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精简的作文

【篇一:雾中的乡村】

我一直觉得,雾中的乡村是有灵魂的,我好想看看这种状态下的乡村。

尽管天气微寒,但是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吃了早餐,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可是,还没等我爬到山顶,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继而闪了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确定今天起了浓雾。

走到山顶,雾还真的来得气派。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我还是在梦中吗?我蹲下来,路边的几棵野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不久,我便下了山。

我知道,如果不是路边的汽车声穿透了乡村,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感觉整个乡村,乃至整个世界,只剩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些开着黄花的菜,披挂着深夜里的露水,安静着,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却依然开着一种像丝绵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失去的时光伤感。雾让我看不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我很快喜欢上了这雾。淹没了乡村,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精简了这个乡村。脚下的一段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的无名花草,不远处一些菜园,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还有几声顽皮孩童的哭笑。

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近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经光亮起来。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面对现实的准备。乡村仍然懒在雾中,不舍退却,我知道乡村的心事。

不久,城市里的雾已完全消失,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户,光鲜的露出了脸。城市里也露出了贴近乡村的更多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有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那也只是枉然。

我真心祈祷,雾中乡村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篇二: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经典《论语》?“精”典《论语》!所以《论语》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

喜欢《论语》的精简。《论语》的精简是一目了然的。就拿“过犹不及”这句话来举例吧。短短四字,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讲得清清楚楚:做事要恰到好处,过分和达不到都会造成同样不好的效果,此乃中庸之道。一言以蔽之,一针见血,这就是孔子的高明之处。因为简单,所以不一般。《论语》用精简超越了平凡,这是我喜欢的一点。

喜欢《论语》的精当。精当,谓精确恰当。《论语》的字句出自孔子之口时是不假思索的,但我们阅读时确需斟酌一番,才可感其言语之精当。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乍一看“罔”与“殆”并无大的差异,但再细思,想替换成其它字眼又不妥。光读书不思考,就会受书本的蒙蔽,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懈怠、迷惑。这两字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就是因为精当得无法更改,《论语》才会被后人口口相传。这是我所喜欢《论语》的第二点。

喜欢《论语》的精辟。孔子被称为“圣人”,《论语》也被视作东方的“圣经”,说“圣”,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论语》的精辟。《论语》里谈了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学习之道等,可谓字字珠玑,将漫长的人生解析得微妙得不能再微妙。孔子谈人生时说道:“欲速则不达。”意思是求快而达不到目的。此言一语便阐明了做事之道:遵守规律,如果一味求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无法实现目标。这个道理既是独特又是精妙。因为精辟,所以深刻,所以读百遍而不厌。倒不像是读《论语》,更像是读人生了。

因为爱人生,所以爱《论语》。“精”典《论语》带来的是经典人生。

热门推荐
1对手表好奇
2给我一个理由
3我是一匹狼
4谁动了我的圆珠笔
5一缕文化情,伴我终一生
6形形色色的人
7时间都去哪儿了
8那些时光带不走的记忆
9遇见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10我的朋友
11八年级作文
12往事
13踢毽子
14城南旧事读后感
15碎片化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16妈妈的爱
17不朽的精神丰碑
18躺在草丛里的星星
19吃西瓜比赛
20四代人的压岁钱
21游华山
22我的彩绘事儿
23最美的父亲
24“共享”是一个错误
25爸爸,我是你的“温度计”
26温暖作文开头
27正视尴尬
28我和哪吒的一天四年级作文
29人物传记
30《夕阳下的奔跑》诗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