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困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当你急切的想要寻找一样东西时,其实把家翻成了底朝天也找不着;当你终于放弃并瘫坐在乱成一锅粥的地板上时,轻轻碰一下桌子,它竟然从天而降。是我们寻找的不仔细吗?不,也许不是。也许是我们的潜意识告诉自己,那里不可能有我们要的东西。于是放过了就在眼前的答案。
就像做一道数学题,它不可能这么做的,这太简单了。于是即使空着也不敢写出心中的答案。等到老师讲的时候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是我不会吗?我想,当然不是。
就比如对一个男生有好感,于是每日谈天说地,谈人生谈理想。总能感觉到他对自己的一丝丝好感,却又在心里不停的告诫自己,别自作多情,人家只把你当哥们。于是,男生变成回忆中的初恋,却无从谈起。
遗憾吗?当然遗憾。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我们失去了最初的本心。在喧嚣杂乱的金钱世界中,我们何不抬起头看看城市上空?在这哄闹的城市中,寻找一份宁静,在繁忙中觅得一个归属。
或许这篇文章偏离了它原本的立意,但是在日复一日的高三复习当中,我很害怕自己会迷了心,变了样。为了找一支笔急的乱发脾气结果发现它只是掉在了书的背后;做题时想太多,以至于总是否定对的。
愿自己在这种嘈杂的世界中取得一份自己的清静。
【篇二:一张纸的旅行】
从前,有一张洁白无暇的纸。
它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北京,飘到了一位中国小朋友林可乐手里。
林可乐看到,回到家里,提起了笔。画上了她自己和一个地球仪。
一阵大风吹过,纸片飘呀飘,它翻山越岭,来到日本东京,飘到一名日本小学生奈美子手里。
她毫不犹豫拿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太阳,一个自己。
微风吹呀吹,把纸片带到了英国伦敦,吹到了英国小姐森笛的手上,她看了看纸,提起笔画了云朵和自己。
纸片飞呀飞,飞过天安门,飞过大笨钟,飞过自由女神像……
飞过无数小朋友在上面画了无数个图案。
后来,这张纸飞回了出发点,白皙的身体花花绿绿,但却美丽异常。纸上是一个地球,一个零污染的地球。
原来这张纸是地球母亲派去的,母亲看了这张美丽和谐的图画,真的很欣慰。
教师点评:全文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内容也较新颖有趣。最可贵的,是你的文章的立意,真的很有意义。倘若在每个人作画时的细节详细写一些,会更加完整具体。
【篇三:新学期目标作文】
愉快的暑假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俗话说:凡事虑则立,不虑则废。为了能在新学期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成绩,我决定制定个人新学期学习计划。
抓好课内学习是最主要的。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要力争在写作的立意上有所创新;数学上要多做写奥数习题,要勤奋,多思多练;英语方面更要重视,现在,随着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更加频繁,只有学好外语,才能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彼此沟通。要想达到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认真预习,上课要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课后要不耻下问,及时复习。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使大脑有张有弛。比如说,适量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节脑神经。
重视第二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爱好,而且还有助于促进课内学习。这学期我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争取在绘画、二胡独奏方面有新的起色。我相信,在老师的指点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我一定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老师、同学们,请看我的行动吧!
【篇四:一句话改变一生】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多数仅仅是擦肩而过,但也会出现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人。很多时候,老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就承担了这个特殊的角色。因为受施海俊老师的影响,我走上教书育人的讲台。
记得那还是我刚步入初中的时候,在一次作文课上,施老师让我们相互修改作文,找寻对方的优点。然而我的同桌可能因为是后进生的关系,在我看来,他的文章满是缺点,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文章的立意以及事件的讲述也含糊不清。读过一遍后,无奈、惊讶、为难,一瞬间各种情绪展露在我的脸上。我的同桌仿佛发现了我的反应,想解释些什么,却又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这时,施老师把目光投向我们,看到我们二人的神情,她就似乎明白了我的心事,便对我们说:“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他们的见解也是他们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凡是生命,就总会有他的优点。”她轻轻地走到我边上,和我一起寻找文章的优点,她莞尔一笑对我说:“你看,这里的句号写得多么的圆,多完美,这同样也是优点啊!”
这句话对于那时的我有着太多震撼,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大家都知道,我的同桌学习成绩总是倒数,语文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看见同桌的眼中泛起一束光芒,那是难以言说的惊讶,更是内心的感动。
现在,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仍然会常常对我的学生们说起这件事,也时常在学困生的身上去挖掘生命赋予他们的独特却还没被发掘的优点,去鼓励他们。是啊,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他的缺点,也同样会有他的闪光点。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我的语文老师,她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并且让我也走上了神圣的讲台。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五:立意】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小诗,由此可见秋天的树叶能引得那么多文人所赞颂。秋天的树叶,真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有的像金黄的针,有的如火红的手掌,还有的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在秋叶中最出众的是枫叶,它有着火一样的热情,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红红的火,染红了天边,形状像人的手掌,从树上飘落时,枫叶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它摸起来柔软光滑,在茎的上面还有一些如羽毛般的细毛,站在树下时,就像有许多红色的“大手”向你伸来。它们有的红的发紫,妖艳可爱;有的红中带黄,看上去很美丽;秋天越深,叶子也越红,这红色是久久不肯褪去的。难怪唐代大诗人杜牧会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美的诗句了。
大家可能会很疑惑谁是贵的叶子呢?不卖关子了,其实是梧桐树叶,由于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中的佼佼者,凤凰是鸟中,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上,可见梧桐是很高贵的。它的树叶是青绿色的,很光滑,茎上也有一些短茸毛。它的叶子为掌状,一般是6、7个开叉,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桐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银杏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它是神奇的医疗之树,2亿5千多年前恐龙掌控地球时,银杏就是最繁盛的植物之一了,怎么样够古老了吧。我家就有一棵银杏树,每逢秋天,银杏树就会落下它的叶子,每当我走进树叶堆中时,就会感觉那是一堆黄金,又天真地想象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富翁。银杏树叶像一把扇子,摸起来有些粗糙。在现代诗人骆崇泉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手中翠竹轻轻摇,银杏树下遍地金”。这就是古老的银杏树叶。
这些秋天的树叶,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为秋天又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真如大诗有刘禹锡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呀!
【篇六:走进】
目标:
1、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的能力。
重点:写自己想说的话。
难点:如何选材、组材。
教法:谈话法、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周同学们写了一篇文章《走进初三》。大家都写升入三年级之后半年多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大部分同学敢于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体现了当今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也反映了新形势下中学生向往新奇、敢于创新的思想,同时也突出了初三学生紧张、丰富多彩、充满竞争、充满情趣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对上次的作文进行讲评。
二、讲评内容:
1、立意:积极向上,充满豪情。同学们大多数写初三生活紧张但又富有乐趣,愿意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
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2、选材与组材:大部分学生能够选典型事例来反映初三生活,或写老师、或写同学、或既写老师有写同学
也写家庭里发生的变化。有重点中心突出。
金佳:写了三位老师上课的不同表现,突出了新老师的特征。
王迪:集中写代数老师上课时的场面,幽默和谐。
魏新达:写自己进入初三的苦与乐。
徐正家:从自我感受的角度来写初三生活。
刘丹:着重同学们的表现。
3、文章结构:多数同学能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段与段之间注意照应,部分同学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新颖同时使文章内容巧妙过渡,又节省了笔墨。
魏新达:列了三个小标题
明星的生活
书海里的纤夫
一群唐吉诃德
王双同学列的小标题是神出鬼没的班主任
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
风趣幽默的代数老师
4、关于表达方式:一部分同学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人物进行必要的描写,重点突出。多数同学则是以自己的口吻来叙述,平淡的很,更不用说生动了。
王乐、杨斐佩:场面描写好。
李广洁:开头;踏入学校大门,我伸了个懒腰走进教室,拖着沉重的书包一步两摇的来到座位,把书包丢在桌子上,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刚进入三年级的那股高兴劲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
三、存在问题:
1、材料组织不当。有的同学全篇象记流水帐,或者是写成了决心书,无具体内容,空洞无物,中心就更不突出了。如:
2、语言贫乏;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重三叠四,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错别字多,病句现象严重。
4、书写不规范,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走进初三
写作指导:立意:积极向上,充满豪情
选材与组材:围绕中心
文章结构新颖巧妙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篇七:桂花树下的那份情】
九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她看着窗外那棵桂花树,开满了淡黄色的桂花,一簇簇,一团团的黄花点缀在绿叶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此情此景,让她想起了去年,也是桂花树,也是桂花飘香的九月。
那个九月,原班级拆散了,同学们重新编入新的班级。虽说刚入学不久,但她领教了新老师的严厉。听课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作业不能有丝毫的误差,要不,得请进办公室训导。那个星期,很倒霉,她因为作业问题,被老师召见过多次。
一天午饭后,她由桂花树下匆匆而过,语文老师叫住了。“怎么,又要挨批了?”她忐忑着,走过去。“你这次作文挺不错的,我很喜欢。”老师微微笑着,满脸的赞赏。她楞住了:“不会吧?以前我的作文总是一般般,从没有老师夸过我呢。是不是搞错了?”老师笑着说:“你的作文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是难得的佳作。怎么,你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她笑了,心里乐开来花。
老师接着说:“以前写不好,并不代表永远写不好。就像这棵桂花树,以前长得奇形怪状,很少开花,没人理会;现在路过的人,没有不驻足观赏,称赞它芳香扑鼻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哦,对了。听说你上课很喜欢跟同桌讨论问题,可不能这样啊。”
“我没有!”想起前几天数学老师的责备,她心里满是委屈、不满。“你要知道,我的同桌可是男生,老师三番五次地说我跟男生讲话,这是哪跟哪啊。”不知怎么的,喊出那句话后,她的眼泪不听话似地涌出来了。
突然间,她感到一双温暖的手,帮她擦拭眼泪,接着听到老师的温声细语“你想想看,上课时讨论问题,会不会影响上课?如果遇到难题就想着找人讨论,是不是会形成依赖?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会明白。”
她破涕为笑了,一下子扑进老师的怀里。老师的怀抱好温暖,就像妈妈的怀抱。一阵风吹过,桂花浓浓的香气漾进心田。她喃喃低语:“桂花真香。”
……
她回过神来,睁开双眼望去,窗外秋风轻摇,桂花如精灵般旋转落下。一会儿,树下满是金黄,到处芳香。好一场桂花雨!她仿佛又看到了树下定格着的那份情。
【篇八:背影】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没当听到这首从奶奶老年机传出的歌曲,我就会想到那个动人的故事,那个伟岸的背影——
一位大妈在人行道上走来走去,好像在找东西,一位男子看见了,很是好奇:这位大妈在找什么呢?他上前问道:“请问,您在找什么呢?”“要你管!”她气呼呼地说。“啊!我的钱包,我的钱包……”大妈伤心地喃喃着。面对大妈这态度,男子没有计较,默不作声地走开了。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黑沉沉压下,风刮起来了,雷响起来了,闪电亮起来了,大雨下起来了。一滴、两滴、三滴……无数滴,可是大妈还在一边哭一边找东西,全然不顾已经湿透的身子。
忽然,一个大个子身影向大妈飞来,那大个子手上紧紧地拽住一个东西。越跑越近,越看越清楚,大个子!是那男子!男子手上有个小钱包,钱包很破,是用布做成的,好像一拉就全破了似的。包里好像有着沉甸甸的东西。那男人已经跑到了大妈身边,对她说:“阿姨!你的钱包是这个吗?”“啊我的包!找到了!找到了!……”她说着转身就走,“别走,别!”男人挡住了大妈,“你这包太破了,一会就掉出来的。来!我给你买了个新的!”说着他挑出一个大红色的钱包,递给了那位大妈,“哦!谢谢。”大妈不胜感激,接过钱包就步地往回走。
只见那个大个子又把大妈送到公交车停靠站,说:“我这有2元,你坐公交车回家吧!”“谢谢!谢谢!太谢谢了,我从没看到过向您这么热心的人。”男子笑了笑说:“学习雷锋的精神呗!雷锋做过的,我也要做。”“我先不与你说了,我去救孙子了!”“什么?难道你孙子有了严重的病?钱包里是救命钱?”大个子吃惊地问。“嗯,我孙子被一个面包车压断了脚腕,正在抢救呢!唉!我可怜的孙子!”“啊!这么严重,难怪你这么急匆匆地走!我与你一起去。”男子不仅陪伴大妈去医院,还欣然地把身上的钱都捐给了大妈。
伴着着这个故事,我慢慢长大了,我也一直在寻找这个高大了背影,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身影:默默帮助孤寡老人的邻居阿姨、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的叔叔、弯腰捡起地上纸屑的同学……
现在,我终于懂了,学习雷锋精神并不一定要成就大事,小小的机会人人都有,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雷锋精神代代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三月为学习雷锋月,学习雷锋的征文很难有立意新颖的。本文的立意比较新,那个默默付出的背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作者。文章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了一个“活雷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文章首尾呼应,结尾点题,升华主题,学习发扬雷锋精神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篇九:我给同学当老师】
我,也曾为人师!
最先想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还挺可笑的,年纪不大,说话这么沧桑、可笑。
但不管怎样,是真真的。
在老师交给我当老师这个任务之前,我以为我也是点评作文学生中的一员,可没想到他交给了我一堂课,而且是一节公开课。在总评四篇作文的同时,还要讲解作文审题立意,这是一个相当难的挑战。
在我们班讲的是一节公开课,要来很多老师,还有校长。当时我不知道,后来要讲课的时候才知道,但是也来不及紧张。但是,没关系,不就是失了点风度、丢了点丑吗?学生,谁没这样的时候?但是我不怕,因为木兰还上过战场呢!同学们不会笑我,老师更不会,反而会帮我纠正不足与错误。也许会有人觉得很矫情,那也没什么,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班,喜欢这里的人,所以我愿意让他们见证我的成长。
讲的这堂课就是“木兰作文点评”,主要是在上节课九种审题立意方法基础上,我们着重注意——“抓住矛盾,进行思辨”。其实,自己准备讲课的时候也没有想那么多,讲课时在黑板上所列举的矛盾①英雄与小丑、②正能量与负能量、③文化不变与形象可变,还没有自己写作的时候想得那么全。
作为真正的实战演练,我们没有时间去一条条的找矛盾,然后深入发掘。平时我们就要训练,要看完材料就能抓住关键,这是最起码的,因为这样不会跑题,至于立意的深浅度就要看个人功底了。如果你能达到“文思闪眼佳作前,回首结局和从前”的境界,那么应付高考,我想是不成问题的。
而这次作文课的讲课很圆满,老师们感到很有收获,我觉得最主要是“四篇佳作”的功劳。因为只有“作文好”,我的“讲解才好”,好作文谁都会欣赏,可是好,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很多同学只是明于心不鸣于口,而我需要带着大家在美文中走了一遭,然后把那些好准确的解释一下。
说实话,明辨好文章,我还只是打酱油的。
第一篇文章是老师写的,他叫学生汪文杰出题,二选一,确定写出来的。我觉得除了选择材料比较陈旧一点外,其他的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比如在文章末几段,他连用了很多反问句,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是一种比较隐晦的方法。写文章有时候“问”比“叙”好,“不说”比“说”好,“拐个弯”比“直入胡同”好,这便是有一种神秘感,有一个词叫什么来着,“朦胧美”就是这样。
第二篇汪文杰同学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结构清晰明了,以“请尊重木兰”贯穿全文,使之结构不散,主题鲜明,老师曾评价“一线穿珠”就是这个理儿。
第三篇戴佳琦的文章,我自己认为很神奇,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以议论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主力,而这篇《文化之于变通》并没有使用所谓“古、今、中、外”的事例,在没有这些诸多材料的支撑之下仍能从众多作文脱颖而出,可见一斑。毕竟很多同学的作文因缺乏事例而显得空洞无物,或者说理没有说服力。其实,道理人人都懂,可要把别人说服,让阅卷老师认可,那得费些心思,而这篇作文很好的解决了心中无素材积累同学的问题,避短扬长,可见戴同学很聪明。
至于第四篇,是我写作的文章,如果从反面立意,可以使人能够接受,就应该运用一些巧妙的东西。对此,我还是简要的讲解一下:文中所举人物事例都是筛选中国历史上的红粉佳人,用老子来阐述柔能克刚的道理,也证明巾帼英雄是柔者而不是弱者,这也就进一步贴近主题,木兰不是贪吃、胸无大志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以木兰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的结果。所谓反面立意,就是在否认木兰被演成的小丑形象之后,仍能宽容贾玲的错误,也就是说:“我”指出了你的错误,但不是指责,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的时候,“我”就已经拥有这种精神文化,那么“我”代替贾玲反思的这种行文,也就强化了文化精神不能抹杀。
这应该就是双重弘扬文化了。
因为我们几个同学在公开课上的表现还好,我们被老师邀请到高三文科班讲解,这个的时候,我们几个人都得自然一些,清晰一点,因为我已经主持了一次,再讲课,就自然了,轻车熟路,我是真的将自己融入了堂课。
文科班的学生,我觉得他们情商很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很有思想和主见,然后就是梅同学,我觉得她语文素养很高,而且很谦虚。
四个点评的同学说讲得不错,但我更想听听文科班同学的意见,毕竟他们班不乏语文学习的佼佼者,对于我,与他们同样是学生,学生给学生讲课,或许会有人不屑。如果是我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要质问讲课的那个人,“你凭什么?”所以这种焦急不安的忐忑心情,就像“拆开礼物”一样,你不知道打开的是礼物还是恶作剧!
有人不喜欢也没关系,有人不服也没事,那证明我还不够强大不是吗?那么让我借用莫言的一首诗来回答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角,别人走不进来,自己走不出去,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那么现在,我想说:对不起,我不懂你,所以,请也不要怪我。
俄国巴尔蒙特说:“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界。”多么温暖积极向上的一句话,可是阳光与黑暗共存,黎明与深夜同在。
无论评价是褒是贬,我希望这样的成长,值得。
因为我,也曾为人师。
我曾身为人师。
【篇十:我心中的偶像林黛玉】
她是一朵荷花,一朵清雅而孤傲的荷花,一朵秀丽而柔弱的荷花。她秀外慧中,率性纯真。她,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林黛玉。
她是一朵荷花。她的美,不是牡丹的倾国倾城,也不是玫瑰的婀娜妖娆,而是水中花的高贵和优雅,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老先生说她“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顿时,我眼前仿佛便出现了一位体态娇弱、举止文雅又多愁善感的女子来。在“群芳争妍”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容貌出众,才华横溢的人是随处可见,却唯有林黛玉这朵亭亭玉立的荷花,能使人感到眼前一亮,让人惊奇。
她是一朵荷花,在炎炎夏日中,别的花儿都承受不住毒辣烈日的炙烤,唯有荷花不卑不亢静静伫立水间,尽情绽放,吐露芬芳。
若说起大观园内吟诗作赋,林黛玉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就说书中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吧,黛玉、宝钗、宝玉、湘云等人在藕香榭设宴吟诗,宝钗和湘云连夜拟了十二个题目,众人仔细看后,都说新奇,却怕做不出好诗来。而黛玉呢,自斟自饮了半盏酒,片言只语也没有就勾下了《咏菊》《问菊》《菊梦》三个诗题,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大家便都写好了各自的诗。
众人相互传看,彼此称赞,最后,李纨公评说,虽每人各有警句,但要论文采和立意,黛玉的三首诗是无人能比。“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单单从这两句评价中,便不难看出林黛玉的才华横溢。
她是一朵荷花,虽生活在腐朽的封建社会,却不世俗,不屈服。她清高孤傲、淡泊名利,不屑于荣华富贵。她就是《爱莲说》中描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花中君子。
我至今也未曾遇见过一人能有林黛玉那样的品性,她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也可能正是如此,才使我对林黛玉如此欣赏,把她视作我心中的偶像,把她视作一朵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