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芝麻糊的作文

【篇一:奋斗】

“豆花,凉粉,芝麻糊…”吆喝声在高声喇叭中传来,每每听着这声总想飞奔过去看看卖小吃的人脸上是否露着笑意,就像撒欢的孩子想要拥入妈妈怀抱那般的急切。

这声吆喝渐行渐弱,就在要消失在我耳畔之际,我倏尔有种不愿让它溜走的感觉,我想留住它,它却如同流沙般在我指尖流走,我只能无能为力地看着,这让正在上补习班的我不禁抬了起头望向窗外,窗户紧紧的关闭着,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外面被大风吹地晃来晃去的树叶,树枝被折磨的摇摇欲坠,风的叫嚣把窗户吹刮得下一刻要成为碎渣,我在课室忍不住打了寒颤,我很难想象这样情况下叫卖吃的人是如何在寒风中卖小吃。

寒假第一天补习就听到了久违的吆喝,每个暑假补习下午四点半左右总能听到它的吆喝,久了就成了习惯。对于这些不得不冒寒冷工作的劳动者,我总会深表同情,但却又总是需要这样的人。其实这么冷的天她可以不出来工作,也就少了一天的收入而已,但她没有,她渐渐远去的声音在我心里泛起里不小的浪花。就连一个卖小吃的都可以冒着寒风出来做生意,那我一个年纪正好的时候又何苦不能爬起来刻苦学习。

思绪飘回,我应该认真听课了,更加努力,不然折得再完美的纸飞机碰到雨天终究会坠落,如果怕坠落就不要起飞,既然起飞了又何怕坠落重新起飞呢。

【篇二:吃汤圆】

我们这里每逢过节就会吃汤圆,吃汤圆是一种习俗。对我们来说有良好的寓意。吃汤圆团团圆圆。话说差不多到元宵节了,汤圆也差不多是该吃的时候了。

但我却等不了,我叫妈妈赶紧买了点汤圆回来,一起煮汤圆。汤圆有很多馅料的有芝麻的,水晶的,水果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芝麻汤圆了,芝麻汤圆就是用芝麻糊做的汤圆。咬上一口甜脆无比。用嘴轻轻抿一下,滑溜溜的。吃完之后还有一丝回味无穷的感觉。里面的芝麻入豆沙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忍不住想吃一口。有几个汤圆个大体肥。里面的芝麻都忍不住要流出来了。害得我口水直流,看来我是抵不住美食的诱惑了。还有水果汤圆,水果汤圆表皮是薄的里面都是馅。我最喜欢吃菠萝味的水果汤圆,咬上一口甜甜脆脆的。再咬上一口滑溜溜的。里面的菠萝味道虽然麻麻的,就是有点酸酸的,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

对于吃货来说,元宵节是吃汤圆最佳的时节了。美味的汤圆无时无刻的在诱惑着我们,民以食为天。希望我们吃汤圆时,家庭是团团圆圆的。

在这里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篇三:我终于读懂了】

一个测验的失误,真的抵不过从前的“丰功伟绩”?一开始跑在前头,就一定不能落后?

前一天老师布置背记《隆中对》的字词,我记得并不是那么好,满分150分,130分合格,而我只有124分,虽然没有合格,却也不算差,我并没有在意。放学回家,“咔嚓”我拿着钥匙,正打算打开门,门却开了。

母亲轻柔的脸,今天不同于以往的笑着迎着我入门,柳眉皱在一起,如墨的水眸,投射了一股浓稠而饱涵深意的眸光,像是粘腻的芝麻糊,梗在喉头,吃不了,咽不下。只能任由那种溺毙的感觉将我包围。忽而母亲击穿了这寂静,“你的语文什么时候这么差了?还搞了个不合格过关?手机怕是留不得!”母亲接过我的考卷,那幽深的眸光不曾扫视过上面的一字一眼,只是死死地凝聚在那鲜红的数字上,久久不曾动摇。我抛开那所谓的不合格,用力的拧开家门,奔了出去。

小区的椅子凉凉的,让我不禁想到我书房椅子上母亲垫的软垫,月色苍白孱弱,林立的琼楼玉宇间无处不透着一种无力感。连路灯也被感染,似乎忘记了它点亮星城的使命,淡淡浅浅,还不及母亲给我挑的小夜灯。秋风肃杀,仿佛是那十二月的朔方,硬要将我逼到家门口,将我推到家里。

房间外,听到母亲开着嗓子在通话,“我家女儿可优秀了,可就是不稳,成绩跟个过山车似的,我这心啊,也跟山车一样过啊!都初三了,我是真的怕她失常发挥,唉!”我没有走进她房间,悄悄的挪到了角落里,母亲那水眸,映在了心头。我仿佛读懂了那眸光,那眸光像极了分子的核外电子层,有着一层不满,有着一层失望,其余都是那浓醇的忧思。

一丝一缕,相互缠绕,织成了小书桌,绣出了文理,编成了那盏小夜灯。那艳艳的124,此时显得分外刺眼,尤其是在那用母亲期望的眸光织绣的璀璨未来面前。

【篇四:幸福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这个时候全家人都忙碌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不,我和外婆在厨房就忙碌开了。说到春节,许多人会想到热腾腾的饺子和热乎乎的汤圆,那么大家知道汤圆怎么包呢?外婆说:“首先将准备好的糯米粉用温水揉成面团,再将面团捏成一小个一小个的,然后往里面塞一点芝麻糊或者红豆沙之类的馅料,把开口处捏紧,再放在手掌心里进行揉搓,一个圆滚滚的汤圆就包好啦,是不是很简单呢?”我包了很多很多,有芝麻馅的,豆沙馅的,一个个白胖胖的汤圆,看着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我靠在沙发上等待我的旁汤圆下锅,琢磨着: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呢?是保卫祖国不受外界侵扰,保护人民安全不受侵犯的解放军叔叔阿姨们用血汗守护着的国防线,是在前线奋力拼搏,与病魔对抗的白衣天使们铸成的安全通道。最近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在中国打响,我通过新闻了解到许多白衣天使正在奋力抢救重症患者,许多志愿者都上前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有家不能回,也不能和家人们一起过团圆年,他们有孩子却不能照顾,没日没夜的工作,我真想为他们送去我包的汤圆,让他们能热乎乎的吃上一口,愿他们家庭圆满。想到这里,我拿起我心爱的储蓄罐,决定献上我的一点心意。

傍晚时,爸爸已贴好对联,妈妈煮好了汤圆,和外公外婆一起烧了一大桌菜肴,这个年我们都乖乖待在家里吃年夜饭,哪儿也不去,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我默默的许下自己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打赢这场毫无硝烟的战争。

2019年已经过去,2020年已经到来,让我们来迎接每一个幸福年吧!

【篇五:一碗芝麻糊】

石磨“吱呀,咕噜,吱呀,咕噜……”地转着,流出了光阴,流出了浓稠的岁月。难忘的事情就像小疙瘩那样不平,但它会被一轮轮削磨,最终淡忘。离恨愁,何时了,一缕犹存香,仍倚在我的心头。

当年的推磨人,头发已被时光洗白,双手已经枯老,如今只能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向巷口,看夕阳的余晖慢慢地散去。那石磨,也已露出被风雨侵蚀得斑斑驳驳的痕迹,爬满了青苔。但在我的记忆中,那段香犹存,我只依稀记得——

奶奶那筋脉突兀的手推着磨,一轮一轮地转着,不急不慢,石磨缓缓腾起白烟,奶奶的笑脸在白烟中若隐若现,那样和蔼,那样美好。浓稠的芝麻糊如一滴墨在寒冷的天里半凝固的状态,迟迟不愿滴落在我们几个小鬼的碗里。新鲜出炉的芝麻糊冒着热气,它的颜色并不均匀,黑灰白驳杂其间,用洁白如玉的瓷勺勺起,一白一黑如两道辙,印在我的心里。一口下去,甜香暖热的味道如一朵花在心间绽放。小疙瘩在唇齿间化开,那种农家的香很真。

奶奶老了,推不动磨了。那老磨就僵在那儿,任时光的蛛网尘封,再也没有流出过香浓的芝麻糊了。

眼前,母亲把炒熟的芝麻扔一把进研磨机中,加上热水和糯米粉,顷刻之间磨出了细腻的糊糊。口感自然是比手工制作的好,既没有小疙瘩,也没有那么稠浓。但我更想念那一碗芝麻糊,虽然尝起来并不像机器打的那样顺滑,但它的小疙瘩,饱含着奶奶的爱,有老手作人的温情。

我真想再尝一尝那碗化在我心上,融在我记忆中的芝麻糊。可惜,奶奶老了,推不动磨了,那口古朴的石磨碾平了芝麻,却碾不平奶奶额上的皱纹。时光啊,你就不能放缓你的脚步吗?让推磨人老得慢一些,给我多一点时间,再尝一碗芝麻糊,让我重温一下,家的味道。

【篇六:窗外】

每个人都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小手按老师说的放在桌上,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盯着讲台上的老师,耳朵竖起来,仔细听课。

十分钟后,坐在窗边的阿帆感觉有些无聊,她不喜欢上课,不喜欢一动也不能动,不喜欢必须闭紧嘴巴,不喜欢只能盯着老师看。她想趴下睡一觉,或者看看偷偷带来学校的小人书,和同学讲讲话也不错。可是台上的老师总是不停的环视整个教室,一双眼睛像机关枪似的,枪口不停扫射每个人,谁做小动作,谁讲悄悄话,谁就起来回答黑板上的题目。阿帆悄悄挪了挪屁股,小心翼翼的伸了伸腿,然后偷偷憋了眼同桌,发现同桌的眼皮在打架,打得很厉害却怎么也不敢闭上。

十五分钟后,阿帆坚持不住了,不管台上老师那双机关枪似的眼睛是否会扫射到自己了,头一扭,看向了窗外。

外面的天气很好,用最常出现在阿帆作文里的一个词去形容,万里无云。眯着眼睛看了会儿天,心里微微的期待快点下课,出去跑一圈。视线转向对面的建筑工地,吊车开动时会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老师总嫌那声音吵,影响上课质量,但那声音在阿帆听来是无比美妙的。吊车的大长臂总是转来转去的,一会儿远离阿帆的那个方向,一会儿又急速的向阿帆那个方向转去,每次向阿帆那个方向转去时,阿帆都喜欢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大长臂,她总有一种幻想,当大长臂向她挥来时,她能一跃而起躲过大长臂的袭击,就像电影里的主角那般神勇。当然阿帆平时也总和同学说,会不会有一天大长臂失控了,一挥把学校的教学楼给弄坏了?

工地里的水泥机也是阿帆的最爱,她喜欢看水泥从机子里面流出来的样子,就像早上妈妈泡给她的芝麻糊。她常常想,早上能不能偷偷的把芝麻糊倒到水泥机里,让它变成水泥,这样就不用喝芝麻糊了。她讨厌芝麻糊,总觉得它的味道很奇怪,但又喜欢用勺子舀起一勺然后慢慢倒回碗里,每次她那么做时,妈妈老喜欢用不太好的语气说,还玩还玩,都几岁了啊?

阿帆今年九岁,小学二年级,总喜欢说自己是小大人了,因为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虽然写得歪歪扭扭的。家里的大人喜欢逗阿帆,总问她,小大人变成大大人以后要做什么呀?阿帆总是要沉思一会儿,然后说,我要做新娘子,因为新娘子很漂亮,我要变得很漂亮。大人们哈哈大笑,阿帆也跟着笑。后来妈妈问她,阿帆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呀?阿帆想新娘子做过了,就做做别的吧。妈妈,我要开蛋糕店,天天有好多好多好吃的蛋糕给我和妈妈还有外婆吃。妈妈听了,说,好了好了,去写作业,明天上课认真点。在织毛衣的外婆说,挺好的,有志气。阿帆对外婆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跑去写作业。

阿帆想开家蛋糕店,一家和学校对面的蛋糕店一样大的蛋糕店,连名字都想好了,叫“阿帆爱蛋糕”。学校对面蛋糕店的橱窗里放着一台很大电视机,电视机里会放一些蛋糕的图片,每次阿帆一放学总喜欢跑到蛋糕店门口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再慢慢回家。阿帆的零钱不多,不足够买蛋糕店里最便宜的一块蛋糕。有次阿帆很想吃电视机上放的一种蛋糕,于是壮着胆走进蛋糕店里,对营业员说,姐姐,我能不能帮你做事,你给我一块电视上放的那种蛋糕吃。营业员听了,笑笑说,小朋友,店里不招童工,想吃蛋糕的话叫妈妈来买给你吃。阿帆低下头,低低的说了句,哦。走到店外,看了一会儿橱窗里的电视机,垂头丧气的回家了。阿帆不敢叫妈妈买蛋糕给她吃,因为妈妈不允许她吃,说是满口蛀牙了还想吃甜的,是不是打算去陪副假牙?也不敢叫外婆买给她吃,她怕被妈妈发现,不仅她自己要被骂,外婆也要跟着遭殃。

现在,蛋糕店里没什么人,橱窗里的电视机还在放着一些蛋糕的图片,但都吸引不了路人驻足观望。阿帆伸长了头,想看看清楚那电视机里放着那些蛋糕的图片,是新的图片还是旧的图片,可是怎么也看不清。于是只好作罢。

蛋糕店旁边是家中介所,中介所的老板样了一头牧羊犬,很大个一只,被拴在中介所门口,不知道老板是让它迎宾的还是让它来吓路人的。不过狗虽大,但很温和,不吵不叫,整天趴在那里不知道是睡觉还是发呆。阿帆想听听那狗叫的声音,有次便从学校水池里捡了块鹅卵石,到那狗面前,向狗扔了去。那半梦半醒的狗受了惊吓,站起来疯了似的狂吠,那声音像是从扩音器里传出来的一样,顿时把阿帆吓住了。总感觉路边树上的叶子也被那叫声吓得抖三抖,路人自然是吓得立马停下脚步。中介所的老板听到狗叫声连忙从屋里出来安抚那只狗。狗又趴下了,阿帆回过神,撒腿就往家里跑,从此以后都没再去招惹那只不叫不知道,一叫吓一跳的牧羊犬了。

牧羊犬照旧懒懒的趴在中介所门口,阿帆超着牧羊犬的方向,轻轻的叫了几声“汪汪”。

有个五六岁的小孩子跑到那只牧羊犬面前,伸手想摸摸它。手还没摸到便被后面赶来的奶奶拉住了手。阿帆猜,那奶奶肯定在跟那小孩讲,脏知不知道啊,别乱摸狗。这句话是外婆常对阿帆讲的,阿帆外婆家的邻居养着一只博美,毛软软的,阿帆很喜欢摸,但每次摸完总要被说个半天,狗很脏的,知不知道,没事别乱摸狗。阿帆想养只狗,却从来没说过。

小孩子被他奶奶拉走了,牧羊犬一动也没动,像个老人家。

阿帆看看天空,万里无云,渐渐的眼皮开始变重,头沉沉的。她张开嘴打了个瞌睡。用手支着头,继续看着窗外。

国贸大厦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可因为高,所以透过教室的窗户也还能看到。国贸大厦尖尖的顶儿好像一根针,要把天扎出一个洞。如果真的把天扎出一个洞,那个洞是不是可以到外太空?家里的表姐总爱看一些关于外太空的东西,阿帆没事也会跟着表姐一起,她喜欢问表姐很多外太空的东西,特别是关于黑洞的。她感觉黑洞很神奇,一个黑黑的洞,黑得比晚上不开灯的房间还黑,让阿帆很想进去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东西。说不定能在黑洞里遇见坐着时光机的多唻A梦和大雄,因为动画片里多唻A梦和大雄坐着时光机时总要穿过一个长长的隧道才能到达目的地,说不定那隧道的样子就是黑洞里的样子。

国贸大厦这么高,如果哪天大厦里的电梯坏了,那些住在里面的人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要爬楼梯?那不是要累死吗?……

“叮铃铃铃……”

阿帆打了一个激灵,睁大了眼睛看向讲台。老师已经合上课本,双手放在后背,说“下课”。

班长响亮的喊了一句“起立”。

全班涮涮的站了起来,阿帆也连忙站起来。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

目送老师出教室,阿帆坐了下来,呆呆的看着窗外。

下课了,一只麻雀从窗前飞过。

【篇七:爸爸我爱您】

放学了,我快步跑到乐真坊。早上起床时,爸爸已不在家;晚上到睡觉的时候,还是见不到爸爸。只能在放学时到乐真坊才能看见爸爸。

“董睿,把这碗面给左边第一个叔叔”。爸爸用急切的声音说道。我立马放下书包,急急忙忙地把面从爸爸手中接过来,因为人太多,好不容易才把面送到客人面前。老爸又说:“把这碗芝麻糊送给右边第二个姐姐”。就这样来回运了几次,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这时爸爸说:“累了吧,休息一会儿吧。”我对爸爸说:“爸爸,你也休息一下吧”!爸爸看到我的表情笑着对我说:“我现在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在演奏一首乐曲,行云流水。锅碗瓢盆就是我的乐器,顾客就是我的听众。每次看到顾客将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我就有一种自豪感!”说完爸爸又开始忙碌起来。

看到老爸忙碌的身影,一股心酸的感觉由然而生。老爸,我一定会把你这种工作态度用到我的学习上,用好的成绩来向您汇报。哎呀,我还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呀!看到老爸闲下来的时候就我就急忙问他。他看了一会儿就用一种我能听得懂的方法和我讲解,将一个难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我一步一步的解。很快我就做出了答案。在我眼中,爸爸就是一张万能答题卡!

老爸以前和我体型一样,比较胖!可他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减了二十六斤,非常成功!所以刚过年,我决定开始执行老爸的减肥计划。每天早上只吃两个鸡蛋,一杯纯牛奶,健康又营养。中午时候,我只能吃牛肉,鸡肉等。晚上只吃黄瓜、青菜、火龙果,不能吃主食。我的减肥非常成功。就这样我坚持十天,累了七斤,效果非常明显。大家说,我和老爸是不是一样棒?

爸爸的爱,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闭上眼睛想,用心去体会,到处都是爸爸的爱,我无时不刻都在爱的海洋中。

【篇八:难忘的第一次】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骑单车、第一次滑冰……他们就像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就像大街上一串串甜丝丝的糖葫芦,就像大海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就让我们拿起那最甜的糖葫芦,与你们一起品尝。

正月十五的晚上,妈妈组织我们大家一起做元宵。这可是我第一次做元宵啊!我洗完手,怀着激动和紧张的心情坐在了桌前。妈妈吧已经和好的面粉和芝麻糊摆在了桌上,大家就开始做元宵了,我揪下了一团面粉,把它压的又扁又平,又大又圆,很薄,像饺子皮那样。我放了一大勺芝麻糊用皮包上,在手心里滚了滚。当我满怀希望的打开手心时,立刻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皮裂开了无数个口子,芝麻糊从里面慢慢流出,像个受了苦刑的士兵,被打的皮开肉绽,鲜血直往外流。我补上这个,那里又裂开了,捏起那个,这里又破开了。我垂头丧气的望了望妈妈,她做的元宵又圆又光滑。我刚想开口,让妈妈教教我,可又厚着脸不敢去问,只好偷偷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了。

只见妈妈拿起一小块面团,用手揉了揉,变成一个小球,然后用手指在上面挖了一个小洞,再放一勺芝麻糊,最后封住洞口,一个可爱的小汤圆就做成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的做起来,仿佛在做一件庄重的事情。这个虽不及妈妈的好看,但比上一个已经好的很多了。一个、两个……我做的越来越熟练,做的越来越好。从中,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流行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从中思考,得到启发。元宵煮好了,我立刻去夹那个最大的,因为那是我包的。放到嘴里,轻轻咬一口,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便用上心头……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嘴角似乎还有那股甜丝丝的味道……

【篇九: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在路的那一头,隐隐约约传来放声器和三轮车驶过的声音,年纪小小的我兴奋极了,搬了张小矮凳在窗边,站在上面等待着三轮车和熟悉之声的到来。

“凉粉、芝麻糊、绿豆海带……"那声音近了,三轮车颤巍巍地驶来,上面还坐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女人。

眼看三轮车将要驶过家门,我急忙拉着外公的手,嚷着要吃。外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外公笑了。拉着我下楼,去买那甘甜的糖水。

“喂,大姐,等等!”外公用阳江话说着,那女人慢慢掉头回来,“想吃点什么呢?”那女人和外公都问我,女人掀开那一个个滚烫的锅盖,杏仁露,绿豆沙,芝麻糊……真的好香好香,我用胖乎乎的小手指了指绿豆沙。

付过钱,我用手提着,一路走在前边,像一个凯旋的士兵拿着他的战利品。

身后,应该是外公那和蔼的笑容吧?

后来,我回到了顺德,离开了我的出生之地,离开了与我朝夕相处的外公。

顺德的窗外,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在每天下午被烈日灼烧过的地面上,有那么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小心翼翼的驶过,也没有那放声器重复播放的“凉粉、芝麻糊、绿豆海带。”

每当我脑海中想起那个声音,就会想起我的外公。留在家乡的您还好吗?我多么希望能回到从前,回到窗边,回到您的身边啊!

时过境迁,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回到阳江,也很少听到我那童年的声音。

偶尔听到一次,外公还回来问我,“饿了吗?下楼买点东西吃?记得你小时候很喜欢吃的哇!”

我说“不”,因为在我听到这声音时,外公还在我身边,我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已经满足了……

【篇十:奶奶的木筷】

黄昏温暖的霞光照进厨房,笼在一双木筷上。

那是奶奶常用的筷子,是用再普通不过的铁木制成,是朴素的浅棕色,但它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要形容奶奶惟有一句“民以食为天”最为恰当。我从小身体不好,小时候也吃得很少,奶奶为了给我补身子,变着法儿地给我吃:炖蛋里总有肉末、虾籽等“囊中物”,经常会变戏法似地端一杯味道可口的“不明液体”给我喝,蛋皮里裹各种菜品更是不遗余力。奶奶对美食似乎总是有无尽的趣味与好奇,而这一双木筷,更是陪伴我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一物。

就从每天、晚两餐说起。我虽吃饭速度不慢,但用奶奶的话来说,就是:“只知道吃碗里的,也不怎么夹菜。”奶奶最看不惯我埋头吃饭的一贯作风,于是每次吃饭时都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在我专心苦吃的时候,眼前经常有一双棕色的筷子一闪而过,雪白的米饭上便又多一样菜,不用看便知那定是奶奶的木筷留下的。不过,因为奶奶太过热情的夹菜行为,常常使得我“越吃越多”。好不容易吃得快见碗底时,碗里不知不觉又渐渐堆起了食物“小山”,每每此时我总是无奈地抬头,迎上的却是奶奶充满期待的笑脸,这总是使我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可奶奶在碗里夹的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多,导致我最终不得不与她“谈判”:“奶奶,我以后自己夹,自己夹,行吗?”奶奶听听到这话,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好,好,我以后慢慢改,少给你夹。”然而刚说这话没多久,在餐桌上,奶奶还是按耐不住手里蠢蠢欲动的筷子,碗里又迅速堆积起食物,最后总在我不满的提醒和奶奶无奈的笑中收尾。

那一双木筷,还在我喝的饮品中现身。牛奶、果汁、芝麻糊、奶茶、汤羹以至药汁,无不随着那双木筷的搅拌端至面前,筷子顶部的旋转带动着热气,形成美丽、精巧的花形,随着空气的流动缓缓转动,拿在我心中,是最绚烂的花朵。

奶奶的一双木筷,夹起了无数的饭菜,也夹起了道不尽的碍于宠溺,这是最普通的木筷,很容易被埋没,但它无论多陈旧、多朴素,它在我心中,因奶奶的爱尔永远光鲜亮丽。

窗外,太阳的余晖将天边的云彩尽数染成瑰丽的桃色,最温暖人心的颜色,此刻,正笼在一双木筷上,那双木筷安静地躺在桃色的光影里,像是承载着奶奶的爱,安静地,睡着了。

热门推荐
1热爱生命
2姥姥的小围裙
3最难忘的是那场雨
4走进初二
5走进山村
6开学第一天
7乘着梦想的翅膀翱翔蓝天
8舌尖上的分享
9我最喜欢的季节
10拼搏过才无悔
11人生的书
12可爱的小狗
13一件傻事
14我的家乡
15我爱小草
16以后的日子
17《约你》诗歌
18我了作文
19快乐的暑假游历
20有那样一抹色彩
21外婆的背影
22
23萝卜高塔高又高
24快乐的春节
25母亲
26灯火阑珊处
27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8回家路上
29我太棒了
30小树叶历险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