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芦叶的作文

【篇一:端午粽】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佩戴茱萸、包粽子等,今年,我准备和奶奶学着包粽子。

奶奶准备好一些材料:优质的芦叶、浸泡好的糯米和几根细绳。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奶奶神色严肃,一层又一层,一道又一道,手就像小蝴蝶的翅膀在熟练地上下翻飞,这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包好几十个了。

我看了后觉得还挺容易的,就想牛刀小试一下。首先学着奶奶的样子,跳出三片优质的芦叶,将它们依次摆平,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装入一些糯米,可在装糯米的时候,糯米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把芦叶当作滑梯,从“锥形滑梯”的低部滑倒盆里,我十分生气,又连续做了好几次也都失败了,正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奶奶告诉我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好,做的事完美无缺;态度不好,事情当然也做不好。听了奶奶的话,我静下心来,把所有的心思与精力都集中在包粽子上。果不其然,这次一气呵成,糯米真的没有漏出来。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要把粽子的口用另外一片芦叶包起来,我深呼吸三次,一只手配合着另一只手,一只手按着芦叶,一只手把芦叶一圈一圈包裹好,这一步成功了。最后一个比较简单的步骤,我放轻松了,用牙齿咬住绳子的一端,将剩下的绳子绕在已经包好的粽子中间,固定住,第一个结,哈哈,人生当中第一个粽子就包好啦!虽然形状不太美观,但是,我已经得心应手,就有包了好几个奇形怪状的粽子。

晚上,奶奶把我包的粽子和她包的粽子一块儿放进了水锅里去煮,煮了好一会儿,粽子熟了,打开锅盖,此时家里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我不仅感到了包粽子的成就,还尝到了美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篇二:粽香寄情】

端午粽香浓,几番相思,几多滋味。重温旧时光,往事随风。

——题记

端午节的味道在悠悠的棕香中悄悄地化开,素净的白瓷碗里静卧着一只粽子,一缕棕香将我的思绪牵向了远方。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最爱缠着外婆裹粽子,外婆在阳台上置了两张小木凳,我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外婆。外婆取出温水浸泡过的芦叶,微微地抖动两下,似有似无的香气在氤氲的水汽里飘至鼻腔,我总是忍不住深深地吸气,舍不得放走一丝一缕的香味儿。外婆见了便露出一抹慈祥的笑,点一下我的额头:“你这只小馋猫!”我便不好意思地露出讨好的笑脸,恳求道:“好外婆,我想快些吃到你裹的粽子啦。”外婆两只手指拈住芦叶稍,娴熟地将粽叶围成一个细巧的圆锥,灌入小不半勺珍珠般晶莹白亮的细糯米,紧接着再撒入几粒洗净的“大红袍”赤豆,再细细铺上一层糯米,使得那几抹暗红若隐若现,格外诱人。外婆又取一片碧绿的芦叶覆在“圆锥”的口上。我瞧着外婆的动作,立马递上一根红色的彩绳,外婆便笑眯眯地接过绳子,在芦叶上绕上几圈,系上一个漂亮的结。碧绿的芦叶衬上鲜亮的红绳,平添了几分节日的喜悦。

等待粽子煮熟是一件令人倍感“煎熬”的美事。随着锅炉上一缕缕悠长悠长的水汽渐渐地弥漫开来,我早不记得已经催了外婆多少次,而她总是和蔼地笑笑:“再等等,棕香要慢慢才能熬出来,”棕香越来越浓郁,终于溢出厨房,整个家里到处都是香味。我的心如同煮粽子的锅炉一样,也咕嘟咕嘟地翻着幸福的泡泡。

开锅的一瞬间,粽叶的清香与粽子的甜香融成一曲美妙的合奏,年幼的我寸步不离,黏在外婆身边,从客厅到厨房,再从厨房到客厅,眼巴巴地看着外婆帮我剥粽子。外婆一边叮嘱着我,一边打开粽叶,蘸上一点白糖,仔细地吹凉了,再小心翼翼地送到我嘴边,黏糯的米粒粘住了我的嘴巴。外婆问:“好吃不?”我只是用力点头,外婆的脸上便洋溢起得意而欣慰的笑容。她用手捏捏我圆圆的脸蛋,我便笑得滚到她的怀里。

长大以后,逐渐知道了端午的来历。在古老的传说中,那个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诗人报国之志难酬,纵身跃进汨罗江。那一只只粽子寄托的就是百姓对他的崇敬与思念。

端午还是一个多情浪漫的日子哩。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有一位名叫翠翠的美丽姑娘正是在端午邂逅了让她心动的男子,于是,在热情似火的龙舟鼓点中,美好而朦胧的感情在淳朴的湘西酝酿、发酵,飘香,谱成了一曲婉转动人的田园牧歌。

年年端午,岁岁棕香飘。童年已经走远,往事渐渐淡忘,过往的爱却早已凝结成种子在心海生根、发芽,直至有一天开出美丽的花儿,温暖我一生。

窗外,到处都是棕香。这几日也许在神州大地,千家万户都相继在煮粽子吧。这棕香该一直萦绕在这片土地上,如同我们古老的文明一直延续下去。

【篇三:端午节】

【篇一:端午节安康】

沈麟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如约而至,说到端午节,大家想到了什么?包粽子、雄黄酒、赛龙舟……对了,今年我要和奶奶学包粽子,大家期待我的大显身手吧!

奶奶先准备了芦叶、糯米、各种馅,还有一根长针。只见奶奶拿出五片芦叶,摆放整齐,用剪刀剪去芦叶的上端和尖尖的下端。接着用手把芦叶卷起来,在里面放上糯米,然后放上馅,上面再放一层糯米,最后用芦叶包好,就完成了一个粽子。见奶奶那么容易包好一个粽子,我不禁跃跃欲试。我不由分说拿起几片粽叶,学着奶奶摆放整齐后,剪去粽叶的两端。接下来对我来讲就是大难关了!不管我怎么努力,粽叶就是没有卷成漏斗状,我只能向奶奶求助。奶奶教我将粽叶中间按住一个点,用手将粽叶往里面一卷。可我卷成的不是一个又高又瘦的小姑娘,而是又矮又胖的小胖妞。我十分着急,准备重新再做,奶奶连忙阻止,让我用手将粽叶往里再收收紧就行了,这下终于卷出了漂亮的漏斗状。我又用小勺往粽叶里填料,但一粒粒的糯米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朋友,完全不听我的指挥,纷纷从粽叶里掉落,抓也抓不住,像一颗颗小珍珠落散落在地上,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啊!看着我“恶作剧”般的帮倒忙,奶奶叹了口气,再次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包好一个粽子。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来,一个个粽子在我和奶奶的手中完成。看着满箩筐的粽子,我不由得想到端午节的由来。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因为辅导皇帝,不仅没让这个国家欣盛,还让国家变成了异国土地,无地自容,便跳江自杀。而这样的爱国情怀也正需要我们一起延续下去啊。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做一个粽子里的一粒米,一块馅,与大家团结一心,为大家共同的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端午粽子情】

季晏伍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赛龙舟,包粽子。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今年我准备让外婆教我包粽子。

外婆准备了香喷喷的芦叶,洁白如雪的糯米和红宝石般的红枣,只见外婆拿起四片芦叶把它们叠放整齐,轻轻一卷,就变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锥筒形,接着放了一勺糯米,一颗枣子,再盖上一层糯米,然后把多出来的芦叶盖到糯米上,用绳子捆几圈,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看外婆包的这么快,这一定很简单,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包了。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四片碧绿的芦叶,把它们叠放整齐,一卷,哈哈,果然一个锥筒形诞生了。我连忙放了一勺雪白的糯米,刚放下去,这些糯米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从下面的小洞里偷偷跑了出来。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做的锥筒形会漏呢?看看外婆手里的,没什么两样呀,正当我愁眉苦脸时,外婆说:“你卷完以后手应该紧紧拿住,这样底下就不会有小洞了。”原来是这样啊!我连忙重新试了一下,卷完后手紧紧拿着,然后放了一勺糯米,果然没有漏出来,我又放了一颗胖胖的红枣,最后盖上一层糯米,把枣子“锁”在里面,再用剩余的粽叶封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空隙。最后用绳子拦腰捆好,一个小巧可爱的粽子在我手中诞生啦!

煮完后,一股甜甜的粽香扑鼻而来,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同时也明白了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篇四:我的新乐器】

我今天去了东沙湖公园挖土,然后老爸老妈看见有人摘芦叶,于是我们便去看了看。最终决定,我们也去摘一点芦叶,反正也要包粽子。

于是我们便去摘芦叶了。由于我穿着溜冰鞋,行动不方便,所以我也就不需要去摘了。我正好闲的无聊看了看身边的芦叶,不知道怎么的冒出来一个做笛子的想法。(也算不上笛子吧,就是一个像笛子外形的乐器。)好,说干就干。于是我便二话不说,挑了一根儿芦芯,用力一把于是里面的便空了。吹起来发出“噗噗”的声音。但也可以吹的有高有低,我对这个乐器十分满意。然后我打算在找一个粗的,因为这个太细了,吹出来的声音很高。想了想,我决定找一个粗一点的,声调低一些的。当然,这十分难找。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我无数次的挑选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我把两个叠在一起吹,发出交响乐团的声音。据说老爸老妈小时候都只能玩儿这个。也许这就是之前童年的乐趣吧。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还没法玩儿的这种东西。回忆一下童年吧!

【篇五:我家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它飘进了千家万户,也飘进了我家。

你瞧,奶奶正在厨房包粽子。只见她熟练地把糯米娃娃放进芦叶妈妈怀抱,再放进两个红枣,把芦叶一折,再用绳子将它们绑住。近看,一个个粽子昂首挺胸,活像一群威武的小兵丁。

爸爸右手拿扫帚,左手拿雄黄水喷洒瓶,一边把灰尘扫干净,一边喷洒雄黄水。在爸爸手里的扫帚,如同一辆“坦克”,把灰尘大军杀得人仰马翻,可灰尘大军人多势众,一次又一次地向“坦克”进攻。“坦克”势单力薄,但也不甘示弱,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灰尘军队。最后,灰尘军队全军覆没,“坦克”也累得倒在了地上。

这时,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在屋子里喷洒雄黄水呢?”“每逢端午节,人们在屋子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妈妈回答道。妈妈停了停又说:“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像赛龙舟、插五端、吃五黄……”我又问:“那食俗有哪些呢?”我边说边舔了舔嘴唇。看着我那馋嘴的样子,妈妈便笑着说:“端午节的食俗是吃粽子,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村民们用竹筒装着米饭洒进江里,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

“过节喽!”奶奶喊道,我们赶紧向飘着粽香的厨房奔去。我们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篇六:集体过端午】

端一盘粽子,呈一枝艾叶,与你一起过端午。这不,我和老师同学们在学校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端午。

午后,微风徐来,端午节踏着跫音赴我魂梦之约。一缕叶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倒抽了一口气,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液流动在加快。

“预备开始,准备合拢”!张老师的命令重如泰山,如山谷中的洪钟传来,掷地有声,我们像打了强心针似的,迫不及待地推开桌子,嘈杂的碰撞之音似乎成了一曲桌椅交响乐。

很快芦叶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湿漉漉的,抚摸过我们手部的每一寸肌肤,我笨手笨脚的学着家长们包粽子的样子,谁知,我反而成了东施效颦,样子很是狼狈。只好请四处奔走的同学朱子琪赐教。“这个嘛,小菜一碟!”她娴熟地手指勾住芦叶,巧妙地一弯,一个圆锥形的扎粽出现在我的眼前,简直是化拙为巧。

闻着糯米的香味,偷偷嚼着带来的香甜枣子,我恨不得马上就品尝自己的粽子!伙伴王怡卓用勺子从盆里挖出许多糯米,一把塞进弯曲的芦苇叶里头,一边高喊:“陆筱寒,看我的杰作,反正老师说不掉米就行了!”她自豪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趾高气扬,似乎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作品。

朱子琪精益求精,离开我们小组又去其他小组求高人指点,而我呢,如同一颗闲棋冷子,说来就是“慢摇动弄心悄逝,事事相融也无事”。我朽木脑袋一会儿就忘记刚才的方法,拿起三四根剑形的芦苇叶,胡乱地包扎一圈,用一根绳子打了一个结。我正准备让我的‘外星生物’亮亮相,老师招呼我们上讲台合影留念啦!

时光荏苒,愿世界在此搁浅。钟表忘记了时光,我们忘记了流年。这次的包粽子活动是多么有意义啊!让我们踩着记忆的流星,寻找爱的落点。

【篇七:粽叶飘香】

端午将至,奶奶买了成堆的芦叶,片片碧绿,散发清香,那味极清,但不失魅力;那味很淡,但不失芬芳。虽是叶,但可与花争芳。

芦叶在水里泡了半天,吃过午饭,把那些洗净的叶搬出来。一淘米篮子的茶米也放在了那儿,还有一碗枣和一碗红豆。我正空闲,便来欣赏裹棕子这一传统手艺。

只见奶奶拿着四五片约3厘米宽的芦叶,细心地一个个平铺着叠在一起,首先拿一片叶子排在四根手指上,再拿第二片,第二片就放在第一片叶筋右侧,然后第三四五片依旧。接着便是关键一步——兜形。将芦叶一面有毛的做外侧,光滑的做内侧来乘放茶米。首先,用左手抓住芦叶的中部,这个决定了棕子的大小,右手抓住叶未,向内掰去,做一个漏斗状,再用左手抓住叶子与兜交界之地,用勺子把茶米放进去,再用右手把剩下叶子抓过来,封口,最后把剩余的叶尖裹在最后的缝隙处,左手抓紧,最后用棉绳缠几道在棕子上,打个结,就完事了,但必须紧。

看到奶奶不出一分钟的裹棕速度,我也想尝试一下。洗净了手,开始照猫画起虎来,学着奶奶的样,五片叶子叠在一起,正往下弯时,这对边起了皱,只好放开。再来一次,舒了口气,两手学看皱弯,再将叶末与中部重合,做成兜状。左手如鸡爪般抓紧重合部,正要用勺子把茶米放进去时,芦叶却来了一个反弹,又恢复了原来模样。三两次都是这样,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准备放弃,奶奶来了一句“做事要有耐心”。

看着碧绿的芦叶、白花花的茶米,再想象往年棕子的美味,我深吸一下,重拾信心继续做。手上的每根筋都在专注地抓住芦叶,脑子里回想着方法,一步一步地做,哪知做到了最后一步缠绳时,又散了,米还落了一地。可我不甘心,再来,就这样,一个下午不停地练习。不知不觉,我的手都酸了,太阳逐渐西移,啊,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诞生了。

不久,厨房充满了芦叶香气,此时我倍感兴奋,我将看到我的第一个粽子了。果然裹有红线的我的粽子幸存了下来。我剥给奶奶吃,看着奶奶的笑容,早就忘记了胳膊的酸疼,那一刻,我的周围充满了幸福的空气。

热门推荐
1母爱
2试卷发下来之后
3站在的门口作文
4描写小狗的作文
5妈妈夸我真棒
6四季之美
7有趣的一堂课
8成长
9记忆的窍门
10打开一扇窗
11手机控的妈妈
12我和妹妹的“战争”
13毕业了
14一夜青春,十载生活
15尝试一次,再尝试一次
16家乡美景
17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8那一次我懂得了遵守时间
19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20童年的梦
21奶奶的玫瑰
22人生第一笔稿费
23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
24乡村风光
25欢乐中华
26风雨中
27一堂心惊胆战的课
28学会放弃等于懂得拥有
29尘埃里的花朵作文
30坦然面对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