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华汉字】
一种方正端和的文字,框架出中华民族千年格局;一种通达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华夏人民旷远气度。汉字,何以独立于世界文字,在几经变迁后仍融于民族血脉而源远流长?
我想,当你屏息注视,当你聚焦笔尖,你会明白,它每一处连缀、每一抹转合中的刚柔并济,圆融大方。
就来源而言,众说纷纭之间,指向的莫不是汉字之取材提炼于生活。目所触及、耳所遇见皆能化为笔尖简洁而形象的线条,君可见,甲骨文中,“水”有其流畅波澜,“火”亦不失其簇拥明烈之势。抽象的、具体的都在想象力的喷涌下于指尖发端,其包容万象、超越视野不正是中华民族兼容宽厚而探索奋进的精神写照吗?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思想的依托,其形式上的独特于多样同时迥然于其他文字。隶书、楷书等书写字体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表达,或端正、或洒脱的书写满足了我们的个性表现,这是千年历史润泽出的艺术气度,更是民族气质外化成的弹性与张力。
提及汉字,我们脑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方正,的确,方块字的概念是深入每一个中华人民的骨髓的。单就“中”字而言,没有曲折回环的笔划,没有艰涩复杂的字形,而是直接磊落地平直铺展,这样的泰然,才能承托起中央、中直等含义的不偏不倚,才能傲立出中华民族的中庸得体、大气方正;这样的汉字,正是民族刚健有为、锐意进取之气象的最好诠释!
然而华夏人民深谙过刚易折的道理,于是以柔内化,交汇出张弛有度而经久不衰的民族生命力。与汉字而言,你可以从各样书法的笔划连络中有所体悟。它从不拘泥于固有样式,而是灵活交错,皆出于心,造就一种线条的艺术,一种诗意的连缀。是的,汉字有其方圆融合,民族更当刚柔并济,这在于汉字刚柔形式的和谐共存,更在于民族端正通达的相得益彰。
汉字之美,更美在民族文化指引下的内涵。它不止步于“形声”、“象形”的构造形式,更可贵的是凡下笔,你能感受到每个字背后的思想内蕴。以“国”字为例,疆域之内,是玉的透润,这玉,可以中华民族包括汉字在内的文化创造,更当是创造背后独立于世界,一往于前路的民族气度。它能以一个蕴意为起点,延展出每一种可能,而这些可能,亦同时凝结至每一个部位,这其中所体现的宽博精深,正与民族圆融气象若合一契。
在物质与精神并行,科技与文化齐飞的当代,汉字不会缺席,民族仍在前进,而我愿以只手之力,以汉字为书,写就民族生息气象。
【篇二:放弃也是一种美】
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现代,人们早已沉浸在简单便捷的物质生活之中,而注重精神文明的人早已少之又少,即便是有,恐怕也只是固执地认为“坚持就是胜利”这样绝对的观点。他们又怎会想到,只有在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的人才能进退自如呢?
生活中既需要坚持,也需要放弃。不得不承认,坚持确实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没有共产党的坚持,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屠呦呦的坚持,就不会有青蒿素的发明……坚持在生活中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它引领人类一步步踏上探索的阶梯。但是,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倘若只懂得一味的坚持,那是顽固,而放弃正是弥补这个缺陷的一计良药,如果没有鲁迅先生的“弃医”就不会有他的“从文”,也就不会有我国的大文豪,更别提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了。由此看来,只有那些懂得刚柔并济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王者!
适当的放弃会比坚持得到更好的结果。从前有位长者和一位晚辈一起吃西瓜,面对一大二小的三片西瓜,晚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片大的西瓜,此时长者问:“你确定要这片大西瓜吗?”晚辈点头示意,长者只好无奈地一笑,开始吃一片小西瓜。很快,晚辈就发现由于长者的西瓜小,吃起来自然就快,因此剩下的那一片小西瓜也就自然被长者吃了去,晚辈这才恍然大悟。生活也正如这吃西瓜一般,懂得舍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生活需要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