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祭祖】
又是清明节,一大早,爸爸便开车带着我和爷爷去农村给祖父、祖母和祖先们扫墓。一路上,春寒料峭,远远望去,路边的小草、大树,绿得充满生机,还不时掠过一束束桃花,但我却无心欣赏,心中飘荡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我们来到我们张氏家族的坟山,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先人们都在这小山坡上安静的长眠。爸爸从车上拿出一捆花花绿绿的纸花和纸钱,爷爷也拿出一大捆的炮竹,爷爷首先来到祖母的坟前点上了三炷香,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爸爸把纸花小心翼翼地挂在竹竿上,然后深深的插在坟堆上,风儿吹过纸花,随风摆动,好像在为祖母跳着一支悲伤的舞,突然爷爷点燃爆竹,震耳欲聋。这声音打破山野的宁静,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接着,又是一阵噼噼啪啪声,烟雾弥漫,火焰熊熊,整个坟场热闹起来了,只见每家每户都在各自的祖坟上,扎纸花,烧纸钱。他们都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寄托着对祖先的感恩之心。
扫完墓,回家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祖母那灿烂的笑容,还抚摸着我的头说:“只要你认真学习,锻炼好身体,我也就放心了……。”
【篇二:唯利“非”图】
当下,人工智能让计算机越来越像人一样思考,显出人一样的智与能。然而,不知何时起,很多人亦像计算机眼中只有“1”和“0”这般,眼中只有利与不利。海量的知识、信息让人的大脑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也让人越来越趋向于精致的利己主义。
且看,网民们的麻木与盲从,促使水军肆意横行,让是非对错难以分辨。于是,唯利是图的人得到了一片胡言妄语的肥沃土壤。
崔永元和方舟子的“世纪之争”,在一句又一句的口水中满满发酵成一场挖人祖坟、诋毁他人、肆意辱骂的闹剧。只要能出名,只要有人关注,也不用去管自己的公众形象;只要有话题有流量便能捞钱,只要有利可图便欣然为之,在他们眼里,哪有什么比钱更实惠?
沽名钓誉之辈比比皆是,而他们虽手法各异却始终绕不开“情怀”二字。因为他们知道卖情怀便能让他们有丰厚的利润,又何必去管它是真心还是假意?
华为公司从上市以来,便打着爱国的旗号,“买”即“爱国”,正是抓住消费者的爱国情怀大肆宣传。而P9的闪存门、疏油层门,让人们对它的产品质量和公司信誉不禁大打疑问。而任正非死不承认,拒绝道歉的态度更让人气愤不已。因为他只看到p9的召回会让他损失巨大的利益,至于信誉与客户的体验则全都交于“情怀”了。标榜着“爱国”,却将国人消费者的权利抛之脑后。
人们不能再以己利为全部了,满脑子金钱利益,那样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我们又不必悲观,只要静下心来便不难发现,那些不以己利为先而以善为美的行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江苏面馆老板每天早上免费为清洁工人提供早饭;武汉保洁阿姨拾金不昧,终将巨款物归原主;上海爷叔路见不平,追赶撞人逃逸骑车女。等等义举,可是为己利乎?
必须承认,一味强调经济发展的今天,颇有笑贫不笑娼之势。唯利是图的小人,心就如同一块铜臭味的锈铁,像计算机一般精打细算,只有利益能使他们行动。我们不仅要摒弃这种思想,更不能与他们为伍,所能给予他们的只有冷漠与蔑视。
【篇三:那天,我与离别相遇】
门前的参天古树,屋后的稻田五谷,堂中的漆黑火炉,阿太生前的第一个家,在我看来,是那么的熟悉与陌生。
一天,我正放学,爸爸马上通知我去参加阿太的葬礼。虽然我已早有心理准备,可这并不算突如其来的噩耗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在葬礼上,我强装坚强,抹去泪水,只为了阿太生前对我坚强的一瞥。只为了从全家人的泪水和阿太的镇定中透露出的一个小小的约定。
以前,我一到阿太家中,阿太便会抱来隔壁的一条大狼狗,放在我跟前,对我温柔地一笑,好像说:“好好玩吧,开心一点儿。”随后就坐下,看着我玩耍。
回忆往事,打开记忆大门。之前,我除了爱玩大狼狗,也爱敲碗盆。我到阿太家,她总是拿出碗和大盆,任我随意敲打,她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我,好像从不厌烦。每次,我们要离去了,她和太公总是把我们送下来,直到看我们离去的背影才愿意回屋。
在太公去世后一年,阿太也患病住院了。她每天只吃一碗稀饭,还不时吐出胆汁。我每一天几乎都要前去看望,虽然我去只是和阿太说几句话,可我每次一过去,阿太的笑声就充满医院。每一次,望着蓝天上的星辰,和夕阳中逝去的太阳,我心乱如麻,无法打开心结。我想道:“人生苦短,如同这空中的太阳,都有昌盛和没落,不管一个人有什么丰功伟绩,可他也终究是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离开。”
在阿太的葬礼上,我碰了到最不愿意触及的往事,家族中又有一颗彗星逝去了,我又想起了太公的葬礼。
过年了,我又回到了白沙老家,到了阿太屋中。只是,曾守候于此的阿太不再会对我微笑,她已长眠于祖坟之中,她睡过的床已搬走,我曾与太公下过棋的棋盘也早已弄丢,除了大家的记忆,阿太在人间的一切痕迹都已被抹杀了。此时,我能做的只有双手合十,为阿太祈祷。
那天阿太的葬礼,我与离别相遇,无论什么东西,只有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我永远忘不了,在寒风中目送我们一家人离去的两个背影……
【篇四:湘乡的春节】
在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就数春节了。
腊八,喝粥的日子。外婆一大早起来便去搭公交车买材料。回来时,花花绿绿的各种食材,有红豆、绿豆、莲子等等五彩缤纷的豆子。熬出来时,虽好看,但不知为何,我却不爱吃,为了不辜负老人家的一片心意,勉强地喝了几口便放下了碗。
二十三,该送灶神了,鸡呀鱼呀都得事先准备好。在厨房里,点上香、红烛,再烧些钱纸,就大功告成了。
小孩盼望过年的原因我想应该是喜欢放烟花咯!我家呀,每次过年买烟花,都得等到除夕上午才去买。这时,商店超市的货架这都快空了。我埋怨爸爸:“为什么这么晚才带我们出来呀……货架都空了……”爸爸却丝毫不生气,暗自得意“太早买烟花不早就被你们玩完了哩?”
晚上,桌上铺好红桌布,摆好瓷碗。不过一定不能打碎咯!但是,如果真的与不小心打碎了,老人一定会说:“岁岁平安岁岁平安!打发!来年会发的!”
桌上满满当当的摆了十道菜,寓意着来年十全十美。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吃着佳肴,这是何等的享受啊!这也是中国大部分老百姓过年的写照。
吃完饭,大人们在客厅里包着饺子打着牌,就算输了也不生气。而我们小朋友,当然是在放烟花啦!“摇钱树”、“闪电棒”……虽然年年过年的烟花都差不多,但我们也不腻,依旧开心的玩耍着。
十二点就要到了,我们全家守在电视机前,和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一起倒数着:“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此时此刻,天空中绚丽缤纷的烟花像一朵朵绽放的花儿。在爆竹声声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回到了祖母家,一起为坐在桌边吃丰盛的早餐。吃完后,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去拜祖坟。
过了元宵之后,家家户户开始了繁忙而又充实的生活,小孩们上学,大人们工作,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篇五: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诵着杜牧的清明古诗,我便想起了家乡的清明节。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惹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
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得起父母”
最后,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着爸爸的“清明果”体味着家乡的清明节。
【篇六:家乡的清明节】
家乡清明节的主旋律就是挂青。挂青的内容有打纸钱,做挂青糍粑,上坟山祭祀,吃挂青酒。
打纸钱
纸钱是挂青的主要祭祀品,在坟头纸钱烧得越多,老祖先们就越有钱用,也表示子孙们越孝敬。所以有的人家在准备挂清的前几天就开始打纸钱了。打纸钱也很有讲究的:纸一定要是土纸,折叠后再用钱锉打空,每一张的钱挫印只能是单数,打纸钱一定要男丁动手,因此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纸钱,这一件事做好了,其他事才好按顺序做起来。
做糍粑
清明节做的糍粑主要用作挂青,所以也叫做挂青糍粑。做糍粑就是女人的活儿了。做糍粑的主要用料是糯米和结米,如果要做成黑糍粑,还得加上野菜水牛花。所有原料都要磨成粉状,用水搅拌均匀后,揉成团,再包上白沙糖或肉团,在火上蒸上一个小时就可以食用了,但刚出锅的糍粑不能吃的,要祭祀完以后才能食用,否则是对祖宗的不敬。
上坟山祭祀
家乡的挂青有着严格的风俗礼仪的,选取时间有规定,则二月清明挂后,三月清明挂前。挂青的人员通常是家庭的男丁,嫁出的女儿不允许去挂青的现场的。来到祖先的墓地后,先摆供品如燎熟的猪肉,农家米酒,农家茶,新鲜糖果,再装好红烛,点好香火,接着大哥跪于坟前,手执钱纸,边向祖先告慰边焚烧钱纸,殷请祖先对后人加以庇佑,告慰完成后,便是安排鸣炮,顿时炮声响彻云霄,惊动山谷。最后,众人修整祖坟、清除杂草、树枝、掘取较好的草皮覆盖于祖坟之上,完成后大家便一起品尝祭品,由年长者讲些先人事迹,激励一番后人,就一同下山。
吃挂青酒
男丁们挂青回来后,女眷们早就把各种佳肴准备好了。有鸡肉、鸭肉、鹅肉、都有是家养的土鸡、土鸭,还有自己捉的泥鳅,时令小菜,这时谁有炒菜的好手艺都可以露一手,我也不推迟,下厨炒了鸭肉和鹅肉,这时整个堂屋飘荡着菜香味,逗得大家垂涎欲滴。这时,二哥也不示弱,争着要炒泥鳅,我也乐呵呵地退出的厨房,因为呛人厨房实在让人受不了,再呆下去满桌的好饭菜就无法吃下去了。
觥筹交错中还是二哥炒的泥鳅最受欢迎了,没有谁提到我炒的鸡和鸭,我有一点失落,但我想今后会练好功夫,把菜炒得更好。饭后一家人一起谈家常,说心事,其乐融融。
家乡的清明令人难忘。
【篇七:游泳】
昨天,妈妈带我去亿洲城水上世界去游泳,这可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好机会。我忙着给妈妈倒水、拿鞋、拿钱包,又去给自己准备泳圈、泳裤……妈妈似笑非笑地看着我,带着讽刺的意味说:“哟,一说游泳表现得那么好。唉,如果平时也能这么好,我估计咱家祖坟上都冒青烟了。”我满脸通红地说:“妈妈,你都说哪儿去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水上世界,我买了门票,真想立刻就飞进去,谁知妈妈又在门口打起了电话,现在的时间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度秒如年呢!在门口等了“几年”之后,终于可以进去了。
到了里面,我迅速地换好泳衣,迫不及待地想进泳池,可妈妈又说:“把泳圈戴上。”哎呀,真麻烦,不过,我也只好从命了。
到了池边,哇,池水好清啊!我顾不上欣赏,“扑通”一声跳了下去,溅起了一朵大大的水花。妈妈让我学游泳,我在水里扑了几下水,说:“还是先玩那个充气玩具吧。”我拼尽了全力往上爬,就差一点儿了,却滑了下来,“扑通”一声进了泳池里,害得我喝了几口水,这都不算什么。正当我想起来的时候,又一个小朋友从上面掉了下来,压到了我身上,我突然感到了一股热水,呀,是这个小朋友吓尿了,嗨,不玩了,真倒霉!
我又跑到了章鱼滑梯,爬上去之后,往下一看,少说也有五六米,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正在犹豫,不知后面被谁推了一下,随着一声尖叫,我滑到了下面,感觉鼻子里、耳朵里、嘴里都是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又有两个男孩滑了下来,把我蹬出了一两米远。唉,我还是学游泳吧。游啊游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游泳的。
“曹梓航,回家!”妈妈在喊我了,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可是,时间不等人啊,一个小时过去了,只好下次再来啦。
【篇八:不该丢失的“根”】
在偶然间,我不经意翻到一篇文章《飘逝的风筝》。最后,故事的主人公遥望着逐渐飘远的断了线的风筝,问小男孩,“根”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对“根”的无限深思。
在我的老家,祭祖一般是在清明节之前进行。就在前一天。我穿着高筒套鞋,拎着白花,与爷爷、奶奶、爸爸、姑妈一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祭祖踏青。人们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还没到清明时节,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那天早上,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到了中午,山间的小路还是泥泞不堪。虽然我穿了高筒套鞋,但溅起的泥水还是糊满了裤子。前面四个祖坟都离得挺近,山路也都是现成的,我们非常顺利地完成了祭祖。
但是,当我们来到最后一处祖坟时,我大吃一惊。去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如今已经杂草丛生,长满了灌木,竟然没有一点儿道路的影子。我打算放弃,想要打道回府。可爸爸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是先祖们最后的归宿。我们一年才回老家祭拜一次祖先,那无论如何必须得去。”
于是,爸爸和爷爷齐心协力,用柴刀砍去了灌木的枝叶,拔掉一丛丛杂草,挥起锄头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道路来。我们在坟头插了几柱香,进行祭祖。简单的祭拜仪式结束后,我们也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回想起扫墓时的情景,我不断地问自己,“根”是什么。我的太公、太太公啊,虽然你们已经长眠于地下,但是血脉延续,世代传承,一代代子孙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渐行渐远的故乡,永远都是扎在我心里深深的根。在这现代文明与乡土文化交织融合的新时代,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越飘越高,越飘越远,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留住那根风筝线,也就是“根”。只要“根”在,就不至于失去太多的东西。
【篇九:清明祭先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每清明时节每家每户都祖坟那上坟,这次我们不上祖坟,而去纪念郁达夫先生和郁曼陀先生,开展了“清明祭先烈,缅甸郁达夫”的清明祭奠活动。
我们先去了郁达夫故居,参观了郁达夫生前的家,古老的房屋,古老的家具,因年代的久远,许多的家具都破了,但,我依旧能仿佛看见,那些以前郁达夫先生与家人的一幕又一幕。接着,我们祭奠郁达夫先生的队伍一起来到了鹳山去双烈亭,祭奠两位烈士:“郁达夫,郁曼陀”。我们带着之前,用餐巾纸做的“白花”来到鹳山脚下,一步一步走到双烈亭里面,我们依次把白花放在墓碑旁,走到一旁,站着,双手并住,放在胸前,闭上眼睛,默默祈祷:祝郁达夫先生和郁曼陀先生在天堂过好。祈祷完,我们走下去,再鹳山的一个关台上坐下来写今天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也可一些风景,我酝酿了一会,开始写了一首叫:“
坐富春江
富春江上船两只,
绿树摇椅招迎客。
清明时节敬英魂,
儿童追闹在鹳山。”
写好诗之后,第一次写觉得不好。又读了一首诗,之后,我们的祭奠活动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从今天中获得的很多,收获满满。
这一天让我重新认识了郁达夫先生,让我知道革命的辛苦,所以我要奋发图强,为祖国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