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相见欢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夜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这首词我很喜欢,因为虽然是读词,读的是文字,但眼前却能浮现出一幅寂然萧瑟的画面,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的伤感。
词中的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便能让人脑中立刻勾勒出一个孤寂萧瑟的背影,人是黑白的,周围的环境也是黑白的。那人独登西楼,默默无语,抬头仰望着那如弯钩般的缺月,不禁愁苦伤感。月如钩,让人联想到《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地上的人们合了又离,这离愁别恨,对于落魄的词人来说是多大的痛苦,这如钩般的缺月,又是怎样的折磨人心。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我尤其喜欢,作为一名读者,我好像就站在词人身旁和他一起向下俯瞰,可看到的却只是灰白院落中枯了的草,败了的树。他们虚弱的伸出垂死挣扎的手臂,在萧瑟的秋风中打着冷颤,尽管如此,它的臂却丝毫无法探出这悲凉的深院,他们被锁着,被囚禁着,只能同楼上的词人一起流下悔恨的泪,悲哀,浓浓的悲哀使空气都变得粘稠,遏制的我呼吸都困难。
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十五夜望月》中的首联和颔联,“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同是写景,使读者从景中读出了诗人眼中的世界,品出了诗人隐藏在景中的情况。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从这一句开始抒情,词人以“丝”喻“思”,他从锦衣玉食的人上人落魄为国破家亡的阶下囚,这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还真是令人感叹。
相见欢这首词情景交融,接连使用的意象连接成画,将读者拉入画中,亲身体会了这种悲痛的酸涩流淌在心中。
【篇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与对农村的热爱,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名为黄沙道的乡间小路上散步时创作的。当时,他漫步在黄沙道上,观赏着路边风景,天空已经渐渐暗下来了。突然,绕过了一座山,看见了远处的旅馆,他决定在这里借住一宿。
一轮明月不知何时悄悄地升起,照亮了天地之间,所有万物都被一张银色的大网笼罩了。喜鹊正在巢中睡觉,突然,不知什么惊醒了它,一边绕着树干飞来飞去,一边在密不透风的绿色树叶下大声鸣叫着。可能被喜鹊吵醒了吧,蝉又开始了它那重复的聒噪演出。喜鹊和蝉的叫声,打破了了这份宁静,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月亮、喜鹊、蝉、乡间小路和作者一样。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清风吹在他的脸上,轻轻地,凉凉的,特别惬意,情不自禁吟诵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万年佳句。
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只要站在田地旁边就能闻到稻花的香味了。想必劳作时大家都在欣喜若狂地讨论着自己的收成有多少,稻田里的青蛙们正就着晚霞大合唱呢,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听着青蛙的声音,也觉得它们在庆贺这个丰收年呢。作者祝福那些喜获丰收的人们,不由自主地地怀着喜悦之情,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
渐渐地,乌云从天边涌上来,很快占满了整个天空,原本亮堂堂的天空只剩下了地平线上的几颗忽明忽暗的星星。忽然头上一湿,发现几滴雨点落在头上,赶紧快步往前走,想在暴雨来临前找个地方躲雨。这一句将词人从游山玩水的心情中拉回了现实。词人正在小路上漫步,没想到突然天空布满阴云,几滴雨点落在头上。词人只得恋恋不舍地快步向前,想找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也就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作者急切地左顾右盼,依然没有看见旅馆,正在他着急地往前走时,沿着小路转过一个弯,一座旅馆就出现在他眼前,作者顿时喜笑颜开。正好遇上大雨,决定在此旅店歇脚了。自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也就出现了。
这首宋词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爱与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不喜欢城镇的快节奏生活,偏爱农村晚上的寂静,和时不时打破寂静的灵动与美感。这首宋词从侧面写出了词人对花草、动物的喜爱,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浓浓喜爱之情。
【篇三:宋词之趣】
宋词是优美的,宋词是激扬的,宋词是美妙的,宋词是文雅的,读宋词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雅趣。
记得一天下午,窗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突然,一股神秘的气息深深吸引了我的心灵。我的眼睛向书橱望去,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里放着一本厚厚的经典书籍——《宋词三百首》。我走上前,捧起这本书,轻轻吹去灰尘,满怀期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清玉案元夕》。
我靠在椅子上,头微微向后仰,眼睛轻轻闭起,渐渐地,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元宵节这一天,星星点点的花灯如同被春风吹开的花朵,挂满枝头;烟火像被风儿吹散的万点流星,漫天闪耀;宝马拉着精美的车子在城中穿梭,路上芳香扑鼻;风箫吹奏的乐曲在风中流动,在转动的玉壶反照的光芒映照下,人们兴高采烈地舞动着鱼龙;几位仕女在一起谈笑风生,头上戴着金光闪闪的珠宝,显得格外秀美,身上则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这画面如此美妙、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又令人沉醉!短短的几句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千多年前的市井节日热闹迷人的场景!宋词真是有趣啊!
我开心地翻开下一页,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的情感。喲!下面一首是著名的《满江红》,这首词表现了岳飞的爱国情怀和重整山河的决心。
宋代词人留下的精美词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个下午,我不停地看,一口气读完了整本《宋词三百首》,我可从来没一次看完一本书。
每当朗诵宋词时,都好像在品味古老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一颗颗耀眼的明珠,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满满的喜悦之情总能令我心情舒畅、回味无穷。读、背宋词可真是一种十分好的雅趣。
【篇四: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我常常想。
闲来无事,信步在公园里,只见一只褐色的蜻蜓在花园小径上空徘徊,时而高飞时而低落,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枝头停落。待它停落枝头时,我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凑进,食指中指轻轻一捏,抓住了它的尾巴!大概是我用力大了些,它好像受到了惊吓,它不停地挣扎着,奋力鼓动着轻薄如纱的双翼,小小的它竟让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是那样强烈,那样执着!蜻蜓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假期里,我回到了老家。表哥决定带我到山上去走走,我和表哥边走边玩。忽然发现,在一块大岩石的下面,有一点淡绿探出头来,那是什么?我叫住表哥,我们一起把岩石挪开,啊,原来是一株小草,嫩黄嫩黄的,小草柔嫩的茎弯曲着身子倔强地向上伸展,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竟可以掀开坚硬的岩石,在没有阳光、被岩石遮挡的情况下,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冬天到了,大地一片纯白。最惹人怜爱的是奶奶院子里的那一树梅花,紫里透红,一朵朵红梅迎着寒风雪雨含苞待放。这些梅花为什么在冰天雪地的天儿傲然挺立呢?小小的梅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宋代词人王安石曾写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错地,正如词人所说,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有着顽强的生命和坚贞的节操。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是让生命昙花一现,还是让生命充满激情呢?求生的蜻蜓,不屈的小草、顽强的梅花,使我明白了:它们对生命的执着,对命运的顽强抗争,这种不屈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深处,将永远激励着我,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篇五:娱乐文化】
文化可以娱乐,娱乐中也可以带着文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两者可以相互融合,这是我的观点。
当今世界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在以前却并不是这样的。现在的我们把唐诗宋词等看作中国的一种文化。然而当年诗人词人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在如今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代表。当年的诗人词人们汇聚在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这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说不定就是很愉快的事了。这大概便是文人之间的娱乐方式吧。诗词不是诗人词人们“娱乐”时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表现诗人词人们的情感,理想,胸襟等等。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朋友,不同的兴趣等皆有着自己的娱乐和文化方式。古时的各种各样的戏剧,如京剧、川剧、豫剧、皮影戏等。古时街头说书的,卖艺的等皆是古人的一种种娱乐方式。或许咱们可以在娱乐的后面加上文化两个字,“娱乐文化”。这在当时仅仅作为寻常百姓娱乐的方式如今却是我们当今的一种种不可遗弃的文化和传统。
如今我们用文化作为娱乐的方式也算是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当今的通信方式,多媒体传播技术等可以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合进现代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如今的我们创造出来的属于我们自己某一种娱乐方式或许会成为今后人们的文化象征代表。
如今的我们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种种属于大家的文化,无界限的,国际的,通用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国家所能接受的“娱乐文化”。一种种人们共通的娱乐方式逐渐文化化。这里的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延续性的,某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当今文化娱乐方式。
娱乐大家一起快乐,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娱乐和文化并不只是两个单独的一方面,两者可以结合,进而融合,说不定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人们不经意间的记住,传承下去。
【篇六:听雨】
雨声是天籁之音,听雨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听雨不如看云,不如观雪,不如踏露,但我却固执地喜欢听雨。
雨,给了百姓的福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给了诗人灵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古人认为雪夜闭门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我说雨夜读诗是人生另一大享受。
听雨,无需人多。听雨不需要醇酒的,也无需香茗。听雨只要淡然的心情,犹豫易致伤感,欢悦易生浮躁,这都不是听雨的最佳心情,听雨就像打坐的高僧或独处的智者,就那么一种心如止水,就那么一种欲念全消。
读唐诗也可,读宋词也可,读是一种意念的读,无需出声。读着读着,你便走进了雨世界,余也融入了你的心中;读着读着,你便成了诗人词人,词人诗人便成了你。“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好诗,但易让人伤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安静得让人入睡;“君为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孤独的诗人让人忍不住想一掬同情之泪;“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让人徒生一股豪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目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的豪放豁达让人惬意和舒心。
听雨,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寄性;是和自然的交流,也是求得心灵的安宁和慰藉。狂妄浮躁是听雨,可以让你安静;忧郁伤感是听雨,可以让你振奋。
听雨,有时你像进入了梦乡,有时像是梦境变成现实。有时仿佛见到了在水一方的伊人,有时仿佛遇到了那个结着愁绪的姑娘。
太多的心思,太多的痴迷,太多的哀怨,太多的伤感,太多的惆怅,太多的无人问津和孤独冷漠,都可以在雨夜里将他们逐一放飞,让它们消融在雨中,了无痕迹。
【篇七:物是人非事事休】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在宋代文坛是不被看好的。但是她,却用诗词与人生,成就了宋代最伟大的传奇。
李清照的一生大起大落,父亲官制在上,母亲也出身名门,李清照的诗歌修养从出生便开始了。她充满浪漫,又有着少女的温文尔雅,在情窦初开之时,还有着一丝羞涩。
《如梦令》中,便体现出一个浪漫的词人,乘坐在小舟上,好奇但又有一丝忧虑的神情。“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完美的体现出了一个柔情女子,天真无瑕的心情。
豆蔻年华,无忧无虑,直到遇到了那个男子。男子优雅的出现在了后面的花园,想看又不敢看的羞涩,“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此以花至人,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当时那个羞涩,情窦初开的少女。
人生中晚期,李清照却迎来了忧伤,离愁,悲愤。金华之乱,她只身离开家乡,开始了逃亡之路。眼看着一个个人倒在了自己的身边,心中无比的伤心与痛苦。
丈夫去世,心中更是暗淡无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无限凄凉置于这一小舟……她的诗,读到如见其人,在品读《如梦令》时,那个羞涩年轻的小姑娘也慢慢浮现在眼前,而当读到《武陵春》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那个憔悴的李清照,只得在江上叹息……没错,江山美景没有变,但是人变了,家庭变了,人心变了,李清照默默地失去着,失去着,慢慢动笔,写下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读到李清照的诗,依旧可以模糊的看见那个依稀的,坐在秋千上的,纤纤少女;那个“人比黄花瘦”“凄凄惨惨戚戚”的落寞身影。
【篇八:我最喜欢的宋代词人】
“啊,果然还是苏轼写的宋词最好了!很深奥也很有趣!”
这天,我正抱着一本页面泛黄、被翻烂了的《宋词》躺在软软的床上滚来滚去的。在那本《宋词》中,只有苏轼写的诗被我用红笔打上了小星星,因为,苏轼写的诗,我认为是最独一无二的呢!
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位豪放派的诗人,也是“宋四家“之一。他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等等。
苏东坡写过一首词,名为《水调歌头》,提到这首词,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是整首词的眼睛,苏东坡认为,两者都是自然常理,不需要去伤感。这首词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当然,苏轼也写过无比凄凉的词——《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名字看起来又长又普通,内容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识,尘满面,鬓如霜……”这首词的每一句都饱含了苏轼浓浓的思念。这是苏轼为了悼念妻子王弗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也体现出了诗人对亡妻执着的深情,字字血泪。
正是因为苏轼的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和对亡妻的情,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敬重他,他写下的好多诗词,也流传至今。
【篇九:我最喜爱的一位词人】
北宋末年的哪一个午夜的月光孕育了你温婉的脸庞?
冲破历史厚重的气息,我嗅到了你——李清照。
你明明是个富家大小姐,当同龄孩子们和着春风追纸鸢的时候,你走上了写词的道路。可当时宋词之坛还曾未有女词人一席之地——但你做到了。18岁,闺中小姐你靠着缠缠绵绵,百转千回的两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把自己托上了词坛中心,成为了当时宋城男子仰慕的最大对象。你轻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嗅,嗅动了举国上下。你也不走寻常路,《词论》实在是惊世骇俗——你批评苏轼欧阳修作词音律不协,黄庭坚用典过猛;可就凭你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又有谁敢挑战一把?
18岁这一年也是你幸福的一年。明诚公子与你情投意合。丈夫在外求学,你思夫心切,一定是对月叹酒诉衷情,“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吧!可是天灾人祸放不过你,丈夫负笈远游,父亲却又是被赶下朝堂。从不觉得酒苦的你,也难免品酒哀思,涩味为你的词披上面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今后我们再难更见那个天真的少女了!
家中动荡,婚姻又迎来七年之痒。丈夫欲纳小妾,你独立凤凰台上闷酒忆吹箫。还未解决这事,北方金王却带兵南下,你们一家不得不流亡江南。做人最无常的便是“命运”二字,从此这温柔女子每一次大醉,都缠绕着家国哀思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光读这几句,谁能想到背后是一个大义的女子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愁啊,愁白了头,愁弯了腰。美人才女也敌不过时间的琢刻,晚年你的生活浓缩在一首《声声慢》。可你怎是会轻易服输的女子!眼看国家大势已去,你悲愤一首《打马赋》,“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忘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纵使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你用尽一生喝最烈的酒,写最浓的词。
千年以后读起你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辛弃疾的“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眼前都会浮现这个不一般的坚强才女,却也只得叹一句“年少莫读李清照,人生最苦是相思”了吧!
【篇十:我最喜欢的宋代词人李清照】
宋代最著名的是词,在那个朝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拥有“婉约之宗”和“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号。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文学氛围浓厚,在家庭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才华过人。年轻时候的她,诗词中或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悠闲自在、闲情逸致;或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多愁善感、惋惜之情,或是“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的孤独寂寞、哀怨忧愁……
李清照早期的诗词中,既有女性的清丽缠绵、婉约柔美,也有男性的坚毅潇洒,细腻微妙、丰富真挚的情感和纤细敏锐的感悟中带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放洒脱,这些都是他人无法比拟超越的。
然而,在李清照人到中年时,金兵入侵中原,南渡后丈夫去世,颠沛流离,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给李清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她对过去国家的思念,对已逝丈夫的怀念,对已往生活的留念,因此她的词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愁苦哀怨。浓浓的忧伤曲调,驱不散、扯不断的伤感,呈现出一位女词人凄凉悲惨的遭遇。“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是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她因孀居生活而产生的寂寞忧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是她对国家的热爱与思念……
我喜欢李清照,我喜欢她的诗词,喜欢她的爱国情怀,喜欢她的胸有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