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妙玉的作文

【篇一:让我难忘的那本书】

书,从造纸术发明之前的“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直至21世纪精美的印刷体,它一直被认作知识的载体与输送智慧的通道。它被人们所喜爱,所传颂。几千年前孔夫子的语录直至现在依然流芳,甚至连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有时还能来上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最喜爱的书籍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从最开始看的青少年版,直至后来厚厚一大本稍带文言色彩的白话文本,内容愈读愈难懂。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蒋勋说红楼梦》。

好书不厌百回读,它让我感触倍发,久久难以忘怀。

林语堂先生曾经阅读过《红楼梦》,他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蒋勋就说,在《红楼梦》中,没有最喜欢与最不喜欢。

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的女儿,却不似她那样善妒和刻薄尖酸,她反而聪明大气,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不同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在王熙凤卧病期间,将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林语堂先生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而探春正是他所尊崇生命典范。

而妙玉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不得不在贾家寺庙为尼。她孤傲,看不起世俗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却唯独钟爱宝玉,亲自给他挑选最好看的梅花,但她的爱是不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也就变成了怕受伤的保护。

就像最柔软的蛤蜊,需要最坚硬的壳来防卫。

我们能不喜欢她吗?能嘲笑她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面对堕落似薛蟠,沉沦似贾瑞,作者也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这就是平等,这就是智慧。

蒋勋老师说:“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一样,可以包容每一本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正如臧克家所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的益友是令我难忘的,我会好好珍重“他”的!

【篇二:走进红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带上一句深深的问候,迈着轻轻的脚步和我一起走进红楼,去欣赏一种残酷的美。

破碎的美

绛株的转世,注定了她的不凡,同时也注定这段爱情不会有结果。自从倾国倾城的她进入贾府之后,上天便安排好了之一切。但最终“花落花飞花满天”的悲情结果谁也没有想到。一切又回到了梦的原点,破碎的,悲伤的。本该完美的结局,然而最终却是痛彻心扉的醒悟。一路走来,唯有破碎与她同行。

多情的美

青埂峰下的一块灵石,女娲补天之时被遗落。它的转世,注定与绛株的纠葛。他,贾宝玉,一个贾家风流倜傥的公子。林黛玉的出现,改变了他顽劣的本性,同时也埋下了一段悲情的祸根。仍记得“宝黛共品《西厢记》”的情节,本以为完美的结局,却以最终“黛玉焚稿”的悲剧而告终。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不屈的美

鸳鸯、袭人、妙玉|……

红楼梦中多少坚贞不屈的女子,他们不贪图荣华,不为权势所屈服,在她们眼里,唯有自己的清白。所以当妙玉被强盗掳去的时候,宁可跳进纯洁的莲花池也不愿丧失贞洁、苟且偷生。“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袭人也诠释着这一切。

残酷的美

林黛玉、王熙凤、秦可卿……

在大观园内的所有红颜,他们最终接受一种残酷的现实。“黛玉焚稿”的悲剧;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下场;秦可卿的陨落;这一切都在诉说着封建社会背后的富贵背景。更在诠释着一种残酷的美。

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

【篇三:只有梅花吹不尽,依旧新白抱新红】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题记

喜爱梅花。较之桃之夭夭,梅则更有静嘉的意蕴,薄如蝉翼的五片花瓣,犹如淡妆美女,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她似乎天生就是是备某种古典的品质,有如唐诗宋词般的纤巧与幽韵。

暗想那白娘子,红尘错爱,本就是一场乱世浩劫。此刻,千峰之后,这江山是劫后的微凉。洗净脂粉铅华,于幽独之中,将当年的红袄绿裙一件件收起,连同记忆。不喜人前奢华,不会将自己张扬成枝上硕大的一朵牡丹,逗引一个人的留步。那细数佛珠的她姿态是收的,触角在泥土里,像梅一般,待得万花繁华散去,才化身千万。

犹记得“一枝梅”中的那段对话:“谦儿,漂亮的花很多,可你怎就喜欢梅花?”像樱花但不像樱花那样招摇,像梨花但不像梨花那样楚楚可怜,所以我喜欢,能感受到君子含蓄的情操。

想来,这也是大多数人喜欢梅花的原因吧!

更无法忘怀《红楼梦》中那句“于是走到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拢翠庵中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聊看“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谓盛极一时。可叹贾府百相众生,也只有妙玉衬得上这红梅了。凤姐太贪探春固有才,却终因“生于末世运偏消”,无那机缘;黛玉的聪明可谓无人可比,可她那娇弱,与梅的傲气不符。却也只有妙玉了,心如明镜,光伴青灯古佛前,那样的心,方才当得上“梅”这二字。

冬天太安静了,总需要些热闹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可冬天又太冷,在其它花儿不愿绽放美丽之时,也便只有你了梅。不离不弃,于白雪素宣上,渲染自己的淡泊高洁,宁静晶莹。

那么,唯愿花身千亿,伴于每一株梅前。

【篇四:沉醉在《红楼梦》的世界里】

悲金悼玉《红楼梦》,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这本书以黛玉、宝钗、宝玉之间的爱情纠纷缓缓展开,情节动人,让我为之陶醉……

这本书有它自己的传说:宝玉原为神瑛侍子,黛玉原为绛珠仙草。因侍子对仙草有浇灌之恩,仙草便决定下世后用一生的眼泪去补偿他。这样,便有了《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四“春”、袭人、晴雯、妙玉等。这些人中,贾宝玉是唯一的男子,他们都生活在大观园里,每天吟诗结社,共赏美景,尤其贾宝玉天天过着无所事事、悠闲无比的生活。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这样短暂,先是金钏儿跳井而死,而后晴雯遭王夫人迫害而死,探春远嫁,迎春遭丈夫虐待,惜春出家,元春病死,妙玉被强盗劫走,湘云守寡……

最悲惨的是林黛玉,本来身体就弱不禁风,又得知宝玉与宝钗结婚的消息,顿时昏厥,可怜这“冷月葬花魂”!临终前,她还在说:“宝玉,你好,你好……”话未尽而身已亡。“你好”后面是什么呢?“你好忍心”?“你好好活着”?……不得而知了,苦绛珠已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欲泪洒相思地。可悲啊!这样一个诗魂、泪魂、花魂,竟落个这样的下场。曾记否,那时你魁夺菊花诗;曾记否,那时你悲葬桃花魂;曾记否,那时你愤撕诗稿……可惜,可惜,无论宝玉念多少句“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你还是走了,魂儿也未留下一丝。曾经你那俊俏的身影,宝玉流多少泪也换不来了。还记得潇湘馆吗?还记得潇湘妃子吗?如今只得空竹在,昔日伊人终不回。如黛玉所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最终宝玉科考后出走了,又“从哪里来,从哪里去”了,变成那块石头,变得沉默了。故事,也即将结束了。

整个贾府,“只有门前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连大观园,竟也遭世俗践踏,最终被查封,贾府之人全都被囚禁,“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之梦,最终由贾雨村圆结。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一生只著了这一本书,只著了八十回(原书名《石头记》),然而仅仅这八十回,就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中也暗含了曹雪芹幼年生活的影子,他幼时家境富裕,后来渐渐衰落,如贾、史、王、薛四家一样,他便开始过着十分贫困潦倒的生活。最终,他写下《红楼梦》一书,震惊世界。

《红楼梦》,我已沉醉于你。

热门推荐
1校外的秋天
2一张旧照片
3有些事,我自己可以做到的
4留在心里的感动
5秋天的雨
6我的自画像
7做真实的自己
8那一刻我被感动了
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10有趣的劳技课
11风雪中的黎明
12有一种幸福叫“叨唠”
13叙事作文
14难忘你的什么600字作文
15
16示弱
17留住荷塘之美
18游宋城
19身边的爱
20秋叶
21奇妙的汉语
22接力跑
23我的超能力
24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25星空下的遐想
26在尝试中成长
27我创设的节日——水果节
28小鸡出壳记
29家乡的春节习俗
30照片里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