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消费方式的碎片化】
互联网大为发展的时代,是权威逐渐坍塌,自我意识逐渐崛起的时代。通过互联网,人们认识世界,了解新闻的方式逐渐增多。通过各种便携的媒介,无论是阅读,还是支付方式,无论是社会阶层还是信息传播,都不可避免的走入向信息化。
此时,消费者深陷在各类媒介、各类信息中,所谓的“权威”声音很快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对于消费者而言,媒介“碎片化”更多体现的是“个性化”。在科技开始主导一切的社会转型情况下,由于收入差距增大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日益悬殊,他们的价值观,消费方式,阅读的书籍,审美情趣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阶级碎片化的引子。而逐渐拉开的阶级之间沟壑,引导了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其中包含了时间,阅读,社交的碎片化。
社会阶层“碎片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消费阶层“碎片化”,收入差距是社会阶层“碎片化”的根源,而收入又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不过,就算是收入相近的人,由于家庭教育,性格观念,以及喜爱喜好,他们对于应该怎样消费,要不要狠下心贷款购买,还是勤勤恳恳地攒够钱再买,意见并不是统一的。然而,正因为同一阶层内部消费者由于态度观念、生活方式不同呈现出“碎片化”趋势,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更为消费阶层“碎片化”推波助澜。在大众市场向分众市场转化过程中,一部分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相近的消费者紧密结合,发展为“碎片化”市场。他们大多分为大众消费,分众消费和小众消费。
比如,如今70后及之前的人可能还对支付宝、微信支付抱有一定的戒心,他们或许会因为种种外界的客观原因,迫使他们去注册,开通账户,但支付宝等快捷支付方式绝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已经成年的人80后及90后,由于他们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因此比较青睐支付宝,当在实体店挑选好东西后,支付宝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选择。00后等未成年人,无法注册支付宝账户,因此他们或是回归现金,或是将自己的微信账号绑上父母的银行卡,例如在学校的小卖部里,有用现金的,这往往是父母每周或每月给的“生活费”,也有的揣着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简单而方便。
碎片化并不止于消费方式,但这些碎片化的现象显然是有利有弊的。
【篇二:机械生存,诗意生活】
“诗意”是什么?这个时代还有吗?
吕乐导演的电影《小说》中,一群中国一流作家开笔会,共同探讨诗意的含义和其在当今时代的存活与否。诚然,这是个最好的时代,科技的爆炸发展给每一个人类带来过去千百年无法接触的新生活,指数上升的信息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速,一切似乎在电子终端面前触手可及。但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程序化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抹杀过去曾经有过的深沉思想和跳跃灵感,当思维逐渐趋向于机械化的理性和冷漠,情感的价值将荡然无存。人类学会了满足于在网络之上嬉笑怒骂,却对身边人情冷暖漠不关心。钢筋铁林中,相同的人千篇一律,不同的人遥不可及。井然有序的生活背后,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大厦将倾。有什么能够拯救时代的价值?我恐惧,我沉思,我猜测,大约——
大约是艺术化、诗意化生活。
诗意化使机械思考的相同转化为不同。
人之所以区别于牲畜草木,无非在于情、理、法三字。而这至普通至淳朴的字眼,在不同的人笔下,化为多如繁星砂砾的表达。就以“情”为例,夏目漱石的“今夜月色很美”和吴越王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如出一辙,在林觉民心口,书成一篇“意映卿卿如晤”。最简单的“我爱你”,可以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的一捧赤诚,也能是“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至死不渝,深情如子瞻十年生死,绵长如太白青梅竹马,悱恻如乐天天长地久。亘古不变的莲塘之边,落下诚斋主人眼底映日红莲,勾勒易安居士闺阁闲情,香飘习习吹散自清先生夏夜清风,甚至是沈从文先生在干校接受批斗期间,给侄子黄永玉信中一句:“这里的荷花很美,灿烂极了,你若来……”。同样的景、同样的情、同样的感在不同人不同的笔杆下,流露出截然不同的描绘和千变万化的感动。相同的诗意,提供相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养料和灵感,促使每位书写人砥砺前行,流露几腔真情,
诗意化使机械思考的不同转化为相同。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荷尔德林不受沉浊世态的浸渍,而潜心于自己的神灵之乡,写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般诗句。当时贫病交加的他以一个诗人的直觉和敏锐,意识到工业文明使人丧失自我,因此以诗句呼唤人类寻找归家之道。经哲学大家荷尔德林的阐发,结合诗性与神性,变为如今“人,诗意的栖居”的思想。其中别样深邃的禅意和格外鲜活的生机,横贯古今,在无边星河中自如穿梭,始终难以被时间侵蚀,成就无数人篆刻心灵之中的笔画。同一种栖居的念头,明代有归有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民国是林语堂“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无论身处何方,哪怕身边仅剩劳绩困苦,仍守一方诗意眷恋。不同的景、不同的情、不同的感在不同人不同的笔杆下,有灵魂激烈的冲撞和交流,那是此间相同感动的水乳交融。
机械化的思考凭惯性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固定的生活和社交圈取缔了结识新生活的机会。价值观缺失像编程指令划好上下阶层,就连审美和爱好都有了优劣之分,不同取向的阶层定要争个你死我活。但诗意的思考从不分孰是孰非,孰大孰小。我们能接受千山万壑、大江东去的诗意,而浪花一朵、林中潺潺也不失为绝佳的妙趣。诗意能是周国平一盎无用的醇酒和一具无用的灵魂,是尼采每个起舞的日子和每点白昼的光晕;也能是晨跑时路边不知名野花摇曳的一片澄澈透白,是冬季回到家中肩上不经意抖落的雪花——诗意总无分高低贵贱。
机械生存,将生命差别对待,
诗意生活,将生命一视同仁。
机械生活,规定差异者保持差异。
诗意生活,鼓励思考者和而不同。让相同的思考有不同的表达,让不同的思考有微妙的共性。能做到诗意化的生命,总是乐观向善,充满希望的。
对于文章最初的两个问题,我想给出我的答案。这个时代还有诗意吗?“诗意”到底是什么?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诗意总不该被贴上时代的标签。
每个人对诗意的理解不同,而这种不同,又恰好是诗意的一种——人类对于机械化最后的防线,一切诸如同情的美好情感来源。
多浪漫。
【篇三:论碎片化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许多事物都被碎片化。意思是把一种本是完整的东西分割成各种零碎的,就称之为"碎片化”。在这个信息的科技时代,到处都充满着互联网的踪影,例如网络技术,输入技术等等,还有各种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有效的去完成程度高,技术难的琐事或者一些办公事物,强化了做事的效率以及速度。所以,这样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了人们以后生活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互联网技术成为了现在人们一种潮流,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乐趣。
在生活中,我经常能够发现:在马路上过马路时,有一些上班族或者年轻人低着头用手端着手机在斑马线上走着,甚至不知道那是红灯还是绿灯;在家里,很多时候也看到父母或者邻居捧着手机,低头认真的玩弄着;在学校放学后,有的用耳机插在手机上听音乐,有的专心致志看着手机小说,有的在打着游戏等等。
在网络上,用微信或者QQ和别人交流,或者在微博上和不认识的陌生人讨论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的事物,和这些摸不着碰不到的人交流,或者和在远方或者不在家中的人交流,这就是我认为的第一种“碎片化”。在现在,和别人正面交流,正面谈论,不再聊天应用上聊天的人少之又少。当今社会,不会用微信,不会用QQ的人会被那些人称之为“落后”。随着这样的发展,这样的趋势我个人认为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无趣,更加孤独和寂寞。因为其实自己就是在和一个会发消息的电子产品聊天。这就是社交的“碎片化”。
在社会不同的阶层上,消费的阶层上等等一些金钱上的不同正是我认为的社会钱财阶层的“碎片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消费上,居民收入上也出现了差距。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为人们的消费选择固定了基础。当然,在这样的发展中,在收入上显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例如,在底层工作的农民,以及在高层工作的领导,差距是非常大的,最高收入户同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和消费性支出差距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一来,工作条件的不平等,也会使收入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在我了解下来,平常人工作工资少则2000,多则几万,甚至一年几十万,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工作收入的差距问题。所以,收入是影响人们消费的最直接原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差距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扩大。而消费差距的扩大又导致了消费结构变化的速度和程度有所不同,社会阶层“碎片化”正是在这些差距的基础上产生。还有,人们的生活的各种方式,态度意识也是直接导致这种社会阶层“碎片化”的根本原因。
这样一来,“碎片化”的种类其实很多很多,只是看你对这种“碎片化”的了解的不同。当然,有的时候互联网的出现是好的,因为它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和便捷通讯。当然,社会的提高以及收入的提高也是好的,因为人类对自己的理念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各种阶层的“碎片化”,各种生活上的“碎片化”。所以,论“碎片化”,我认为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的“长尾理论“是很明确的: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商品是一个坚硬的头部,而海量的、零散而无序的个性化需求则形成了一条长而细的尾巴。将长尾上的个性化需求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商品还要大的市场。
【篇四:人性的认识层级】
在古代人总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人与人之间有着严格的阶层差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与人在尊严法律上买有了差别。但是人性中认知阶层的落差,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认知的初级:暗黑区
这是人性认知层级中最底的阶层,这一类的人没有奋斗的,生活不如意却总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懒惰,无能这已循环更是将他们禁锢的自己的悲惨世界里。就好比历史上的阿斗,身边有一群能人之士,但他却不理朝政,庸散,闲度自己的生命,最终落得个被俘的下场。他表面光鲜亮丽,贵为一国之君,但实则“行尸走肉”一副没有骨头的行囊。身处这个认知阶层的,如果他不愿意自己站起来,谁也背不动他们。
认知的过渡阶层:瓶颈期
身处这个认知阶层的,经历了大风大浪,洞悉一切,明晓人情事故,职场规律。这已属较高的认知地位。但是为什么说他是瓶颈期呢?因为他们已经经历取经的八十一难,但并没有能没有破局明心。反而成为一个内心缱绻,遇事放不开手脚的,只求自保的人。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能达到这一阶层,已经实属不易,在如今优胜5劣汰如此迅速的社会里这已经算是生活上的成功。至少衣食无忧吗,有一定的地位和荣誉,在别人看来也是光鲜亮丽的形象。然而如果他们只求现在的温床,便难以在人生上取得成功。对于未知的恐惧,现在的温暖,过往的艰辛。这些因素在他心里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也因此难以成为社会的精英。
认知的巅峰:无为而为
我们也称这一类人为:资源配置者。他们认知通透,无惧无忧,洞察职场先机,善于运用社会各种资源。并且用人不怀疑,把最好的资源配置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形成一个令人敬畏的体系的结局:劳动归你,果实归我。能达到这一层的寥寥无几。然而而他们会被时代赋予新的标签:时代的向导,探索的先驱。
作为无权无势无地位的95后,我们必须认清现实,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认知阶层,社会地位。然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很低很低。请不要伤心,记住一句话:王侯将相令有种乎!认知阶层是有规律的,认知阶层越低,越没人帮你;认知阶层越高,帮助你的人就越多。于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心,人性,更是人类万古以来不息奋进的上行力量!马云,马化腾,这些一开始平庸的人,通过学习,创业完成了认知层级的跳跃,人生也发生了变化!
在新时代里,我们唯有打破禁锢,驱散恐惧,方可完成认知阶层飞跃!
PS:竟然请我点评,那就说两句……为嘛要分层?分级?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努力的人和懒惰的人,有空仔细研究阅读一下 马云 马化腾 的创业历史,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帝国!把你的精力用来学习创造,不是用来抱怨和虚化社会层级。资源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篇五:广场舞时刻】
从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时候起,广场舞好像一夜之间进入了人们视线。
各个年龄阶层,各种不同风格,大家汇聚一堂,开始了广场舞的时刻。
在这过程中,也有一些不愉快的新闻报出,比如高考时候广场舞人群拒绝为考生让路,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讨论,还有时常发生的广场舞人群与社区民众之间发生的冲突,不过这些,后来也都得到了恰当的解决处理。
任何事情有正面也会有一些反面的效果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平和心态,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每到夜幕降临,晚饭后散步,总会看到社区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不限性别,不限年龄,所有人因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一起跳舞,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像这生活致敬。
有时候也会佩服她们的坚持,可以日复一日。
现代人大多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去做一些工作学习之外的事情,尤其是懒癌晚期,回到家吃饱喝足就只想躺在沙发上,抱着手机就这样一天过去。
不知道自己到了这个年纪,会不会也有兴趣去参加这些活动,但是希望自己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能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始终热爱生活,相信美好。
【篇六:遇上“碎片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正在被逐渐地碎片化。而这样的生活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真的适用吗?我看,非也。
“碎片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领域的碎片化如磁盘碎片整理;外交领域的碎片化,代表性的就是独联体的“色彩革命”;社会领域的碎片化,首先是阶层的碎片化,在社会阶层分化的同时,各个分化的阶层内部也在不断分化成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的群体……
由此观之,“碎片化”这一新时代现象,已经逐渐深入地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从购物、社交、阅读等的日常活动,到时间、信息、数据等的时代现象,无一不体现着“碎片化”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
那为什么“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的社会中如此受欢迎呢?
根据日常生活观察可知,人们之所以习惯“碎片化”是因为他们为了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了解并收获更多的信息,再加以及时的应用。
说到底,还是为了提高效率。因此,原本完整统一的知识与信息被分化成无数细小的部分。在极短的时间内,许多错杂的信息涌入你的脑海,这样真的有效吗?
就比如说阅读,首先我们都知道,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然而,在短时间内,你所接收到的只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不是逻辑。而且这些集合大量的简化了推演过程,不够严谨和全面。
所以,我认为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只是在不断的扩充“事实”而非“联系”,知识信息漂泊在各处,没有了将他们串联的网络。久而久之,这种模式造成了狭隘的思维方式,就再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了。
那我们应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其实很简单,即为化碎为整。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无论面对的是知识点还是信息数据,都离不开“归纳总结”。我们要学会在茫茫的碎片中,筛选出有用的有利的信息,将其归纳在一起,并加以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此想来,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因此,在如今的“碎片化”时代里,我们要能够立于时代之上,纵观社会局势,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适应当下,引领自我,成为强者!
【篇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如今的世界,像是一块大的拼图,每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散开的一片片碎片,不知不觉中被牵起……或许在这忙乱繁杂的生活中你会感到无力、压抑,我们的心态和认知会一点点的更新。那么遇上了这样的碎片化生活,该如何才能做到随遇而安呢?
放慢脚步,适应碎片化的生活。
早上六点的闹钟响起,洗漱收拾,匆匆上学。步行在路上时拿出手机翻翻前一天还没看完的动态,到了学校就是一节节的课程,有的时候发了呆,时间一下子就溜走了,放了学会到家做作业时,那这手机在QQ上和同学聊聊天,听听音乐然后在赶完作业,有的时候还会看看淘宝打打游戏,然后困得不行就去睡觉。这就是我们最近某天的生活。一刻不停的忙碌,没有停歇,那么一天天的过去一定会变得烦躁。要适应这样的生活才能看见碎片的间隙中小小的快乐。
高中生的学校生活很充实,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很多,就像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很专注的做作业或是坐在窗边捧一本书细细品读,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小说,总之让这些小小的间隙也能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现在的社会阅读纸质书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少,在车上也很难再看见许多人捧着一本书埋头阅读,几乎所有人都拿着手机滑动着,或是在阅读又或是在聊天……对于这样的阅读方式利与弊的比较已有无数,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我们的思维方式会越来越碎片化,思想会有断裂的地方,不能持续。在我看来虽然静静的坐下来看看书对我们来说不是件易事,但是这就是对待碎片化阅读的最好的办法。
碎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已被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络异化,我们的生活也分裂为更多的碎片。
但,我们乐此不疲。
要想从容的跟上,除了阅读方面还有消费。现在的消费和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淘宝和支付宝就是最实用的典范。现在的社会具有极大地收入差距,而这或许就是社会阶层“碎片化”的根源,而收入又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由于态度观念的不同而“破碎”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这是社会阶层“碎片化”的最直接影响。那么作为学生会在无聊时看淘宝的时候,无非购买些文具,服饰,只需手指划几下购买就完成了。这样其实方便了,可人也“退化”了,不用出门,就没有和外部环境的交流,生活方式就会呈现出“碎片化”趋势。
所以,我们遇上了这样的碎片化的生活,要能处之泰然,适度参与,这样才不致然自己的生活崩裂。
【篇八:我的父亲】
看着这张身份证上的照片,不知是多少岁时照的,但肯定不超过25吧。照片上的人头发略微凌乱,胡子拉碴,只有那张我与之酷肖的脸,还能让我分辨出这人是我的父亲。
那时的父亲应该还在乡下教书。他出生在农村,家中兄弟姐妹共五,日子贫困而又艰难。所以父亲工作得很早,在十五岁的时候,还没上完中学的父亲就开始教别人念书了。现在他已是公务员,职务也不算太高。四十岁的他在事业上不会再有太大的飞跃,但他是成功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努力从草根阶层进入了管理阶层,靠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属于他的天空。我敬佩他的不屈。
父亲算得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时尚男人。
家中的大事起决策性作用的从来都是父亲。他很会待人接物,在工作上也颇有领导风范,在大场合上讲话清楚从容。父亲在家里虽不喜欢干家务(酷爱围棋和电脑),但做饭的确很有一手。比妈妈做出来的东西还要好吃三分,虽然比不上大宾馆里大厨的手艺,但却是我最喜欢的味道。在我上了寄宿制学校后,每周回家,父亲都会做好吃的给我吃。我留恋他的手艺。
父亲的文化底蕴很深厚,懂许多知识,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教给了我很多东西。他教过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人绝对不可以太聪明,太聪明的人会很孤独。大家会害怕你的聪明,害怕太聪明的你会在背后算计他们。他教过我做人要大气,凡事不可斤斤计较,不能只顾着自己。偶尔吃点小亏也没关系,要有大将风度……
我想我不太聪明,也不一定会干成什么大事,但我希望可以领会父亲所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深爱着的父亲、我一直都很敬仰的父亲。
【篇九:匿身发光体背后的执着】
很多人都有偶像,是眼前闪耀的星,是心中永恒的感动。从古至今,包括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是最忠诚的粉丝。拳击运动员泰森将毛泽东视为偶像,诗人冰心将泰戈尔当作偶像。
偶像可以是影视明星,可以是体育健将,可以是名人作家,他们或多或少有着超人的意志,怀揣着坚毅的梦想,行走在无畏的人生路上,他们是闪亮的发光体。
偶像的背后总有一群追随着发光体的人——粉丝。
所有人对于“粉丝”都抱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那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他们浪费时间在不可能实现的追求上。还有人认为粉丝是这个文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群体,是他们将偶像的正能量发扬光大。所以粉丝也可以分成两类:盲目追求、理性接受。目前,不少初中学生萌芽出了对歌星影星的狂热追求,他们整天围着偶像的动态团团转,用父母的钱购买偶像的唱片专辑,参加演唱会……尖叫与呐喊声在这群少年少女中不断。也许,他们是真的扭曲化了粉丝的真正含义。所有能够成为偶像的人们,他们总会比平常人付出多几十倍的努力,他们在人群中闪耀夺目,是因为在人群后他们收起了笑容,进行了多少次汗与泪的洗礼。飞人刘翔为自己多次定下目标,要求自己达到,全才牛顿坚持长时间的默想,发现了万有引力,李嘉诚边自学边工作,成了香港首富……粉丝是偶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一个光荣的团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阶层。
粉丝,是新新时代的代名词,他们具有活力,身负张力,阳光乐观,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偶像最独特的见解。现在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粉丝阶层的一员,是创新,甚至是狂热。他们有着自己新颖的价值观,对于偶像怀揣着满腔热情。他们看重偶像的人品、才华与能力,可以说,粉丝是最具慧眼的发掘官,他们以自己的标准看待整个斑斓的世界。他们是最执着的存在,执着于对偶像最淳朴的追求,精神上最强烈的震撼。
时代日新月异,人们的思考方式也随之变化不停。可只有粉丝的文化保持着最古老的准则:以一切坚持不凡的人为偶像,立一切坚毅无畏的人为标杆。或许他们发泄情感的方式大有不同,甚至在他人眼前显得过于疯狂,但这一份沉甸甸的粉丝文化像是一幅斑斓的画卷展现人类所有的美好。
愿所有人的心中能有一位令自己感动至今的偶像,愿所有人成为执着于闪光体背后的那一份温情的传递。
【篇十:碎片化生活】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都早已习惯于根据一曲歌的前30秒决定是否下载,根据一篇文章的标题决定是否看下去,根据对网店上图片或平面模特的第一印象选择是否买下一件商品。有人曾说,我们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究其原因,这种碎片化生活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面临的是社会阶层的多元化。而不同的阶层固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为满足其不同需求,由此便引起了消费者需求的细分与媒介的小众化,加之数字、网络、传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人们对信息处理的习惯和能力也有所改变与提高。
碎片化生活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并不鲜见被谈及。以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为例,具体来说,便是碎片化阅读。首先,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注意力并没有过去那样集中了,在过去,那个只有蜡烛和纸草的年代,阅读是静止的,可以想见匡衡映着从隔壁“偷”来的光读书时的专心致志。而如今,阅读是较为“动态”的,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向读者涌来,市场还来不及点开这篇文章,目光又被另一篇文章“诱拐”。人们不再珍惜如此易获取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本身也缺乏了连贯性、严谨性,让读者过目便忘,缺乏思考。从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往往向网络询求答案,而非通过头脑与智慧。对于那些碎片化信息的供应者,为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从同类信息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让极度夸张、另类的标题博人眼球。于是,网络上那些“标题党”也应运而生。
而与此同时,学者费勇指出:“我不排斥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该考虑的是怎么样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对我们有利的信息,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就是说,碎片化可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对新息供应者而言,不应只是一味追求“标题”,而忽略“内在”,相反,尽可能提高信息的张力,从而提高叙事与形式方面的诱惑力,才是真正能帮助他们抓住商机的“杀手锏”。而对于我们受众,则应加强自我认知与思考能力,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而不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