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乡土人情的作文

【篇一:我爱家乡凤凰城】

我爱家乡,我爱凤凰城!

这里,虽没有险峻挺拔的华山,却有险奇秀丽的凤凰山;虽没有浩浩荡荡的长江,却流淌着低调优雅的二道河;虽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却有四季瓜果飘香的大梨树村。

天空乌云密布,猛然间一声惊雷,下起了贵如油的春雨。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凤凰山朗润起来了,二道河水涨起来了,大梨树果生结来了!

人们纷纷脱下厚重的棉衣,换上了生机勃勃的春装,漫步在万条垂下绿丝绦下,说着,贺着。听几首美歌,唠几句加长,论一论国家大家,谈一谈人生,好不惬意!碧绿的柳丝随着和煦的春风舒展着身体,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向远方。

顺着奔腾不息的二道河向远处眺望,雄伟的凤凰山好似一头雄狮挺立在小城的东南一隅。伴随着夏天的脚步,我来到山脚下,仰望箭眼,你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状态;爬山途中,你会感叹凤凰山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当你伫立于山巅之时,也一定会大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放眼望去,小城的秀美景色、一路上奇石异松,小桥流水,尽收眼底。

漫步下山,想必肚子早已空空如也,此时的最好去处莫过于颇具凤城乡土人情的大梨树村了。下了公路,你会看见一古色古香的大门,上面写着“大理石风景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往里走,溪水潺潺,小桥亭亭美如画。漫山遍野的瓜果梨枣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不断勾起你的食欲,让你垂涎三尺。边欣赏着原生态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青年点。这里你可以饱餐一顿绿色无污染的农家大餐,保证吃的满嘴流油,回味无穷。谈笑间,冬天已不知不觉间来了。

悠悠地,下了第一场小雪。雪是凤城冬季里最纯情的产物,似乎有了它,便有了满街穿棉衣的少女。一条条鲜艳的围巾在空中飘来飘去,总也掩饰不住她们内心涌动的春意,在雪地中漫步,雪精灵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仿佛一床棉被,温暖着大地滋润着来年的春天……。瑞雪兆丰年望着月朦胧的远方,我仿佛看到了凤城美好的明天。

群山围城而绕,沛水穿城而行;凤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座文化之城;凤城,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是座活力之城;凤城,社会进取昂扬向上,是座魅力之城;凤城,明礼诚信蔚然成风,是座文明之城。让我们众志成城,建设凤城活力、魅力的美好明天,让绿水更加碧绿,让青山更加青葱,让生活更美,让城市更靓美!

【篇二:语文作文】

故乡是一座小小的城,城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儿,在这个斑驳陈旧的火柴盒子里,来往的人们就像沉淀下来的小小的尘埃,轻微却又踏实地存在着。——现实地存在着。

没有传说中的山清水秀,没有草长莺飞的雅致,没有热烈浓厚的乡土人情。大多数时候,它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是夏日里滚烫的柏油马路,道上横冲直撞的车子,夜晚刺目的霓虹和闷热气流氤氲下来的大天幕。不知名的小巷里游走着骂骂咧咧从麻将馆出来穿金戴银的中年妇女,辛苦恣睢精明毕露为一毛钱和顾客争得面红耳赤的菜场小贩,公交车上冷漠又粗俗的人潮……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依稀记得孩提时,心很小路很宽,我们总是微笑,纯良恬然得不知道不是所有的微笑都可以换来尊重和理解。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伪装成平和坚韧的姿态,用倔强和现实对峙,从一开始巨大的失望到后来习惯的麻木,年少的心一路跌跌撞撞成一道明媚的伤疤,然后,不得不罢手。

时岁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凌乱无比,被切割细碎牵连出的片段随着那一方的天空渐次光怪陆离——时间在走,心岁在长。突然有一天,世界上某些我们认为美好的面目被现实“呲啦呲啦”地残忍撕开。于是,我们开始怀疑,我们开始恐惧:亲手击破自己的信仰掐死自己的梦想,很可怕。

这时,我们想到了故乡。

它,暧昧怯懦,平凡浮华,向善却又多丑恶,亦如人性。然而故乡永远是故乡。这个上演了我们十几年悲欢离合的地方,这片流过我们血与泪的热土,在以后交叉平行与它渐渐分离又重逢的岁月里,在以后冗长的路途上,它教会了我们用波澜不惊的姿态静看世界万物的起伏。

故乡说:世俗即现实。

然后,故乡的树长成了我们的发,故乡的云流成了我们的泪,故乡的土筑成了我们的躯干……然后,我们成了故乡……最后,湮没了故乡。

【篇三:我身边的民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我们家乡也有不同的风俗,如游神,舞龙等,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游神。

游神就是抬着神像在村里巡游,但里面的门道还是很多的。

游神的时间一般在大年初二,聚集地就是村中心的牛公庙,牛公是我们地方上供的神,传说是隋朝时的一个将军。游神的队伍分为三队,走在最前面的一些中年人,他们负责在一些地方点蜡烛,点爆竹和最令我震撼的点土炮,土炮的构造比较简单,就是一根木棒上套三个炮筒,但是它的声音却十分的响,足以让方圆3公里的人听到,提醒他们游神队伍来了准备好来迎接。

其次就是拿彩旗的和敲锣吹喇叭的“礼仪队”。拿彩旗的一般是儿童和少年,我想选这些年龄的人原因有三,第一就是他们是儿童和少年朝气蓬勃,符合游神期待来年更好的目的。第二就是希望这些人能传承这项活动。第三就是让我们这些人了解村里的乡土人情。在我们这个彩旗队里还分了一下等级。最高的等级是拿将旗的,他是知晓全村地形的中年人,他走哪整个队伍就得去哪,是领头人。其次是我们这些儿童和小孩,我们的旗帜是三角形的小旗,旗的颜色除了黄颜色没有其它色都有,因为黄颜色是将旗的颜色。在小旗上还写了信士的名字和天兵天将的名字。而敲锣吹喇叭的全是老人,因为他们干这行且知道游神该干吗。他们一般走在神像队伍从中。

最后是抬神像的队伍,抬神像的是健壮的青年人。神像一般有四五个,神像中走在最前的就是牛公,它的左右各一个神像,神像中有那霸王鞭的有拿长枪的还有拿其它武器的,形态各异,富有生机。牛公神像边上有个募捐袋,专门接受募捐。募捐来的钱一般由牛公庙的理事会保管。理事会专门负责牛公庙的事务,如修复庙,铸造新的的神像等等。他们也会在游神结束后给我们这些小孩发红包,发包子等等。

游神的路线制定的原则有这一些,如必须绕整个村,到每一户,到达每一户中,户主一般会打爆竹,上香,端水果盘来迎接,有的还会在牛公面前杀鸡,往牛公像上倒酒。还有个原则就是不能走走过的路。因为我们村比较大,且各户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建房子,所以我们一次游神就要翻几座山,过几条河。时间要三四个小时。

现在这项活动还是的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因为比较多的村里人会主动为牛公庙捐钱,我想他们这样做既使为了求平安,求财运,也是为了这项活动能传承下去和下一辈能更好的了解我们村的乡土人情。

【篇四:享受田园生活】

我一直生活在城市,看惯了柏油马路、来来往往的汽车和高楼大厦,这样的生活似乎让我感到有些单调,我内心很向往那种对于我而言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田园生活。去年暑假,我随妈妈一起回东北外婆家,终于有机会让我体验那种向往已久的乡村生活,在外婆家的生活时光令我难忘。

外婆家住在东北的农村,在农村有很多方面和城市不同,路以土路居多,下完雨之后路上都是泥巴,很难走,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下过雨后的那种泥巴路,因为可以肆无忌惮的玩泥巴了。外婆家吃的食物也和我们也有很多区别,我最爱吃外婆做的小鸡炖蘑菇和排骨炖豆角,虽然这些食材每个地方都有,但是外婆家的小鸡真的很香,蘑菇是那种他们自己到树林里采的,妈妈说叫“草蘑”,味道很鲜美,南方没有这种蘑菇。尤其是豆角是我的最爱,外婆家的豆角和南方的豆角有很大不同,豆角粒非常饱满,吃起来很糯,到现在为止,我还经常和妈妈嚷嚷着什么时候咱们还去东北吃豆角。最大的不同是睡的地方不一样,南方睡的是床,而在外婆家睡的是炕,妈妈告诉我北方由于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所以才发明了这种所谓的炕,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在下面烧火,睡在上面就很暖和,但是我前几天晚上睡在上面很不习惯,因为很硬不如睡在床上舒服。

在外婆家的那些日子里我最爱去她家房前的那片菜地里玩,菜园里外婆种了很多种蔬菜,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的蔬菜这里到处都是,玉米结出的果实快要成熟的时候会长出长长的“胡须”来,很神奇;我还发现辣椒有的是细长的,有的是圆形的,甚至还有一些是朝上长的;在我印象中番茄成熟后一般都是红色的,而我在外婆家看到熟了的番茄仍旧是是绿色的,这种番茄吃起来比那种红番茄还要甜;外婆家的葱也让我吃惊不小,嘉兴这边都是很细小的南方人称它们为香葱,而外婆家的葱绝对是巨无霸,外婆家的菜园里种了很多这样的大葱,一垄一垄的,很是壮观。

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农村,虽然在农村没有像城市那样方便的交通,那样灯红酒绿的繁华,但是那里有着城市里没有的新鲜空气、甘甜的井水和地道淳朴的乡土人情,日后我还会再来外婆家住上一段时间,享受田园生活。

【篇五:我心中的美好家园】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美好的家园,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一年四季是不一样的。

春,春姑娘又一次来到了我的家乡,她把冬天缊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瞧!小朋友们又开始玩游戏了!春姑娘把快乐的心情分发给了大家,大家可开心了!春天的微风,把鸟语、花香、树叶都洒到了空中,我的家乡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儿。

夏,春姑娘把夏送到了我的家乡。

“吃西瓜了!”天真热,不过夏已经把西瓜给我们准备好了,夏天的风,虽然脾气不太好,但留给了我们一种挑战感,他让西瓜、葡萄的香味儿溶入到了空气中,人走在大路上,周围就会有像星带一样的香气在你身边回荡,这真是一种让人飘飘欲仙的感觉啊!

秋,秋故娘来了,带着所有孩子的期盼来了。

“看,石榴熟了。”姐姐这么一说,我的口水都快滚出来了。桔子、鸭梨……哈哈,我家都快堆满了水果了!秋天的风,活泼而又轻快,带来了水果,也带来了凉爽。

冬,转眼又到了冬天,她送走了秋故娘,来到了我的家乡。

“堆雪人!”什么?堆雪人?好呀!这不,又下雪了,我们都喜欢冬天,冬天的风带着红包、大糕、糖果迎来了新年,卷来了新衣,带走了旧衣,“新年好!”小伙伴们都去拜年了,看他们手里都是红包,我也去了,你也来吧!

这就是我的家乡,虽然她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没有水乡的温柔,没有山城的秀美,但她有热闹的乡土人情,有动人的四季风光,有美丽的百花盛开,她就是我心中美好的家园。

【篇六:守望遗落的乡间风光】

幼时生活在城市中,对乡村的感知完全是通过阅读、来自于对唐诗宋词的理解。白居易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些诗句总是使我浮想联翩。

一进村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鳞次栉比的茅屋隐藏在茂盛的树冠之下,村子中星星点点的儿童在嬉戏、打闹,在土坡上跑来跑去。老槐树下坐着几个老太太正在乘凉。他们围坐一团,一边话家常,一边操纵着手中的毛衣针来回穿梭,一会儿将毛衣领起来欣赏这件工艺品,一会儿又放下毛衣,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树冠之中不时传来各种鸟类一起鸣叫的歌声;抬起头来根本无法发现他们的踪迹,只能听到他们互相攀比着的歌喉。那些壮年男子哪里去了?一定在田间。

果不其然,农田中一片繁忙景象。男人们光着膀子,身上的骨骼轮廓明晰可变;他们顶着烈日,任其灼伤黝黑的皮肤;他们挥舞着镰刀,将一片片金黄的小麦割倒。汗珠犹如泉水般涌出,滑过肌肤,映着阳光钻入土里。妇女与孩童提着饭桶来到了田头。一阵风吹过,带来了一丝的凉爽;小麦随风而倒,在风中摇曳,形成层层麦浪,错落有致,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亲临乡间,渴望亲身体验那种乡土人情,但只找到了遗落的乡间风光。

走进村子,满眼是浓厚的商业气息,想象中的古朴气息一去不复返。农人们在街边摆着三三两两的地摊,带有浓重口音的吆喝声回荡在小村上空,很是杂乱。孩子们不在外面疯跑玩耍,而是在家低头打着游戏。繁华地段车水马龙,嘈杂的鸣笛声接连不断,惹人心烦,年轻人大多去城市打拼,大片的农田荒废着,很是惨淡,很到没有了成片的麦浪。

天黑下来,商店门口的招牌亮了起来,路灯也将街市照得灯火通明,宛若白昼。出门闲逛的人们成群结伴,一片繁华景象。

曾经的乡间风光,遗落了。

只能静静的守望,守望那遗落的乡间风光。

【篇七:活得踏实走得更远】

人生的舞台是由一步步的、鲜为人知的艰辛构筑而成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有走好每一步,脚踏实地不断迎接挑战,才能不断增强自身,走得更远。

生活的节奏需要我们活的踏实。必须顺应生活,顺应时代要求,遥想回到当时新中国新生之时,一系列的国家建设如大刀阔斧般展开,却正如“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大跃进群众赶英超美。大炼钢铁一蹴而就的理想大同社会。然而,终因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导致更多建设没有取得优秀成果,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这也是新时期中国落后西方的重要原因,走得多么仓促,一味的平均共产主义笼罩在国民头顶上,带给人们的无数阴霾挥之不去,谈虎色变,我们的时代不需要一蹴而就,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做踏实的麦田守望者,才会有最完美的丰收喜悦,巩固我们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活得踏实,立足于当下,也许我们没有陶渊明那种投身山野丛菊的悠闲,但至少有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情怀,没有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放荡胸怀,也必须有“凌寒独自开”的孤芳自赏的决心,注重当下,并非只注重眼前,放弃长远,而是立足此刻,志当存高远。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美风景,踏实的姿态迎接风雨的洗礼,挑战未知,终能从冗微知著中顿悟人生前进途中的大道理,让自己不再疲惫,而是像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客留鸡豚”的乡土人情。踏实此刻如一杯清冽的凉茶,减缓心头的乏味,给饥渴的落难者以心灵的抚慰,给抬头攀登的越野者前进的信心,挥洒出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狂傲不羁,更能释放出范希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济世心态。活在当下,走的踏实,不一样的精彩将为你铺展开来。

走的踏实,明确自己的位置,知耻而后勇,迎难而上,追求更完美的人生巅峰。没有蜜蜂日复一日的辛勤采蜜,怎能饱尝蜂蜜的甜美;没有蚂蚁共同的协作分工,哪有美轮美奂的神奇宫殿;没有风雨的洗礼,又怎能欣赏到怡人的彩虹,有付出就有收获,收获的多少更在于细致中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决定成败,抓住机遇,促进人生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活在当下,走的踏实。做辛勤的蜜蜂,细心的蚂蚁,我们需要苏轼泛舟游于赤壁的“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更可取于他的人生进退不在乎的旷达,握住改革开放的方向盘,走的踏实与智慧,去创造不一样的人生,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一种美,活的踏实,走得更远,更远!

热门推荐
1与君书
2暑期作文
3感恩作文
4西红柿的自述
5妈妈的微笑
6生命的意义
7看那场雨
8幸福的
9战胜胆怯
10牵动心灵的声音
11可爱的小表弟
12调皮着长大
13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14照片里的故事
15活动倒计时
16我的爸爸
17现在的生活
18我不放弃
19我们更需要他们
20背书
21我从爸爸那学到了乐于助人
22偶尔停一下真好
23个子矮的烦恼
24春天的礼物
25家庭的支柱
26
27灭鼠记
28成功源自自信
29那个雨天,那些快乐
30秋天的田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