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穹顶的作文

【篇一:《穹顶之下》观后感】

花了104分钟,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靠在椅子上……

作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生,看完这样的纪录片没有感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还是一个感性之人。感性之人关注的当然是感性之事。

柴静是本着一份作为中国公民的道德良心,更是作为一位母亲的一种关爱孩子的天性。我国许多城市的雾霾现象普遍严重。当然,我并没有像诸多网友所说的感到恐惧与对生活的无望。对我而言,深深地更是一种愤慨。真的很是生气。

中国的雾霾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不可救药的。作为一个感性之人,我更想说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原,习相近。当然,照这种情况,苟不教,性乃迁是不可置疑的。

我不由的笑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更甚至到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将本来真善美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毁坏,直到面目全非的时候,到危害到自己的那一瞬间,才气急败坏,焦躁,烦恼。看着那一个个面对着全国甚至全球的观众时的那种语无伦次,也可以说是“胡言乱语”时,我感到了一种悲哀。人性的悲哀。

我不想用数字与生硬的理论来论证哪儿的雾霾的指数是多少,更不想在这大谈雾霾的危害有多少。这些谁不知道?既然能以环境为代价,以自己的下一代的生命来做赌注去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就一定懂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没有柴静去做出这个《穹顶之下》,我想,还有多少人连自己亲手造成的局面都不敢承认。人,就是这般虚伪。

为什么当面对面去交流的时候会冷言相待,而当手机这个冷酷的机器出现在面前时却唯唯诺诺,霎时间就懂了很多,做了很多。电子产品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到头来却又控制了人类自己。“奴隶”依旧是存在的。只不过,人类这次,是心甘情愿做了奴隶,还是渐渐地,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呢?

我向来是不喜欢用冰冷的数字与空洞的大道理来解释任何问题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依旧选择了人性。

阳光是最为美好的实物,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粮。东西不在阳光下运用的话或是发霉,或是干燥无生机。我想,我们也许,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在阳光下公开地来晒一晒自己,手中的活儿也发霉了,因为,我们早已经发霉。

柴静说,她永远关注着蓝色的地球,即使是活着,还是死去。因为,这一生一世,都有着我们爱的人以及爱我们的人延续下去。

人性,因为我们拥有,即使曾经。但是,拥有过就是拥有过,他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那有一个永远鲜活的种子。因为,我们终究叫做人。

阳光甚好,去阳光浴,你约吗?我想,你会答应的。

【篇二:从穹顶之下想到的】

在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是柴静的《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里讲述了关于雾霾的危害与大面积的污染,体现出了我们现在空气质量的低下,以及如果依然对这种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不管不问的话,中国很有可能陷入一种“空气危机”。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自当雾霾出现后,医院里呼吸科、内科、儿科已经挤满了人。中国现在的这种状况,无疑等于是自杀,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有感触啊!

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光速”,许多乡下农村都在拆迁,那些曾经空气十分清新的农村,如今已变成许许多多的楼盘市场;那曾经树木郁郁的林山,如今也被大量砍伐;曾经那充满生机的河流,如今已变成了一片“死海”……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人类,你们已经犯下了滔天的大罪,若你们还不知悔改,自然会给予你们无穷无尽的惩戒。

现在,工业化的社会已经遍布全中国,时代的变迁让人们来不及眨眼。在十几年前我的老家还是一片青山绿水,空气是让人陶醉。现在,我的老家已经盖起了高楼,曾经的绿色也消失了。

地球已被你们蒙上了灰,她很伤心,她在哭泣;上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很愧疚,他很后悔,他在想为什么要让人类来到这世上,去破坏生态去践踏那自然!

人类啊,该是时候醒悟了!雾霾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醒,如果你们还执迷不悟,你们将自己毁灭自己!

【篇三:难忘的“第一次”】

我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串串小脚印,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我最难忘的第一次是妈妈带我去无锡旅游。那是五年级的暑假,我和妈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放假第一天,我们就乘飞机来到了无锡。无锡的著名旅游景点有鼋头渚、灵山大佛、锡惠公园、蠡园和东林书院等等,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灵山大佛和东林书院了。

灵山大佛坐落在无锡市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从无锡市坐旅游大巴途径美丽的太湖再走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灵山大佛,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刹——祥符寺。传说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曾驻锡于此,因见寺后主峰钟灵毓秀、翠霭多姿,与天竺佛陀说法处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将此地其命名为"小灵山"。我从寺庙门前仰望大佛,他正好坐落于灵山的半山腰。导游给我们介绍说:“灵山大佛佛体79米,莲花瓣9米,通高88米,有88片莲花瓣。”走到大佛脚下,只见佛祖双眉半弯、慈目微闭,感觉走到哪个角度大佛都在望着我,面对这么高大的一尊佛,我就像蚂蚁一样渺小,不禁心生敬畏。参观完灵山大佛,导游告诉我们,梵宫的演出就要开始了,于是,我们赶紧乘观光车赶往灵山梵宫。灵山梵宫建筑气势恢宏,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远远望去,有五座高耸的穹顶,走进梵宫,我惊叹于这里精雕细琢的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光灿夺目的琉璃巨制,感到梵宫就是无数个艺术品堆积而成的。跟着人流,我们来到了梵宫里最大的剧场,一进剧场就看到高度达30多米的巨大穹顶,1500盏金光灿灿的莲花灯瞬间开启,刹那间,千万盏明灯拱聚的穹顶,仿佛星光灿烂的天穹,仰望穹顶,自己恍若置身于浩翰的宇宙之中。就在灯光变幻中,《觉悟之路》演出在如梦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开帷幕,天籁妙音间,一幕幕或神奇壮观或虚幻奇美的场景在时空变换中交替,人随其中,穿越过去、现实和未来,经历地狱、人间和天堂的世界转换,演出最后,释迦摩尼在神圣的菩提树下感悟生命,当穹顶缓缓打开,一束金光穿云破雾,从"天际"直泻而下,演出结束了,这场演出在我心灵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到无锡的第二天,我和妈妈去了东林书院,我也是第一次走进书院,院内现存的古牌坊,让我看到了历史的痕迹。每走入一间祠堂、碑亭都有自助语音讲解,书院的历史一幕幕展现在我面前。当我看到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时,顿时,体会到了古代文人的爱国精神,东林这方古老的学苑沃土,在读书、求实、关心国事的精神鼓舞下,走出了大批著名学子和拔尖人才,我从内心很敬佩他们。

第一次来无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无锡这座美丽的历史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现代经济发达城市,我很喜欢无锡,有机会我还想再深入了解这座江南古城。

【篇四:观《穹顶之下》之感】

一部让我反反复复看了都不会觉得无味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第三次看,反而觉得越看越隐藏不住我内心的澎湃。

我脑海里重复出现的是PM2.5,它不仅仅是那几个字,它还是那一大堆的细小物品,它还是那令人担忧和重视的PM2.5。因为它的威力,孩子们被困在家里看雾霾,人们出去被迫要带上口罩,也许这时眼神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这时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烟囱冒出一阵阵的浓黑烟,倒过来看,那气势犹如瀑布在飞流;那黑色的江水犹如写字时用的黑墨水,也许以后我们可以直接从江水那提取墨水。当看到整个北京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还以为那是仙人隐居的地方,知道怎么回事的人只能默默在感慨惆怅。《PM2.5》的那一动画真是做得好,解释出它是我们人类最强悍的敌人。看了之后,不禁让人类觉得自己的可笑,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操作地球的一切,可是还征服不了那么细小的的东西,因为那是我们一直都在制造它的出现。

“有发展,必有污染”,真的是这样吗?即使看到英国工业革命那时也发生了一场“环境”风暴。但试问一句,难道中国走完工业革命就不用花大量的资金去处理那些留下的“残尸骸骨”吗?何不一边发展一边环保,即使路要走久一点。记得柴静问一位小朋友“你见过蓝天白云?”孩子可怜巴巴的回答“见过一点蓝的”我只是觉得自己比那小孩幸运一点,起码我见过蓝天白云。试想再过十几年,小朋友的回答——只是摇头,那真的是个可怕的地方。

当地球披上一层白纱,当人们眼前只有那一盏盏希望的灯。这时也只有那一点点的灯光为我们引路,难道人们才会在此时此刻去反思这个问题的根源?不,《穹顶之下》让我们反思“环境”让政府重视“环境”让我有一个冲动的想法——以后要去拯救我们的环境,让《穹顶之下》深埋蓝天白云之中。

【篇五:穹顶之下要有春】

窗台上那株“憔悴”的吊兰开花了,我知道,春天快要来临了。

晚风中那一股喜悦的太阳的味道扑面而来,我知道,春天的脚步近了。

站在城市的边缘,俯瞰纷繁的公路,林立的高楼,他们仿佛注满了春的气息,如同一群彩色的巨人,从地面上缓缓站起,他们有着孩子一般的活泼与灵性,一个个鲜活饱满、伶俐生动。

从远处望去那片绿化带美极了!清一色的褐色桃树枝中间好像嵌着一匹玫红的绸缎。一旁三两棵柳树,虽然不是很挺拔,但也是绿意萦绕。前面墨绿色的一片像矮小灌木的植物顶上,铺着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这些虽只有色块的搭配,但却显得出春天的清新之美。

走近了瞧,只见那桃树玉立亭亭,手拉手连成一片。树枝上的花朵有些零落,但更显其色彩的别致——清而不素,雅而不俗,就如水彩晕染一般。花朵们轻轻倚着树枝,就连树枝上也染了一层暗暗的桃红。怪不得形容人“杏眼桃腮”,在色彩和姿态方面,美人真是像极了桃花。

那几棵沐浴春光的柳树也活泛起来。柳枝仍是静静垂着,一声不响,可枝条顶端已经鼓出了好些小绿芽儿。这些小绿芽儿带着新生的喜悦在枝条上舞蹈,使得枝条上起了一层朦胧的绿烟儿,柳树的线条更加优美、生动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绿意”吧,看不见、摸不着,因为那是一种生长的暗藏的劲头儿,是生命焕发的光彩。

那些小灌木树似的植物原来是迎春花。迎春花墨绿色的枝条好像还没缓过劲儿,乱蓬蓬、死沉沉地趴在草地上。可花朵已经在枝条顶上活蹦乱跳了,黄灿灿的小花细碎地洒在枝条上,把光明与快乐洒向每个角落。

春天里阳光和风都有着不同的线条。阳光把太阳对春的问候撒向每一寸土地,用不同的方式抚摸着万物生灵,就像母亲表达爱的冷静与慈祥,既不会令人感到窒息也不会太过冷淡。风呢?风儿是像滑冰般轻盈地游走,一股接着一股连绵不绝、缠绵不断。它依然保留着寒风的迅捷和清冽,有时也会在“倒春寒”时抖抖威风,像一位逍遥的使者来去自如。

春雪是很难得见到的,小雪粒儿像一位歌唱家,从天空落下时,东一飘,西一躲,不一会儿就消失了,只有歌声留在耳畔,给人以余音绕梁的空灵遐想。窗棱下结了一层薄薄的小冰花儿,也许这就是春天的惊喜吧!

春天里的人们可与别的季节不一样。人们在夏天热情似火,秋天多愁善感,冬天萧条冷漠,可唯独在春天,人们是最充满诗情画意,最积极向上,最有正能量和实际行动的。春是播种的季节,人的心也一样,需要浣洗,需要鼓励,需要播种一个新希望,放飞一个新梦想……总之,春天里的心是饱含着真善美,包含着真理与温情的。

这样的春天有谁会不喜欢呢?可是就在现实中,也许要把这种童话般的春天归于幻想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春已经快要消失了。你看那大地上站起来的不是彩色的巨人,而是又硬又冷的“砖头”;树枝上挂满的不是花朵、树叶儿,而是电线和白色垃圾;天空不再是蓝瓦瓦的清澈,而是被一层充满毒气的“锅盖”扣住;空气中弥漫的不是阳光温暖的味道,而是到处飘散着尾气、尘土的呛人气息。而人们呢?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人们呢?这些生灵麻痹了,疯狂地踩着油门,直勾勾地盯着手机,满口荒唐言,就差那“一把辛酸泪”。还有呢?人们肆意践踏在世界的角落,同时把丑恶的行为带到美好的人间。人们像侵略者一样“残害”我们的家园,可是那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家啊!难道人们的怜悯、文明、责任、珍惜、分辨善恶的良心都泯灭得一点儿不剩?人间的春天去哪儿了?心灵的春天去哪儿了?我真想找到一抔净土!

是的,如今的人们也开始觉醒了,该觉醒了!我们在这种环境中压抑太久了!可那些过去罪恶的疤痕是绝不会消失的。生活在那样的春天里,你不觉得难受吗?我问自己,当然在这里也必然有我的一份责任。

记得前几日习总书记来到我们西安。我记得很清楚,那几天的天空非常明澈,远处的秦岭也清晰地印在高楼大厦背后。我不禁由衷赞叹:古城西安的春天真美!这说明我们当然可以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也就是蓝天白云,然后享受春天。

后来我想,导致这些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了“穹顶之下”。“穹顶”也许是金钱上的诱惑,是发展迫使的急躁,也许是道德品行的低下。可是我们没有理由不打破“穹顶”,不改变生活的态度。

只要打破“穹顶”,我们就能收获一片蓝天,一抔净土,一生美好。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找回从前美妙的春天。

假如我们生活在穹顶之下,这个世界就没有希望,万物就没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自我新期待,只有死寂、阴霾和永远喘不过气儿、翻不过身的眼泪、叹息。

然而只有打破穹顶,实际中的、心灵上的,我们才会享受到春的光明和美丽。

【篇六: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穹顶之下,悬挂着一只残破的茧,隐藏着一只卑微虫。原野的狂风吓倒了它吗?是那如火的骄阳逼退了它吗?不是的,是它在等待,等待属于它的季节。

我缩蜷在房间的角落里,阴着一张脸,血红布满了黑白的眼睛,样子有点骇人。

快到除夕了,年味儿已经无声地蔓延开,隐隐还能听见鞭炮声。但是这些都与我无关,空气中弥漫着的喜气被那扇狭小的门隔在了另一个世界。

不必说同学轻蔑的笑容,也不必说父母的斥责,单是那糟糕的成绩就将我内心的那道防线彻底地击溃了。

楼底下有一群孩童的嬉戏,声音尖锐又刺耳,我感到一阵厌烦用手将耳朵堵住,声音却透过指缝钻了进来。

“真烦那!”

我小声地骂了一句,索性把窗户关上。

蒙了尘的玻璃映不出万家灯火,我随手擦了一下,却被钉住了。窗户上映着一个很难看的人脸,双目通红,头发蓬乱,皮肤因为时而暴胖时而暴瘦变得松松垮垮。

“怎么会?”我吃惊地瞪着眼不敢相信得盯着自己玻璃上的脸。“我都把自己弄成什么样?我一遍又一遍的审视着自己,不可能,我不会这样的。

床头挂着老大一横幅:我是主角,我还不能死。一次和发小的通话中,当她向我抱怨成绩不好时,我清晰地记得我这么安慰过她。你能让别人重拾信心,难道自己还没勇气挺过这一关?当别人在努力时,你在干什么?在家长前面做做样子就算刻苦了?我想,我要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或许现在我仍是一只不起眼的虫,但我依然在坚持,在努力,在等待。我要等待,等待梦的翅膀落在我的双肩,让我展翅高飞。我要坚持,不论暴风骤雨,待到雨过天晴时,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篇七:夏宫游记】

今天,我和家人来到了莫斯科转机来到了美丽的圣彼得堡。

中午时分,我们游夏宫。一进大门,我就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道路两旁,有许多行排列和修剪得十分整齐的大树,就像守护夏宫的战士一样,显得非常雄壮。一路走来,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喷泉。风儿一吹一些水珠萝在我身上,感觉十分凉爽,酷暑仿佛一下子离我而去。听导游讲夏宫是18、19世纪的宫殿花园建筑群,走进宫殿,我几乎被这里的金碧辉煌闪瞎了眼。它的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的穹顶,墙壁挂着许多珍贵油画,精美的家具随处可见。还有许多中世纪精美的文物,和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木雕像。最漂亮的还是它的两个花园,里面开满了各种鲜花,一阵微风吹来,花儿的香气沁人心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夜深人静,在梦里我又回到这美丽宫殿。在喷泉旁嬉戏,在花园中流连,欢快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篇八:观《穹顶之下》有感】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

“没有。”

“你见过蓝颜色的天空吗?”

“见过蓝一点的。”

“你见过白云吗?”

“没有。”

——题记

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后,我只觉得触目惊心。

很多孩子的世界是没有星星、蓝天,白云的,或许他们连那些是什么都不知道。而这,就是因为环境污染,因为雾霾。

平日里不曾研究过雾霾,只是看着新闻上“xx地出现重雾霾”“雾霾危害大”……而暗自庆幸我生活的地方环境污染不算严重。十年前,孝义的环保局长说:“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十年前,雾霾出现时,人们竟以为是雾,不太重视。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后知后觉,才知道当初的“雾”已经相当于现在的重度污染了。当PM2。5的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每年因为雾霾死亡的人数有300000~500000人,下一个也许就是你。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吉利,但这确实是事实。

“好像我听到矿山的炮响才叫污染,我看到工厂的烟筒才叫污染。”当我看到河边的垃圾时,毫不在意,安之若素,匆匆而过。看到“大烟囱”里冒出的浓浓黑烟,闻到呛人的味道,习惯性地捂着鼻子抱怨几句,事后与人装腔作势地讨论环境污染问题,什么也不做,就这么过了。

说真的,治理污染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能做好的事情。一个人的力量,就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么,中国人的力量呢?

【篇九:观《穹顶之下》有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是五(2)班的魏浩华,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拯救美丽的地球》。

网络现在正热播柴静的演讲—《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演讲,可我,却像是看恐怖片一样。中国的PM2、5的浓度是欧盟的20倍!中国的煤开采量比全世界加起来还要多!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字是真的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们现在其实像是生活在一个高浓度气体实验室里!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的煤会用到每年40亿吨!可是,我屈服了。那科学家算出的一个个精确的数字使我屈服了;那一个个权威级的验证使我屈服了;那日日夜夜的雾霾使我屈服了!

雾霾中,有一种极为恐怖的物质——PM2·5、它的“同伙”有很多,多环芳烃、砷、各类重金属等等,个个都能至人于死地。就连号称“体内清道夫”的巨噬细胞都无可奈何。PM2、5会对人体造成各种伤害,免疫力下降、喘不过气来、引发各种炎症……令人提心吊胆。你们难道不感到恐怖吗?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只有中国有严重的雾霾?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你猜猜中国每年用多少煤?40亿吨!这是什么概念?简单地说,是比全世界的用煤量还要多!你想想,能不造成雾霾吗?而且中国的油也用得很多。而且很多汽车都是没有任何处理设施的。而这些汽车占全部车辆的排污量的99%!这是多大的污染啊!更可怕的是,煤与石油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使污染更大!就连外国的人们都会认为:中国治理雾霾,就得从煤油时代,演变成油气时代!

如果继续下去,污染会伤害到每一草一木,伤害到每一寸土地!人类啊,醒醒吧!要这样下去,我们将在污染完每一寸土地之前用光所有的资源!而人类的最后的一种资源将是人们的眼泪!那么,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将是什么?一个枯黄的地球?一片的荒凉的土地?那样,后代将生活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星球上!我们中间无数人在不停地破坏着地球。为的是什么?不错,就是钱。然而,在未来,钱有什么用?钱能买来新鲜的空气吗?不能。能买到森林和海洋吗?不能。能赎回当初人类犯下的滔天大罪吗?更不能!

也许你会认为,治理雾霾离我们太遥远。那不是环保局的事吗?不,治理雾霾并不只是由环保局来做的。你瞧瞧,我们只要少开车,多坐公共车;每逢过年过节我们不燃放烟花爆竹;生活中减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就餐;去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其实,只要从你我从身边的每一个小的点点滴滴做起,加上国家的环保法。我相信蓝天、白云会天天来到我们的家园。

我们天是那样的蓝,那样的美。我也希望,她能永远地蓝,永远的美。而这,是需要每个人的力量的。同学们,让我们齐心协力,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一起拯救美丽的地球吧!

【篇十:我想有蓝天】

天空不再那么蓝,太阳的光不再那么耀眼,人们的出行不再那么方便,夜晚的星空不再布满星星,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我们自己。

——题记

“雾霾”是一个早已被我们熟知的词。柴静在《穹顶之下》中写有“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放眼窗外,突然发现已经看不见蓝天、白云,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雾霾阻碍了一切,我们看到的景物不再实际,只剩下了“虚构的轮廓”。

这样的天气越来越多。雾霾正无声无息笼罩着我们。近期以来,雾霾天气覆盖了多个城市,安阳也同样受到了这个“不速之客”的拜访。因此安阳的小学以及初中都放了所谓的“雾霾假”,然而对于这个假期,所有人都感叹道:“宁愿不放假,如果有蓝天!”

雾霾是一种恶性的自然现象,其内含有大量的PM2。5,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扰与危害,各种良性、恶性疾病接踵而来。雾霾使我们的天空再也没有蔚蓝过,使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再新鲜,我们为此焦虑!

可是万事皆有根源。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过错,你是否没有把垃圾分类归放,甚至从未扔到过垃圾箱里;你是否因为开私家车排放大量尾气。事实正是如此,车辆大量燃烧汽油,排放出大量的黑烟和水汽,这些混合在一起就成了雾霾的主体。

但是我想雾霾过后是我们对蓝天、白云的渴望,治理雾霾,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安阳恢复昔日的美丽,让可恶的雾霾一去不复返!

热门推荐
120年后的家乡
2倾听花开的声音
3抢电视风波
4秋天的树叶
5梅花
6背影
7我的老爸
8小学优秀作文
9从终点出发
10公交车上的感动
11冬日里的惬意时光
12八年级幸福作文
13礼物
14伟大的爱
15我的发现
16童年趣事
17有趣的老师
18回眸成长
19叮咚
20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1铭记心中那份爱
22文具开会
23的作文
24莫桑与骆驼
25金山寺流记
26未来的汽车
27只要有勇气,就能创造精彩
28偷瓜记
29未来的被子
30形形色色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