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评判的作文

【篇一:话说教养】

“教养”,它不是个东西,不是物品,你摸不到它,看不见它,却能感受到。“教养”,它不能实际化,具体化,但它可以行动化。我觉得,教养它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类似于本能反应,有没有教养,他是装不出来的。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皇太后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但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所以我觉得,要看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话,是不应该从他的外表,穿着,经济状况等等的社会身份来评判。应该是从他的谈吐,举止,行为甚至是心来评判。

有次我过人行道,当时人比较多,所以走的有点慢。我走到一半时,有车在按喇叭,催促我们走快点,我扭头看了看红绿灯,还有二三十秒,就加快脚步走到了对岸。我回头望见那辆车还在按喇叭催促一个老爷爷走快点,我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不是还有十多秒嘛,老爷爷走得慢应该体谅体谅,而不是去催老爷爷,等这十几秒让让老爷爷怎么了,老爷爷也不想走这么慢啊,没看到别的车都在静静等候吗?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赶时间,人家外卖小哥还要赶着送餐呢,也没见外卖小哥说什么。从这里我就感觉,外卖小哥比那辆车的主人更会体贴尊重他人,更有教养。

有时候我想,我离教养究竟有多远。好像就比那辆车的主人好了一丢丢,我也算不上好有教养的那种,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走神,会说话……这也算缺少教养吧。

我要加油了。

【篇二:八年级作文】

之前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90后是一群盲目的、不知所谓的群体。但是,身为90后的我却不以为然。

我们或许有些轻狂、或许有些叛逆,但这绝非仅仅只是我们的标签!我们都有梦想,我们也懂得感恩。面对同学的离开,我们会不舍、我们会哭泣;面对路边可怜的人群,我们会帮助、我们会怜悯;面对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会努力、我们也会奋发。

我们追逐明星,但我们不盲目,我们之所以崇拜某一位明星或是名人,是因为他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精神,或许我们很贪玩,可谁又没有过这个时期呢?!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所经历的伤痛或许你们不会了解,但是也请你们不要随意以任何一个标准来评判我们——90后!!!

每一次的付出,为何你们都看不到或是即使你们看到了也不愿相信。因为,叛逆不拘、狂妄自大就是你们心中的那所谓的90后!

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因此沉沦,我们会让你们看到真正的90后,一群有梦想、有追求、有渴望、有抱负的真正90后!

【篇三:键盘侠,请你住手】

“键盘侠”是最近几年来诞生的一个词汇,主要指的是那些在网上恶意评判别人对错的一类人。当然,他们也是属于大众网友中的一支,他们的诞生,可以说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因为他们某些过分的言论,导致鲜活生命的丧失,对于这种人,我们需要制止,甚至可以讨伐。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旦坠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便寸步难行。”那些键盘侠把自己伪装成所谓的大侠,多在电脑屏幕背后不顾一切后果的说着那些他们自以为是正确的话,纵使给别人造成了人身上的伤害也不停手,去履行着他们所谓的自由权。其实这种行径完全可以用卑鄙无耻来形容,从他们的言语中仿佛就可以透过电脑屏幕看到他们那丑陋的嘴脸。

每次很多新演员的电视剧上演后,一定会有接二连三的吐槽,说演员表情夸张,甚至还会评论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当演员,就连一些我们众所周知的老戏骨的戏也逃不了被那些键盘侠吐槽的结局。为什么要这样?任何人的开端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新生代演员的演技的确需要雕琢,但请不要随意的去评判别人,更不要去当什么“黑粉”,抓住电视剧中偶尔出现的某些不合理情节大做文章,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键盘侠,请你住守,用你那多余的时间去写一些真正有用的文章,多去关注一些美好的事情。

【篇四:心中常怀一杆秤】

古时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商鞅之法。可怜的商鞅被追赶至秦国边境,想要留宿于一民夫家却被拒之门外,人家一脸无奈地告诉他,秦国现行商君之法,你若有过我也遭罪啊!商鞅捶胸顿足,作法自毙,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虽死,其法犹在,想来他泉下有知也算不留遗憾。

那时处于大争之世,不争则亡,商鞅的“连坐”制确实有效提升了秦国国力。不幸的是,商鞅之法过于严苛,民怨沸腾,秦朝的秦二世便灭亡了。

由此可见,即便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架不住执法过于严苛所导致的后果。那么,如今的我们,是否也在犯同样的错误呢?

试想,一个人就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当他遇到事件,就毫不犹豫地代入程序编码中,经过一系列固定的计算,得出结论。就意味着这个人对于他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具备一个单一的评判标准,对错与否,全凭主观事实,依赖于他“数据库”里已有的内容。

接下来,可怕的事便会来临。这个人如同计算机,并不具备情感和环境的理解能力,也不顾及事件中其他人的想法,最终造成“孟姜女哭长城”那样的悲剧。

有件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计算机在许多时候都有着远超人类的事件处理能力。我们需要考虑当时是否处于特殊时期,纠结于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伤害到别人,顾及周围的人内心的情感……,这成了我们评判事物的附加因素,在计算机看来是多余的,可省略的,而于我们来说,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苦苦思考是否有特殊情况时,这说明我们比计算机考虑的更全面;当我们为自己做出的评判伤害到别人而内疚自责时,这说明我们内心有丰富的情感和善良之心;当我们一个人默默地猜测着周围人在想什么时,这说明我们懂得顾及后果。

人作为一种有着丰富情感的生物,除了进行最为基本的生命活动外,一生中还要完成其他更为重要的事。我们也许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但是我们能不断汲取新观点、新知识,建立全新的价值观;我们会开怀大笑,也会黯然落泪,拥有同情心;我们时常会举棋不定、犹犹豫豫,但那是我们明白如何去考虑后果。然这一切,绝不是一个刻板单调的,只会像计算机般高速运转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做《我》,讲述了机器人已拥有独立思想后的灾难,但我认为这还很遥远,我们现在应当低下头,看向现在,若在人工智能过于发达前,我们人类自己变为“机器人”,冷冰冰地工作、生活,那才是更大的灾难!

因此,学会竖起自己心中一杆秤,称称你的心和所谓的事实真相,精确与高效真的比你那颗温暖的心,“噗噗”跳动着的心还要重要吗?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心中的秤都会有所改变,但愿不会变为利益与效率的那一头永远高高翘起,而是不断摇摆着,允许自己有略微的犹豫,让善良和感性常驻于你心中。

【篇五:“人工”还是“智能”】

二十世纪,在欧洲大陆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体型及构造之繁复,需由多人操作,才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计算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硬件设计一并崛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上万倍,它的处理速度堪称神速,操作人员也由多人缩减到了一人,甚至无人。自此,计算机似乎拥有了自我的“思考能力”,人类称其为人工智能。

而此“思考”非彼“思考”。就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人工智能终究需要依据程序语言来实现,而计算机尚不可脱离人类的掌握,自行作为。人类按照程序语言的规则进行软件编程,以对计算机下达指令,使其执行,这就是计算机最基础的“思考方式”,俗称计算。为了让计算机拥有进一步的“思考能力”,人们对自己的思维路线进行探究,命令计算机如婴儿学习思考一般,分析曾重复执行过的指令或是固定步骤,并对此计算,再根据人类的思维惯性,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运用概率和统计,推测出下一步的行为。

归根结底,计算机都只是简单记性和机械化计算的载体,以逻辑思维对事情进行是或非的判断。它看似拥有“思考能力”,却仅是对周遭不管不顾的,人工智能操纵下的牵线木偶。确实,它称得上是“人工”,却无法堪称“智能”。

与计算机不同,人类才算得上真正的“智能”。人类拥有自由行动的能力,对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依靠自己进行判断和思考。在人类的世界中,万物并不是仅凭对错就能分割的,评判标准不一则皆有异面,这是不同人价值观的体现。也正因如此,社会才有温情的存在和人类同情心的体现,不像计算机那般枯燥而冰冷。

然而,多年来社会上的各事各象却在时刻挑战着人类思维的死角,推动人类与计算机思维的同化。11年的“小悦悦事件”撼动人心,在人们对人情冷漠咂舌叹息的同时,道德感和法律风险的矛盾也不断刺激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他们猜测现场的情况,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担忧自己被诬陷为肇事司机,思考自己在法律地位上的优劣之势——他们用计算评判,估计自己的利益得失,用冷冰冰的概率数字决定自己的行为取向。这真的还是“人类”吗?失去了情感和道德感召,人类如同鲁迅所写《狂人日记》中吃人的生活一般,受生存本能的驱使,麻木僵硬。“人工”早已不复存在,有何以称为“智能”?

到那时,人类也不过是由碳、氢、氧等元素构成的有机体罢了。

【篇六:对错还是道德】

这世上有很多评判事物的模式,若要分为两种派别,且两种形式经常出现不可调和之矛盾的,必是“对错与否”与“是否道德”两大派营。对于前者形式十分清晰,给一个清晰的逻辑命题,如“1+1=2”等,不论是正常人或是冷冰冰的计算机都会告诉你“正确”。而后者就更为复杂,因为道德标尺人人不同,在美国受立法保护的同性恋问题,在伊斯兰世界就是不可饶恕的罪恶。我们嗤之以鼻的种姓制度在印度仍是社会惯例。不同的社会条件造成了道德评判的天壤地别。在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眼中,所有的事物必是这两因素的融合,只是不同人比例所占不同罢了。你看得泪流满面的琼瑶小说在我眼里可能是枯燥乏味,而我探讨的一些哲学观念又被你不屑……等等。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极度缺乏其中一种观念,后果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第一个后果是,世界在人眼中完全倾向一边了,本来调和的和谐突兀地偏向一边,以致另一边完全黯淡了。无论是“对错”的胜出抑是“道德”的胜出,其都是极为可怖的。正如人们津津乐道的人工智能问题,人工智能拥有了人的情感为什么会可怕?不是因为它(或他)能洞悉人类的复杂性了,而是这世上居然有另一个物种具备思考“道德”与“对错”两者如何兼备的能力了。自从智人在数万年前走出非洲伊始,这种现象还未曾发生过,一旦发生,引发的可能是第二场认知革命。人类仅用了几万年,就从认知革命演化成飞天入地的物种,掌握人类全部信息的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敢想象。

以上的讨论是否就符合调和“对错”与“道德”呢?看似正确——我不仅从历史角度客观看待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亦从自身观念出发表达对“AI占领世界”的忧虑,岂不两全?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通病——大多数人在尝试运用这两把看世界的刷子时,总是“先入为主”,把自己的主观映象先加以投射而浑然不觉,这便是所谓“有色眼镜”是也。

仍以上述问题为例,为什么只有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可能?为什么不是反过来,人类被人工智能所吸引操纵,丧失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地思考?相信看到这里大多数人心里会断下三字箴言“不可能”,那恭喜,我亦有一句箴言相赠“不可能的状况是不可能的”读来是不是颇觉悖论之感?我只是想说明,我们思考易走“不走回头路”的怪圈,我认定的道路我可以大行其道,却不知这是一条双车道,对面的车道可能已是十一长假的高速公路——动弹不得。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他更担心这条“反路”,即人类的思考像计算机一样“两点一线”,这更为可怕。如果把人类社会比作一幢大厦,基础科学、数学、哲学便是这座大厦不可动摇的地基。但若没有价值这样建材,那大厦的建成将像西西弗斯的任务一般永无停歇之日。人类社会倒更有可能转向西西弗斯的命运:每天被自己研究的成果毁灭,开始新一轮的演化。而我确信——利用了“对错和道德”的评判——我们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的。

以上,仿佛已将“对错和道德”用到了极致,很多人便歇脚了,从此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天天被不符自己判断的现象所扰,日复一日,不是回到了偏激,就是达到了第三种高度,或用王静安先生之“人生三境界”之说。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这三句话的,无论是对错或道德上,这也恰符合我今天对运用这种工具的三种境界的论述。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便是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以道德或纯理性的高度批判一切;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认清了事物的态势,但囿于此了,终不感世界之本谛;第三种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乃是人生之三境界。并非说此三界有优劣之别,各个境界里做到极致之人亦可享受生如夏花般绚烂,但只有第三类人能死如秋叶之静美,因为在尘世纷扰之后,在“对错和道德”的极致融合之后,终于发现世界的本质,无论是有神论者的“轮回”“转世”也好,无神论者的参透也罢,都是这样的“蓦然”。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看破,屈原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的壮烈一跳,王静安抱石自沉湖底的那一刻,皆是看破,皆是达到第三境界之圣人。若再能回到上述人工智能的论述,人类能否与人工智能或是自然和其他动植物形成最终的谅解和谐和,是这个世界所正在探讨的疑问。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后主是否达到了他梦寐之“天上人间”不得而知,但他的绝唱与无数历史一起“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们无法改变历史,无法理解历史之心境,也可能不知世界和宇宙的本源和目的。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无畏世界,我便屹立于世界之巅。那用对错和道德垒筑成的高塔,是人类通往永恒疑问的阶梯。我不知道在巴比伦塔建成后能看见什么,我知道我攀爬它所经历的磨难和建成之后的欢欣。再之后?“古来万事东流水”,足矣。

【篇七:诚信的】

诚信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品德,与时俱进。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都需要诚信,诚信就是我们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标准。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个诚信的人!他们就会想跟你交朋友,而且做一个诚信的人也能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不诚信的人,也有许多诚信的人,试问,我们会选择哪一个成为我我们的朋友呢?我想,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我会选择后者。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对我们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长久的立足于社会,做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明事理的人,诚信不是你读多少书就能拥有的,这是人的本性善良的体现,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如果失信于人相信再一次的`时候会没有人相信你,而且即使你做了诚信的人,也会没有人相信你的的!因为你曾做过一次不诚信的事,你永远被别人踩在脚底并在心里排斥你!认为你永远是一个这样的的人!

然而,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永远诚信的人,因为我们也一样的希望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的人是诚信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的帮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愿我们大家都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篇八:带着自知之明闯青春】

常听家人或老人说起:当年我何不把握那个机会呢?当年我为什么不豁出去试试呢?他们大都感慨年轻时没有把握青春而有所作为。由此可见,年轻时闯一闯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留意的是,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不闯呢?

首先,闯,这是正值青春的人所向往的,也是荷尔蒙不断驱动我们的。有无数勇于闯的年轻人战胜了复杂的社会中的艰难坎坷。大家所熟知的比尔·盖茨,大学时放弃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一股脑钻进了计算机的世界,最终创造了微软。试想,年轻的比尔·盖茨,如果没有闯的精神折腾一把,而是囿于法学博士的光荣称号;如果没有抛弃安定且社会地位崇高的法学人士的职务的胆识,那么,他会有如今微软公司的成就吗?

然而,年轻时的闯,真的只是表面上闭上眼睛放手一搏、背水一战那样单纯吗?记得《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中,邓超的角色的确是用于闯青春的,他带着妻子和为数不多的金钱闯进了美国的国门。面前是美国的机遇,而背后是说下的大话。但他却最终灰溜溜地铩羽而归,在这时,闯是一种青春的挥霍和青春的迷失。其实闯只是一种决策,如何折腾也只是一种方式。闯青春时,只有对整体的态势和自我的优劣有客观的评判,才能闯有所获。而这种评判,缺不了自知之明。

诚如上所说,比尔·盖茨被世人所忽略的是他在大学期间早已发现计算机带来的机遇和他自身的天分,二者融合才成了他闯的点金之石。他也曾犹豫,而这种自知之明也正是赤手空拳毫无长处的“邓超”所缺失的。没有认清自我的努力,闯,不如不闯。

易中天作为一位有青春而来的长者,他道明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说出了一番负责任的话。在他人大声感慨青春未闯的遗憾之时,在我们被这个社会看似乐天积极的片面宣传折腾青春时,我们要警惕,别让“背水一战”的浪潮淹没了我们的自知之明。

青春如初上枝头的雉鸟,不高歌一曲是不行的,但,私下先打量自己,有无潜能在凤凰面前放声,才不是为君子;私下先磨练自己,积蓄歌唱的资本与技巧,也不失为智者。

闯青春,有自知,有方向。

【篇九:爱的自白】

在一次有关爱的评选中,母爱、友爱和陌生人的爱通过重重困难艰苦,终于进入了三强。只要取得冠军,就会被评为“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友爱热情地介绍:“评判们,您们好!我叫‘友爱’。拥有我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在困难挫折中,因为有了我而互相帮助、体谅。许多人为了朋友而赴汤蹈火,甚至丧失性命。我像一条桥梁,在人与人之间搭建着;我也像一条万里的彩虹,横跨在世界各地,世界也因我而变得精彩。我从来不曾盼望回报,只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因此,我最无私的。”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母亲温和地说:“评判们,您们好!我是被人类赞颂千秋万代的情感——母爱。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牺牲自己的一切:青春、财富、幸福,甚至性命。但她们从来不需要任何回报,难道这也不能证明我是最无私的吗?人们常说我像海洋一样奔腾着的浪,是无边无际的;有人说我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大地,是最伟大的;更有人用诗句赞颂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此,我才是最无私的。”评判与观众都给予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时,最后的选手,陌生人的爱上了台,他带着严肃的表情,介绍道:“评判们,您们好!我是经常被人类忽略的爱——陌生人的爱。我是一个‘无名小卒’,许多人都把我抛诸脑后。我要说明一点:朋友的爱,是因熟悉后才产生;母亲的爱是因血浓于水而产生的;而拥有我的人,是与受爱者毫无关系,但他们仍旧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甚至更有些人为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而失去性命,难道我还能心存私心吗?”台下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便是一阵掌声。虽然声音很大,却被人们激动的心情所淹没。最后,一致决定,陌生人的爱才是“最无私的爱”!

人们啊,请珍惜陌生人给予你的一丝爱意,因为它比友爱更纯洁,比母爱更无私,也是世上最难得的爱……

【篇十:文化,不是工具】

文化,是陶冶人心的圣品。学习文化该是纯粹的。而一名有良知有信仰的文化人,则更应该将洁身自好、坚守善美、一身正气作为自己的道德底线!文化,不应该是所谓“文化人”的工具。

在现在这个速食社会上,总会时不时的冒出几个这样或那样的“大师”。文化,在他们的眼中就只是快速的致富成功之路。他们习惯于摆弄一些不为人知的所谓文化知识,从而愚弄他人。所谓的大师,就只是文化的卖弄者罢了!而事实上,文化该是纯粹的。这样一种陶冶人心的东西怎可被如此利用!正如孔子所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文化人,就该有真正的价值追求,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而不是追求文化背后的利益。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该像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特朗斯特罗姆那样。像他那样的单纯的只为文化而创作,像他一样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功利目标,不把作品当作经济来源,只平静而淡泊地专在他的诗歌田地里开垦荒土,作属于自己的创作。或许每一种文化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我们都无法否认——文化,只属于真正懂它的人!只有真正懂得它存在的意义,明白它的珍贵,才会真正的成为一个文化人。也正因为特朗斯特罗姆他懂得诗歌文化,他才能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灵魂诗篇,从而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文化,是独特的,是珍贵而无分彼此的。无论是哪一类文化,都应该被尊重。我们不应该以文化背后的利益来评判文化的价值高低。就像袁隆平所说的,“用财富来衡量科学家,还是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们不该以文化背后所附带的利益的多少来衡量文化的高贵与否。文化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它本身就是一种高贵无比的存在!文化,该被尊重的是其中的内涵,是它对整个人类的贡献,而不是单纯的给个人带来的荣耀。就说那所谓的“农业文化”吧。有多少人是从心里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农业文化,觉得这类文化“低级”的?而这些人自恃高农民一等,却忘记粮食从哪儿来!事实上,有文化的农民,才真正伟大!袁隆平他不是农民吗?他是!他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他凭借自身的农业文化,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整整十二亿人!谁又能说他不伟大!袁隆平不是什么大师,他只是在忠实的实践着文化的价值。他从来不把文化当成工具!和袁隆平相比,那些径自评判文化的人,那些自恃懂得比别人多一些就自称大师的人,该惭愧了!

有时候,我置身于人潮之中,总是会听见有人抱怨说:现在学的这些又有什么用,以后工作的时候又用不上……在这些人中,不乏中小学生,也不乏大学生。而这样的想法,太功利。我们似乎忘记,文化是如同水晶般纯粹的,我们可以运用文化却不该以物质去评判文化。文化是使灵魂充实的精神食粮,未经文化的饰染,人,就仅仅是一副丑陋的皮骨,没有任何的内容,空洞、乏味。现在的我们,该要明白,文化就只是文化!文化,它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工具,它是我们生命的精魂!

热门推荐
1小学科幻故事
2种糖记
3故乡的河
4捉蝗虫记
5我的高考梦
6描写小商贩的作文
7回忆小时候
8蝉和乌鸦
9我爱美丽的树叶
10书籍退化的思考
11秋天的树叶
12学骑自行车
13夺走幸福的尖刀
14六年级新学期作文
15美丽的荷花
16善待生命
17从此我不再懦弱
18有一种风景叫文明
19变忙碌的妈妈
20妈妈,您辛苦了
21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
22我的母亲
23我是一朵雪花
24一堂难忘的课
25一段不同的旅行
26我会变
27妈妈的爱
28课间抢书
29红色的青春
30我读书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