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歌的作文

【篇一:面对外公的歌我流泪了】

黄昏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关于外公的记忆,一片片在斜阳中铺开,而我依旧回忆,触摸外公斑驳的歌声。

时光倒溯,回到那个属于小屁孩与乐呵呵老头的时代。那时,父母工作繁重,我自然是跟随外公来到乡下,当起了“野孩子”。

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太阳渐渐沉落,踏着一路残阳,我同鸡鸭们朝一个方向跑,跑到村口,便遇上了扛着锄头归来的外公。我们俩像往常一样,在落日衔山的时候,去山林里挖些野菜。

来到山上,面对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心仿佛更贴近了自然。我蹲在田梗上,用手托着腮帮子问:“外公,你今天唱什么歌啊?”正在锄地的外公抬起头,双手插着腰,望着千山之外的落日,沉思了一会儿说:“嗯……今天就唱个小调吧。”

说完,他深吸了一口气,让人来不及凝神便起调高唱,听不清具体的歌词,只是感到一股浩然之气在外公的歌声里迸发,偶然传来几阵鸟鸣,与歌声一起洒在余晖里,使我沉浸于奔放的欢乐与淡淡的静泊中。那一刻,我才明白外公与自然的歌声,也许有人不懂这五音组成的曲调,但我懂,天边的那抹晚霞也懂。

外公的歌声就这样在黄昏中摇曳着走过记忆。多年后,民歌仿佛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我对民歌的理解,最初就来源于外公的教诲。

有一天,老屋要拆迁了。搬东西那天,我随父母回到老家,一跨进门槛,便看见外公坐在竹椅上,静静地注视着快要落山的太阳。父母将早已打包好的行李拎到车上,而我搬着板凳坐在外公身边。静默中,屋檐下响起了外公的歌声,歌声里没有山雀般的快乐,没有嘹亮的吆喝,却带着淡淡的郁悒,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更像是不舍的挽留与告别。外公的歌声还在继续,落在斜阳里,用歌声还原着记忆的碎片。

听着外公的歌声,余晖打在他的脸上。我的眼睛有点湿,我知道,没了老家,外公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外公的歌声可以聆听,可以触摸,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初心。外公的歌声,将陪我一步一步走下去。

【篇二:描写刘禹锡】

我喜欢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刘禹锡的诗又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写下《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他的诗句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他的世界。

【篇三:我学会了弹钢琴】

童年就像一棒棒糖,甜滋滋。酸溜溜的,我的童年便是如此。

我小时候就喜欢音乐,会唱许多歌曲,参加音乐培训班时,老师也说唱得好,我的音乐梦就在这时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好,就从弹钢琴开始!

也许因为我妈妈的同事的儿子钢琴学得好,所以想超越他吧。

记得到了学钢琴的地方时,我就十分激动,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几架钢琴,哇!正在演奏《十七岁那年的雨季》这支歌,我忍不住唱到:“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爸爸见我对钢琴如此痴迷,帮我买了一架钢琴,我的钢琴之路开始了。

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老师,每一天做完作业就开始练钢琴,起初,我连中央C都不认识,但后来,我渐渐地知道了许多音乐知识,如八分音符等,也渐渐享受音乐了,很快,我学会了《白毛女》《黄河大合唱》《浏阳河》等民歌了,这种超越自我喜悦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成功。

【篇四:翠湖游记】

坐着绿皮火车,晃悠了三十多个小时,到昆明,天还是黑的。

在淡淡的晨曦笼罩下,昆明城显得格外宁静优雅,与其它繁华大都市相比显得那么独树一帜。

来过云南才知道,这才是我想要的夏天。大口呼吸着清晨湿润而香甜空气,慢慢走过大街小巷,不知不觉就和爸爸一起来到了翠湖旁。此时的天已泛起了鱼肚白,刚进翠湖,太阳仿佛为我们而升起,在天地间倏地亮了起来。天空似爆炸了一般,红一块、紫一块,当中还夹杂着深沉的蓝和透亮的白,太阳升起前被薄雾笼罩的景色,现在也渐渐显了形,但还是有点儿飘忽不定。

翠湖,原称菜海子,湖水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翠湖的荷花最是出名,满得都快溢出荷塘了,嫩得都快滴下来了,艳得都快赛过天上的朝霞了。荷花如同舞台上的演员,争相表演给游客看。这些小东西的盛情似乎难以拒绝,令路人纷纷驻足观望,细细品味。

说了荷花,怎能落下荷叶?荷叶看似普通,却也另有一番姿色。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荷叶,如同一只只翡翠的玉盘,朴实却暗暗散发出清香。微风拂来,池边树上叶尖的露珠不时滴在荷叶上,然而荷叶显然不是它们的安身之所,它不安份地滚来滚去,越来越大,忽地落入荷塘,继而发出“滴答”之音,这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啊!

公园另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身穿民俗服饰的当地市民唱歌跳舞,民俗感特别强烈。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湖旁,唱几曲民歌调子,跳一首欢快的舞蹈。音乐响起来了:“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嘛,丝线长长妹跟前喽来。”这是云南民歌《小乖乖》,一首活泼、幽默云南民歌,公园里许多人都在唱,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双手舞动起来了,两脚不停地踏着小碎步,就连空气里也是幸福的味道。

公园还有打羽毛球的、长跑的……他们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但是个个活力十足,满头银发在阳光下照耀下闪闪发亮,脸上皱纹也被他们欢声笑语抚平。我跃跃欲试,与一位老奶奶打起羽毛球,只见她健步如飞,扣杀、挑球样样在行,最终我与她打平,真佩服她积极向上的精神头儿啊。

这里是我云南之行的第一站,却已让我感受到别样的美好,真期待接下去的旅程。

【篇五:诗歌伴我成长】

小时候我只是一个在乡村田野里抓泥鳅的野孩子,更是一个不懂事、调皮捣蛋的野孩子,是爸爸、妈妈一天天的抚养我长大。岁岁月月朝朝暮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刹那间,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到了学校后,我就时时刻刻的泡在学校的书吧里,是书伴我成长。此时此刻,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有一次,我从举不胜举的书柜里抽出一本厚厚的诗集,上面赫然印着泰戈尔的格言:“请你来享受这本诗集吧,它会使你的心快活得像一只小鸟,自由地飞翔在无限的空灵之中。”仅仅只是瞄了一眼,我便如饥似渴的地将他抽了下来。从此泰戈尔像一位导游,引导我畅游在诗的海洋中。也从此让我爱上了读诗,正如我迷恋那丰富多彩的田野一样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常在我耳边萦绕。我被阳光般灿烂的诗所诱惑了。在读诗中,让我认识了“乐观豪放的李白、深沉忧郁的杜甫、清丽婉约的李清照……”他们都用自己不同的风格向我展示了诗的魅力。慢慢的,我领悟到了诗的奥秘;我与骆宾王交朋友,领略了动物世界的美丽。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诗。诗用它透明的手法每时每刻都抓住了我的心,唱出那一曲曲动人的歌声,使我陶醉。于是在上课时,我从老师嘴里得知了顾城那“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憧憬;在下课时,我朗读着,进入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境界。让我领悟到了泰戈尔所说的那样:“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无限的空灵之中。”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小的时候:我读诗、背诗只是为了好玩,直到现在才能在重点的诗句中想象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来:每当我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时,便想去看看这瀑布到底有没有这么长,而爸爸妈妈不让我去。于是,我又想找“手可摘日月星辰”的危楼,看看能不能摘到星星,如果能,我一定要摘几颗回来当收藏品!每当我跟爸爸妈妈说这种幼稚无奈的话时,他们总是一阵大笑声,将我从梦中拉了回来,“这些事其实都是不可能的事罢了。”听了这些话,我便十分沮丧。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常在我耳边萦绕。我常常沉迷于诗中。那一句句诗是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领我走进广袤无垠的诗的海洋;那一篇篇诗又像是一只只渺小的萤火虫,发出了脆弱的光,照耀着我成长的道路。是啊,一首首诗就像我们的父母,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

【篇六:老师的“阴谋”】

又是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不情不愿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进来上课。老师来后,说是被突然通知有会议,要去开会。临走前,嘱咐班长背《木兰辞》,班长起头:“木兰辞,北朝民歌,预备齐。”“木兰辞,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同学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沈老师看到全班同学这么“听话”,放心地离开了。虽然同学们的笑容十分灿烂,可是,我却觉得那是“笑里藏刀”,果然……

老师前脚刚走,全班就像烧开了的热水——沸腾了,好不热闹。班长连忙大声喊道:“唧唧复唧唧,预备齐。”我连忙应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惜,这声音,早已被淹没在喧哗声中了。

同学们见老师走了,个个兴高采烈,明目张胆地在教室里乱窜。有的在与前后桌的同学交头接耳,滔滔不绝;有的在教室里乱跑乱跳,活像孙悟空在世;有的安安静静地看书,如果世界末日来了,我想他都不会抬头看一看;还有的甚至堂而皇之地拿出明星照片来欣赏……这场景,用一名谚语来形容,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突然,只听见关门声和一阵拍手声。数学老师的标志动作,难道数学老师来了!所有人以10米/秒的速度回到座位上,可是我却疑惑了:咦,这节不是语文课吗?数学老师怎么会来呢?我回头一看,啊哈,原来是一个男同学在恶作剧,假装数学老师。教室里又恢复了热闹的氛围。

好容易在混乱中背完了木兰辞,班长又开始指挥全班背古诗75首。可是我那“耍宝”的同桌赶巧诗兴大发了,居然开始改编起诗句来了。您瞧“木兰辞,邹旭,唧唧复唧唧,木兰色眯眯……”。不过,这还不算好笑,还有更好笑的,不信,你再瞧:“回乡偶书,唐,邹旭章,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无改肉成堆,儿童相见不相识,惊问胖子你是谁?”“噗嗤!”听到这儿,我忍不住笑了出来。“改诗衰哥”邹旭把人人知晓的古诗改得“面目全非”,任谁听了都会捧腹大笑。可是,他似乎还没尽兴,又开始改编歌谣:“我们坐在高高的骨灰旁边,听赵顾浩讲那死去的故事……”听听,这改编的才能,也真是绝了。

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后门传来,直觉告诉我,是沈老师来了!我急忙坐端正。沈老师见全班乱糟糟的,不怒反笑。这时,沈老师叫我把作文草稿本发下去,全班都以为是惩罚。然而,沈老师却让我们把书翻到37页,原来习作2的素材内容就是“老师不在时发生的事”。

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连呼中计了!

【篇七:故乡的变化】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没有像余老那样漂泊他乡的遭遇,却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这片我生我长大地是有多么重要。至少在最后将要暂时离她远去之前,我第一次发现,家乡,原来也在慢慢成长……

没有翻天覆地,但至少焕然一新。甚至在我还没来得及感受她的变化时,时间就快不够了。骄阳似火的盛夏,星空灿烂的夜晚,她着一件盛装晚礼服,站在梅家山头俯瞰这被霓虹渲染成灯海的澧水河。俗话说,女大十八变,我想,故乡是否也在成长?头一次我迎着风,顺着她的目光向下望去,原来家乡早已在不经意间,像个全副武装的灰姑娘一样,只给我一瞥惊艳的美。有宁静也有喧嚣,老城区早早入睡,可商业街的夜晚才刚刚开始。一边灯火通明,一边万籁俱寂,像一道明显的界限一样。在星夜虫鸣下,环抱着宁静的澧水河缓缓流淌,悠长,悠长。

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梅家山顶上,苍翠树林间点缀着梅山塔,从远处隐隐望去,它仿佛镇守这个地方的阵眼一般,独立在城区边缘的高处。依稀记得没装修的时候,下雨天有一条路就不能走,泥土往往能黏上鞋子几寸。如今全都装上崭新洁白的大砖,显露出朴实大气的端庄。树还在,一座座如宝塔,拱卫着戒备森严的梅山阁。山下的北门桥历经岁月,不待改变,另一座雕楼栋宇便横跨水面。商业廊桥,如明珠般散发耀眼的灯芒,我看到家乡的成长。高速公路横架在山间,在皎洁的夜晚,车流攒动,却悄无声息。或许在不经意间,我的家乡正在改变,令人措手不及的改变。铁路的修建也在紧锣密鼓声中筹备着,相信不久会有更多的人领略到这里独立无二的秀美。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我看到蓬勃向上的朝气,是故乡的声音吗?她仿佛在歌唱着韵味无穷的民歌,在告诉我们她的成长。

我也为家乡的翻天覆地摇头叹息。家乡更美了,钢筋水泥正在筑建一座碉堡,一道围墙,却把自然与生活慢慢隔开了。当我抬头,已不见星空,因为拔地而起的高楼密密麻麻,将天光都遮盖了。曾经故乡的水,一定是清澈翠绿的水,现在看来,它似乎“一点也没变”。只是不再是纯粹的绿了,而是幽绿令人心悸的幽绿。当我走在桥头,远远望见附近的排水口,源源不断的废水排出,水中堆满了垃圾、浮藻和营养物质,这里的河还能再见到鱼虾吗?我不禁怅然。虽然家乡发展令我感到高兴,可另一方面也令我痛心。喧嚣的车流嘈杂入耳,焚烧垃圾飘来的黑烟令人捂鼻不息。能不能在你变得美丽的同时,卸下那层层浓重的粉妆,留回那最真挚的素颜?

桑植,并不具有太多传奇色彩,却有着瑰丽朴实的民俗,这传荡在篝火、烈酒和民歌中的大方热情,本是多么值得留恋的东西啊。趁着它还没彻底淡化,我竖起耳朵,想去认真倾听。洪家关曾是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地方,如今人已不在,只有那绿树环绕的老家安然靠在那里,惹得远在黄泉之下的他,流下感动的眼泪。如果贺元帅真的看到家乡的变化,我相信他一定会落泪的。我们的传统正在一点点流逝,如果不抓紧时间去珍惜,只能失去之后空白叹息。街上,行人都埋头看着手机,对眼前的山水置若空气,我听见的,是家乡的哭泣。家乡正在改变,家乡的人也在改变,一切不能回到从前。山和水或许保留的时间更长,但我却徘徊思索,我所看到的地方和我所回忆的地方,究竟哪个更好?

如果要我选择,我只会遵循风的方向。因为风,带来改变,才能万物生春;因为风,吹走回忆,告别过去,展望未来;因为风,将这自由播撒,让这片土地开满鲜花。改变已不能阻止,反正一切随它。我所爱的那个家乡,永远都是那个家乡,我为她的改变而自豪。不是她改变有多美好,只为那颗不甘平凡的心而鼓掌。

边城是沈从文的故乡,是他忘不了的地方,而我的故乡也是一座边城,我在这里生长也终要离开她的怀抱,就像成长的雄鹰,要脱离母亲的翅膀一样。我想,在离别之前,我已经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或许沈从文会感慨自己故乡不复从前,物是人非,可当我拾起一片落叶,抬头望向着小小边城湛蓝的天,风从耳边拂过,我会说:“故乡之缘,尽如藕丝相连,这片土地永远都会是心中最值得怀念的地方,感谢你的变化,我的故乡。”

【篇八:他有别样的风采】

“叮当……”熟悉的铃铛声响起,听到这声音,我和好友思索着要不要去找他求助。

这是我们在美国的一所学校的第三天。三天了,我们早已对这个个头矮小,视力不太好的扫地老人有所认识。他看不清事物,只是凭感觉在扫,便在扫把上栓了个铃铛,提醒同学们让路并自己将垃圾扔给他。

因为回教室拿东西,我和好友误了出发的时间。今天是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看电影,而此时,校园寂静,仿佛空无一人。

烈日照在头上,我和好友面面相觑,急!急!犹豫着,我们将最后一丝希望投入到这个平常看似用处不大的扫地爷爷身上。

“你好!”我上前一步,尝试用英语与他沟通,“你好,怎么了?”他抬起头,半眯着眼看着我。这真是一张令人难忘的脸!黝黑的皮肤,脸上皱纹密布,好似一道道沟壑,乱七八糟地绕在一起。惊!定了定神,我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向他说明:“我们跟丢了大部队,现在迷路在了校园……”他好似听懂了,有好似没有,缓慢地摇了摇头。

我的情绪骤降到了冰点,慢慢的懊悔、害怕,眼泪似乎要夺眶而出。

正沮丧着,他掏出了手机,“我帮你问问”,原本他听懂了,瞬间,我的内心又燃起了一丝希望。打完电话,老人有些欣喜地对我们说了一通话,见我们好似没有听懂,他又手舞足蹈地比划了一番,我明白了,学校那边已经派人来接了!太好了!怕我们急,老人竟从口袋掏出个类似口琴的东西,早我们眼前晃了晃,紧接着开始吹。我和好友有些震惊,瞪眼看着这位精神抖擞的老人。

悠扬的乐趣从他嘴角漫延开来,行云流水,混着太阳暖融融地味道,沁入我们的心田。时而和缓如春风吹拂,时而轻快,似小鹿跃过树林,如痴如醉。吹到高兴处,他放下口琴,唱起美国民歌,眼角的皱纹似花瓣,荡漾开来。我们从未见过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他。掺着他不灭的通信和伟大的善良,驱散了我们心头那恐惧的乌云,抚平了我们急迫的内心。

原来,一个人可以老得这么有风味,没有打扫卫生,给孩子们创造有没的环境,听孩子们欢笑,童心不灭,吹口琴、唱民歌、安贫乐道,追求的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那份平静与生活美。

人不可貌相,一个人怎么样,真的不能只看外表。用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每个人都精彩,早就世界的大精彩。

感谢世界,感谢生活,让我在那个下午邂逅了他,一个老人,由内而外的风采。

弥足珍贵,值得学习。

【篇九:外婆,我想您】

外婆离开我有两年了,但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她慈祥的面容,想起她那双温暖的手……

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外公一起住,每到晚上,外婆就搬一把椅子,牵着我的手来到楼上。外婆拉着我的手,给我唱民歌,讲民谣。夏天的夜晚,外婆总是一手抱着我,一手拿着扇子,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晚上,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外婆就会轻轻地拍我的后背,唱道“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次听完我都睡着了。

渐渐地,我上小学了,搬了新家,很少见到外婆了。可每次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她总是拉着我的手,跟我说:“看,今天做了我家宝贝最爱吃的菜哦!”可每次我都“呵呵”地笑起来。

可是,有一天,外婆生病了,而且很严重很严重。想起当时妈妈知道外婆生病的时候,妈妈差点哭晕过去。就在我过生日的第二天,她要去做手术了。当我知道这件事后,我就像自己要去做手术一样嚎啕大哭起来,因为我怕我再也看不到我的外婆了,外婆可是这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啊!

手术很成功,之后外婆还是和平常一样,洗洗衣服,做做饭。只不过每年都要去体检,知道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前,外婆问了我一个古怪的问题,说“你说外婆会不会死啊?”那时我还不懂生离死别,笑着回答道:“我的好外婆,永远不会死。”说完我笑了,外婆也笑了。其实那时候外婆就已经知道她的病情恶化了,为了不影响我们期末考试,外婆坚持每天接送我们,烧饭给我们吃,因为她害怕她再次住院影响我们的心情,考不到好成绩。终于等我们期末考完了才去医院了。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直到有一天外婆回来了。可是,妈妈跟我说,外婆的时间不多了,听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在第二天的夜里,外婆永远的走了。我哭得死去活来,多么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啊!

虽然外婆离开我们两年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容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如果外婆还在的话,我真想跟她说一声:“外婆,我想您!”

【篇十:班级流行风】

随着时代的一步步发展,物质生活也在逐渐的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也会进行听音乐等放松身心的活动了。小学生也在追赶这一流行趋势。那么在这流行歌曲横行的年代里,中国民歌与革命歌曲是否已被掩埋了呢?带着这一疑问,在课余时间里我以“同学们最喜爱的歌曲”为主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首先我于网络上一款音乐软件了解到,音乐风格偏好中流行歌曲便占了30%左右,其次便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民谣与电音,几乎是不见民歌等的身影。应征了网民们的喜爱偏好后,我制作了一张表格,以记录同学们这一群体中的流行趋势。

首先我列出了歌曲的类别:流行歌曲、欧美音乐、儿童歌谣、民族音乐后,便对班级里的同学们进行了口头调查。结果不论是班级当中的好学生,还是平时十分文静的同学,还没等我说完歌曲的类别,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流行歌曲!”我对一些别班的同学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也是如此。不一会儿,流行歌曲那一栏便挤满了“正”字,其它的几项却是寥寥无几。我大约计算了一下,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其余的10%皆被欧美音乐所占,儿童歌谣与民族音乐所占的百分比却为0。这结果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们生活于这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里,追求流行趋势也是一种本能吧。

其次,我也了解到,大家追求流行歌曲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在喜欢这类歌曲的同学当中,60%的人是单纯地认为这类歌曲好听;30%的人是认为唱歌的明星好看、出名等;其余10%的同学则是属于跟风行为。在追求的原因不同,造成对音乐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在认为明星长相好看的这一类同学当中,我了解到他们还会投入金钱与追星当中,而对歌曲本身的品味、了解却是平平。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于爱听流行歌曲,是对,是错,也不敢妄下结论。毕竟音乐既能放松身心,也能陶冶人的情操。可我们的民族音乐、保持童贞的儿童歌谣也不能就此埋没。希望同学们在闲暇之余可以适当地听听音乐以释放学习上的压力。但也不要茫目追求,否则会失去理智、荒废学业。

热门推荐
1我和冰雪的奇幻旅行
2厨神爸爸
3成长的滋味
4扫墓
5江南流韵
6想象的作文
7我的心爱之物作文上册
8我发现了“热涨冷缩”的原理
9别丢掉了爱
10观察小兔子
11妈妈,我想自己长大
12粉笔
13魔法师的故事
14美好的童年
15春天的味道
16第一次滑旱冰
17秋之歌
18国槐
19我想握住你的手作文
20关爱
21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22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23雨露作文初三
24星空下的遐想
25将来我要当一名老师
26磨难是试金石
27探梅
28谢谢您,老师
29我为自己喝彩
30象棋大战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