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腔的作文

【篇一:落叶】

你本是尘土,就要归于尘土。

——题记

九岁那年的一个秋日,我随家人去看杨家坪的姥姥。村里枫树甚多,连成一片“枫荫小道”。儿时的我像是沦陷在这大自然的美妙造化,撒欢儿似的从车中奔向这乐园。

脚下的土地像是松软的糖,混着泥土的清香还有露珠味儿,轻轻地踩上去,“吱”的一声,似饼干瞬间碎裂的快感,又像是落叶最温柔的一丝抵抗,土地像蓬松的面包被挤压厚实。一旁蜿蜒的古木上纵横的纹路标记着它的年轮,枝丫上一簇一簇满是年迈的叶子,绽放出别样的花儿。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在每一朵“花”上飞跃着,落叶也泛起了黄昏的光。温暖卷着凉风将那庸倦的叶子拂枝而下,于是那经历一年风风雨雨的叶,终于经受不住最后的打击,随着无奈的叹息,享受着最后的时光,或许它在回忆自己绿意盎然的时刻罢。

一阵清脆的铃声打断了片刻的宁静,我向姥姥家的方向奔去,却见她穿着那件红花外套,双眼闪着星星,嘴上漾着花,无暇听我说话,向着铃声传来的方向跑去,几条银丝跳跃着,复看,邻居家的奶奶们也一个个欢欣鼓舞。

跟着人流,在不远处看到一个女孩,衣服虽洗的发白却干干净净,身旁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只看她绷硬粉嫩的小脸,翘起指尖。扮薛平贵,演王宝钏,唱那凶狠的狱头,哭那凄惨的苏三。台下,如痴,如醉。

小小的三轮车带来每日黄昏中老人们的希望与欢乐,哪怕像落叶从树上飘下时那般短暂,却是姥姥去世前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姥姥随我们去了城市,一晃三年,她每天黄昏都望着村子的方向。那戏腔早已随着村子如落叶被清扫般,被抹平为尘土,灰飞烟灭。

姥姥老了,脸上皱纹纵横,像一只渴望自由的鸟,被禁锢在这喧闹的城中。后来她变了,每天晚上黄昏时便穿上那件红外套去公园,跟其他老人踱方步,挺胸屹立唱起戏。

女孩的歌声,一直萦绕于耳边。她不在村子里唱戏了,那声音虽戛然而止,却成就了一个更好的姥姥。

又是一年秋,苍苔盈阶,落叶满径。记忆,从未走远。落叶,归于尘土。

【篇二:为了心中的悠长戏腔】

古树旁,庙寺前,戏台上,老人低垂眼帘,于绛红幕布后,怀抱琵琶清浅吟唱,葱白水袖里,那双早已不再细腻的手轻拢慢捻抹着丝弦,执守一方净土。

老人年轻时,曾是民间剧团里最红的旦儿,舞台上那耀眼的光芒,堪比天上的明星。最美的时候,莫过于她身着白绫袄,手执一方丝绸帕,哀唱着江梅妃因贵妃的撒泼陷害时的无奈,唱腔委婉细腻,字句华丽婉约,带着一股特有闽南风味,那对宛若黑珍珠般的眼,似能勾人心魄。她像一朵怒放的虞美人,殷红的花瓣似天边燃烧的霞,有着极美的韵致。

那时候,彩电还未盛行,村里人经过一日劳作之后的消遣,莫过于到那个破旧的小戏台下听她高唱一段《大唐梅妃》,羊角灯中,松脂木片燃烧时所发出的橘红色的光,照亮了乡里人朴素的脸,温暖了乡里人真挚的心。

小村虽很贫穷,却很温暖。

奈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古树的叶落了,虞美人的花谢了,美人的发也白了。老人已无力饰演旦角,只得脱下那身丝织白绫袄,告别戏台,于绛红幕布后,为台上的新人拉奏琵琶。

又是一年初春,奶奶携我去戏台看戏。

戏台早已冷清,拐角,村中高楼拔地而起。方正的手机屏幕似有魔力般,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勾走了人们的魂魄,。

小村虽很繁华,却很寒冷。

不远处,老人静坐于戏台上,抚摸着身旁那件洗得发白的白绫袄。走近询问,这儿,是否还唱戏?老人本呆滞着,微微下陷的眼窝里,那双已有些许黯淡的眼眸,似被我们的话语点亮,像满天星辰,我不解。“剧团走了,你们是想听戏么?可以让我唱一段吗?”对上老人炽热的目光,我答允了她的请求。

老人身着白绫袄,那瘦小的身躯,已撑不起这华丽的戏服,显得空荡。她手执一方丝绸帕,缓步走上戏台,不疾不徐,像踩着一段舒缓有致的曲子。她的嗓音已不如当年的圆润,带着岁月的沧桑,锦瑟年华,一段戏曲,缠绵又哀怨,诉尽前世今生,唱响心扉。老人唱完后屈膝致谢时,她眼眶湿润。泪,落在了白绫袄上。

那一刻,我才知道,那漫天星辰,是她对戏台的眷恋,是她于灯红酒绿的喧嚣世界里,矢志不渝的信仰。她爱这片戏台;她舍不得这片戏台!

老人起身,摸索着那些破旧的砖瓦,眺望远方被灯光点亮的半片天,对那萧索的观众席深深地叹了口气,眸子中的火光又黯淡了些许,随着老人的叹息,化作天上的白云,飘向远方。

【篇三:细品潮韵】

“好男不吃分家米,好女不穿嫁时衣~”

饭后余晖犹存,挽着奶奶的手臂,我们踏着斜影,走在青砖黛瓦的小巷里,步入那明亮开朗的潮剧戏腔里。祠堂边有个戏台子,傍晚六点准时开台。我和奶奶就搬了张祠堂里的木凳,坐在台下观戏。

我倚在奶奶怀里,抬眸看着台上的伶人扬眉、怒骂、娇嗔、哀泣,身着轻衣的女子步步摇曳生姿,轻轻一挥袖,把我的心都勾到她那儿去了。我的目光不自觉地描摹着这个女子的面容。她明眸皓齿,白皙如雪,眸子里永远都藏着一汪清水,眉目间满是女子的温婉明艳,风情万种。我心里真是喜欢的紧。

她那口悠扬婉转的戏腔揉合了专属于潮剧的潮州话,完美地契合了剧本情境,在我听来更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亲切感。每一句台词都是精心推敲的吧,平实接地气的情节搭上诗意盎然的语言,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准确地悟出其中的韵味。这就是潮剧独一无二的魅力!

小小的戏台上空不断回荡着不约而同的掌声,村民们的默契在潮调中不断发酵。梨园子弟们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潮剧的共鸣,他们的欢喜藏在了越发卖力的演出中,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内心填补的满足感。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那眉目间的飞扬,举止间的大方,都是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对演出的自信,对潮剧的自信!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好像整个人都发着光,有着区别于别人的魅力。是不是天上的星星也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甘愿屈身下凡为他们啧啧赞叹呢?

听过无数的潮剧了,耳边最熟悉的还是《金花女》的“好男不吃分家米,好女不穿嫁时衣”。久久回味,总会有新的韵味在心头盘旋。

梦回今日,再回乡下祠堂边,已见不到那一米余高的戏台子了。偶尔傍晚会有一块白色幕布挂在祠堂边,反复放着每一个儿时的回忆,好像也再没有那么多人去看了。大概是,当年的那些观众都老了吧。也没有新的人来看戏了。我还是会在路过的时候放下要奔赴的远方,停下来,坐在那一张木凳上,好好地观一出戏。那白幕里的面容依然浅笑依依,幸好,她的自信,她的飞扬还没有走丢。她若是知道幕布外已没有人再来看戏了,那抹难得的自信是否还会在?我想是会的,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了。

我也相信,一定是会的。这是作为一个潮州人,一个观戏人,对潮剧生来的信心。

独自坐在巷口,我还是忘不掉那场似乎已有些久远的藏在时光深处的演出。耳畔隐隐约约有几句小调回响。我无奈地摇摇头,这村里的人多久没听剧了,怎还会有声儿呢?大抵是心里常念叨的错觉吧。可过了许久,那悠扬的曲调仍未消失。我猛地站起身,寻着那源头走去。声音越发清澈明亮,稚嫩中饱含着活力,余音绕梁,仿佛已有无限的的力量注入她的声音里,穿进这世间的灵魂深处。抬眸望去,竟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她神采飞扬,每一寸五官都透着灵动的气息,整个人都发着光。

我就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她的表演。她的声音在我心上一遍遍地回响……我知道,一直都知道,潮剧从来都没有被放弃!依然有人在为此努力!

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我开始向村里人频繁提起潮剧这个话题,开始频繁听潮剧,开始暗暗记下我对于潮剧的感受和看法。虽然只能尽到一点绵薄之力,但我满足于这样宝藏重新被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过程。我开始惊喜地发现,不知何时祠堂的幕布被频繁挂起,来往的人依旧是那么多,但现在停留驻足的人也很多!我开始惊喜地发现,过年的时候竟有戏班到村里巡回演出!我开始惊喜的发现,人们关于潮剧的回忆重新被唤起了!这些改变可能并不是我促使的,但我依然为此感到高兴!

原来这座小村庄和我一样,都忘不掉潮剧,它是我们的灵魂!

戏中之人已出戏,观戏之人却入戏……

【篇四:听时光飞舞】

适逢“古韵今唱”活动,我们来到录音棚将提前谱好词的改编《白头吟》进行录制。录制后的几个星期,等待的漫长时光使我万分期待歌曲的成品。

那是一个晚上,写完作业的我来到窗边,倚窗远望,能清晰地望见星星零落地漫游在夜空中,月光从落地窗照映在地板上,平日生活的快节奏渐渐放慢了脚步。

这时,放在一旁的手机屏幕忽地亮了起来,收到一条来自我们小组的消息,是不是成品有眉目了?成品的效果是否很好?进一步的消息有怎样的安排?我满心期盼着,心中万千的疑惑促使我打开手机迅速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果不其然,成品已经录好,联系录音棚的同学激动地将成果分享给了大家,我迅速地点开链接,一段悦耳婉转的旋律淌过,宛如一条绵延的河流,而乘舟其上的我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接着人声开始融入,以一位男生的视角拉开了镜头,这时我如同置身于古代的阁楼之中,观望到一位身姿窈窕的美丽女子正在哀婉的吟唱,过了一会儿,女声进入,音调的变化似乎带动了感情的深入,“弃妾已去再难重回……”不知不觉,这位女子好像眼眶湿润了。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到了十分渺远的雪山之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月……”那清澈的人声与歌曲的悠扬竖笛交织在一起,萦绕在耳畔,我也的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了,好像又望见了那位柔情哀婉的女子在屋中徘徊,一番说不出的情愁涌上了心头,浑身渐渐地随着这澈入心扉的声音而放松了下来。这时,戏腔转而切入,场景愈发明亮,虽是这位女子悲凄的爱情故事,但让人仿佛漫步在云朵之间,古风韵味的戏腔气息时像藕断丝连一般,委婉动听,好像在云间感受着迎风吹面,时光就像静止了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美好,在这一番飘远了的白云之间,又透出了一幅清晰的场景,只见这位女子独倚门户,念道“独生长门愁日暮……”此时歌曲已来到了最后的部分,不同韵味的和声齐唱别有一番滋味,字字句句拨动着心弦,时光仿佛也交错在云影其间。

又随着一番流畅的纯音乐,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了现在,回想着我们初选词曲时,那段异常艰辛的过程,大家都是仔细的斟酌着曲目的选取,琢磨着每一字、每一句的结合与连接,此时不觉有一股说不出的欣慰感,回过神来,这时的群中已是不约而同的来自各个同学挚诚赞赏。

窗外,夜空中的零星好像眼睛一眨一眨的,忽地朦胧了起来,一滴泪水淌过面庞,闭上眼睛,时光宛若一个个音符跳动着,弯曲绵长,直到远方……

【篇五:同学小传】

在我的世界里,有这么一个她,因活动相识,同校相知,又在时光的浅吟低唱中走进彼此成了最好的朋友。

她呀,是个有意思的大朋友。还记得我初上二年级,那时一个五年级的大姐姐突然被全校的人所知,那就是她啦。而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一次大型联欢会。天气晴好,风儿微漾,婉转的古筝贯古穿今,华丽的戏腔令人佩服,五年级的学哥学姐们着实是出了全力。在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舞蹈后,她,戴着圆圆的眼镜,扎着可爱的丸子头,蹦蹦跳跳上了台,响起的音乐竟然是那首《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她的歌声甜美单纯,动作也十分可爱,冲着大家做鬼脸、嘟嘴、送飞吻,从那一天起,每个人都知道了那个《健康歌》姐姐,别人说是幼稚,我偏说那是童真。

她呀,是个超厉害的女超人。那时候的那个小小的我,竟第一批选上了少先队员,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帮助一家幼儿园在学校旁边的剧场上演出。那个小小的我完全懵了,站在那里全然不知该怎么办。而她,则在人群中间大放异彩。“你,去把装饰品搬过来!”“你,去后勤看看!”“你,还有你……”她在人群中央,仿佛是战场上指点江山的女司令。而后来,她一个人搬起了装满道具的箱子,往剧务走,正想去帮忙,她顶着几颗晶亮的汗珠,红扑着脸说:“没关系的,小妹妹你在那里等着,等会我们去后台。”于是等她放下回来,就扯着我去了后台,又是帮这个小姑娘描眉,又是帮那个小男孩系领带,全然没有我插手的余地。别人说她是张扬,我偏说是有能力。

她呀,是个最温柔的大姐姐。后来,我们慢慢的熟起来,她也毕业了。可是她却会时不时的给我打电话,她愿意倾听我的烦恼,做我的心灵树洞;她愿意帮助我成长,她的意见总是有力又真诚;她愿意鼓励我,当我失落时,她的一句“加油”,一句“注意身体,天开始凉了”的关心,都是我无尽的力量。明明她学业繁忙,却从不忘记我这个小妹妹,从不忘给予我真挚的问候,从不忘带给我满满的温暖,我一定要说,她在我的世界里撒下的友谊的种子,已经开出了最美的花。

最后,她不负众望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那一日,我又见到她,曾经那个电话那头的姐姐依旧眉眼纤长,笑靥如花。这可真是太好啦!我的大姐姐,愿你一直眼眸清亮,直奔远方。

【篇六:我学会了唱歌】

小的时候我对唱歌一窍不通,不会记歌词,不会找音调,直到我那时听到一首歌。

还记得一年级放学后回到家,作业都完成了,我打开了大大的电视机,本来想看动画片,结果一不小心点到了一首歌,它叫《咖喱咖喱》。一开始我没在意,后来觉得这首歌居然蛮好听的,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没想到哇,我竟然唱的这么像!”我骄傲地大叫。

我找了很多的歌来听,学着唱,一遍、两遍、三遍……听得多了,也唱的有点腻了,于是有又找各种各样适合我唱的歌曲。烦恼的是,我却一直找不到什么类型的歌适合我。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想知道是什么吗?嘻嘻,那就是我每天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把所有类型的歌曲都听一遍,然后唱一遍就好了!

过了两个星期,我终于知道我适合唱什么类型的歌了——古风类的歌曲。但是更可怕的事情又来了,我这位年轻的美少女啊!真是为了我自己个儿操碎了心!唱了这么多,并且听了这么多的歌曲,我才发现我的声线有很大的问题,唱古风歌是需要戏腔的,可是我却不会……不过即使这样,我才要更加努力地去练!

我上网查了许多资料,才发现,在唱戏腔的时候你要鼻腔共鸣,用手按住鼻子发出“呀……”的音,如果你的鼻子在震动,就代表你成功了,然后再把歌词和音调放入进去。“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我练了一遍,效果真不错。知道技巧的我就更自信啦,练来练去,我的戏腔越发音也越来越标准,妈妈夸我已经很棒了,我梦想已经完成了!

我现在四年级了,用了三年时间学唱歌,正所谓“功夫不过有心人”,现在好多人都说我唱歌好听啦!

【篇七:负者歌于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翻开书本,细览古代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杜甫经过官场的尔虞我诈后,却忧心人间百姓;陶渊明在厌弃黑暗官场后,竟享受于一方世外桃源;李白在经受政治官场的不如意后,独乘扁舟游山玩水……

我发现,生活给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精神的创伤。但是他们没有沉沦,而是负重前行,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解脱了自我。

又比如他……

他于九人中身高不是最出众的。他总是把自己坚定、充满野心的双眼藏于额前刘海下,在队友们一个个离队时,他没有放弃,把难过、伤心藏在心底后,仍旧努力学习。谩骂、猜疑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可他却没有停止微笑。

“我总是觉得自己跳舞时没有力度。”于是,他背起沙袋练习了两年,这两年是辛苦的两年,也是成长的两年,身上的伤痕是他成长的见证。

如今,他是队里的主舞,是舞蹈担当。

“我的声音太薄,唱高音没有厚度。”于是,他便开始自己创作,工作时、练习时、休息时都没有放弃学习和修炼。果然,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也发行了自己的三张专辑,在国内外的榜单上都名列前茅。

在背负着他人的猜疑、诋毁的同时,他在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用实力证明自己。

乘风破浪,踏浪前行!为了演好二月红这个角色,他专门练习花腔、戏腔。涂上胭脂,他真如一位伫立在烟雨中的婀娜花旦。他身着一袭戏袍,站在亭台楼阁上唱:“将军啊,早卸甲,他还在等你回家。”悠扬婉转,手指翻莲,似乎在诉说什么动人心扉的故事。“你说江南烟胧雨,塞北孤天际。”他拂手,衣袖遮住他半面容颜,百转千回,岁月不改他容颜,崔九宅邸绕梁余音寂……

而我呢?在抱怨生活太闷、学习太苦时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期末考在即,我只会苦抓头皮、绞尽脑汁为明天担忧。为何不尝试着眺望远方,让思绪停息半刻?为何不能学会轻装上阵,把背负的压力化作云淡风轻?

即使负重前行,也要一路洒下欢歌笑语。哪怕行走于挫折之中,我们相约: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篇八:我最爱听的歌】

“talking to the moon,放不下的理由,是不是会担心变成一只野兽。”

我爱哼歌,现在哼唱的是网上最火的“心如止水”。

这首歌的歌词很唯美,很变幻,像童话故事一般。每次听到这首歌时,脑子就会去幻想这首歌的意境。我想象过很多场景,我觉得最衬这首歌的是仙境。此“仙境”非彼“仙境”。你想想,如果是云飘雾绕的仙境,便会把整首歌的画风带偏,但如果是森林里,能看见白白的大月亮,还有一些萤火虫,一定是美不胜收的景象呢。

我还喜欢“芒种”。这是一首偏古风的电音歌曲,唱这首歌的小姐姐不仅有一副好皮相,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噪音,哼这首歌,实在是太难了。高潮部分略带点戏腔,声音不够细的人是唱不上去的,我没有好嗓子,但也唱出了……呃,半真半假的两角钱效果吧。

难道就没有好听又好唱的歌了吗?不,当然有,比如“点星”这首没有词的纯音乐。有人问:没歌词还好听吗?具体来说,这首纯音乐还真不能填词,品的是一种旋律和乐器相击的的合辑细节。此歌凭借独特的音调和调音师的个性,给人一种治愈的感觉,会让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的极佳状态。

建议听一下,真的很神奇哦!

【篇九:成长的记忆】

走进红砖小门,沿着一条羊肠小道,便来到那片青瓦白墙之下。

我并不生长在繁华的都市,而是玩耍于悠闲惬意的小乡镇。我在那里,土生土长。四周饭菜飘香,邻里街坊的呼唤声、调笑声,充斥着整个大院,墙上还有些涂鸦的痕迹。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我只记得那时,刚从幼儿园回来的我,领着一群小伙伴,每人手里捏着一支粉笔,在墙上涂画着老师新教的东西。不一会儿,洁白的墙被涂成个大花脸,上面有花有树有草,全混在一起,也分不出谁是谁。随着大人的一声喝叫,我和小伙伴纷纷“抱头鼠窜”,并且相约着下次来玩。稍大一点,也不跟着别的孩子在外面胡玩了,就这样,我呆在家里,看着姥姥忙里忙外和姥爷的一日耕作。每天早上,吃饱喝足,我便窝在沙发里看动画片。一碟一碟放,放完了再重新看一遍。有时看厌了,也会跟着姥姥去家家户户串门,回来的时候衣兜里装了满满两把糖。每到下午,都是听戏的时间。每到这时姥姥踩着缝纫机,吱呀吱呀的,电视里的戏腔,咿咿呀呀的,的两段声音缓慢又冗长,像是不紧不慢地在讲一段藏在岁月里锈迹斑斑的故事。那时夕阳正好,从窗缝里流泻下来,金色的暖阳漫到缝纫机上,摩挲过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映在姥姥的脸上,端庄又慈祥。我每每枕着这样的声音入眠,恍惚间有人伸手摩挲着我的额头,印称着声音的节奏,一下,又一下,在久远的时光里,分不清是缝纫的声音还是戏腔,混着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直到现在,我与故乡分离,还是不禁想起那些成长的趣事。如今故乡物已变,故乡人已老,涂鸦在墙上的痕迹好像已销蚀,那台老缝纫机再也转不动,躲在一旁积灰。故乡孩子已长大,青涩又腼腆,早已变了模样。一切物非人非,我与那段成长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里,相思凝望。

【篇十:有这样一种声音】

有这样一种声音,在某个时刻,被悄悄送进了心田—那是爱;有这样一种声音,在冗长篇幅间轻轻流转,如沐春风—那是吟;还有这样一种声音,细小却沉凝—那是叹!

阳光正好,斜斜地打在街边,使所有的图印都分外鲜明:“奥数培训”、“英语提高”、“一对一保提分”……各种培训机构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巷口的一侧昏暗投影。我好奇地走过去,随意地瞥了一眼。那是一方极其周正古朴的屋子,是标准的粉墙黛瓦,与周围时尚前卫的设局格格不入,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苍劲地落下了几个字---戏腔身板。

好奇的我踮起脚望里面看,门却突然开了,我吓得往回一缩。一个清瘦的老人走出来,站在门口,忽然朝着边上问:“来学戏的么—”,声腔拖得长长的,甚至打了几个转,然而换来的不是白眼就是冰冷的回答:“不”。看着一个个穿着时尚的女人拉着自己的小孩走进各种培训班,老人灰色的眸子暗了暗,低头坐回院里的板凳上,身板挺得很直。我看看手表,9点多了,在这个上兴趣班的高峰期,居然没有一个人来老人这。我背起书包,又看了看时间,走开了。

走在崭新的柏油马路上,我听见人群发出的嘈杂,车辆的轰鸣,却仍清晰地听到了一声叹息,依旧是细长的尾音,那么真实。

再回首,老人和屋子已经成了一个远方的黑点,孤独而微弱。

这样一种声音,是一种慨叹,更是一种叩问。戏剧,这个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文艺瑰宝,竟渐渐在应试教育下被各种的补习淘汰。我不敢再想,是否真的会有一天,她竟无人传承……。

热门推荐
1家乡的山水
2勇敢
3做家务
4大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5我的作文
6我家的小狗
7我的妈妈作文
8梦遇桃源人
9读《狼王梦》有感
10秋菊
11感悟时间
12我的姥姥作文
13失败,这不是一切
14生命因你而美丽
15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16家乡的黄花菜
17那些消失的虫鸣
18未来的汽车
19钢笔的自述
20寻找自己的位置
21阅读
22螺丝壳画
23鹬蚌相争
24小学
25我的好朋友书
26我在生活中学语文
27那天我回家晚了
28春游
29难忘的一件事
30书香弥漫,幸福生活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