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京腔的作文

【篇一:到爷爷奶奶家问“大事”】

在去爷爷家的路上我就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要向爷爷要一些菜种,准备种在我家楼前的空地上。由于第一次种没有经验,我就让爷爷详细介绍了怎样种菜。

到了爷爷家,刚进门还不到3分钟,我就问爷爷:“爷爷,好爷爷,请您告诉小孙女怎样种菜啊?紧急文件啊。”我在说第二句的时候还故意带了点京腔。爷爷笑眯眯地说:“很简单,你先把菜种子选好,犁好种菜的土地,然后把种子整整齐齐撒在你犁好的土地格子里,再用旁边的土将种子轻轻盖好,最后浇上水就可以了。种子一定要撒整齐,水一定要浇均匀,这样完成后,我的孙女就会种菜了。”我又问爷爷:“爷爷,是不是每天都要浇水啊?”爷爷说:“小白菜、茼蒿之类的一星期浇二、三次水就成。”

每次回老家我感觉收获都很大,这次收获最大。经常回老家问一些农业方面的东东还是挺好的。

【篇二:远方】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我小的时候,还没有那么一句风靡一时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孩子眼里,远方再远,不过只存在外婆的故事里。每天出门、回来,进进出出总离不过自家院子。

然而。“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日照香炉生紫烟”……外婆告诉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风华绝代的盛唐,曾有这样那样的以梦为食的诗人极力描写的风光。天山的雪,塞北的风,西江的月,长安的牡丹和芙蓉,扬州的二十四桥流水,江南的古弄石墙、红袖书香……在我没听过,没见过,甚至从没有想象过世间竟有那么多那么美的东西时,我就想,什么时候真的去看看,那该有多好啊?

然后我就来到了北京,对我而言是很远很远的地方。我见到了儿歌里唱到的天安门,首都的天安门!走进神秘的紫禁城和北海,吃着冰糖葫芦跟在其他小朋友后面学京腔……这里没有晚饭后可以围着散步的护城河,也没有遮天蔽日的高大香樟与落叶金黄色泽温暖到让人想在上面打滚的法国梧桐。春末夏初的时候,不会再有芬芳招摇的栀子花在路边随你掐下一朵两朵佩戴或闻香,偶尔起床晚了,在摊边排队买煎饼的时候,突然怀念起老家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豆腐皮。什么时候颠倒了过来,我的家乡成了远方,远方成了家乡?

而当我渐渐走过更远更远的地方,抚过乾陵的黄土与古秦的城墙,踏过江汉的水与楼心的月,我又带着远方回到出发的地方。我想,还可以走得更远的,如果归来是为了离开,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篇三:北京的符号】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史上许多君王都把这里选作了自己的都城。这里的文化、山水、美食和仰俯即是的历史文化遗存都颇富盛名。但是在我的旅行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这些。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北京人满嘴的“京腔”味儿。当你走到安静而又古朴的胡同里,会听到独特的北京话。那种味道独具特色,令人心旷神怡。许多文章里回忆起旧时的北京时说道:“旧时的北京让人最值得回忆的是深长的胡同,整齐的四合院儿,满嘴的京腔,还有午后三五个老头儿坐在一起拉二胡,唱京剧的情景。”这些字句仿佛给了我们一个想像的空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向往的老北京图画。现在的北京,已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高楼耸立,汽车川流不息,但是当听到了那独具风格的北京话时,那一幅老北京画卷又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北京,除了那别具一格的京腔深深地吸引着我,还有那著名的冰糖葫芦也让我回味无穷。我并不是北京人,但我很喜欢老北京的故事。从《城南旧事》《骆驼祥子》等书中我仿佛看到了另一面的北京。书中描写到:深长的胡同里传着一声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他们通常举着一个棍子,上面推着个小车。小时候我家门口就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我被那叫卖声吸引,也扯开嗓子一起喊:“冰糖葫芦——。”书中所描写的旧时胡同已变成了著名的王府井、食品街,但是冰糖葫芦的味儿却没变。红彤彤的一颗颗山楂外面贴着一层薄薄的糖,那糖均匀又细腻,咬下去轻脆的一声,随后变成不硬不软的山楂果,又酸又甜。

转眼间,几千年的文化古都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这样大的转变成就了中国的提升。虽然曾经的胡同小巷不见了,但是悠久的中华文化却没有变,那些手艺人的技艺仍在世界上熠熠生辉。京剧、冰糖葫芦、万里长城、故宫,这些鲜明而动人的北京符号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跳动着!

【篇四:北京的美】

曾闻金陵玉殿莺啼晓,看秦淮水榭花开早,曾伸臂膀落金雕,听雨巷悲寂寥,曾看遍山河风情万种,独北京之美留心头至深。

清晨,踏着阳光渗透老槐的枝叶流泻而下的满地碎金,闯入一方静谧的天地,微风浮动树叶,窸窸窣窣,浅唱低吟。那悠长的胡同,曲曲折折,两旁经年风吹雨打的墙壁被岁月冲刷得斑驳苍老。忽然听见一串清脆而悠远的铃铛声响,似乎从古老的北京传来,余音绕耳,经久不绝,有些似曾相识,让人一阵恍惚。胡同已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遍地的吆喝声响了起来:斗大的西瓜,船大的块,真正的薄皮脆沙瓤…。这令人垂涎的话音未落,就有几个娃娃争先恐后的围了上来,捧着一弯瓜片,啃得满手流汁。一时间,孩童稚嫩的欢声与瓜香飘遍深巷,卖瓜的老人眼角含笑。绚丽的光洒下来,他们笑魇如花,成了最美的风景。那动人的吆喝声,连绵不绝,带着京腔京韵市井风情,将往昔京城的民生画卷重现,让人在繁华深处,聆听到了这座老城最美的心跳,领略到了北京韵味别样的美。

正午,行走于故宫汉白玉的大道上,那轩昂的殿宇层台叠榭,有气吞山河,睥睨众生之态。飞檐翘角,下悬风铎,有青龙神兽相护;青砖黛瓦,朱墙宫深,埋藏着深厚的底蕴。一部沉重的史册割裂了石板完整的模样,令人穿过飘渺的时光,遥望到古都苍莽。六百年烟雨飘摇风云激荡,不改它巍峨的非凡气度。今朝将前尘挥袖,与现代交融,将北京的美镌刻成壮阔的画卷,落款是浮生若梦。旧梦依稀,世事茫茫,我站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感受这座古城在时代的召唤下焕发现代生机,亲身体味北京古今交融之美。

黄昏,华灯初上时,路过大杂院,一阵阵饭香和着各家妈妈呼唤这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勾人回眸。老太太吊着一口京腔闲侃着世态炎凉,老大爷摇着蒲扇围在桌旁下象棋,黄狗和笼中的鸟大眼瞪小眼,小娃娃上窜下跳地不亦乐乎…。最朴实不过的场景,却一不小心引人失神。辛福与邻里乡情随着晚风浮动,拂起了我们心中最美的情愫。人与人之间真情自然流露,让我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这块土地上流传千年的人文风俗美。

不经意地抬头,几点星子落入眸,天上参商在夜幕中遥遥相望。地上几处人家灯火通明,在清冷的月光里慰籍了人心,温暖了夜色。

北京的美,我爱你三千遍。一遍于清晨,晓风料峭,藏着你无双的韵味;一遍于正午,光芒万丈,你诉说着历史的苍茫;一遍于黄昏,杂院饭菜飘香,人情冷暖在其中酝酿。剩下那两千九百九十七次,每一遍爱你都比前一遍多一分,每一遍爱你都将你的美放在最深最深的心底。

我对于北京的美,情,不知所起;但,一往而深。

【篇五:《将军胡同》读后感】

遥看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庆幸背后这个日渐强大的国家!

这本书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纨绔子弟图将军因心中那股爱国情怀,看不惯侵略者欺凌百姓。最终打死了两个日本“便衣”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每一个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文中的主人公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作出选择。有痛恨日本残暴中国人的日本老横泽;也有为了眼前之利甘愿与敌为伍的中国商人王金标……他们每一次选择其实都是一场人性的抉择,没有谁对谁错,但每个人都要为所做事情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图将军,生为八旗子弟的他,出场时只会斗虫遛鸟,以卖自己祖上的宝贝换取生命费,但他从不会将宝贝卖给日本人,他说:“我们中国的玩意儿,决不能到日本人手里!”后来,他从姥爷的建议,开始为别人打车而谋生,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失去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操。在他倒下之前,他还满脸笑意地说:“瞧,我杀了两个鬼子。”这种精神,是他之前的一切傲慢都烟消云散,留给世人的只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对比今天,我们处于和谐而民主的社会,中国日渐强大,强大到让外国纷纷仰视这条大展宏图的巨龙,而,慢慢忘却了他身上的创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被人踩在脚下蹂躏的耻辱,不能忘记那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与南京大屠杀惨死的无辜百姓!

书中以喜庆的皮影曲开头,以凄美的《祭塔》结尾,以传统的京腔与北京话作为串联,使人倍受感动。

因为那一年的战火纷飞,使我懂得了许多……

【篇六:我的同桌】

他是谁?眼睛宛如两潭秋水,清澈明亮。鼻孔又大又圆,鼻梁还高挺挺的。可那嘴巴却有半寸长呢。没错,他就是我的同桌"大嘴巴"到这儿你们一定会问,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叫大嘴巴呢?其实"大嘴巴"原名叫李雨泽,因为他嘴巴大,吃的多。就很自然的有了这个外号。

"大嘴巴"为人老实,有趣,总能逗得我们全班发笑。有一次,我和他下象棋,他用很滑稽的京腔对我说:"嘿嘿,本大侠来也,还不速速束手就擒。我心想:比赛还没开始,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下到一半时,"大家嘴巴的马已经被我通通吃光了!我劝道"你赶紧投降,我还能放你一马。可大嘴巴的傲气不减,反尔对我说:"你只是领先了我一点点,我一定能胜你!"我心想:小样儿,还想胜我?能胜我的人还没出生呢。到最后,我还有一步就捣他老巢。我心里暗自欢喜,嘿,我看你还有什么办法?只见大嘴巴半眯着眼,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胜败乃军家常事!"接着,他话风一转,双手抱拳,大喊:"大侠,饶命"我鼻子一翘,得意的说:"看在你如此诚恳的份上,我就大人不计小人过,暂且放你一马。"大嘴巴高兴极了,说:"谢大侠不杀之恩!"

这就是我的大话同桌大嘴巴,他好像永远不会有烦恼似的。他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色彩,我为有他这样的同桌感到高兴。

【篇七:过年】

今年我们全家人回到了乡下的老家过年。

除夕的傍晚,太阳刚刚下山,奶奶和妈妈就把团圆饭做好了。爷爷叫大家入席,爸爸沿桌给大人们倒满了酒,给我们这些小朋友倒满了饮料,我们一起举杯祝:“过年好!祝大家新年快乐!

吃过丰盛的团圆晚饭,时钟正好指向八点,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开始了。看大红灯笼高高挂,欢庆的锣鼓敲得震天响,演员们穿着靓丽的盛演服跳着欢快的舞蹈,向全国人民拜年!

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赞美祖国母亲的颂歌、有使人回味无穷的小品、有逗人捧腹大笑的相声、有使人眼花缭乱的魔术表演、还有清脆嘹亮的国粹京腔和地方戏…让我们看得欢天喜地,回味无穷。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家家户户点燃鞭炮,迎新年的到来。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接着燃放烟花,看,一个个火球冲上天空,“砰”的一声,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长龙戏水、有的像菊花盛开。美丽得无法形容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啊!除夕的夜晚真让人回味无穷。

【篇八:国粹伴我成长】

回了一趟老家,从屋里的老衣柜里翻出了收音机,爷爷提着在外面,捻着白白的胡子,笑嘻嘻,调了一曲《望江亭》,泡了一壶绿茶,躺在躺椅上悠闲的看着蓝天上的浮云。

我的一个小堂妹搬了板凳做柱子,跳皮筋,跳得不亦乐乎,脸上的笑容也灿烂无比,是城市里孩子少见的笑颜。屋外门前一棵几个人都抱不住的老槐树的枝丫上挂着一把胡琴,时常爷爷会将胡琴拿下来拉上一曲。

乡村闲适的生活让节奏慢了下来,时间有时好像静了下来一样。

每天去喂喂鸡和鸭,挽起裤子下到浅浅的小溪里去摸摸鱼,听着收音机里飘来的缓慢而又悠长的唱腔,到不再觉得拖拉和厌烦,反而是一种舒适的享受。

中午吃完饭之后,直接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在听着收音机中传来的京腔京韵和爷爷哼的不知名的小曲儿很快入眠。

晚上的时候,全家在树下纳凉,听着大人们讲我们这群小孩小时候的故事,有说有笑,让我们又回到童年。

太阳升到三尺高时,看到爷爷奶奶在练太极,我便也会随着他们手脚胡乱比划几下。当看到西游记时总会问奶奶,孙悟空为什么要与玉皇大帝做对,妖精为什么总会被孙悟空制服、弄死,唐憎为什么不坐孙悟空的筋头云去取经?周瑜和诸葛亮争第一有什么好玩的?诸葛亮为什么那么聪明?刘阿斗也真是傻到不行。黛玉和宝玉最后怎么样了?薛宝钗有点让人烦……。我总会发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看到比我还小的小屁孩,咿呀咿呀学说话;街上橱窗里的各种各样乐器,现代人唱着老唱本的戏,我总会好奇的凑上前去。

想想,回味着这些老事、往事。哦!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在时间的长河里逐渐淡忘了。原来从小,就是这些小事一直在陪着我长大。回老家使我懂得了有些东西只是埋藏在记忆深处,不曾挖掘而己。

热门推荐
1我爱读书交流会
2植树节作文
3我有了一对翅膀
4我爱春天
5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6教室旁的“小树林”
7令我感动的人
8一次有趣的活动
9生活万花筒作文四年级
10校园我成长的摇篮
11我的外婆
12我身边的小能手
13青春作文
14感恩老师
15快乐的植树节作文
16爸爸的鼾声
17未来的世界
18父母的爱
19抓鼠记
20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
21寻春
22我的弟弟
23我的理想
24今晚新月如钩
25畅想2059
26的秋天作文
27人间有味是清欢
28优秀作文
29池塘游记
30今天我当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