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腔的作文

【篇一:落叶】

你本是尘土,就要归于尘土。

——题记

九岁那年的一个秋日,我随家人去看杨家坪的姥姥。村里枫树甚多,连成一片“枫荫小道”。儿时的我像是沦陷在这大自然的美妙造化,撒欢儿似的从车中奔向这乐园。

脚下的土地像是松软的糖,混着泥土的清香还有露珠味儿,轻轻地踩上去,“吱”的一声,似饼干瞬间碎裂的快感,又像是落叶最温柔的一丝抵抗,土地像蓬松的面包被挤压厚实。一旁蜿蜒的古木上纵横的纹路标记着它的年轮,枝丫上一簇一簇满是年迈的叶子,绽放出别样的花儿。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在每一朵“花”上飞跃着,落叶也泛起了黄昏的光。温暖卷着凉风将那庸倦的叶子拂枝而下,于是那经历一年风风雨雨的叶,终于经受不住最后的打击,随着无奈的叹息,享受着最后的时光,或许它在回忆自己绿意盎然的时刻罢。

一阵清脆的铃声打断了片刻的宁静,我向姥姥家的方向奔去,却见她穿着那件红花外套,双眼闪着星星,嘴上漾着花,无暇听我说话,向着铃声传来的方向跑去,几条银丝跳跃着,复看,邻居家的奶奶们也一个个欢欣鼓舞。

跟着人流,在不远处看到一个女孩,衣服虽洗的发白却干干净净,身旁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只看她绷硬粉嫩的小脸,翘起指尖。扮薛平贵,演王宝钏,唱那凶狠的狱头,哭那凄惨的苏三。台下,如痴,如醉。

小小的三轮车带来每日黄昏中老人们的希望与欢乐,哪怕像落叶从树上飘下时那般短暂,却是姥姥去世前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姥姥随我们去了城市,一晃三年,她每天黄昏都望着村子的方向。那戏腔早已随着村子如落叶被清扫般,被抹平为尘土,灰飞烟灭。

姥姥老了,脸上皱纹纵横,像一只渴望自由的鸟,被禁锢在这喧闹的城中。后来她变了,每天晚上黄昏时便穿上那件红外套去公园,跟其他老人踱方步,挺胸屹立唱起戏。

女孩的歌声,一直萦绕于耳边。她不在村子里唱戏了,那声音虽戛然而止,却成就了一个更好的姥姥。

又是一年秋,苍苔盈阶,落叶满径。记忆,从未走远。落叶,归于尘土。

【篇二:为了心中的悠长戏腔】

古树旁,庙寺前,戏台上,老人低垂眼帘,于绛红幕布后,怀抱琵琶清浅吟唱,葱白水袖里,那双早已不再细腻的手轻拢慢捻抹着丝弦,执守一方净土。

老人年轻时,曾是民间剧团里最红的旦儿,舞台上那耀眼的光芒,堪比天上的明星。最美的时候,莫过于她身着白绫袄,手执一方丝绸帕,哀唱着江梅妃因贵妃的撒泼陷害时的无奈,唱腔委婉细腻,字句华丽婉约,带着一股特有闽南风味,那对宛若黑珍珠般的眼,似能勾人心魄。她像一朵怒放的虞美人,殷红的花瓣似天边燃烧的霞,有着极美的韵致。

那时候,彩电还未盛行,村里人经过一日劳作之后的消遣,莫过于到那个破旧的小戏台下听她高唱一段《大唐梅妃》,羊角灯中,松脂木片燃烧时所发出的橘红色的光,照亮了乡里人朴素的脸,温暖了乡里人真挚的心。

小村虽很贫穷,却很温暖。

奈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古树的叶落了,虞美人的花谢了,美人的发也白了。老人已无力饰演旦角,只得脱下那身丝织白绫袄,告别戏台,于绛红幕布后,为台上的新人拉奏琵琶。

又是一年初春,奶奶携我去戏台看戏。

戏台早已冷清,拐角,村中高楼拔地而起。方正的手机屏幕似有魔力般,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勾走了人们的魂魄,。

小村虽很繁华,却很寒冷。

不远处,老人静坐于戏台上,抚摸着身旁那件洗得发白的白绫袄。走近询问,这儿,是否还唱戏?老人本呆滞着,微微下陷的眼窝里,那双已有些许黯淡的眼眸,似被我们的话语点亮,像满天星辰,我不解。“剧团走了,你们是想听戏么?可以让我唱一段吗?”对上老人炽热的目光,我答允了她的请求。

老人身着白绫袄,那瘦小的身躯,已撑不起这华丽的戏服,显得空荡。她手执一方丝绸帕,缓步走上戏台,不疾不徐,像踩着一段舒缓有致的曲子。她的嗓音已不如当年的圆润,带着岁月的沧桑,锦瑟年华,一段戏曲,缠绵又哀怨,诉尽前世今生,唱响心扉。老人唱完后屈膝致谢时,她眼眶湿润。泪,落在了白绫袄上。

那一刻,我才知道,那漫天星辰,是她对戏台的眷恋,是她于灯红酒绿的喧嚣世界里,矢志不渝的信仰。她爱这片戏台;她舍不得这片戏台!

老人起身,摸索着那些破旧的砖瓦,眺望远方被灯光点亮的半片天,对那萧索的观众席深深地叹了口气,眸子中的火光又黯淡了些许,随着老人的叹息,化作天上的白云,飘向远方。

【篇三:细品潮韵】

“好男不吃分家米,好女不穿嫁时衣~”

饭后余晖犹存,挽着奶奶的手臂,我们踏着斜影,走在青砖黛瓦的小巷里,步入那明亮开朗的潮剧戏腔里。祠堂边有个戏台子,傍晚六点准时开台。我和奶奶就搬了张祠堂里的木凳,坐在台下观戏。

我倚在奶奶怀里,抬眸看着台上的伶人扬眉、怒骂、娇嗔、哀泣,身着轻衣的女子步步摇曳生姿,轻轻一挥袖,把我的心都勾到她那儿去了。我的目光不自觉地描摹着这个女子的面容。她明眸皓齿,白皙如雪,眸子里永远都藏着一汪清水,眉目间满是女子的温婉明艳,风情万种。我心里真是喜欢的紧。

她那口悠扬婉转的戏腔揉合了专属于潮剧的潮州话,完美地契合了剧本情境,在我听来更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亲切感。每一句台词都是精心推敲的吧,平实接地气的情节搭上诗意盎然的语言,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准确地悟出其中的韵味。这就是潮剧独一无二的魅力!

小小的戏台上空不断回荡着不约而同的掌声,村民们的默契在潮调中不断发酵。梨园子弟们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潮剧的共鸣,他们的欢喜藏在了越发卖力的演出中,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内心填补的满足感。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那眉目间的飞扬,举止间的大方,都是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对演出的自信,对潮剧的自信!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好像整个人都发着光,有着区别于别人的魅力。是不是天上的星星也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甘愿屈身下凡为他们啧啧赞叹呢?

听过无数的潮剧了,耳边最熟悉的还是《金花女》的“好男不吃分家米,好女不穿嫁时衣”。久久回味,总会有新的韵味在心头盘旋。

梦回今日,再回乡下祠堂边,已见不到那一米余高的戏台子了。偶尔傍晚会有一块白色幕布挂在祠堂边,反复放着每一个儿时的回忆,好像也再没有那么多人去看了。大概是,当年的那些观众都老了吧。也没有新的人来看戏了。我还是会在路过的时候放下要奔赴的远方,停下来,坐在那一张木凳上,好好地观一出戏。那白幕里的面容依然浅笑依依,幸好,她的自信,她的飞扬还没有走丢。她若是知道幕布外已没有人再来看戏了,那抹难得的自信是否还会在?我想是会的,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了。

我也相信,一定是会的。这是作为一个潮州人,一个观戏人,对潮剧生来的信心。

独自坐在巷口,我还是忘不掉那场似乎已有些久远的藏在时光深处的演出。耳畔隐隐约约有几句小调回响。我无奈地摇摇头,这村里的人多久没听剧了,怎还会有声儿呢?大抵是心里常念叨的错觉吧。可过了许久,那悠扬的曲调仍未消失。我猛地站起身,寻着那源头走去。声音越发清澈明亮,稚嫩中饱含着活力,余音绕梁,仿佛已有无限的的力量注入她的声音里,穿进这世间的灵魂深处。抬眸望去,竟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她神采飞扬,每一寸五官都透着灵动的气息,整个人都发着光。

我就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她的表演。她的声音在我心上一遍遍地回响……我知道,一直都知道,潮剧从来都没有被放弃!依然有人在为此努力!

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我开始向村里人频繁提起潮剧这个话题,开始频繁听潮剧,开始暗暗记下我对于潮剧的感受和看法。虽然只能尽到一点绵薄之力,但我满足于这样宝藏重新被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过程。我开始惊喜地发现,不知何时祠堂的幕布被频繁挂起,来往的人依旧是那么多,但现在停留驻足的人也很多!我开始惊喜地发现,过年的时候竟有戏班到村里巡回演出!我开始惊喜的发现,人们关于潮剧的回忆重新被唤起了!这些改变可能并不是我促使的,但我依然为此感到高兴!

原来这座小村庄和我一样,都忘不掉潮剧,它是我们的灵魂!

戏中之人已出戏,观戏之人却入戏……

【篇四:听时光飞舞】

适逢“古韵今唱”活动,我们来到录音棚将提前谱好词的改编《白头吟》进行录制。录制后的几个星期,等待的漫长时光使我万分期待歌曲的成品。

那是一个晚上,写完作业的我来到窗边,倚窗远望,能清晰地望见星星零落地漫游在夜空中,月光从落地窗照映在地板上,平日生活的快节奏渐渐放慢了脚步。

这时,放在一旁的手机屏幕忽地亮了起来,收到一条来自我们小组的消息,是不是成品有眉目了?成品的效果是否很好?进一步的消息有怎样的安排?我满心期盼着,心中万千的疑惑促使我打开手机迅速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果不其然,成品已经录好,联系录音棚的同学激动地将成果分享给了大家,我迅速地点开链接,一段悦耳婉转的旋律淌过,宛如一条绵延的河流,而乘舟其上的我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接着人声开始融入,以一位男生的视角拉开了镜头,这时我如同置身于古代的阁楼之中,观望到一位身姿窈窕的美丽女子正在哀婉的吟唱,过了一会儿,女声进入,音调的变化似乎带动了感情的深入,“弃妾已去再难重回……”不知不觉,这位女子好像眼眶湿润了。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到了十分渺远的雪山之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月……”那清澈的人声与歌曲的悠扬竖笛交织在一起,萦绕在耳畔,我也的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了,好像又望见了那位柔情哀婉的女子在屋中徘徊,一番说不出的情愁涌上了心头,浑身渐渐地随着这澈入心扉的声音而放松了下来。这时,戏腔转而切入,场景愈发明亮,虽是这位女子悲凄的爱情故事,但让人仿佛漫步在云朵之间,古风韵味的戏腔气息时像藕断丝连一般,委婉动听,好像在云间感受着迎风吹面,时光就像静止了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美好,在这一番飘远了的白云之间,又透出了一幅清晰的场景,只见这位女子独倚门户,念道“独生长门愁日暮……”此时歌曲已来到了最后的部分,不同韵味的和声齐唱别有一番滋味,字字句句拨动着心弦,时光仿佛也交错在云影其间。

又随着一番流畅的纯音乐,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了现在,回想着我们初选词曲时,那段异常艰辛的过程,大家都是仔细的斟酌着曲目的选取,琢磨着每一字、每一句的结合与连接,此时不觉有一股说不出的欣慰感,回过神来,这时的群中已是不约而同的来自各个同学挚诚赞赏。

窗外,夜空中的零星好像眼睛一眨一眨的,忽地朦胧了起来,一滴泪水淌过面庞,闭上眼睛,时光宛若一个个音符跳动着,弯曲绵长,直到远方……

【篇五:同学小传】

在我的世界里,有这么一个她,因活动相识,同校相知,又在时光的浅吟低唱中走进彼此成了最好的朋友。

她呀,是个有意思的大朋友。还记得我初上二年级,那时一个五年级的大姐姐突然被全校的人所知,那就是她啦。而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一次大型联欢会。天气晴好,风儿微漾,婉转的古筝贯古穿今,华丽的戏腔令人佩服,五年级的学哥学姐们着实是出了全力。在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舞蹈后,她,戴着圆圆的眼镜,扎着可爱的丸子头,蹦蹦跳跳上了台,响起的音乐竟然是那首《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她的歌声甜美单纯,动作也十分可爱,冲着大家做鬼脸、嘟嘴、送飞吻,从那一天起,每个人都知道了那个《健康歌》姐姐,别人说是幼稚,我偏说那是童真。

她呀,是个超厉害的女超人。那时候的那个小小的我,竟第一批选上了少先队员,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帮助一家幼儿园在学校旁边的剧场上演出。那个小小的我完全懵了,站在那里全然不知该怎么办。而她,则在人群中间大放异彩。“你,去把装饰品搬过来!”“你,去后勤看看!”“你,还有你……”她在人群中央,仿佛是战场上指点江山的女司令。而后来,她一个人搬起了装满道具的箱子,往剧务走,正想去帮忙,她顶着几颗晶亮的汗珠,红扑着脸说:“没关系的,小妹妹你在那里等着,等会我们去后台。”于是等她放下回来,就扯着我去了后台,又是帮这个小姑娘描眉,又是帮那个小男孩系领带,全然没有我插手的余地。别人说她是张扬,我偏说是有能力。

她呀,是个最温柔的大姐姐。后来,我们慢慢的熟起来,她也毕业了。可是她却会时不时的给我打电话,她愿意倾听我的烦恼,做我的心灵树洞;她愿意帮助我成长,她的意见总是有力又真诚;她愿意鼓励我,当我失落时,她的一句“加油”,一句“注意身体,天开始凉了”的关心,都是我无尽的力量。明明她学业繁忙,却从不忘记我这个小妹妹,从不忘给予我真挚的问候,从不忘带给我满满的温暖,我一定要说,她在我的世界里撒下的友谊的种子,已经开出了最美的花。

最后,她不负众望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那一日,我又见到她,曾经那个电话那头的姐姐依旧眉眼纤长,笑靥如花。这可真是太好啦!我的大姐姐,愿你一直眼眸清亮,直奔远方。

【篇六:我学会了唱歌】

小的时候我对唱歌一窍不通,不会记歌词,不会找音调,直到我那时听到一首歌。

还记得一年级放学后回到家,作业都完成了,我打开了大大的电视机,本来想看动画片,结果一不小心点到了一首歌,它叫《咖喱咖喱》。一开始我没在意,后来觉得这首歌居然蛮好听的,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没想到哇,我竟然唱的这么像!”我骄傲地大叫。

我找了很多的歌来听,学着唱,一遍、两遍、三遍……听得多了,也唱的有点腻了,于是有又找各种各样适合我唱的歌曲。烦恼的是,我却一直找不到什么类型的歌适合我。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想知道是什么吗?嘻嘻,那就是我每天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把所有类型的歌曲都听一遍,然后唱一遍就好了!

过了两个星期,我终于知道我适合唱什么类型的歌了——古风类的歌曲。但是更可怕的事情又来了,我这位年轻的美少女啊!真是为了我自己个儿操碎了心!唱了这么多,并且听了这么多的歌曲,我才发现我的声线有很大的问题,唱古风歌是需要戏腔的,可是我却不会……不过即使这样,我才要更加努力地去练!

我上网查了许多资料,才发现,在唱戏腔的时候你要鼻腔共鸣,用手按住鼻子发出“呀……”的音,如果你的鼻子在震动,就代表你成功了,然后再把歌词和音调放入进去。“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我练了一遍,效果真不错。知道技巧的我就更自信啦,练来练去,我的戏腔越发音也越来越标准,妈妈夸我已经很棒了,我梦想已经完成了!

我现在四年级了,用了三年时间学唱歌,正所谓“功夫不过有心人”,现在好多人都说我唱歌好听啦!

【篇七:负者歌于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翻开书本,细览古代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杜甫经过官场的尔虞我诈后,却忧心人间百姓;陶渊明在厌弃黑暗官场后,竟享受于一方世外桃源;李白在经受政治官场的不如意后,独乘扁舟游山玩水……

我发现,生活给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精神的创伤。但是他们没有沉沦,而是负重前行,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解脱了自我。

又比如他……

他于九人中身高不是最出众的。他总是把自己坚定、充满野心的双眼藏于额前刘海下,在队友们一个个离队时,他没有放弃,把难过、伤心藏在心底后,仍旧努力学习。谩骂、猜疑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可他却没有停止微笑。

“我总是觉得自己跳舞时没有力度。”于是,他背起沙袋练习了两年,这两年是辛苦的两年,也是成长的两年,身上的伤痕是他成长的见证。

如今,他是队里的主舞,是舞蹈担当。

“我的声音太薄,唱高音没有厚度。”于是,他便开始自己创作,工作时、练习时、休息时都没有放弃学习和修炼。果然,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也发行了自己的三张专辑,在国内外的榜单上都名列前茅。

在背负着他人的猜疑、诋毁的同时,他在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用实力证明自己。

乘风破浪,踏浪前行!为了演好二月红这个角色,他专门练习花腔、戏腔。涂上胭脂,他真如一位伫立在烟雨中的婀娜花旦。他身着一袭戏袍,站在亭台楼阁上唱:“将军啊,早卸甲,他还在等你回家。”悠扬婉转,手指翻莲,似乎在诉说什么动人心扉的故事。“你说江南烟胧雨,塞北孤天际。”他拂手,衣袖遮住他半面容颜,百转千回,岁月不改他容颜,崔九宅邸绕梁余音寂……

而我呢?在抱怨生活太闷、学习太苦时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期末考在即,我只会苦抓头皮、绞尽脑汁为明天担忧。为何不尝试着眺望远方,让思绪停息半刻?为何不能学会轻装上阵,把背负的压力化作云淡风轻?

即使负重前行,也要一路洒下欢歌笑语。哪怕行走于挫折之中,我们相约: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篇八:我最爱听的歌】

“talking to the moon,放不下的理由,是不是会担心变成一只野兽。”

我爱哼歌,现在哼唱的是网上最火的“心如止水”。

这首歌的歌词很唯美,很变幻,像童话故事一般。每次听到这首歌时,脑子就会去幻想这首歌的意境。我想象过很多场景,我觉得最衬这首歌的是仙境。此“仙境”非彼“仙境”。你想想,如果是云飘雾绕的仙境,便会把整首歌的画风带偏,但如果是森林里,能看见白白的大月亮,还有一些萤火虫,一定是美不胜收的景象呢。

我还喜欢“芒种”。这是一首偏古风的电音歌曲,唱这首歌的小姐姐不仅有一副好皮相,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噪音,哼这首歌,实在是太难了。高潮部分略带点戏腔,声音不够细的人是唱不上去的,我没有好嗓子,但也唱出了……呃,半真半假的两角钱效果吧。

难道就没有好听又好唱的歌了吗?不,当然有,比如“点星”这首没有词的纯音乐。有人问:没歌词还好听吗?具体来说,这首纯音乐还真不能填词,品的是一种旋律和乐器相击的的合辑细节。此歌凭借独特的音调和调音师的个性,给人一种治愈的感觉,会让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的极佳状态。

建议听一下,真的很神奇哦!

【篇九:成长的记忆】

走进红砖小门,沿着一条羊肠小道,便来到那片青瓦白墙之下。

我并不生长在繁华的都市,而是玩耍于悠闲惬意的小乡镇。我在那里,土生土长。四周饭菜飘香,邻里街坊的呼唤声、调笑声,充斥着整个大院,墙上还有些涂鸦的痕迹。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我只记得那时,刚从幼儿园回来的我,领着一群小伙伴,每人手里捏着一支粉笔,在墙上涂画着老师新教的东西。不一会儿,洁白的墙被涂成个大花脸,上面有花有树有草,全混在一起,也分不出谁是谁。随着大人的一声喝叫,我和小伙伴纷纷“抱头鼠窜”,并且相约着下次来玩。稍大一点,也不跟着别的孩子在外面胡玩了,就这样,我呆在家里,看着姥姥忙里忙外和姥爷的一日耕作。每天早上,吃饱喝足,我便窝在沙发里看动画片。一碟一碟放,放完了再重新看一遍。有时看厌了,也会跟着姥姥去家家户户串门,回来的时候衣兜里装了满满两把糖。每到下午,都是听戏的时间。每到这时姥姥踩着缝纫机,吱呀吱呀的,电视里的戏腔,咿咿呀呀的,的两段声音缓慢又冗长,像是不紧不慢地在讲一段藏在岁月里锈迹斑斑的故事。那时夕阳正好,从窗缝里流泻下来,金色的暖阳漫到缝纫机上,摩挲过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映在姥姥的脸上,端庄又慈祥。我每每枕着这样的声音入眠,恍惚间有人伸手摩挲着我的额头,印称着声音的节奏,一下,又一下,在久远的时光里,分不清是缝纫的声音还是戏腔,混着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直到现在,我与故乡分离,还是不禁想起那些成长的趣事。如今故乡物已变,故乡人已老,涂鸦在墙上的痕迹好像已销蚀,那台老缝纫机再也转不动,躲在一旁积灰。故乡孩子已长大,青涩又腼腆,早已变了模样。一切物非人非,我与那段成长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里,相思凝望。

【篇十:有这样一种声音】

有这样一种声音,在某个时刻,被悄悄送进了心田—那是爱;有这样一种声音,在冗长篇幅间轻轻流转,如沐春风—那是吟;还有这样一种声音,细小却沉凝—那是叹!

阳光正好,斜斜地打在街边,使所有的图印都分外鲜明:“奥数培训”、“英语提高”、“一对一保提分”……各种培训机构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巷口的一侧昏暗投影。我好奇地走过去,随意地瞥了一眼。那是一方极其周正古朴的屋子,是标准的粉墙黛瓦,与周围时尚前卫的设局格格不入,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苍劲地落下了几个字---戏腔身板。

好奇的我踮起脚望里面看,门却突然开了,我吓得往回一缩。一个清瘦的老人走出来,站在门口,忽然朝着边上问:“来学戏的么—”,声腔拖得长长的,甚至打了几个转,然而换来的不是白眼就是冰冷的回答:“不”。看着一个个穿着时尚的女人拉着自己的小孩走进各种培训班,老人灰色的眸子暗了暗,低头坐回院里的板凳上,身板挺得很直。我看看手表,9点多了,在这个上兴趣班的高峰期,居然没有一个人来老人这。我背起书包,又看了看时间,走开了。

走在崭新的柏油马路上,我听见人群发出的嘈杂,车辆的轰鸣,却仍清晰地听到了一声叹息,依旧是细长的尾音,那么真实。

再回首,老人和屋子已经成了一个远方的黑点,孤独而微弱。

这样一种声音,是一种慨叹,更是一种叩问。戏剧,这个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文艺瑰宝,竟渐渐在应试教育下被各种的补习淘汰。我不敢再想,是否真的会有一天,她竟无人传承……。

热门推荐
1我和长沙的2018
2隐形的翅膀
3学游泳_小学生
4九峰山赏梅
5一句名言的启示
6小学想象的作文
7《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8被借用的“文化”
9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10屋前的菜园
11古龙峡
12小白,回来吧
13童年的朋友
14春似阅读
15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最美少年
16妈妈我想对您说作文
17我尊敬的地理老师
18我们毕业了
19二十天环游中国
20我眼中的春天
21暑假学车记
22做最好的自己
23校园足球赛
24有趣的碘酒淀粉实验
25第一次独自乘车
26乌镇研学旅行
27当人生有了希望
28以变为话题
29我眼中的陈老师
30舍本逐末不可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