姥姥家剥玉米(老家叫做“棒子”,剥玉米也叫搓棒子)的很多情景。
姥姥家在农村,院子很大的。那天,阳光明媚,我刚跑进去,就看到遍地的玉米棒,和一个大大的簸箩。簸箩在城市是看不到的,可是在老家农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的。簸箩里面放着很多的黄橙橙的玉米粒,这些都是手工从玉米棒上剥下来的。因为手工剥下来的玉米粒加工的面粉,要比机器的好喝的多,所以姥姥每年都是手工剥很多的,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喝玉米粥了。
我兴奋起来,一边和姥姥,舅舅,舅妈他们打着招呼,一边急急地跑到簸箩前蹲下。双手捧着那些玉米粒,手心痒痒的,又暖又舒服的感觉。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旁边拿起一个玉米棒剥了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很是笨拙,生疏。用劲很大,下来的粒子很少,慢得很。妈妈笑我,叫我看着她怎么做。呵呵,原来是这样子啊:一个手拿着玉米棒,竖斜着,另外一个手的大拇指与手心配合着,用劲一搓,下来很多,唰唰的,落下去了。也可以两个玉米棒对着,互相地搓,那样下来得更多,更快。
我慢慢地熟练了。就这样,一个一个的玉米粒从我的手心出来,又蹦又跳地落到了簸箩里。我旁边的玉米芯子越来越多了,当然簸箩里的玉米也是越来越多了。真高兴!
很快中午了,姥姥喊我去吃饭很多次,我才坐到饭桌旁的。感觉手心辣乎乎的,低头一看,双手粉红的样子,有点肿。姥姥也看到了,她不同意我继续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就忘记疼痛了,趁姥姥不注意又跑到了簸箩前剥了起来,而且边干边哼着小曲。直到临近傍晚,妈妈喊我回家时,我还是很不情愿的。没法的,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姥姥家。
今年,天气依然晴朗,暖暖的。阳光伴着我,又来老家了,姥姥家的玉米在等着我呢!
【篇七:我创造了暑假两项最高记录】
篇一:我创造了暑假两项“最高记录”
暑假过去,你们一定有“最高记录”了,现在,我给你们看我暑假的两项“最高记录”。
我以前,每周至多只看一本书,没什么见识,识字也少。不知什么时候,我可以看很多书,每月至少看了三十五本,我把事情告诉妈妈,妈妈就买了四十本。我现在晚上九点才睡,就为了看完那堆书,结果,到月中时就全看完了,妈妈很开心。
以前,我很怕口算,一直担心考不好。现在,我不怕口算在内的所有考试。我最近在四年级93名考生中得了第七名呢!
我相信我还会比现在更好!
篇二:我创造了暑假两项“最高记录”
八月份的时候我开始上游泳课。教练先让我们复习一下蛙泳的动作。再背着背漂下水游。我从左向右游,从右向左游,从前向后游,从后向前游。游泳练习做好了我们拿下背漂,开始比赛。这时,我心里想,以前我游得那么慢,今天肯定也游不到前三,游到终点的时候我惊呆了——不敢相信我游了第一名。这是我暑假最快的一次。
外公把我接到他家,我对外公说:“我上游泳课之前没有吃东西,请问您家有没有饭?”
外公回答道:“锅里还有一点玉米粥,你盛去吃吧。”我真的不想吃,因为我在这世上最讨厌吃玉米粥。我吃啊吃,吃啊吃,最后我吃完的时候想了想,我一共吃了6碗,这是我吃过最多的玉米粥。
这个暑假我做了2项以前没有做到的最高记录。我真为我自己感到非常、非常、非常高兴。
篇三:我创造了暑假两项“最高记录”
时间老是不等人,看书过了1小时,我觉得才10分钟,玩游戏玩了10分钟,我觉得才1分钟。不管怎样,时间总是比人想的快。这个暑假,我决定要和时间比一次赛。
这天,是我第11次课,我的教练叫我蛙泳和自由泳。我在教练数到3的时候,纵身一跃跳进水里,一直从深水区游向了浅水区。一共只吸了3次气,以前有时还断了气,停止了游泳,这次竟然快了那么多,蛙泳游了五十米,自游泳游了三十米,时间分别是5分钟和3分钟。游泳好,我和爸爸妈妈就回到了家。
到了家,妈妈就给我一个大西瓜,妈妈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了一条微信,一出来,看了看我人前的西瓜,再看看我,说:“今天西瓜怎么吃得这么快,以前还剩大半个西瓜,今天却只剩下一堆西瓜皮。我今天破了两个我意想不到的最高记录。希望我下次能更加的快。”
我们知道,人永远比不过时间,但是只要加把劲,就能更快些。
小朋友,你和时间比过赛吗?比的是什么?
篇四:我创造了暑假两项“最高记录”
清晨,我从梦中醒来,是被闹钟叫醒的。我刷完牙洗完脸,就回到房间,我把门给锁上去,然后我就打开电脑,准备打游戏。这一次我一定要打上第40关,我奶奶敲了敲门,我就赶紧把电脑藏了起来,然后再去开门,我装着一副还想睡觉的样子给奶奶,我说:“奶奶,我还要睡觉,今天又是星期六。”奶奶说:“好吧,那你睡吧,我就不烦你了。”说完,奶奶就关上门走了,我又锁上门,然后再继续打电脑,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下午过去了,我终于打到了第40关,然后我把电脑收起来,然后出门上个厕所,看了一下钟,没想到,我已经打了14个小时啦。
上面那次纪录,是我打电脑打得最长时间的一次,我又成功破了纪录。这一次,是我吃得最多辣椒的一次了,我的外婆从老家带回家了许多辣椒,然后外婆把一道菜上放了许多的辣椒,菜都被辣椒淹没了,外婆说:“只要你在半个小时之内吃完这些辣椒,我就给你买一样东西,随你挑选。”我说:“好。”说完后,我准备了大量的水,准备开始。开始后,我边吃边喝水,结果辣椒还没有吃完,水就喝光了,但是我心里想着:“为了买东西,冲啊。”过了20分钟,只剩一点了,最终,我再29分的时候吃完了有的辣椒,我高兴极了,外婆愿赌服输,给我买了一样东西。
你看,这就是我的暑假创造的两项在最高记录,你觉得我厉害吗?
篇五:我创造了暑假两项“最高记录”
暑假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的暑假丰富多彩,仿佛是一只毛毛虫变成的美丽蝴蝶那样。不过最让我得意的就是我暑假里的最高记录,让我慢慢地讲给大家听听吧。
第一个就是去内蒙古的时候去了我期盼已久的草原,我骑在一个全身金灿灿的马上拿住扶手,脚踩在马蹄上,只见一个阿姨说“开始”我拽着绳子,“驾架架”地喊着。骑在马上,跑啦跑去,真好玩!
还有个更让我高兴的事,就是爷爷种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大西瓜。翠绿的西瓜上有几条黑条纹,我一猜就知道这个西瓜很甜。我抱起这个大西瓜兴高采烈地让爸爸切开,我们先放进水池里,然后冲洗干净,切开来一看,果然是个好西瓜,而且里面还有黑里透红的西瓜仔,看着这个大西瓜我情不自禁地流出口水来。爸爸把西瓜切成了好几块,我给家人几块,剩余地统统被我吃了个精光,当然我的肚子也跟西瓜一样圆了,要知道让我吃的大饱口福的日子,可是很少的,妈妈走出来吃惊地叫道“哇!我还第一次看见你吃这么多呀!”你可真是我们家的吃货啊!
这就是我暑假里的最高纪录,里面有丰富多彩的故事,你喜不喜欢?
【篇八:白粥】
上个星期去军训了,最忘不了是军营的早餐,白粥和榨菜。
我是最不喜欢吃榨菜的,每天,只好默默地吃白粥。是初春的清晨吧,黑色的窗栅上结着晶莹的,摇摇欲坠的露珠。食堂里一片寂静,沉闷的寒冷空气在结着油污的桌边荡漾,灰色铁碗盛着稠而白的粥,大半碗粥面上浮着一层半透明的薄膜,颤动着。粥一会儿就凉了,在碗里显出一种干净的冰冷和娇弱,入口则是麻木的润滑。
机械地吃着,我常常会盯着一个蛛网发呆。不禁,忆起家中温热的牛奶和松软的面包。
小时候,肚子常常会痛,妈妈就会给我煮白粥。盛在白瓷碗里的粥带着柔和的温暖,舌尖的触感如一个朴素的白衣少女,莞尔的浅笑。更多时候不单单吃白粥。妈妈怕我厌倦,千方百计弄来配菜小食掺进白粥。什么肉松、咸鸭蛋、虾皮……味道自然鲜美。这些极朴实的食物配了白粥后,竟无一丝格格不入。白粥,本是朴素的女孩呵!
外婆的手艺好,经常给我煮各式的粥,配上各色的名字,花花绿绿十分可口。南瓜粥是甜美的,玉米粥是娴静的,小米粥是温柔的,皮蛋瘦肉粥是活泼的……我细细地嚼着,仿佛在聆听她们的心事。
如今再一次吃粥,却是另一番心境了。
【篇九:粥里的世界】
童年时,每当我回外婆家,她都会做各式各样的粥给我喝。五年前的春节也不另外,外婆从车站把我们接回家后,就开始她的熬粥计划了。外婆先把洗好的大米放进锅里,然后把买回来的玉米外壳去掉,把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抠下来,放入沸腾的水里。玉米在烧开的水里活蹦乱跳,此时的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玉米粥煮好后,外婆加点盐,再放些佐料,黄白相间的玉米粥散发出扑鼻的香气,令人着迷。
我这只馋猫一直跟在外婆身后,早已垂涎着锅里的“猎物”。外婆从橱柜里拿出一个大碗盛了大半碗玉米粥,粥上面又添了一些面和牛肉。我着急地说:“外婆,我吃不了那么多,而且我也不想吃面!”外婆笑了笑:“傻孩子,这不是盛给你的。”不是给我吃的?那是给谁呢?平时第一碗粥都是给我啊。我正纳闷着,外婆端着粥朝车站方向走。我跟在外婆的后面不断提问:“外婆,您要干嘛呀?我们去哪呢?是不是有客人?您端给谁吃呢……”可外婆笑而不答。
我们走到车站门口,外婆将手里端的一大碗玉米粥给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老人一开始不好意思接,推却着不要。经过外婆的劝说,还是接了下来。喝完粥后,老人摸了胸口感激道:“身子暖和多了,谢谢!”
回到家,我忍不住追问外婆:您为什么要端粥给她喝呢?她是谁啊?禁不住我的追问,外婆只好告诉我她内心的一个故事。那位老奶奶是外婆的一个发小叫张奶奶。张奶奶的丈夫是一名军人,早年因公殉职,留下了张奶奶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张奶奶好不容易把儿子抚养大了,响应国家参军的号召,张奶奶儿子入伍参军了。现在张奶奶的儿子是一位边防兵,已经十年不在家过春节了。今年过年了,张奶奶在这儿等她的儿子回家。外婆本想一起接她回家,但张奶奶拒绝了,因为她担心去外婆家会错过与她儿子见面的机会。天气这么冷,外婆只好给张奶奶煮碗粥,让张奶奶暖暖身子。听外婆讲完,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粥里的世界,更明白了张奶奶等待的世界。
【篇十:父亲一生的语言】
永远忘不了罗中立的那幅油画《父亲》,在看到它的那一刻,仿佛心中隐藏很深的某种感情突然曝晒在阳光下,是那么茫然无措,然后,是一种莫名的惆怅。
父亲,他就站在那里,手捧那只空空的碗,他望着远方,一如往昔,沉默如一尊雕像,父亲干裂的嘴唇,欲言又止的神情,这些话,是否该说给你听?
漫长年华,岁月的犁在父亲的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绛紫色,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雨水的冲刷?就像那耕作多年的土地,耕尽所有的养分与肥力,父亲仍站在门前,没有血色的嘴唇,守卫着几乎脱落殆尽的牙齿,微微翕动,说,还是不说?这一生一世的语言。
你已经走了很远,而父亲还站在那里,手中捧着那只空空的碗,碗里没有白白的米饭,没有稀薄的玉米粥,没有甘甜的酒,没有一碗清水。你有些心痛,心痛父亲的劳苦,你回头,呼唤“父亲”“父亲”没有回应,他只是望着远方,望着已经模糊的,你的影子,你曾告诉父亲你的理想,你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说你要在大城市赚钱、发迹,父亲的嘴张开,却一言不发。
他站在那里,手捧着那只空空的碗,一生的语言都在其中了,因而那碗再也盛不下别的什么。终于懂得罗中立为何用领袖的尺寸画父亲,说不出的苦痛,说不出的爱,你听懂了吗?
父亲是一幅油画,一尊雕像,还是一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