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崩乐的作文

【篇一:固守本性】

固守清雅高洁的本性,才造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固守高洁自傲的本性,才显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

固守本性,传承千年儒家文化,踏过千年历史的洪流。一代儒家圣祖孔子的形象愈发清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一生奉行“仁、礼”的原则,固执地梦想恢复西周封建等级秩序,并为此不辞辛苦地把自己心中固守的“仁、礼”之道宣扬给各诸侯国君,希望有人能采纳这种治国思想。但最终失败。后来投身教育,并创立儒家学派,成为一代圣人。不疑,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混战的年代,孔子的思想是有其与潮流发展不符的地方,但正因为他固守了“仁礼”的本性,虽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却给泱泱中国千年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试想,若不是他的固守,如今我们还能感叹这浩大精深的儒家吗?两千年的文明史又将如何演绎呢?

固守本性,赢得一片自由与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一代诗仙,豪放不羁。因满腹才华而为唐玄宗赏识,本以为自己终遇知己,从此可以大展宏图。奈何自由的翅膀却被华丽而厚重的宫墙束缚了。宫中的一切规律条框都似一条条藤蔓扼住了李白的呼吸,目的是让李白屈服世俗的权力。但李白固守自由不羁的本性,放弃一切荣华富贵,翱翔于江湖。终成一代诗仙,留下一篇篇千古不朽的文章。

固守本性,是一种从容、淡泊高远的品格。一梦红楼,一袭烟雨。那为花落而泣的女子又有谁能忘记?一首《葬花吟》道尽了黛玉善感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但在那富贵奢迷的大观园,她却能固守孤傲淡泊的本性,给大观园添了一抹奇异的色彩。

固守本性,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你终会获得莲的姿态与梅的幽香。

【篇二:文化】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文化亦如此。

文,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化,即是内在的精神和底蕴。文与化,就如太极中的阴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当文与化在神州大地上完美交融,一轮属于历史的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文化,是一种高深莫测却又发人深省的哲理。“顺其自然”的老子生于混沌,整日与阴暗的收藏室作伴,最终看破红尘,做出不朽之作《道德经》;“任重而道远”的孔子周游列国,学识渊博却横遭冷眼,风尘仆仆的他放眼“礼崩乐坏”的国家,深深感慨,却留下影响深远的《论语》;“达万物之理”的庄子冷眼出世,却难有几人透彻他心,他心中流淌的热血,就如滚滚长江从未停息,《庄子》一书,就是他给予后世最大的财富。

文化,是一种时而欲说还休,时而迸发而出的情感。当恃才放旷的李白行于艰难的道路上,他付之一笑,振臂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独守空房的李清照在秋风中眺望,满地黄花如离人之泪堆积,他听着秋风拨弄出的几声断曲,哀叹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当归隐山间的陶潜赏着金黄的菊花,几片浮云悠然飘过,流水潺潺,山泉叮咚,他听着这属于自然的乐章,看着这般美景,不禁悠闲的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种正能量。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千疮百孔的封建社会,映射出唐朝后期一步步走向覆灭的情景;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坚定不移地与敌人战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论是名落孙山的孔乙己,还是精神胜利的阿Q;不论是似痴非痴的狂人,还是被社会麻痹的闰土,都是对黑暗时代的鞭挞,都是从社会底层发出的呐喊。

文化,也是一种怡人的美的享受。不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甄氏的美,令翩翩才子不禁用“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来赞美;庐山瀑布的美,令李太白不禁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称颂;春日生机盎然之美,令杜甫不禁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来描绘。当文化与美结合,人们自是陶醉在美的世界里。

文,似天无垠,傲视苍穹,纵观古今;化。似地广袤,操控四季,包容万物。文化交合之时阴阳轮转。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天地不在洪荒,人类的历史如一江春水,无言向东,滚滚流淌。

【篇三:穿越时空的精神】

为大家解密一代圣人,儒家学派、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文化巨人——孔子。他是我国的第一大圣人,我心中的“神圣之人”。在他以前,中国历史也有两千五百年的文化积累,而他却极其大成。

在此两千年之前,中国历史进程就显示,中国文化思想之建立,具有深远影响,具有大贡献者,孔子也!他创建的儒家学派,他的思想,充满着智慧的光芒!

儒家的思想,就是让世界变得和谐,它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正所谓:“天和则清,地和则宁,人和则安,心和则美。”儒家和谐是世界的心愿,也正因为这样,它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希望之光。

学习儒家学派,拍摄及追溯孔子,就是要重新点燃人类和谐精神的火种。把珍藏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和谐美德之心重新唤醒,他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都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但我认为有趣的是:“他在生前是一个政治的失败者,在汉代以前,他也仅仅是诸子百家的一家而也。就我而言,在中国历史中,孔子更多的是当做某一派的一个神像;一个工具而也。但他的思想却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人。

真正的孔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还真是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我也猜不出来,他的性格、爱好、我还真不了解啊!

但我心里真的认为,他是一个很孤独,也很执着,他也曾像我们每个现代年轻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理想而奋斗。而到了晚年他也曾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奋斗,进行过一场失败的改革

在我以为,他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那个,混乱的“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却抱着明知而不可为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真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呀!”

我深以为然,无法想象一个生下来就会循循善诱教导别人的的叫孔子。

原来我发现,从我呱呱落地时,我就深受了他的影响。即,他的思想让我不断进步,人格不断发展,为理想去献身的精神。他即真实的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也真实的生活在今天。

我想大家也深深的被他影响了吧!心中也都有自己对孔子的印象了吧,不要惊奇,不要迷惑,因为那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同时那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

【篇四:我们的存在】

萨特曾说过:“存在是一种机遇。”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机遇,我们生而为人。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言,计算机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反之,则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其本持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计算机是机械的,它没有七情六欲,有的只是人工输入的全策之计。它深知精明计划之道,但终究与人有着无法逾越的深沟。但是随着资本地位的提升,一切变得不同了。

反观当今,面对着灯红酒绿,礼崩乐坏的社会。资本的意义被无限的扩大。人们趋于浮躁,不愿遵从本心,金钱至上的原则仿佛被推至神坛。可是我们忘了我们是人。我们有着人性的至纯、至善、至美和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我们存在于生物界的顶端并不是因为资本,而是因为人性。倘若只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何尝不是一种变相麻木的体现,那又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有何不同?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业可谓是蒸蒸日上。一声声清脆的消息推送音占据着我们每一天。就在一周前,新生代偶像恋情的曝光仿佛深水炸弹降临至微博,无一不引起媒体的关注。每一家媒体都争先爆料,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就在同一天,水稻之父袁隆平发表了针对人类未来粮食供应问题的重大成果。又有谁在关注呢?这一问题引起所谓的“有识之人的叫嚣。”他们讲责任归咎于粉丝们的狂热。殊不知,媒体才是其幕后推手,他们选择更具爆点的新闻进行反复推送,在金钱和价值观的衡量中,无一不选择了利益一方,计算机就是这样,永远倾向于利益的最大化,而今人也变成了这样,又如何不让我们悲叹呢?

人生于世,正是因为思想的火花,才推动起社会的进步。遥想王尔德在狱中书下:“即使活在阴沟里,也能有仰望星空的权力。”他睥睨权势,到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向他们低头,历史因由他的存在而熠熠生辉,王小波笔耕不辍,笑着说“要做特立独行的人。”于是在那样思想与旧封建相汇的时代,他成为生于寒冬,却在冬日说书的人。在那样动乱时代,伟人都不忘本心,为何我们现在却失去了,精明计划之道究竟要把人类带向何方?

我是谁?是在哪儿?我要往哪里去?亘古不变的哲学问题。我们存在于世,并不是由身体支配着,而是思想。若是连思想也扭曲了,那又与冰冷的计算机程序有何异处?

【篇五:儒学之外】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一时各门各派、奇人异士,各抒己见,如百花争艳。但只要一提及诸子百家,国人首先想起的是儒家,亦唯有儒家才可承担其重。于是乎人们便将山东曲阜那尊已内化为“国学”的孔子雕像深深烙印在心底。不知它在岁月尘埃起落飞扬中,在似水流年一去不复返时,是否会常感到寂寞。

翻阅历史文献,拨开滚滚硝烟,静观潮起潮落之时,不难看出闪烁在历史长河里的智慧:这里有巧制机关、省时省力、便捷于民的墨家之谨,有以农为本、耕耙碎土、推广农家之学的农家之实,有无为而治、率性而行、不拘世俗的道家之狂,有克己奉公、明辨是非、公正廉洁的法家之清,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保家卫国的兵家之勇……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由春秋战国可窥华夏千年。国学所涉,千行万业,无论天文历法,还是百姓生活;无论入仕之途,还是修身养性,都可归“国学”。

春秋战国时期,国学之广之深,空前绝后。但这进入昙花一现,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国学很快沉寂下来,正如鲁迅先生叹息北大一般,“神一支响箭也没有一点回音”。即便有,怕也是一番“宽、耻、信、敏……”之类云云,叫人生厌。

对国学的误读,使国人的生活越来越狭隘。当越来越多人遵信“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时,到世纪之初我们才发现我们最需要的国学并非就指孔孟之道。

恰是如此,我们首先应该明了:究竟何为国学,国人又该如何正确传承“国学”。唯有先探其究竟,方注意些细枝末节的解决。

何为国学?在字典的解释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也就包括了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如果说儒学蕴含了其中多种学术,这也只能证明儒学之博大,以儒学代国学之称,实在是以偏概全、使人误读。

至于如何传承“国学”则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国人有责任研习并发扬国学。这便意味着国人不能都把自身发展定位在仕途上,而应有选择地随性情追求不同于他人在学术上生活之道。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载体,国家也应该积极关注国学的健康发展。不但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扩大教学规模,而且应该倡导思想自由之风气,让国学得以在更广阔的沃土成长。

青松之间的一方净土,屹立着孔子的丰碑。他孤独的身影已在历史的黄页拖得很长很长,似乎他也在等待着什么?

【篇六:真正的英雄】

有人认为,英雄应是站在荣耀之巅,享受无上的荣光和赞美。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国内明争暗斗,北狄、南蛮、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

“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

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遂救邢。”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篇七:说正能量】

这些年来,“正能量”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题词。它占据了新闻的头条,抢占了网站的热搜榜。很明显,正能量成为了当今时代中的行为标准与关键。正能量是如今发展中无处不在的,也是必需的。

实际上,正能量的界定有些模糊,它可大可小,可是人感动,可使人奋进。正能量可以是随手之劳,垃圾入桶,可以是世界舞台,捍卫主权;可以是羊肉串资助成长的学子,可以是非洲大地上帮助兴建的大楼;可以是纵有“前车之鉴”,仍要扶起地上的老人,也可以是茂林上空,毅然跳下的十五位勇士。

正能量好像涓涓细流,淌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温暖人心;也好像江水滔滔,用在大国的建设之中,振奋人心。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动人。

同样,正能量也无处不需。于个人而言,正能量便是一点善举,一点鼓励,虽然微小,但力量巨大。它可以让每个人心中充满乐观态度,让每个人摆出向上姿态。正能量可以指引每个人走在正确的路上,而且快乐而积极地走向前方。

于社会、国家而言,正能量就如古时的礼乐道义一般。孔夫子宣扬克己复礼,传播君子之道,是为了在战乱纷争、礼崩乐坏的年代,树立起正人君子的价值观。如今,正能量也是这样。它宣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乐观健康的氛围。正能量的传播,在社会上立起现代化发展中必需的价值观。如此,中华才能腾飞,才能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然而,在如今社会中,有一群人,特立独行,吹毛求疵,贬低正能量为作秀。我们不能否认存在个例,但也应坚信正能量的宣传是必需的。以《战狼》为例,作为充满爱国主义的影片,其在社会中引起的共鸣与反响是近年少有的。它带来的正能量,也让人为之一振。这样的影片虽然夸张,但传递的精神使国人的爱国主义和团结上升了一层。正能量是塑造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我们应当传递正能量,鼓励它的宣传,而非一味批评。

所以,正能量是无处不在且无处不需的。不论小至个体,还是大到国家,正能量总能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奋进与动力。我们更应积极促进正能量,为中华的发展出一份力。

【篇八: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恕”

假设一个两千年前的场景,子贡问名满天下的老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是一个称得上有些刁钻的问题,天下的道理纷繁复杂,每个人心中坚守的道义都不相同。孔子游历各国讲学,每天每日也都在不断学习改进。如今却让他用一个字总结出让人可以终身信奉的信条,其实也是用一个字凝练出孔子所坚持的儒学的核心。没看后面的记述前,我会觉得这个字是“仁’或者是“礼”因为这个是后人总结出的孔子思想的核心,但孔子本人的解答却是“恕”。

最初听到这个答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宽恕,宽容,我想到了孔子的以仁治国,那这个字应当属于他的仁字范畴。但是课本上更多的解释却倾向于指对人应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思想在论语中出现了不只一次。孔子在评价最贤德的弟子颜回时便提到了他的不迁怒。这种思想看似简单易懂,实践起来是无比的困难。特别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的内心十分的脆弱,每当遇见什么事情时,总是去逃避谴责,去寻找自己内心的避风港。似乎将自己用厚重的盔甲包裹起来,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便能离开那些焦虑肮脏的世界。孔子的世界便是这样的,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各国诸侯忙着富国强兵,剥削百姓,给百姓以沉重的赋税徭役。也致使无数能人贤士心灰意冷,归隐山林。

但是孔子,正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勇敢走出,直面肮脏与灰暗。春秋时期大事连连,胜迹处处,而它最高的光辉却闪耀在无数个破败的泥路上。孔子也曾向往入仕,却遭到奸人的陷害离开朝堂。他不迁怒于朝堂,更不迁怒于时代,他原谅这个混乱的国家,并用自己一颗永远赤诚永远热烈的心去改变它,至死不渝。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中国,和华夏血脉永远的熔铸在了一起。但在两千年前,他也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老人。我是从他与子贡的对话中开始了解的论语与孔子,他悠悠然的道出的恕字,却包含着无限的未来与力量。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这其中有太多的力量等待着我们的学习。

【篇九:时代的呐喊】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如是说,这个社会作为人们共同认知的凝结体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处于推陈出新、破而后立的动态发展的状态中,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绝非是某人的心血来潮,而必应是时代的呐喊。

这个社会是经验的,而非是先验的,从未有任何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神圣意志为人们规范好发展道路。而人们在历史岔路口的每个抉择看似偶然,实则却是时代、人文、经济等因素共同造就的产物。

在那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其所孕育的时代精神无疑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落后就要挨打;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混乱年代,空谈仁义道德的腐儒无疑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只有富国强种的学说才是真正的显学;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战国年代,只有国力的强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是道出多少有志之士的心声。打铁还要自身硬,自己强才是真的强,自强者方能进取,进取者才能争霸。这是那个大争之世中对力量渴求的呐喊。

回想起那个弥漫着战火和屈辱的年代,捧着摇摇欲坠的山河,可笑的清王朝依然粉饰着太平。殊不知,在戴上天朝上国的高帽时,在下令闭关锁国禁止通商交流时,王朝便注定了要在狭小空间中灭亡的悲惨结局。昔日的东北虎,而今怎也甘于偏安一隅,闭目塞听,失去锐意进取的野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继续自闭耳目无疑是在自取灭亡,“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那个愚昧年代人们对知识渴望的呐喊。

在那个黑暗冷漠的年代,麻木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统治者对自己的压迫和剥削,非但不谋求反抗,反而为残酷的统治粉饰上民主的假象,人的血性和胆气恐怕也早已被消磨掉了吧?“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句话是鲁迅对那个时代人们的当头棒喝,如晨钟暮鼓让人猛然惊醒。只有敢于正视,我们才能重燃热血,这个国家的血性才能再次迸发。这是那个时代对血性渴望的呐喊。

时也,势也。这发于万万人之心的呐喊,才方可谓为时代的呐喊。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当它苏醒之时,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已经觉醒,它的每一次咆哮都是时代的呐喊,而每一次呐喊都是我华夏巨龙的腾飞。

【篇十:人之为人】

人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人,就是因为他有着仁爱之心。

时代在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原先不敢想象的事物逐渐成为现实。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起初给人工智能定下的三条规定,而如今,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使它也拥有了人工智能般的存在,这让我们有所担心-生活会不会因此被它们所干扰。

计算机是理智的代表,但也就是因为它极端的理智,它也充满着冷漠和无情。人类不同于计算机是因为人类拥有感情,所以计算机很难像人类一般思考,但是人类,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不禁让人有些担心是否会成为计算机一般的生物。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期,面临着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所以孔子致力于恢复周礼,提倡“仁”,这一举措最终使得社会安稳,国家富强。在当时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为仁”的做法使得后世“援礼入法”的产生。我们不谈论“援礼入法”的正确性,只是看“仁”“礼”的重要性,而这也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这也是我们人类与动物与人工智能所不同之处。

但到了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劳动,在近一些的科技革命使高科技充满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人与人的交往不再如以往那般密切。这种发展确实是正常的,因为拥有了科技的依靠之后,人类对于他人的帮助的需求减少了很多,自然情感的交流也不断减少。从前所倡导的群体被现在的个体独立所取代,但不可否认这是时代造就的结果。

可是科技的发展应该是基于有助于人类的情况下,所以我不应该丢失人类所具有的闪光点。人类一直是拥有道德感,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着情感的生物,所以他们才会做出牺牲自我挽救世人的壮举,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众人谋求利益。如果人类像机器一样精密计算每一件事对自身最好的结果,那么世界将充斥着冰冷-因为所有人都会一样的冷漠。

人类会成为人类,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心,这个心里包含着情感和爱,这与计算机的结构不同。所以我们也要保存着我们的心,看到世界的美好和自己的美好,做出一点点友善的举措或许世界同样会友善对待你。而这些友善,是怎样都无法存在于计算机上的。

科技虽在进步,但人类所拥有的品质仍然须得保留。

热门推荐
1记忆中的她
2珍贵的友谊
3家乡的月饼
4再回首
5我自己来
6在成长的道路上
7暑假生活初中作文
8春天的作文
9我心中的向日葵
10
11《夏洛的网》读后感
12学习生物谈创造
13雨中情
14暑假过生日学生作文
15观《狮子王》有感
16运动带给我多姿多彩的体验
17明天会出太阳吗
18我的理想
19责任的议论文
20抢“七”大战
21家乡的美食
22海狮表演
23保护眼睛
24剑影孽缘
25手机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6有志者,事竟成
27一次相逢一次暖
28我心目中的老师
29就这样慢慢长大
30我爱家乡凤凰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