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笑问客的作文

【篇一:家乡情】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吧,那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是写在诗歌里的句子,小时候刚学到这首诗歌的时候还并不能理解,可是现在才明白,即便“儿童相见不相识”也还是要回到家乡的那种感情。

清明假后,我坐车回学校。在车上碰见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叔,我们虽然互相不认识,但是都是从家那边坐车过来,所以一上车他就跟我聊了起来,这才知道,他已经离开家好多年了。因为家里的老父母都不在了,所以老房子也卖了,现在一家人在城里住着,上上班,喝喝茶,闲时去溜溜弯儿,活得轻松自在,儿女都已经长大,也不用再多费心,他们现在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跑马拉松,经常会组织一伙人去各个城市参加比赛,聊了一路,虽然没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但是我觉得这些并不重要,可能是因为家乡,而觉得更加亲切了些。

你看,离家再久,也会回来看看,尤其清明,会回来清扫。这些节日习俗看起来有些繁琐,但是想来也是给那些离家在外的人一个回来看望老友的理由啊。平时大家都工作繁忙,只有节假日才能够休班放假,才有时间坐下来,跟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旧事,也才能够将这些许久不见的情谊得以维系。

家乡,在余光中先生的眼中是一种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份深深的牵挂。家乡,是那个走了多远也还会想回来的地方,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更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印记。

【篇二:“上学路”的故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十五年的妈妈带着我走在这条她儿时上学的路上,这句贺知章的诗也成了她的真实写照。

傍晚,坐在如今已经改造成民宿的姥姥家的老屋前,妈妈给我讲起了这条早已焕然一新的她的上学路的故事。

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条由无数人踩踏出来的泥巴路。翻过山,穿过庄稼地,经过整个村子,要花上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

天气晴好时,来往在这上学路上,闻着漫山的花草香,听着稻田里的蛙鸣,偶尔还可以帮蒲公英妈妈把她的孩子们吹向广阔的天空。

但是南方多风雨的天气,那可是个大考验。欢快的泥巴点们会随着双脚的摆动争先恐后地攀上裤腿,有些顽皮的还能跑到后脑勺去,小路两旁草丛上的水珠也会毫不客气地搭上这趟顺风车。一阵大风吹得人东倒西歪,随时要摔进田地的样子。等走完这条路,唯一还算干的大概就剩下被紧紧抱在怀里的书包了。

那时候,在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渔村里,交通不便,信息落后,要想查找资料或购买课外读物,就要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小镇上,二个月能去一次书店就已经算很不容易了。

如今,山被移平了,渔民们搬进了村里新盖的商品房。小泥巴路被扩宽了,还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车子行驶在这条妈妈儿时的上学路上,只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村子里也有了固定的班车,想要去趟镇里,那也是相当方便了。更有甚者,悄然走出小渔村,走向世界各地。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即使还是在这小渔村里,全世界的信息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进来。

当我重走妈妈年少时的上学路时,不禁感慨万分,在那艰辛的求学路上,那时的孩子们都可以拼命学习,奋力向上,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

就像妈妈经常教导我说:路宽了,视野开阔了,人生路才会更好走!

【篇三:改写《回乡偶书》】

【改写《回乡偶书》】

——鞠雨桐

湖边杨柳依依,贺知章站在湖边,不由地大声赞叹:“京城啊!京城,我昨日经得皇上允许,今日终于可以告老还乡咯!眼看离家已有56年了,不知现在的家乡还是原来的那样吗?”

贺知章回到屋子,看着镜子前面的自己,两鬓毛发已变得花白稀疏,不再是年轻精力旺盛的样子。

贺知章经过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贺知章下了马车,抬起头来,望着门前那棵柳树,不由得想起了《咏柳》这首诗。贺知章拍了拍那棵树,说道:“老朋友,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贺知章呀!”那柳树枝儿轻轻摆了摆,好像在说:“记得,记得,你还拿我写过一首诗呢!”贺知章又说:“我老了,你却还年轻着!”

这时从西边跑过来一群孩子,领头的孩子说:“那位爷爷咱们不认识,好像是一位客人,走,咱们去问问!”这些孩子跑过去将贺知章围住。一个眨着大眼睛的小男孩问贺知章:“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要到哪里去呀?”贺知章笑着答道:“我从京城来,目的地就是这里。”又一个小男孩跑上前,问:“老爷爷,您到这里来是要干什么呀?”“这里就是我的家乡,”说到这里,贺知章的泪水已落了下来,“我年轻进京考了官,现在想回到家乡养老!”第一个问话的小孩子说:“我爷爷说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进京考了大官,您就是吧?”“是,我就是贺知章!你爷爷在哪里,我想见见他!”小孩子领着贺知章来到了他爷爷家,贺知章见到老友说得很开心!当晚就写下了《回乡偶书》一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改写《回乡偶书》】

---杨舜淇

时光冉冉,岁月如歌。匆匆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一位老人得到了皇上的允许,告老还乡。

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骑着伴随了他一生的骏马,从京城赶回阔别已久的家乡。他已不是当初年轻气壮的那个人了,而是两鬓斑白,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就是贺知章。

他来到了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他来到了一棵参天大树旁,苦笑着说:“哎老明友啊,几十年前,你还只是一棵小树苗,没想到,你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而你按树的寿命过,还不算太老,而我呀已经风烛残年了。”他倏地眼前一亮,仿佛是他儿时的玩伴,笑出了儿时的模样。

他刚进村不久,就被一群天真,单纯的孩子们围住了,贺知章笑了,因为这些孩子跟他以前的伙伴十分相似,可这些儿童并不认得他,只是围着他跑来跳去,一个孩子笑呵呵的说:“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你的家乡离这一定较远吧?”不对,不对,这位老爷爷一定从京城来,你看他穿的,骑的马,“可京城那么好,这位老爷爷为什么告老还乡呢?”“这个吗………”

第二位孩子不知该怎么办。他蹲下来,对孩子们说“其实我是这里的人,只是我在外面太久太久了,就算你们见过我,我也已经容颜已衰了。”“你会我们这儿的方言,但你为什么回来呢?京城不好吗?”他对儿童说:“京城是好可外面千好万好,都不如家好,家是我的出生地,早晚我都会回来。孩子们离去后,他发现家已经变了有些已经消失了,他的家,变成了一座矮矮的坟墓,他老泪纵横,突然,有一双手搭在了他的肩上,他回过头,那人竟是他儿时的玩伴,贺知章在他儿时的伙伴家过了夜,并作了一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篇四:改写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出自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你知道他为什么写这首诗吗?我来告诉你吧。

有一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从外地回来了,他两鬓发白,步履蹒跚,但是家乡的口音没变,他看着似曾相识的土地,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

突然,他看见一群小孩在树底下快乐地嬉戏,他们也注意到贺知章在看他们。孩子们一看,不认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于是笑嘻嘻地蹦蹦跳跳地过来了,问道:“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啊?”

贺知章一愣,心想:原来这些孩子不认识我啊!接着贺知章怜爱地看着他们,说:“孩子们啊,我从东土大唐来,到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来到了这里。”

“哈哈哈……”孩子们笑了,“客人您真有趣!”

贺知章跟他们有说有笑的,因为忘不了这件事情,所以才把这首诗写了下来。

热门推荐
1我的化学老师
2找准自己的位置
3给自己一个依靠
4沉醉在那个母爱细节中
5黑夜的话
6难忘的一件事
7重阳节敬老
8心爱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美丽的韶关
11
12老人与海读后感
13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4海边露营
15我心中的北国
16身边有湿地的幸福
17我爱夏季作文初中
18校园的秋天
19一次考试的感悟
20春游岳麓山
21第一次学西红柿炒鸡蛋
22听不厌的啰嗦
23人生的停顿
24鼓励之花绽放
25寻找最美的春天
26考试成绩出来了
27依然爱你
28遇见
29不要忘记自己是朵花
30这就是我的张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