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白的作文

【篇一:与屈原对话】

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题记

“哎,真是可惜了。屈原怎么这么傻啊!”预习完《离骚》,我禁不住感叹起来“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国家放弃自己,值吗?”带着满腹疑惑,我开始进入梦乡。

月夜深邃,冷风凄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个带着哀愤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是谁?我跑上前去,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的老人。他峨冠博带、腰佩长剑。感应到我的出现后,先是微微一愣,然后就独自端起酒杯,仰天长叹一声,一口饮尽。

我想起他刚念的诗,那不是《离骚》中的吗?“屈原,你是屈原。”“正是在下”,屈原头也不回的说:“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语毕,又一杯酒入肚。我走上前“喝酒会伤害身体的。”屈原回头,冲我淡淡一笑,三分愉悦七分苦涩。“酒,损身;而痹心。功大于过也”,他顿了顿“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是呀!你有着贵族的血统,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怎甘被小人污蔑呢。

我想起资料上说,屈原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不禁愤然:“屈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怎能这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屈原不在意的笑了笑,“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但是,要保留清白也不一定要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呀!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我有点急了,“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在文学上,您写下的作品《离骚》在千年后成为经典,千古流芳,这是多么大的一份荣耀啊!”

屈原听了我的话,沉默了,良久,才抬头看我,我发现他眼睛里亮亮的,似乎有什么在沿着他苍白的脸滑落,“一人之荣,与一国之荣,岂有比哉?”他缓缓起身,长叹,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我一惊,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与屈原的一席长谈,令我想起了原野在《人生》一诗中写的话: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屈原不知道原野的这些话,却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我还有什么好劝的呢?只是希望再遇着他,向他学习罢了。

月色深邃,我重回梦里。

【篇二:有这样一个人】

每个周日去肯德基吃早餐,都能看见一个人,他身上爬满一些证明自己清白的字。旁边的椅子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形形色色的人,而他却始终窝在那一个角落,一动不动,与身边的繁华格格不入。

他还会时不时地举起一些用纸写好的、透明胶贴好的、发皱的纸,上面写出了自己生活的写照,主要以“债务还清、相信我”之类的字眼为主。举起示意纸时,他的眼睛很空洞,嘴巴紧闭着,透着一种无尽的忧郁,一副受尽了世态炎凉之打击的样子。

我很想试着走进这个人的内心。这个人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委屈?冤枉?以至于荒废了工作而跑这儿来证明清白?自己的家人呢?他浓密的头发理的很整齐,是不是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还是一个假象?

独来独往的他在新街口能否被人们发现,这还是一个迷。旁人看起来更像一个流浪汉,披上了“清白”的外衣。不过他的一生是否只会在肯德基度过?并非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关门之后他会去哪里呢?他的儿女与妻子呢?是不是离异了?

我们生活是这样的吗?不妨扪心自问。长大后的我们,或许致力于科研事业的前线;或许在马路上孤独握着一把竹扫帚扫垃圾;或许在一座写字楼内掌管公司的命运去来;或许在饭店里当一名洗碗工。而我命由我不由天,努力在当下,不管你的成绩是倒数还是正数,都要付出努力吧?是付出总会有收获,可是每天举着一张纸这样的行动付出,我实在想不出能够收获什么呢?

每个周日在肯德基吃早餐已陆续三四年了,我从一个小学生成长为了初中生。

这位衣服上写满了字的人一如当初第一次见到的那样,在熙熙攘攘的早餐店里占据着一隅,时不时地举起那张试图证明自己清白的纸……

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篇三:像屈原那样生活】

冰冷的江水缓缓向东方流去,风扑面的吹来。

江岸边站着一个人,他披着长发,风将他的长发吹起,长发便随着风在舞动。

我是一个船夫,驾着我的小船缓缓的向江面行去。

我定睛一看,他不是——屈原吗?他这么在这里一面走着,一面吟唱着。面色十分的憔悴,身体消瘦,宽大的衣服耷拉在他的身上。

我看着他这个样子不禁感到十分难过:“您不是屈原先生吗?为什么会在这里呢?”屈原叹了一口气,说道:“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才是清白的啊!所有人都沉醉其中,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我才会被放逐啊!”我说:“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这样或许会少受很多的苦呢?”而屈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不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背着世界的昏暗所污染,我宁可投入这冰冷江水,被水里的鱼儿吃掉,也有一身清白。”于是,他怀着他悲愤的心情,写了一首诗《怀沙》后,便抱起一块大石头,跳入江中。

他对国家的忠心耿耿,是我们后人所应该学习的。我们应该像屈原那样生活,像他一样一身廉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惜为祖国放弃生命。

【篇四:一个坏哥哥】

我有一个哥哥非常非常坏,说一件事吧——《恶人先告状》。

一天哥哥从学校回来,看起来心情不错,可是回到房间里就知道要干什么了,他做完功课,妈妈正好下班回来,他就说:“你干嘛踢我。”又说“你还撕我的作业本子。”本来我什么也没有干,被他一下子说蒙了。我连忙解释说:“我什么都没有干,我是清白的。”他怒气冲冲地喊道:“不是你干的是谁干的?”他这一喊把妈妈弄来了,妈妈说:“怎么了?”“她打我,还把我本子撕坏了。”哥哥伤心的说。一会儿眼泪便流出来了,这样真可以去当演员了。

“ 啊!”哥哥惨叫,“小妞你是不是又打哥哥了?”妈妈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了说。本身我是清白的,一下子便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再一看哥哥,眼泪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妈妈一看便安慰哥哥说:“乖儿子没事不要给妹妹计较。”“嗯,妹妹好坏。”哥哥平静地说。

在一旁的我也辩解道:“我坏,我坏吗?”我心里满是委屈,这时妈妈把我赶出房门,反锁上了,在里面安慰哥哥,而我被冷漠得像一个陌生人。

后来,我在一张纸上写了“我错了。”妈妈过了一会儿说:“原谅你了。”我心里才有了一丝丝高兴。

唉!最终还是我一人扛下了所有!到现在这件事还使我记忆犹新。

【篇五:清白一世终为浊】

少时颇爱莲花,且不说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来修饰“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不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营造出莲花的唯美境界,单是外婆家附近那一大池的莲花,就让年幼的我心驰神往。每到季节,我就迫不及待地一天天跑去看,从一两朵到一二十朵,再到满塘都开放,晴日观其艳,深夜闻其香,梦里觅其影,和莲在一起的日子长了,我都觉得莲的生活和我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那时的我也被告诉,莲花是顶好的花,从污泥里生长,却从来不沾染污秽,连干净的水也停留不住。于是我对莲花,有了一种近乎崇拜的喜爱。

外公在水中是一把好手,随着季节,我们家的餐桌上总是各种各样的鲜鱼,当然,少不了莲子和藕,我从不认为莲子是莲的孩子、藕是莲的根,相反,我一直觉得它们就是莲,是其他形态的莲。大人们常说:“你看这藕,要不是因为莲花,怕是不能这么白。”于是,白的莲藕也证明着莲花的清白。我这样认为。直到有一天,被母亲切成片的藕在盘中放了一日,白就变成了黑。我愣住了。

我当然可以从化学课上知道藕变黑的真正原因,可我的心还是一下下地疼着,清白了一世的莲花,变了形态,换了容颜,却始终摆脱不了被污染的宿命。你可以指责我只看表面,但是这样残酷的结局,还是让我对世界有了些许的不信任,再清白的事物,总有被尘世侵蚀、被生活击溃的时候,真的无处可逃吗?

年少的我对莲花少了一份喜爱、多了一份猜疑。

这些年,我一天天地长大,见过了真实与虚假、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险恶。渐渐的,我开始认为隐逸避世如同陶渊明,傲立世俗如同周敦颐,都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我开始欣赏我曾经不以为然的世俗生活,以及它给人带来的欢欣愉悦,并发自内心地赞美它们。能在俗世中安然自得地做一个快乐的人,能让心中拥有对生活的许多喜欢,并深深地喜欢着心中的这么多喜欢,这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选择。

长大的我并没有忘记,反而愈加清晰,这让我开始反观人生。每个人都生活在俗世,自然有人想要傲立世俗、坚守自我,这固然没错,坚持本心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不会选择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清高生活,想在俗世中独自高雅,定摆脱不了如莲一般的命运,清白一世,却终抵不过俗世的人生。仔细思量,俗世并无不好,再清白的东西也要扎根于他所鄙薄的污浊中。如果没有淤泥,莲花怕是无法站立;没有俗,雅也是无法立足。既然生于俗世,就不要幻想不被侵蚀,既然无法摆脱,不如就欣然接受,拥有俗世的喜悦并无不好。只看你的心境是否可以让自己既喜俗世,又拥高雅。就如同莲。莲的智慧,我突然领悟。

《圣经》上说,你来自泥土,终将回到泥土。想着莲,我才发现这句话说的不是灵魂。

就在这一刻,我才真正知道了莲。

热门推荐
1一路花香读后感
2我最熟悉的人
3杨梅
4雾中的乡村
5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有感
6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中国
7愧疚
8幸福与吃相伴而行
9忆家乡
10握住我的手
11我的碎片化生活
12安全放首位
13寻菇记
14吉吉的回家路读后感
15笑容的鼓励
16一封书信表孝心
17听雨
18一节神秘的课
19童年趣事
20我的那只钢笔
21我看见
22花样年华,永不散场
23太空想象作文
24皮艇冲浪记
25助人是一种快乐
26《雷锋》读后感
27忘不了那个人
28嘉陵江的日出
29我最熟悉的人
30与阳光的两邂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