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君主的作文

【篇一:独处,也是一种享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272年前的李白,怀才不遇,无人亲近,只得以月为友,寂寞无比;“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041年前的李煜,由君主变囚徒,有着无以言表的寂寞。幽居独处,对他们而言,是寂寞,是痛苦,是折磨。但是,现在的我,却觉得,有时候独处也是一种享受。

华灯初上,我回到了家。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房间,看到爸妈留下的纸条。看来这次,我要在家里一个人过了。真好!我正想体验一下独处的滋味呢。

我环顾四周,静悄悄的。这么大的一片空间,只有我能主宰一切,就像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不再会有人敢来干扰我,不再会有人来对我指手画脚,要我干这个做那个,不准我做这个干那个了。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俨然一个君主,威严地俯视着我治下的臣民。看着一动也不动的桌子、椅子,沙发上的抱枕熊,隔板上的吉祥猴、兔斯基……感觉一切都被我的威武和霸气所镇住了,一动不动,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我满意地半躺到沙发上,两腿“嗒”地一下架到茶几上。闭上眼睛,戴上耳机,隔绝了世间一切喧嚣,只有动人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那叫一个美呀!

听着,听着,恍恍惚惚地,我成了歌中的那个人。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慷慨激昂,在这个只属于我的天地中放肆地吼,卖命地跳,尽情地演。五音不全也好,喑哑难听也好,没人会管,没人能管。在这个一个人的演唱会中,没有主角,没有配角,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哇奥,那叫一个爽啊!

吼够了,跳累了,和衣一躺,瘫倒在柔软的床上,随意拿起一个东西,一本书,一支笔,一个玩偶,对它倾诉自己一天的苦闷或快乐。没有人粗暴打断,没有人严厉评说,没有人乱出主意。叽里呱啦地说完,长吁一口气,真是大快人心啊!……

感谢这一段独处的时光,没有一切的束缚,没有人对我说三道四,让我细细地感受一个人的世界,这时的我,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朋友们,去体验一下独处吧,去享受一下独处吧。人多,热闹,不仅仅会给你带来欢乐,也会带来疲倦,而独处,有时却会带来心灵上的平静和安慰。

真的,有时候,独处也是一种享受。

【篇二:友谊作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古至今,关于写友谊的诗句和名句数不胜数,这说明了古人对友谊还是很重视的。交到一个朋友很容易,但是对于知己来说,知己难寻,知己难觅。友谊的谊,言字旁加一个宜,表示适合说的话,也就是知己,会懂你,知你所想。

两个人之间,不一定就是爱情,也不一定是其他的情愫,有可能是友谊。人生觅得一个知己便已足够,多不好,无亦不好,一个便足矣。友谊之间拥有着信任,才能使友谊更长久。

俞伯牙和钟子期是因琴相识,因琴结缘。俞伯牙弹琴很好听,但是懂得他琴音的人却很难遇到,人们都只是赞美,不懂伯牙所弹之想。而后,伯牙遇到了子期,是他一生中最满足的事。伯牙弹琴,子期必知其意,伯牙再次弹琴,子期必懂之。世上知伯牙者,为子期也。于伯牙而言,遇子期奶终身不憾。两个人因琴相识,造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乃至子期故后,伯牙伤心欲绝,破琴绝弦来缅怀子期,所以有了伯牙绝弦为子期。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可谓是生死之交。俩人素未谋面,甚至相距千里,可他们彼此都仰慕对方,互相赠答。他们之间是知音之恩,即使未谋面,可对方的才华让他们抑制不住彼此去钦慕。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听闻,便连夜赶去为郑少谷办理后事,安慰其亲属,他们乃生死知遇之交。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友。可因为选择拥护的人不同,也就造就了他们的立场不同,可并未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而后管仲因事入狱,鲍叔牙把他救了出来,还向其君主求情,还把管仲举荐给君主,自己就退位了。最后由管仲辅佐。从此,管仲帮助了君主大力推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第一霸主。管仲与叔牙之间的交情胜于一切。

【篇三:逆境出人才】

“平静无澜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宁舒适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哲人如是说。古往今来,多少英才被淹没在安逸的暖褓里,却有多少能人崛起于艰难困苦中!

人生风雨兼程,逆境出人才!

亲和的风,温细的雨,无波无澜的海洋安静祥和。能看得见舟航与风雨拼抗的毅力?能练就风雨无阻的远航万里的船舟?当然不能!只有在波澜汹涌的时刻,才能遇见船舟的真正实力与抵波浪风雨的力量!安逸的环境是造不出真正的人才!想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只会悲戚空吟“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哪会使能才兼备的治理国家之栋梁?他的人生,因沉浸在酒色的安逸中,而注定脱节君主的宝座,成不了安邦兴国之才!

逆境出人才。

想同为君主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人尽皆知。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境,他忍耐,他奋斗,终于凭着与逆境奋争的执著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才是一代枭雄!卧薪尝胆,迎难而上,他才是他人生中的英才!李白一代诗仙,却屡遭贬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面对逆境时的勇气,“长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面临挑战时的自信。纵使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处处是逆境,但只要有面对逆境的勇气,有面对挑战的自信豁达,迎难而上,驾勇气之舟,扬自信之帆,你就是自己的生命里的主宰!

逆境出人才。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平三遇大失败,却不从轻易言败。逆境是成就他非凡人生的资本,是创造一个伟大苹果时代的马达。即使病魔交缠于身,他也咬紧牙关,积极创新,与病魔抗争的顽强,与生命逆境对抗的勇气,成了他绝妙灵感产生的助听器。风雨兼程的人生才最尽完美,逆境才能更突显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逆境出人才。

【篇四:是国家错了读后感】

当正义的声音遭遇国家的压制,当真理的呐喊遭受强权的威胁,当个人的权利与尊严因所谓的国家利益而遭受无情的践踏,我们应怎么做?国家又应怎么做?

在文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德雷福斯案的始末。1894年,犹太人德雷福斯被指控出卖军事机密而被判处终身监禁。而一年后,情报机关意外的抓住了一名间谍并证实了德雷福斯的清白。可这时,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军方并不想向个人(更何况是一名犹太人)道歉。于是,真正的间谍无罪释放,而德雷福斯只能继续做他的替罪羔羊。

此事发生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人权宣言》的诞生地。有人站了出来,斥责这黑暗,却被军方滥用权力而驱逐,他就是左拉。

可谬误的阴影最终无法挡住真理的阳光。左拉黯然离开后,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为德雷福斯辩护,为左拉辩护,为每个个体的权利与尊严,也是为国家的荣誉与利益辩护。终于,1906年,军方败诉,政府和法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正义与真理终获胜利。

国家向个人道歉,承认自己的过失,是不是有些荒谬和不可思议呢?是不是有些奇怪和难以理解呢?当然不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即使是圣贤,也会犯错。那么就没有谁不会犯错了。而任何国家机关也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也无法避免错误。既有错误,就必须承认,必须道歉,无论双方的身份与地位是否对等。

在错误面前,承认者有之,不承认者亦有之。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的墓前毅然跪下,既求得犹太人对纳粹德国的宽恕,也求得了自己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尊严,也使德国成为了推进欧洲联合的重要力量。而另一个轴心国日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则可谓是煞费苦心,至今仍是使亚太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对于古代君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导致改朝换代的例子可就太多了。大部分亡国之君都是这样身死国灭的。而那些类似于崇祯的君主,纵使自身肯认错,能听取别人意见,可光凭他们也是无法拯救上一代留下的倾危大厦的。或许,君主不肯也不能承认错误也是封建制度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因此,既然错误必然会产生,又为什么不肯承认呢?为什么不肯道歉呢?大国可以向小国认错,国家可以向个人道歉,而道歉者并不会因此显得卑微或是损害所谓的“国家利益”,正相反,历史会将其永久铭记。

【篇五:百善孝为先】

孝,古往今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许多伟人都将孝体现的淋漓尽致。

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自己的身体爱护,不受他人诽谤这便是一种最开始的孝。自己立身行道。让后世扬名,让父母变得高贵这是孝的归宿。孔子认为孝起始于侍奉长辈,中间则起始于忠诚对待自己的君主,而孝的归宿便是自己立身。在我们看来孔子口中的不仅仅对待自己的长辈,还要对于君主、自己。而我们自身只能做到对于长辈的孝,所以我们更需要专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敬自己的长辈。

在周文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这种对父亲专注的孝。周文王每日都要问候侍者三次,来了解父亲的身体状况。微有偏差,文王便不能正常的行走。只有当父亲寝食恢复正常后,文王才会安心。不仅如此,每一次都仔细观察父亲哪一种食物爱吃,并在下一次叫人多准备一些。在最后周文王像他父亲说得那样壮大了周朝。这种对长辈的孝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

不仅在古代,现代也有许许多多的事例体现出了孝。在一个普通的小学生——谢扬琳,发生了不幸。在她的生活中,本来虽然穷苦但是却有温暖幸福。可是她父亲却失去了右臂,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她母亲的身上,可她没有放弃她的父亲,在兼顾学业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回到家照顾父亲。还得在回到学校去学习。她还在家中的小花坛中种蔬菜以此来补贴家用。正如她所说的“父母恩情重于泰山,知恩报恩不忘本。”这就是一种最真实的孝。

中国有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中孝也是很重要的。“孝、义、廉、耻、忠、信、礼、悌、耕、读”十个字,以“孝、义”两字为首,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孝的看重。所以在此我倡导同学们要有一颗孝子之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篇六:读孟子有感】

《孟子》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体会颇多。

孟子一生都在追求仁义,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孟子对“仁”的重视。在第一章第一节,孟子初会梁惠王时,对王“曰利”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仁”的重要性:“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在第二节,我们便认识了周文王这个人物。他就是以“仁”来行王政的典范。《孟子》书中多次提到这位伟大的君主。他建台子,挖水池,老百姓都很乐意帮忙,在文王说不着急时,竟还愈加卖力,还将台称为“灵台”,将池称为“灵沼”。麋鹿鱼鳖都可以在其中快乐地生活。各国老百姓都愿意成为文王的子民,在其治理下过上幸福的生活;面对蛮横无理的昆夷,文王还可以放下架子,做到有礼有节,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所以,他深得民心,成为百姓“引领而望之”的君主。这才会有后来孟子的一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这就是仁德的魅力,有仁则王。

“仁”的力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论何时何地,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民谋利的君主和官员,永远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汉文帝在位时,躬行节俭,励精图治。采取了“薄税敛”、“省刑法”、“以德服人”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富裕,天下小康。焦裕禄为兰考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后成为官员们学习的优秀楷模,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干部和群众……

“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为政者,我们每个人都要将孟子主张的仁义藏于心间,处处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仁处事,这个社会才会和谐美好。孟子的仁义主张在当时虽不得赏识,但是却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考验,我们现代人应深刻领悟,将其发扬光大。

【篇七:从此,我不再“谋权篡位”】

青苔瓦片,古旧屋檐,黄土墙坯,几只春燕就在这里筑巢了,偶尔能见到大鸟给雏鸟喂食,雏鸟与大鸟相互依偎,场面真的温馨极了,不知不觉间,有我主演的“电影”又在脑海浮现……

“凭什么我总要被你们管!太不公平了!现在都提倡人人平等,可为什么我们家还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且我还是等级最低下的!今天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我歇斯底里的咆哮着,面部胀红,青筋爆起,想看到红布的疯牛一般,完全失去理智的样子。想知道我变成这样的原因吗?可是故事正发生在高潮情节,请稍等,带我脱身后细细为你道来事情原委。

“各位考虑一下我的建议,我先去趟厕所。”我们正在召开家庭会议,主题很简单就是平等。好了,我的目的简单粗暴,那就是拿到“玉玺”,坐上“龙椅”。再明了来说,就是独掌财政大权。停!我好像听到爸爸在叫我,我先出去看下。

“孩子,经过我们的协商,我们同意你的想法,不过你看情况,该商量的事情一定要先和我们商量,这是我们家的‘国库’,你可千万保管好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晋升为君主了。”什么?同意了?这么快?我真的不敢相信,可是当我接过那沉甸甸却散发着痛得刺眼的金色光芒,真真实实的卡和存折时,我知道这都是真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以祝贺自己升官为由带领全家出去下馆子,刚开始我真的沉浸其中享受乐趣,可是渐渐地问题都出来了:那天早上刚起床,我口渴的要命,可打开冰箱什么都没有,“冰箱里怎么什么都没有啊!”“你拿着钱呢,我们没钱买啊!”“可是不是刚给你们发过钱吗?”“是啊,你一次就发二十,我们都是大人了,比你更花钱啊!早没钱了!”“那你们怎么不去上班啊!”|“反正有你养着我们啊,上什么班,累死了!”“我,我………”我看着手中花的所剩无几的钱,我开始后悔了,都怪自己太自以为是。

爸爸妈妈每天省吃俭用,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我这才上任几天就弄得一团糟,就别说什么大事了,连柴米油盐这点豆大的事都不知所措,我真是不该打肿脸充胖子的,再看看爸爸妈妈的脸上被时光才出来的一条条疤痕,谁都不知道,也不能想象他们为了挣钱是怎样把一根根青丝披上白霜,连太阳公公都把他们晒不黑了。天哪!自己的这些行为真可笑!

鸟儿都知道哺育之恩,我们当然应该去做更好的诠释,于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谋权篡位”了。惟愿时光能够慢些走,不要再让他们变老了。

【篇八:曹操我想对你说】

曹操,你好!在《三国演义》的你被塑造成一个阴恨、多疑、毫无道义,不顾他人的小人形象。但我想对你说:你虽然不是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应该被世人唾骂的狗贼,而且你是一位好君主,一位足智多谋,三思而后行,真正的枭雄。

宁让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想必许多人都听或看到过这句话,从而认为曹操是一位不仁不义,毫无贤德的狗贼,但我知道你并非不仁不义,只不过不想装自己很贤德,比那些闲得慌的君主好太多了,你虽然是枭雄,但也有仁德之心。

曹操,你是一位好君主。在你上任期间,恢复生产,鼓励改革。终结了北方汉末的混乱,使万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面对武圣关羽时,你不忍心将其除去,虽知其心在汉,却能将他留了下来,并给予他吕布的坐骑---赤兔。面对为救公主之子阿斗的赵子龙,你明明可以下令乱箭射死他,却下令不许放暗箭,未料到他七进七出,斩你数十元大将,而你却更加欣赏赵子龙,你是个爱惜人才,赏识人才的君主。

曹操,你携天子令诸侯,从而掌握半壁江山,借吕布之手杀尽敌手又将其杀死,因内心多疑而斩杀自己数位名将,谋士。作为一个君主,你狠下心来一统天下,有大局观念,虽有些残暴,但又让百姓更快地迎来了和平安康。与你相比的刘备不过是一个只会哭的戏子。而孙权,不过只是继承父辈先业罢了,而你,以一人,一颗雄心,放下的那些所谓的道义,杀出一条血路,终加冕为王。

曹操,你与日月同辉,千古无双。你足智多谋,有大局观念,善于用人。你足以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惜未展身手,抱憾而终。但曹操你虽是奸雄,却比那些忠义之人好太多了,你不是个好人,但你却是个好君主,千古难逢的好君主。

【篇九:万事始于礼】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仪,那么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可见传统的礼仪对于人的重要性。可以说,学习礼仪,是做成万事的基础。

想要学会做人,先要学习礼仪。一个婴儿出生,最先学会的应该是会叫爸爸妈妈。称那个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为父母,本身就是对二人的尊敬,是对二人最简单的礼仪。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合格的父母会教授孩子越来越多的礼仪。有要见到亲戚的称呼,有吃饭的餐桌礼仪,有一句又一句的礼貌用语。或许除了学会说话和走路,这些内容是最先学习的。那么为什么要先学习这些内容?它可以让孩子懂得礼貌,懂得身为人在世,是有规则约束的,是要学会感恩的,是要向善的。让这种意识深扎孩子心底,让孩子能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立足社会。

想要学会为政,先要学习礼仪。孔子说,君使臣以礼。为政者,对臣子要以礼相待。这个礼指什么呢?我认为是对臣子的仁德和信任。臣子协助君主管理国家,对君主毕恭毕敬,君主就要用自己的权利普济天下,让国家欣欣向荣,作为对臣子们呕心沥血的支持的回报。

君臣之间一来一回,或许不需要太多的治国大道理,便可以以礼服人。精忠报国的岳飞,一心抗金,君主却不愿信任这个爱国英雄为民着想只愿守护自己的小利益。南宋的覆灭,难道不是君臣无信君臣无礼造成的?为政者,身居高位却不懂舍小为大,怎么教天下百姓归顺?不懂得礼仪,怎么教国家傲立于世?

不论做人还是为政,都离不开礼。仔细想想,为什么父母更愿意我们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学习一切有关礼仪的东西,难道不是以尊敬,感恩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行为吗?仔细想想,为什么身居高位的为政者也要遵守礼仪。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身兼治国重任要以身作则,发自内心的去爱子民吗?若想成就自己的价值,想要国泰民安,就要以礼为本,心怀对他人的爱,需要对他人利益的考虑。所以礼的内涵,还是孔子所言的仁。礼只是仁的外衣,是仁的表现形式。只有每人以礼仁为基,才有可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才有机会能统领天下向着和谐发展。

希望我们每人都心怀仁德,以礼待人,方能铸就更和谐的社会,方能助国腾飞。

【篇十:《孟子》读后感】

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文化的《孟子》。

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寥寥数语,却将《孟子》精要概述无疑。可见,孟子的思想之于孔子,既是继承,更是升华。孟子也强调仁义,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的大道,倡导“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谓之本心,且与仁义礼智分别相对应。孟子对梁惠王说“仁者无敌”以强调“仁”的作用;对齐宣王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推广仁爱之心;孟子还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可见“仁义”在孟子学说中的重要地位。而“性善论”则是说人性本善,通过自觉努力,完善道德,人人都能成为圣人。

《孟子》中也出现了大篇幅的君主与孟子的对话。孟子作为世人的表彰,梁惠王、梁襄王、滕文公、齐宣王均问事于他。而孟子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推行“仁政”之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推翻了君王一贯高高在上的思想,讲究“民为邦本”,这种民权驾于君权之上的说法比法国卢梭的民权论早了一千多年。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认识到了人民才是政权的根基。其次,孟子认为君为人父母,不仅要有贤德、重义轻利,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所以喜爱音乐的齐宣王才能明了“与少乐乐,不若与众”的道理。又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在学习方法上,孟子也有诸多主张。他认为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君子深,造之以道”,也包含了我们今天科学学习的眼光;他也注重“自得”,即自觉学习:“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所以要自觉地有所得,才能彻底领悟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所有。另外,还要广泛地学习,达到融会贯通。而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与孔子一样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善于使用问答,从不代替学生作结论,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开动脑筋。孟子还提倡“专心有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其中很多部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另外,孟子对为人师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讽刺了那些“以其昏昏”却妄想“使人昭昭”的人。即教师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使学生明白,在提升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

接下来谈谈个人修养问题。我们都熟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孟子提出“自暴者,不可与有信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然而个人意愿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类似于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并不总是以外界环境为转移的。

孟子提出的“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取伤廉:取了有损于廉洁之称,大家都能够理解。而“与伤惠”是指给了有损于惠爱的称号,是叫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不滥施恩惠。至于“死伤勇”,是指死了有损于勇敢的称号,有时活下来比死去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也教导人们要珍爱生命,永远不要轻生。

现代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会遇到许多难以决断的时候,《孟子》一书给了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抵抗的诱惑,孟子告诉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诱惑时时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抉择,孟子又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要的时候要“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人生在世,总有失意的时候,这个时候,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并不能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养气”要在平日里合乎道义,不可拔苗助长;他也教会我们知足常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他更是道出了坚持到底的难能可贵之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放弃,以往的一切努力也在此时化为乌有;他还提出了个人对自身的要求,对国家、对社稷的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他能掌握对方的心,读者的心,使之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走进了他用语言布下的圈套,这就是孟子语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作为面对君主的说客,孟子这么做也体现了他的智慧,比起直言不讳的谏臣,孟子的话更易被君主们接受。正是由于孟子的雄辩才能,才出现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局面。他善打比喻,几句话便能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出梁惠王仁政不足,更可贵的是他向梁惠王提出的建议中还包含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在保持自然的一个平衡状态,孟子思想之先进可见一斑。他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告诉齐宣王,有些事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个人不愿去做,而大王不行王道也是因为不肯做而得不到民心的。再有,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以此类比人心,就更需细细衡量。

孟子思想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及其语言中放射出的艺术魅力是无法让人忽略的,在历史积淀下一直熠熠生辉,愈发珍贵。尽管当时孟子无法将他的理想实现——改变诸侯割据局面,一统中国,养名教民,可后人能从《孟子》中汲取更多精华,在儒家文化中感悟大道,努力提升自我道德,将孟子学说沿用到当今社会建设及立身处世之道中。

热门推荐
1扬州作文
2广州春节作文
3我的妈妈作文
4暑假趣事作文
5我的妈妈作文
6暑假的作文
7植树节作文
8我爱冬天
9观《狮子王》有感
10做家务作文
11母亲
12植树节的作文
13种绿豆观察日记
14有趣的寒假作文
15植物作文
16我喜欢的小动物
17写给新初一的自己一封信
18发明机器人想象作文
19心中的那抹晚霞作文
20考试的作文
21会飞的母鸡童话作文
22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作文
23暑假记事的作文
24夏天写景作文
25初二写景作文
26春节的美食小学生作文
27劳动节的作文
28品位书香,迎奥运作文
29有趣的寒假作文
30我的拿手好戏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