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梦想】
用情感演绎故事,塑造一个又一个的形象,尝试不同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或是让观众笑得合不拢嘴。这就是我的梦想——当一名演员。
人的一生从事的职业不会太多,但当一名演员,却可以扮演许多的职业,尝试不同的生活:警察、医生、艺术家、工人、农民都可以扮演,领略各种职业的酸甜苦辣。演发明家,用奇思妙想改变世界,演科学家,探索无数未知的奥秘;演妙手回春的医生,奇迹般地解除病人的痛苦。演绎虚幻的神奇世界,或是跨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品评战国七雄、三国鼎立的局面;回到红军长征的年代,吃树皮、草根,体会当时艰苦的生活。同时,也让观众从中有所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以演好人,也可以演坏人,可以演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也可以演阿谀奉承、手段毒辣的卑鄙小人。可以演有坚强意志、有商业头脑的女强人,也可以演温柔善良、多愁善感的小女人等等。
我的梦想并不伟大但也不烟波浩渺,也可能不能实现,但我将一直怀有期待,因为它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如果有一天能实现,我将全力以赴,用最出色的演技给观众带来快乐。(公众号:远方语文)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们放松的音乐;书是人们知识的海洋;书是人们智慧的源泉。每当一排排字跃然洁白的在纸上时,我都有种想读完它的冲动。
最近,我刚看完四大名著之一的一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述了在东汉末年,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魏国的曹操三国鼎立时发生的各种激烈的战争,其中最精彩的战争就属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得到许攸后,听从他的意见,最后以奇招以少胜多的战争。
经过一个月持之以恒的努力,我最终读完了这本《三国演义》。看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对诸葛亮有着无比的敬仰之情。诸葛亮是经过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他出山后对主公刘备忠心耿耿,从来都没有半点想造反的思想。他的计谋为刘备立下许多汗马功劳,最后帮助刘备统一了蜀国。就是因为这样,我要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当务之急就是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学校,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不光如此,我还要学习赵云的勇猛,做任何事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学习张飞宁死不屈的精神,学习周瑜有勇有谋的精神,学习关羽忠义不畏艰难和勇往直前的品质。但是我对三国鼎立最后的结局感到可惜。因为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每次为刘备提出计谋后,曹军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刘惮软弱无能,导致蜀国灭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不仅了解了古代的历史,还懂得了许多国家英雄的高尚品质,并决定学习他们所有人的优点。但仅仅只要这志向是不行的。“善于从别人获得力量,”用新的眼光去看一个人!
【篇三:论唐朝】
无关时间,让我们把历史的目光转向千年前,那个宏伟、繁华的唐朝——那是一个多么繁荣昌盛的时代啊,繁华的都城,错落的人群,伟大的帝王,一切,都像童话故事一般美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让外国人对中国心生向往之心,对中国满是期待。当我们说起唐朝时,都是满满的骄傲。
先不谈唐朝后来的衰落,我们来看一看唐朝中鼎立的流传千古的人物吧——李白,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一生中留下了几千首供后人欣赏、赞叹的好诗,首首都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那惊人的风采,让人叹而观止。李白的一生狂傲不羁,向往自由,不盲目地追求名与利,只求能平平安安地做自己,快乐地度过此生。他在饮酒时,写出的诗更是风采无人能及,让人不禁由衷的赞叹李白真是一个诗“天才”。
李白的一生也留下了很多对唐朝略带嘲讽的诗,李白去世之时刚好处在唐朝快要没落的时候,的确,没有永久存活下来的时代,唐朝,这个繁华的、昌盛的朝代,终于也迎来了终结。唐朝,这个璀璨无比的时代,宛若众多星子中一颗璀璨耀眼的繁星,永远闪烁着夺人眼球的光芒,即使经过短暂的陨落之后,它的美好依旧会被后人所记起!
【篇四: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呀!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曹操是一个心怀不轨的人,刘备是个忠厚的人,他三顾茅庐,三次请求孔明出山助他获天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还结拜成了生死兄弟呢!书中还有足智多谋的孙权,英俊吕布,义气关羽,勇猛张飞等。这些人物对我印象很深刻。
《三国演义》中,曹操称帝魏国,刘备称帝蜀国,孙权称帝吴国,这样就引起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当中,公元263年十一月,司马昭伐蜀,蜀国亡,紧接着,司马炎夺位,改国号为大晋,定都洛阳,两年后,魏国亡。公元279年,司马炎拜杜预为大将军,领水陆大军二十万,战船无数,大举伐吴,吴国皇帝降了西晋。
就这样,三国鼎立结束了,天下终于归了司马家族,西晋建立了统一的权力,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文化,而且让我知道三国中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我喜欢看《三国演义》。
【篇五:好书伴我成长】
我喜欢读书。只要一捧起书,我就会被书迷住,每本书都有可以吸引我的地方。
一本本好书伴我度过了美好的時光,一本本好书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喜欢上了迷宮类的书。走迷宮時,看上去到处都是路,但是只能有一条可以通过到终点。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越看越喜欢。穿越迷宮隧道时时常走错路,但是我不灰心、也不放弃,这条路走不通再走另一条,那条不行再来一次,到最后我总能找到正确的路线。我看过太多迷宮类的书,所以现在只要一看我就能立刻找到正确的路线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眼力,更磨练了自己做事的耐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慢慢喜欢上了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我喜欢唐诗的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坚持背诵一首唐诗,时间一长我居然能背很多唐诗。一次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时我还拿过背诵冠军。背诵唐诗不但让我认识了许多生字,而且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而現在,我还喜欢上了三国。三国鼎立时代英雄倍出,我很崇拜这些英雄人物。刘备宽厚仁义、关羽忠肝义胆、诸葛亮料事如神、曹操狡诈多疑却有雄才大略、周瑜才华橫溢却又嫉妒多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
一本本好书陪我度过美好的時光,一本本好书也将陪伴我迎接灿烂的明天!
【篇六:书香伴我成长】
书香伴我成长,成长离不开书的陪伴,小时有连环画,现在有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等,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却还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从儿时看到现在,从简单儿童版看到原著,可为什么给人的感受却不曾一样?
儿时觉得刘备是大草包,处处躲在关张二人身后。现在觉得刘备是一位似英雄却非英雄之人。
儿时觉得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很壮烈,很豪迈,可现在觉得不过是痴人说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天长地久,千里共婵娟。生命宝贵,有愿意与他人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吗?那是不是虚假的谎言?
儿时觉得曹操是一位奸雄,可现在却觉得他不是奸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用点心思如何活下去?如果没有他的胆大和智慧,三国鼎立的局面能这么快消失?然后出现司马家夺权,出现晋朝,唐宋元明清吗?会出现许多伟大人物吗?会出现新中国吗?会出现繁荣昌盛的当今社会吗?说不定现在还处在封建社会。
《三国》亦是《三国》,只是看它的人变了。
儿时的阅读是随着罗贯中的贬曹赞刘观点进行的。而现在的我阅读时则是从个人心底感受到的,是有自己独特发现的。
【篇七:诚信是万物之本】
古人云:“事无信则不成,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诚信即诚实守信,往深层理解,还可以是待人真诚,相信他人。
我们从小就听惯了“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一次次的欺骗别人,最终导致了“羊入狼口,无人应急”的下场。而如今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就更需要诚信的优良品质来提升自己,武装自己,开拓事业。无诚信,何以在商业界求一立足之地?香港巨商——李嘉诚如果没有给商伴一个“诚”字,何以成就今天的大业?
可见诚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但它又是强国之道,因为只有诚信才有天下太平,才有社会一片祥和。
诚信是待人的真诚,只有真诚才会对人尊敬,才会有人为己用的可能。因为真诚才会有周公的“一日三吐哺,一沐三束发”,帮助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因为真诚,才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形成了鼎立天下的三国之局面;因为真诚,才有魏征的频频进谏,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这些人都是因为能够礼贤下士、待人真诚,才成就了人生的伟大,造就了国家的富强,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一段段佳话。只有待人真诚,人才以立,事才以成,国才以强。否则何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来“舍生救主”、“万死不辞”?
信亦是对他人的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为信任才会有“才有所用”;才会有“白帝城托孤”,才会有司马迁无畏地为李陵辩护。“诚”与“信”紧紧相连,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延伸。
以诚挚心待人,以信任人用人,事则以成,人则以立,国则以强。
【篇八:我评诸葛亮】
不少同学大赞诸葛亮,认为他才能杰出,是完美的圣贤。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诸葛亮并非如大家所说那么完美,他也只不过比一般的谋士稍微高明一些罢了。
首先诸葛亮的目光不够远大。他隐居隆中,看来本意是要选择贤明的圣主,可当刘备三顾茅庐,他便投向了刘备。我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他应当跟随曹操。曹操文武双全,又善用人,是个成大事的人。刘备志向不够远大,文才武略并不出众,他只不过是靠皇亲的光环和几个结义的兄弟罢了。况且张飞勇猛无谋,关羽太重义气,难成大事。在隆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三国鼎立前还可以,而对三国鼎立后预见不当。三国鼎立后,多次出兵进攻兵强马壮的魏国。想统一天下,其实这样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他应当先使蜀国强大起来,再考虑进攻魏国。
诸葛亮也不会用人。作为三军统帅,用人非常重要。诸葛亮明知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又和曹操交往很深,却让他守华容道。关羽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但还是放走了曹操,使蜀国失去了一个取胜的大好机会。马谡是个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刘备也对诸葛亮交待过,不能重用马谡,但他偏偏把守街亭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马谡,最终使蜀国失去了这一军事要地。
此外,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做法也不可取。这样做精神可嘉,但要手下那么多的人干什么?只会使他们养成懒惰、事事依靠的心理,当出现问题时,只会请示,拿不出解决问题方法。诸葛亮自己也最终劳累而死,死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后来蜀国多打败仗,最终被魏国灭亡。
所以,我觉得诸葛亮并非传说中的那么神奇。
【篇九:寻找孔明】
跨越千年,我来到这动荡的年代,只为寻找那一代名相—诸葛孔明。
茂林修竹,小溪涓流。在这硝烟四起的年代,似乎只有这儿才有安静养心之所。篱笆栏后,烈日头下,汗水点滴,白衣飘飘。这难道就是饱读诗书,文采斐然的诸葛孔明?他抬起头,我看到了一双俊俏双眸中闪烁着的智者的光芒和一颗济世平乱的心。
站立许久,刘关张一行来到这本应平静的南阳草庐。孔明却收起行囊,向深林行去。或许他早已知道,这一次进山,便是他开三国鼎立之势的最后一次自然之旅,从此天下将不再平静!我看到的是他脸带忧虑与伤感,这难道就是那意志坚定,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
骑上战马,跨越涧溪,穿过竹林,仰望头顶冉冉升起的孔明灯。我看到的是面如冷铁的表情,他已知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必遭失败,但忠主之心,济世之情萦绕脑海,纵肝脑涂地,也决心一统天下。
这就是那叱咤风云的诸葛孔明!
刚入刘备军营,便遭长坂坡的惨败,损兵折将,众人白眼。摇摇羽扇,他胸中自有一番乾坤。淡然处之,如临琐事,欲联东吴。他知晓,三分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
我欲寻找孔明,那个叱咤战场,从容不迫的谦谦君子,一个心系天下的侠客。
联吴抗曹,火烧赤壁,调虎离山,巧取荆州,锦囊妙计,智退吴兵…在这一堆堆胜利面前,我看到的是一张愈显沧桑的脸。面对苍天,他竟留下眼泪,这难道就是那坚不可摧的诸葛孔明?
三国鼎立,众星归位。双鬓已见斑白,鹅毛羽扇早已瘦弱不堪。七擒七纵收孟获,他看到了外族对蜀的反对;大意失荆州,云长逝战场,他看到国内形势的严峻;白帝城托孤,新主无能,他看到蜀暗淡的前途。可他仍旧不该那颗忠义之心,那个凌云之志。这才是那个坚强的一代名相---那个让我久久找寻的诸葛孔明。
纵然是刘室微小,他依旧坚定的走出茅庐;纵然是胜利满载,他仍不变对时局的担忧;纵然是国力衰微,他也未忘主公的知遇之恩。
我在寻找这样的圣者,一个心怀天下,鞠躬尽瘁,本心依旧的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