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空谷幽兰的作文

【篇一:空谷幽兰自芬芳】

八月的杭城细雨连绵,是大自然对这一方水土的馈赠,透过空中飞扬的柳叶,杭城山水映入眼帘。

踏着一路翠绿的青苔,我们走进灵隐寺所在的那座大山,山水空明,层峦叠嶂,水珠滋润着身边的花草,参天的水杉沐浴在烟雨中,仿佛蒙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轻盈而曼妙,耳畔回荡着深沉的钟声,阵阵清风裹挟着雨水滋润着游人的肌肤,清爽而湿润。

偶然间发现路边的石缝间冒出一抹显眼的蓝色,我走过青石板,临近石缝旁,弯下身子,原来这是一朵兰花。细小的花瓣摇摇欲坠,弱不禁风。我用手指轻轻触摸着花瓣,时不时有几点露水从头顶的水杉树上滑落,顺着我的指缝,流在兰花的花瓣上,此时的它犹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亲吻着晶莹剔透的露水。

雨越下越大,我们不得不撑起伞,往山上的寺庙赶去。钟声回荡在山谷间与虫鸟的啼鸣混杂在一起,奏出一首秀美禅意的乐章。这恬静的景象被一阵惊雷打破。霎时间,暴风骤雨,游人匆忙向路边的店铺里逃窜,唯有满山草木岿然不动。一阵寒意涌上心头,那石缝间的兰花定是被风雨摧残得再无生气了吧,顿时感到一丝惋惜。

经文入耳,心终归平静,烧了香,我们沿着原路返回。满墙的夏意,雨水润湿了,爬满青苔的墙。我埋着头,下了山,眼睛时不时往路边瞥了几眼,找寻着路边那一抹蓝色。许久过后,她娇小的身子再次出现,我不禁感叹,不是春风和睦,是骤雨倾洒,那株兰花依然能在夹缝中生存,硕大的雨点停驻在花瓣上,花瓣似乎少了两朵,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绽放。

我轻合双眼,倾听山上传来的钟声,身体浸润在雨中,任由雨水打湿衣裳。轻轻嗅着空气中泥土的气息,却有一阵兰香钻入我的鼻腔。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也许兰花才是最为睿智的,面对风雨,它摇曳着,但这不是低头,这是生命的呐喊。兰花如是,人亦如此,即便乌云压至眉梢也要相信乌云过后就是太阳。

八月杭城柳叶扬,空谷幽兰自芬芳。

【篇二:优雅地生活】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的姿态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以先锋之姿态去奋斗拼搏。

——题记

何时不想梦回千年,做一个如水纯净、温婉的女子,不食人间烟火,不以尘世为念,一心素雅,清绝明净。只消在月下听梅开,在雨中看帘外海棠依旧,远离今日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喧嚣,去诗意氤氲的江南修炼另一番优雅从容。

不知为何,现代的人还总是习惯于通过争执甚至武力来解决纠纷。或许,这本是一个时代步伐节奏加快的时期,所有人都匆匆地兀自向前走,不曾想停下脚步来怀念昔日的点点滴滴。我们崇尚文明,我们推崇宽容,我们心知善待,然而在明明知晓这些高尚美德的前提下,我们仍是一如既往地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存。不知不觉,文明、宽容、善良的影子从我们的大脑潜意识里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防不胜防的误会,勾心斗角的暗算。多想问一句:人类是不是这宇宙间最可怕的物种。

纵然生活中有许多的不美满,不如意,但我们仍要使自己美好,高姿态生活。生活就像是一场情节曲折的戏剧,其中有许多不愉快之事,会有矛盾、纷争,人们往往铭记心间,不肯放下。先人告诫我们得饶人处且饶人,佛曰:你且放下!一笑泯恩仇,你我在这尘世走一遭,相逢即是缘,缘至则来,缘尽则去,放宽心去善待你周遭的人和物,没有什么过不去,只要你和自己过得去。

人生就像一次流放,总有些至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随,比如:友谊、亲情、感恩。我们本是不同于其它物种天生赋有思想灵性的人,我们有自己的思维、情感,我们本应远离一切嘈杂,做一个超然物外高尚的人。

所以,朋友们,高姿态生活,做一个优雅知性的女子,做一个丰盈独立的男子。记住,本心浅,点染亦浅,欲望深,城府更深。生命的轮回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带一物来,不带一物去,听流水淙淙,观芳草萋萋,心已淡然。

高姿态,你如空谷幽兰,亦如遗世仙子,静淑安详,拈花微笑。

高姿态,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朝大海,心暖花开。

【篇三:在深云中,在松涛下——读《空谷幽兰》有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穷之处,隐于深云之中,不与人沟通交流,执着于寻找自己的“道”。他们,是当代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隐士。

《空谷幽兰》这本书便是美国作家比尔·彼特来到终南山寻找隐士的故事。书中的隐士们,在自己仅有的一方天地里静静地冥想,有时,他们甚至可以几个月不吃东西,一直静坐,好似皎然笔下那句诗“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们醉的不是酒,而是醉于道,醉于回归自我,回归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话:“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间万物有其运行规则,他们都在循环反复,包括我们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处是归途。

想起陶渊明《连雨独饮》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心与形,是两个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万物有性,所谓“人性”,就是率真纯粹,一颗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这样,才永不泯灭。

《庄子·天地》中有一个抱瓮灌畦的故事。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也许你会觉得故事里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体现了庄子那种“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学者智效民在《民国旧梦》中所描述:“在一个以权谋私甚嚣尘上,金钱铺路不足为奇的社会,人们纷纷放弃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当做自己的梦想,就造成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如今,谁没有“机心”呢?

当然,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像终南山的隐士们那样,放弃舒适方便的生活,决意归隐于深山中,与鸟兽同眠,花草为友,而是要有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自由之学术,独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独立,是人人必须要做到的。但是,我们要问自己,我们足够自由,足够独立吗?自由,就不会被诱惑所绑;独立,就不会被欲望所左右。说到底,人们都有一颗“机心”。而隐士们能够自由、独立,正是因为他们能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他们“守拙”,懂得舍弃,像弗兰茨·卡夫卡说:“我不想要什么东西,只想从深渊伸出双手就出自己”。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会使人感觉到纯净、美好。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到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田园、山林并不独属于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归隐的地方,能够领悟到庄子所言的“法天贵真”。懂得舍弃。懂得回归,才能再一次出发,走得更远。读比尔的《空谷幽兰》,你的心灵将会得到一次沐浴,一次升华。

【篇四:曲终人未散】

有人说过女子皆为听觉动物比起花花绿绿的东西一曲高歌或许更能吸引她们。应了这句话,那袅袅婷婷的昆曲便是最能打动我的声音。

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吧,打小就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就认识了昆曲。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每每听到这儿,我总会想起您。爷爷说过您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却生来爱这些人以为不入流的事物。后来又是新中国成立您的大半生经历着坎坷,但对这昆曲的热爱之心却从未放下过。我至今记得您的杜丽娘,惊艳了我的时光。舒了舒水袖,轻启朱唇,曼声而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唱词,是杜丽娘感春伤怀,认识自我,思想苏醒的开端。“寻梦”一出中,丫环春香说:“夫人吩咐早饭要早。”丽娘问道:“你说人生在世,怎生叫做吃饭?”这一问,便是对古代“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纲常伦理的觉悟与反抗,是真性情的回归。

后来,您老了,也不唱了。总希望我也能完成您未完成的心愿,可天不遂人愿,我受了伤大概是再不能唱戏了。原以为您会很失望,总是我辜负了您,可您去坦然一笑说:“也好,也好。”一辈子戏如人生,您还是同那杜丽娘去了。

灼灼桃花,浅浅时光,佳人已逝,音容犹在。一曲牡丹亭,牵我相思情。

热门推荐
1军训日记
2暑假趣事作文
3梦想童话作文
4秋天的图画写景作文
5动物园的日记
6大自然的作文
7如何写旅游作文
8假如我会七十二变作文
9我爱妈妈作文
10精选最喜欢动物
11军训日记
12暑假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13假如我会七十二变作文
14五一劳动节作文
15游记的作文
16我的观察日记
17北京游记作文
18《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19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20变化的作文
21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22一次刺激的体验
23学钢琴的话题作文
24自我介绍
25日出写景作文
26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文
27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
28编童话故事作文
29暑假趣事作文
30寒假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