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音乐情怀】
我第一次正式和音乐见面,是我读小学一年级的那个夏天。
那时妈妈告诉我,学钢琴可以培养优雅的气质。于是便把六岁的我塞进了钢琴班。那时候我对音乐的印象就只有:哆——一二三四,啦,——一二三四。钢琴班的日子是枯燥的,那蝌蚪一样的音符,单调的黑白琴键,时而严肃时而温和的钢琴老师,让我的新鲜感很快消失了。
我常与老师玩“躲猫猫”游戏,老师一来,我假装就认真练习。老师一走,我就开始走神、发呆甚至玩耍了。就这样玩着坚持学习了三年钢琴。
后来,妈妈发现我喜欢唱歌,便送我去参加了声乐班和合唱团。声乐班总是以“咪咪咪嘛嘛嘛”的练声开头,再以“我把谱子给你,再回去练一下”收尾。合唱团则有趣的多,老师指挥时表情丰富,我们便无拘无束唱得欢快。最有趣的是简谱视唱时,老师点人听音认音,那是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随时会有笑场和被笑的可能,不过没关系,老师和我们一样哈哈大笑,我们也就不紧张了。我们还故意笑得夸张,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便格外轻松自由起来。
最怀念的是在高声部和朋友互相听对方音量的时候,谁声音稍微突出了,老师会微笑着用眼神示意,对方就会轻扯你的衣角。然后视唱者会心领神会地把声音低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我发现我的耳朵终于被唤醒了,能听懂音乐的高低起伏了。
上初中了,我的培训班活动也就中断了。但我聆听音乐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听一首小曲,心绪便由波涛汹涌的大河缓缓流入平静的湖泊。
我听的音乐从早期的民谣古风到现在的乡村、流行音乐,听得一首入心入肺的乐曲,便反复单曲循环一个星期,不仅身心得以放松,也一次又一次被鬼才的编曲和歌词震撼。我发现,我的心灵,终于被音乐唤醒了。
透过乐曲和歌词,我似乎遇见了一些美妙的灵魂,心中的噪声渐渐被悠扬的歌声取代。情感真实的泰勒,梦幻的克莱尔,声音极具穿透性的洛德。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我发现,听音乐亦是。
音乐对于我,不只是一些音符,它记录着我的成长,是我童年的专属印记。它们为为我的人生积攒了艺术底蕴。
音乐,抚慰着我的青春年华,成了我心灵的伴侣,将来也会贯穿我的一生。
我想,这就是属于我自己的一点音乐情怀吧。
【篇二:真想做大人】
我多么想长大,想无拘无束的,想自己做主,跟着感觉走。
——题记
约束
从小到大,我的行为都是来自父母的约束。
“今天穿那件红色t恤。”妈妈指着那件艳丽的老土的红t恤对我说。“妈,我不想穿那件……”我抗议道。“看这件穿哪件,叫你穿就穿,哪来那么多废话?”妈妈打断了我。“我知道了。”我看也是,笑只能再次无奈妥协。
长这么大了,妈妈还是对我特别不放心,从小到大我每天穿的每一件衣服都必须经过她的魔爪。否则他绝对不允许我穿我从来没有见过控制欲比我妈妈还要强的人,我想学自行车他怕我摔伤不让学,我想和同学去外面玩,怕我出事不让去,我想去游泳,她又怕我背着呛不肯去,长大了我就不用受到我妈妈的控制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了。
追求
我一直认为只有长大了才能真正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我学过半年声乐那段时间,爸爸每天都会对我说:“学这个干什么,还不如学奥数。”我反驳道:“我喜欢音乐,我想成为职业歌手。”“你才多大,谈什么理想,给我好好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再去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说到做到,他给我退了,声乐班的课,我不能学声乐了。
从这件事以后,我很固执的认为只有我长大了,考上一个好大学,离开了爸妈的管束范围,我才可能放手追求自己的梦想,跟着感觉走,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我才能真的有资格和权利去追求这些梦想。
我多么想快点长大,想逃离父母的管束,去看看外面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