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些读书人】
每当我写作业偷懒时,总会想起那些曾经见过的刻苦学生。这时,我便心生愧疚,再次提起笔,认真奋战在题海中。
一次,我和妈妈出去散步。路过水果摊时,我看见这样一幕: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孩子,皮肤黝黑,脸上泛着红晕,借助水果摊那微弱且发黄的灯光,他在塑料椅子上写作业。他是这家店主的孩子,生活并不富足,但是什么力量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如此刻苦学习呢?我心里不禁产生了疑惑,这时那男孩也注意到了我,当我们四目相聚的时候,我似乎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坚定!
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位清洁工,她看起来十分的疲惫,晒得黑红的脸庞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看起来她已经忙了一天,那双骨骼粗大的手,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红的血丝……
这时,从远处跑来一个身材瘦小而单薄的女孩。她衣服显得有些破旧,手中捧着热烘烘的考地瓜,直接递到清洁工的手中,接着便习惯地抢过清洁工手里的扫把,开始忙活起来!正当我为这个女孩的孝心而感动时,一阵朗朗的诗歌吟诵声传了过来!小姑娘边扫地,边背着诗歌……我再回头看的时候,那女孩的眼神是那么的清澈,如诗一般!
我常常会在商场里看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少年。每次看见他,他都在发传单。我心想,这一定是家境贫寒迫不得已,才出来打工吧!我看见他时,他总是在忙碌着,在过道,在电梯口……他弓着身子,表情谦卑地向来往的人递着传单。
一次我看见他拿着微薄的收入,便好奇地偷偷的跟着他,看他究竟会花这来之不易的钱!谁曾想,他竟然从商场的图书角捧出了一本“泰戈尔”,坐在商场角落的台阶上,认真地读了起来!我分明从他低着的眸子里,看到了一分沉醉!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人,他们家境贫寒,但是依旧刻苦学习,他们用自己的手创造出未来之路,他们依然成为这个城市里最高尚的一道风景!
【篇二:夜游珠江】
船头划开水面,轻缓地描摹着船侧闪着白光的细浪,在船尾溶入水面,如一尾细长的鱼慢慢潜入江底。
月色姣好,带着略显忧伤的浅笑,在江面细细作画。这儿一点,那儿一撇,不经意间,就绘出一幅迷离的光影,如珠江含情的眸。
船离岸很远,只能隐约看见七彩的灯光在岸边游移,组成绚烂的图像。伴着零星的喧哗和浪花拍打船身的旋律,渲染着繁华和静谧。
江水是暗黧色的,在船上红灯笼的光芒下显出一种安详,把那橘红的亮影晕开一片。那一团团红光就在江面上舞蹈,抬手落足不激起一丝水花,它们是光的舞者。
慢慢地,船靠近了广州塔。
她身着光的晚礼服,长裙曳地。高贵、平静地立着,沉默地俯视着,微笑着迎接和欢送着每一个人。她的美是一方湛蓝的湖水,远看美如画卷,近看泠然若冰。她是美丽的,而这美丽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只有你静静地站在她的面前,安静地凝视着,才能在她含情的眸中,欣赏并仰慕她的美丽。
船渐渐驶远了广州塔,重新驶进了无边的夜的暗影里。四周一下子暗了下来,不知从哪儿响起了悠悠的古琴声,如歌如诉,在古色古香的船身中回荡,缭绕着,闪着黛青的光。琴声缥缈,如黑夜在灯光无法企及处的吟诵声一般,漾着祥和,美好。如深谷中的风吹过密林,柔软,空荡,悠长。如玉石相叩击,清脆,绵长。
闭眸,聆听着奇异的合唱。水波声,古琴声,伴着月光的低吟和黑夜的曲调,在船上甜美地荡漾……
【篇三:青春的守路人】
时光荏苒,致陪伴我们走过青春的人。
——题记
似乎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你们走入我们的童年,陪伴我们在雨季里行走,在我们心里浇灌出一片郁金香。
君可记否?清凉宁静的早晨,一群稚嫩的声音在您的吟诵声后跳跃。于是乎,那些心中的花朵便开始萌芽。
依稀记得,老师们在我心中留下的世界,或云雾缭绕,孤峰鹤影;或落叶梧桐,墙角雏菊;再或院落亭巷,青苔石阶;亦或月色朦胧,光影徘徊。
时光琥珀中,老师从未走出我的世界。从记事起,老师的身影就停留在脑海里,仍旧记得:“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或许,当时幼稚的思想并不能有所领悟。时光从指间流淌,回首的刹那间,仍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从未停止前行的路,因为身后总有你们期盼的目光。
赤红的枫叶于泥土上消融,成为时间遗留下来的印迹;老师的话语在耳边萦绕,成为我们路边的花朵,令这世间,馨香流淌。
清早,路过小学,看见学生们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年轻的女老师高声吟诵着诗文,仿佛有阳光缕缕,轻拂学生们的脸庞。我才意识到,老师的奉献果真如阳光的照拂,令这世间,温暖流淌。
有人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看来,老师自身所散发的光芒远远超过太阳的光辉。
于我们的心灵,老师留下的是一种知识的力量。那种荡然存于心间的是一束智慧的光芒,伴随我们走过一生。于现在,老师仍然每天与我们相伴,或许有一天,当我回首青春,老师的身影总在光辉下闪现,恍若神明,是一种永恒的停驻。
我们无需言语,身边的老师总会陪伴我们走过泥泞,到达花香四溢的彼岸。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无论多久都会有一个画面刻于心间:“讲台上的身影依旧清晰,学生们的脸上荡漾着阳光……这世上的一切灵慧都诞于此。
我们身边的老师,亦会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青春的守路人。
【篇四:参观越窑青瓷博物馆】
“哇,真漂亮!哇,真精致!……”上林湖越窑青瓷博物馆里传来了阵阵惊叹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的几个小伙伴和我一起在参观青瓷博物馆。
看,这个圆圆的,上面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的罐子是什么?哦,原来是个鸟食罐。鸟食罐的上面有一个非常小的孔,里面装着许多喂鸟的饲料。迷你的瓶身旁,还有一个小挂圈,我猜它是用来挂在钩子上的。
瞧,那个扁扁的,刻着两片大大的绿叶和几朵含苞欲放的花的盖子又是什么呢?告诉你吧,它叫器盖。器盖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把它的简介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没找到答案,真遗憾!
再看看波涛纹吧!那波浪高低起伏,十分壮观。我的脑海中也似乎出现了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样子,脚就像被吸住了一般,不肯挪动一步。
听,这个房间里怎么会传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沉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吟诵声?我们进去一看,原来这是个小小的电影厅。通过纪录片的介绍,我进一步感受到了青瓷的精美与别致,明白了青瓷的由来。
我们继续向前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多功能厅。在这里,我们观看了青瓷的制作过程。原来,每一个美丽的青瓷制品背后,都蕴含着窑工们的艰辛和汗水。出了展厅,我和小伙伴们都想亲自做一个青瓷器,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跟青瓷博物馆说了声再见。下次,我还想来青瓷博物馆,体会青瓷之美。
【篇五:走月亮第六自然段仿写】
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月光是那么柔和、那么明亮。
秋天的夜晚,我和妈妈在莫愁湖边“走月亮”。月光洒在大地上,好像是天上的神仙不小心弄丢的碎银子,又好像是月宫里吴刚花白的头发掉了一地。再看看月亮,月亮可真圆啊,好像一个洁白无瑕的大玉盘。
忽然,湖边传来了悠长的萨克斯曲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湖边老人的萨克斯曲声伴随着归巢鸟儿的吵闹声和秋虫低唱的吟诵声,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莫愁湖的湖面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倒映着流光溢彩的城市,倒映着兴高采烈的人们,倒映着娇滴滴的月亮……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开满荷花的池塘,流着淡淡的清香,流着皎洁的月光。碧绿的荷叶上有多少亭亭玉立的荷花啊,每朵荷花都顶着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
每当我和妈妈“走月亮”,莫愁湖月下的情景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那天是中秋节。
【篇六:留住往事成回味】
都说往事如烟,但我不希望与你的往事化为云烟。我要想尽办法将它铭刻在记忆中,在以后悠长的岁月里,慢慢回味你的话,你的笑……
佛经的吟诵声在耳边不断重复,木鱼声声在屋子内回荡。门外,雨丝随着大风在空中飞卷,偶尔从窗棂的缝隙中飘进来,打在窗边人湿漉漉的脸上。你与癌症斗争了八年,心力耗尽,去了。屋子里静悄悄的,每个人都只是默默流泪,强忍住哭声,似乎怕惊扰了你的安眠。奶奶,你终于从无尽的痛苦中解脱了吧!我紧紧咬住嘴唇,别过头,看着窗外那条流淌的小河。
八年前,那时,我五岁,总喜欢看龙舟赛。我们叠滘以龙舟漂移闻名佛山。每年端午节那天,里里外外挤满了观看龙舟比赛的人,一圈又一圈,桥边的石凳自然是最好的观景点。石板凳由一块长的石头和几个小石墩组成,结实,坐上去凉凉的,这些石凳早在端午前几个星期就被乡亲们“预订”了,在龙舟比赛当天能卖出个一好价钱。“预订”的方式也很特殊:用几根鲜艳的塑料绳围着一块地方,这就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了,不同的村民用不同的绳子作记号。
那年,你已癌症确诊了,幸好是早期,双目失明,听说我要回来看龙舟,便抢着给我占位置。听爷爷说:在前几个星期,你便柱着拐杖,摸着屋子的墙,颤颤巍巍的来到桥边。但有些村民看你眼瞎,早已强占了我们家门口的石板凳。你不甘心,用手摸着绳子沿着桥边走,几乎走遍了大半个村,才找到一个仅容一个人的位置,欣慰的系上我们家的绳子。
端午节一大早,你便静静地坐在那块石板凳上,因为那位置离家远,你又怕被人抢去。划龙舟开始,我坐在你的大腿上,你把我抱得异常紧。我望着那一艘艘龙舟,不停喊“去喽!去喽!”还时不时望向你。这一幕被定格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但还依稀稀看得到你的笑容与那“欣喜感动”的眼睛。
你是在春节间走的,那年的端午,我还登上了龙舟,当了一次船员(没有参加比赛那种),过得十分快心。但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不是石凳,不是乐趣,而是你,想到这,我又不禁潸然泪下。
你走的那年,我五岁,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五岁的记忆如此清晰,或许这就叫血脉相连吧!我把与你的点点滴滴留存在我人生的岁月里,细细品味,慢慢回味,温暖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