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税收】
税收是什么?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入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我踏进了初中的大门,作为一个初中生,我竟然连税收是什么都不懂,真惭愧啊!
小时候,就曾听大人们讲过纳税,但当时只是模糊的明白它就是一种集体交钱给国家这样的一个程序,并还以为交税是大人们的事,与小孩子无关;可现在不同了,交税是每个公民应该做的,国家通过交税这个程序是为大家做好事的。纳税本就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所以我们应该依法纳税,将我们的生活建设的更美好!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人杰地灵,依山傍水,它不仅仅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还有迷人的风光。例如,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沙湾区的万寿宫、黄丝桥古城……真是数不胜数。以前我们的凤凰哪有如今的富丽堂皇,从南华大桥向跳岩俯视:白天,沱江的潺潺流水,吊脚楼里时不时的传出苗家阿妹的歌声,哼起带有苗韵的小调儿,嗯,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夜晚来临之际,两岸的房屋、桥头、酒吧都安上了灯光,整体看起来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但是在凤凰乡下,以前有路可是却行不通。雨天,车过了车陷,人过了会沾的一身泥巴;晴天,路面坑坑洼洼,车和人走过,路面扬起一丈多高的灰尘,真是头疼。现在有了人人的依法纳税,国家聉钱把乡下的这些路都修成柏油马路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或天晴的苦恼了,这可都是纳税的功劳啊!
再举一个实例吧,就从最近的大事说起吧。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发生的两个小时之后,国家及时派出人员抢救,仅仅一天时间,救出了200多人,但还是有噩耗传来,死亡人数达到了69人。此事一出,国家立刻拿出了许多资金进行周转,这让我不得不冒出一个疑问?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之后我明白了,这些钱都是通过个人或某个集体按一定的比例一同收取的。
税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受益无穷。国家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我们中学生拨付补助,以前,只有贫困山区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各项建设需要更多资金,因此,去年的税收工作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绝没有终止税务机关提高队伍素质,强化税收征管和检查工作,深入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方针,相信明年的今天,我们会生活得更好,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篇二:我为祖国点赞一一游船游两江】
今年春节,幺爸一家人带着弟弟来重庆过年。我和爸爸妈妈还有爷爷作陪,坐上观光的轮船夜游两江,长江两岸全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各种颜色的灯光把重庆照得红红火火、流光溢彩。虽然冬天的江面有些寒冷,但也敌不过我们的兴奋劲儿。
游船行至菜园坝附近,爸爸就指那儿说:"我小时候到重庆就是在这儿下的火车。当时这里全是竹木捆扎的吊脚楼,层层叠叠排上了山顶,从菜园坝到两路口,以前只有破旧的缆车,现在吊脚楼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落伍的缆车也消失了,换成了亚洲最长的皇冠大扶梯。"幺爸接着说:"我小时候来重庆玩,是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晚上睡觉铺上竹蓆在屋顶过夜,一把蒲扇摇不停,不过还好晚上有星星陪着我睡觉。"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爷爷有点不屑的说:"你们走路还有鞋穿,我小时候走路连鞋都没有,冬天都是光着脚丫子到处跑,他激动地讲述着自己那些年的经历,以及祖国的繁荣富强。从七七事变到抗日战争,继而便是祖国内战,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再到现如今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让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步步从一个垂暮老人走向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住高楼、有空调、行有车、吃饭天天像过年⋯⋯船继续在江中航行。
轰隆隆的声音传来,一列轻轨在桥上飞驰而过,爷爷又说:"现在出行有飞机、高铁、城市有轻轨,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妈妈也笑着说:"我们要感谢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我国的科学发展多快呀!两台嫦娥月球探测器都成功的在月球表面着陆,北斗导航卫星也成功覆盖全球,不要小看这些工程,这可代表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天上有嫦娥、北斗,地上有高铁,海洋里有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航空母舰。"天眼"的问世更是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一带一路"带动了我国乃至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些都是十八大以来的硕硕成果。要实现这些超级项目,国家不仅需要最高的科技实力,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这些都代表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国家强大了,就不会有人来欺负我们。"
一路说说笑笑,船回到了码头。我想象不出大人们的过去,但我看得见现在生活的美好。妈妈说得对,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用双手奋斗的人们,感谢伟大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加入奋斗者的队伍,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贡献我的力量!
【篇三:苗家好韵味】
流火的夏天,我走在德夯的小路上。
沿岸的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苗语的德夯意为“美丽的峡谷”。峡谷中居住着一群苗族的百姓,古老纯朴的民风隐蕴在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屋中,几条纵横交错的青石路编织着百余户人家。姑娘们戴着银饰,穿无领绣花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男人结着绑腿,挑着一捆柴,吹着木叶,深入这秀丽苗寨。
九龙溪旁的一户人家,一边放响一挂鞭炮,一边唱着“拦门歌”。苗语听着是那么亲切,勾着我儿时童真的思绪:牙牙学语时,耳边常听到的是外婆用慈祥声音说着的苗族语言。这人家是在迎客呢,堂屋的酒席上琳琅满目的是苗家特色美食,最好吃的还是糯米饭啦,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食之不淡味,又有营养;酸鱼(将一斤左右的鲤鱼剖洗干净,抹上细盐,再将小米填满鱼腹,一条一条放入坛中发酵)也是很可口的,酸中带甜,香气扑鼻,鱼骨酥软,鱼肉肥而不腻,绝无腥气;还有苗酒、万花茶、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酸汤等,都是苗家人用天然原料精心制作的。满桌佳肴,想不流口水也难。
苗族姑娘们身上那光彩的服装真是美,主要是那些闪闪的银饰,有银角、银扇、银帽、银飘头排等等。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其重量可不能小瞧啊,但还是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寨人们的笑脸,在清明如镜的溪面格外清晰。
溪尽头就是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没有万马奔腾的磅礴,没有万兽怒吼的狂嚣,如细纱般沁人心脾。德夯的韵味也如流纱瀑布般轻轻柔柔,萦绕游者心头。
相较于中国的大传统文化,德夯充满乡味儿的传统显得如此渺小。没有花红酒绿,只有清新简朴;没有华丽的木雕楼房,只有百年的吊脚楼;没有有名的扭秧歌,只有苗歌与苗鼓。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做出的不仅仅是苗家人身上精美的服饰,更是织出了德夯这苗寨的独特风景。苗家人崇拜盘瓠与枫树,但对中华民族的敬仰仍是崇尚;宋祖英唱出了这边的“小背蒌”,唱出了大山中的风韵,背出了苗族的少男少女,为国争光添彩。
站在吊脚楼上,看着这淳朴的苗寨,它所蕴涵的苗家文化或许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但它体现在一直传承的风俗中,在复杂的苗语中,在特色的服装中,使我虽住在土家族聚居区,却还深深思念着这里的一切。重返德夯,不远千里,儿时的懵懂成长为现在对这里深刻的认识,时隔多年,这村寨对于我来说也许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那浓郁的韵味,在心头怎么也挥之不去,成为心头最重要的回忆。苗家的一切,德夯的一切,简单而自然,在现代文明碰撞的这个年代,它所拥有的文明,在大山深处,不卑不亢,一直源远流长。
苗家好韵味!
【篇四:童年的歌声】
对于中国这个有着上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过春节怕是最拥挤的的日子了,且不说在火车站内那背靠背,肩并肩的场面了。这小小的只有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内,都是恨不得再找个缝,再挤个把人进去。金属制的车厢地板,总不时地被皮鞋、高跟鞋等踩得噔噔的响。不小心踩到了人,踢到了别人的箱子,那也是常有的事。有些烟瘾大的烟民忍不住拿起烟吸一口,再吐一口,夹杂在车厢中本就有的女人香水味,年货中有的腌菜味,还有农民身上的汗臭味,再一起挤在狭小的车厢内,难闻的味道充斥在每一个人的鼻间。
已是下午三点一刻左右,车内不流通的空气让人们都沉默着,车内显出一刻难得的安静。但不一会儿就被打破了,“小背篓,晃悠悠,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这是从一个中年男人身上传出的,只见那男人穿得臃肿,再加上车厢的拥挤,费了老大劲才从内衣口袋掏出手机:“喂,妈,我到尧天平了,很快就要到了。他们都到了吗……江琴要工作,儿子要考大学了,他们都还没时间,等过十几天,儿子放假,他们会一起来……嗯,我知道了……”我已无心再去听他说话了,看着车厢外飞速而过的一栋栋房子,还有远处依稀的大山,我的心遥远了起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小的工厂前奶奶慈祥的脸。
我和奶奶是很亲厚的,在老家长到一岁多,刚断奶,就被送到了奶奶家。当时还年轻的父母总忙于工作,在把我送到奶奶家之后就走了。奶奶家住在一个造船厂内,因为爷爷是里面的老铁匠。于是我便跟着奶奶住了下来。船厂并不是很大,叔叔阿姨们也没有太多,活泼开朗又可爱的我很快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在他那里长到三四岁,便在附近的一个幼儿园里上了学,我还记得,我第一个学的歌,便是小背篓。我还记得,那天回来后,我在厂内的一个坪里边唱歌,边跳舞。赢得了叔叔阿姨们的满堂喝彩。我还记得,奶奶就那样立在我的身旁,皱着她深褐色的,松弛的皮肤,笑成了一朵大菊花,到现在,奶奶还喜欢着那首小背篓。
上完幼儿园,就被已经定居在城里的父母接了回去,由于不算太远,每到星期六,我都会到奶奶那儿小住。我是从不怀疑奶奶对我的爱的,因为,就因为我的吃食,她都跟爷爷吵了好几回的架。奶奶家,在那个小小的船厂内,承载了许多我的童年回忆。
待回过神,那男人早已挂了电话,车厢内也已恢复了安静,我看着窗外那一闪而过又无比熟悉的景色,我知道,快到了。
下了车,还是那般熟悉的景色,还是那般熟悉的船舶厂,还是那样熟悉的身形,还是那样熟悉的面容。她那样站在那里,静静的,将脸上深褐色的,松弛的皮肤皱成了一朵大菊花。我笑着跑过去,大喊“奶奶,我来了”,扑到她身上,我的耳边仿佛有一个清脆的童声在轻轻唱:小背篓,晃悠悠,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喔,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
【篇五:凤凰古城游记】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坐在大巴上,借着微弱的灯光读着《边城》。文学巨匠沈从文的语言虽朴实,却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描写得如诗如画,荡气回肠,也一同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看着书中描写的美好,我急忙跳下了大巴,希望快点揭开凤凰古城的神秘面纱。
凤凰·夜
我去过许多古城,但从未见过其他古城的夜比凤凰的夜还美。
站在桥上俯瞰,华美的灯光包裹着整座古城。河岸两边,放眼望去,每一个吊脚楼都发出璀璨的光芒。宽广的沱江水,被两岸繁华的古城夜色渲染的亦幻亦真,波光粼粼的江面五彩斑斓,倒映着古城的倩影。
沱江的两岸,游人如织。我走在岸边的青石路上,感受着这座古城吹来的微风。古香古色的吊脚楼排立于江边两岸,以百年来不变的形态矗立着,飞檐翘角,彰显百年沧桑岁月的痕迹,黄色的暖光让我也恍惚迷失于古代与现代之间。来往的人欣赏着夜色,时不时传来苗族阿妹们银铃般的笑声。
漫无目的地闲逛着,突然听到苗族老奶奶叫卖荷灯的声音:“荷灯,荷灯,卖荷灯嘞!”巡声望去,一个老奶奶提着一篮荷灯,一边走,一边吆喝,叫卖声中混着浓浓的乡音,听起来像唱歌儿一样。我拿着钱,找奶奶买了一个最大的荷灯。“小姑娘,放灯时在心中许下愿望,如果灯能顺利漂至江心,并顺水而下,愿望很快就能实现。”老奶奶边笑着,边教我怎么放荷灯。在爸爸和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将荷灯轻轻推向江心,在心中默念“家人身体健康”的愿望,目送着我的荷灯缓缓地流到河中央,随着其他荷灯一起顺流而下,带着我们美好的愿望向远方漂去。
天上,星河流转;江中,光影斑斓。有诗云:“绕城沱水荷灯满,盛世迎春应佳节。”虽然现在不是春节,但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放荷灯已经成为一种祈祷、期盼和祝福的方式。望着缓缓流动的沱江,耳旁的喧嚣仿佛都静了,身边的人流仿佛都散了,只留下我与这古城。我的心意仿佛与她相通了。我的耳边还回旋着苗族老奶奶混着苗语的汉语,眼前浮现起苗族和土家族阿妹的甜美笑容。醉了,醉了,醉在了这迷人的夜色里,醉在了夜色渲染的人儿里。
凤凰·晨
五点半起床,随着导游在无人的街道上游逛。没有了明亮的灯光,没有了游人的喧闹,清晨的凤凰一片安静祥和。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没有一丝嘈杂,只有导游轻轻的声音走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声音。
导游带着我们向小巷的深处走去,一边讲起了许多有关湘西苗寨的神秘传说。一群死尸,额头上贴着黄色的符咒,在赶尸人的指挥下,一跳一跳地行进在夜色里,便是此地流传的湘西赶尸。传说当地人如果在外身亡,一定要请人将尸体运送回家乡安葬,这便有了赶尸这个行当。当地山势险要山路崎岖,运送尸体多半选在夜间进行,便逐渐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在湘西人眼中,生于故乡,哪怕在外面漂泊一生,死后也一定要回到故乡,安息在熟悉的土地,回到这拥有丰富文化的沃土。
行走在古城的小巷中,绕着绕着,又绕回了沱江边。古朴的沱江水静静地流淌,古城楼上的晨钟悠然传来,江中渔船数点停泊在岸边柳下。远处的吊脚楼一寨挨着一寨,下面悬空的地方有几根圆木撑着,有着参差不齐的屋顶。它们成熟,稳重,像一位老者,向我诉说着百年来的风风雨雨。透过它们,我好似看到了几百年前的凤凰。
这时,忽见一支竹筏顺流而下,筏上的艄公撑着一支长篙在打捞清理着江中漂浮的水草。我的眼前浮现起了沈老先生笔下的凤凰。恍惚间,翠翠仿佛站在了我的面前,微笑着向爷爷走去。沱江上仿佛又出现了赶鸭子的人,追赶着鸭子在水中拼命游着。“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不同于《边城》中的是,现在无论是谁,都可以一同下水抓鸭子,人与鸭子的竞赛,热闹非凡。
湘西文化,自我踏上这片土地起,便在我的心中驻扎。只可惜,湘西的那神秘的行当,已经面临失传。苗语和土家语,这些没有文字,只能靠世世代代口头相传的语言渐渐没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外跑,却忘记了家乡那浓厚的文化,却忘记了发扬它,传承它。但正因凤凰深厚的文化底蕴,愈加神秘的色彩,才吸引着更多人来追寻它,探究它,寻找散落在古城中的秘密。
在凤凰流淌的不仅仅是沱江,更是那深厚的文化啊!正因有了那迷人的文化,正是有了为湘西文化传播付出一生的人,才成就了湘西,才成就了凤凰。
愿有更多的人来欣赏她的美,了解她的文化,让湘西文化深入更多人的心中,让凤凰古城驻进更多人的梦里。
【篇六:中国的与众不同】
时光转瞬,转眼又是一年,很快,就要到您—祖国老母亲的66岁生日了。
回想,在过去的时间里,您经历了多少啊!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繁荣到末代清代的衰败到100多年的鸦片战争再到1949年新中国的正式成立……
历史的每一步都见证了您的博大胸怀,同时也见证着—您的孩子—我们在一步步的跨向长大。
现在,您拥有肥沃的土地、广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以及众多还未开发的江河、海洋、湖泊……
不仅这样,您还有许多风景秀美、绝世无双的地方,如:“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故宫、“世界屋脊”布达拉宫、“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傣族竹楼、令人称奇的福建民居—土楼和“干栏式楼房”—吊脚楼……
而且,您还有着与其他国家不相同的饮食习惯和风味美食:蒙古族的手扒肉、奶皮、奶茶,汉族的馒头、包子、面条和饺子,朝鲜族的糯米打糕,傣族的竹筒饭,壮族和布依族的五色糯米饭、糯米糍粑,回族的油香,维吾尔族的镶,藏族的糌粑……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您的丰功伟绩啊!
为此,我由衷的赞美您—我的老母亲啊!—中国啊!
【篇七:美丽的瀑布彩虹】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湖南旅游,其中一站来到芙蓉镇。
乘船来到了芙蓉镇,下船拾阶而上远远地就听到了大瀑布的哗哗巨响。爬上石阶,就能看到瀑布的全景了。芙蓉镇的瀑布分为两级,被崎岖的悬崖分割成几大幅,从数十米的高空跌落而下,发出震耳欲聋地声响,犹如万马失蹄,千军扑地,气势磅礴。瀑布之上便是错落有致地吊脚楼,难怪芙蓉镇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村子”。
我们沿着小路来到瀑布近前,原来瀑布后面有一小径可以穿过。站在瀑布后面,巨大的水流从面前倾泄而下,碎玉四溅,银珠轻扬,十分震撼。瀑布跌落水面之后,腾起一片白茫茫的水雾,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仙境一般。穿过瀑布,来到瀑布的另一端,再回看,又出现别样的画面,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移步换景”吗?
快看呀!有彩虹,不知谁叫了一声。顺着瀑布看去,在阳光的照射下,在腾起的水雾中有一七彩长虹跨过水面。
七彩长虹在瀑布里若隐若现,像一顽皮的孩子。它也许是上天的馈赠,集合了世间的美丽吧:它有太阳的红,晚霞的橙色,阳光的金黄,大树的深绿,小草的嫩绿,天空的蓝,葡萄的紫。它的颜色真是太美了!
坐船离开芙蓉镇,我依依不舍,回头再看这瀑布美景,心生“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之感。
【篇八:洪崖洞】
重庆的洪崖洞是个美丽的地方。
洪崖洞位于嘉临江边的沧白路,是重庆目前唯一遗留下来的一处老山城人文景观,难怪外地的游客都想到此一览她的姿色。
洪崖洞的建筑古香古色,还没进入洪崖洞,你就可以看到有个很有名的建筑叫吊脚楼,是用钢雕做的。吊脚楼,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结构。小朋友们在铜雕上爬上爬下,把铜雕磨得闪闪发亮。进入洪崖洞,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墙。再向前走,你会听到一阵阵响亮的吆喝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打糍粑的叔叔:“快来看,快来买,小糍粑大降价啦!”引得游客争相购买,可热闹了!快看,还有很多好吃的:牛肉干、糯米团、酸辣粉……走到第4层,你会听到“哗哗”的水流从高处飞驰下来的声音。没错,那就是著名的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雅滴翠”。流水从高处飞驰下来汇入江水之中,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灯光照在瀑布上,绚丽多彩。我仿佛想到了修筑洪崖洞的劳动人民来,他们把洪崖洞筑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真是精湛的工艺啊。
洪崖洞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游完了洪崖洞,走的时候坐在车上的我还不时的回头看那华灯照耀下的洪崖洞。
【篇九:恩施印象】
北京的雨厚重,成都的雨阴郁,而恩施的雨,缠绵而细软。雨打在亲水走廊的青石板上,雨打在人行街道的幽翠梧桐和芭蕉叶上,雨打在能歌善舞的土家妹子的短衣短裙上,于是,雨带着婉转的淡淡幽香,汇流成八百里清江。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因为那雨滴经头顶含苞待放的桂花上落下来,仿佛土家妹子悠悠的歌声萦绕耳旁;而你,也宛若走进了歌堂,走进了那鼓声飘扬、歌声美妙的世界,感受那份独属于你的悠然,雨丝、桂花、梧桐、亲水走廊,这,或许是恩施民族的盛装,隐藏其后的,正是淡淡的幽香。
岭南的风湿热,塞北的风凛冽,而恩施的风和煦而清爽。风吹皱清江河的青丝罗带,风吹荡龙洞河的亭亭荷花,风吹开吊脚楼前的沙沙竹叶,于是连风也带着迷人的微笑。
漫步风中,不妨同亲切的人们一同欢笑。风雨桥上,几位老艺人拉着二胡、吹着笛子,一同怀念着过去。或许能感受到微微的风中弥漫着从某个地方飘来的淡淡茶香,寻觅着望向远方,能隐隐约约地看见淳朴的老人推着小车,叫卖着可口的油茶汤。偶尔,听不到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缺憾,但耳边充盈着随风而来的土家民歌,是否还别有一番滋味?清江、龙洞河、吊脚楼、茶香、油茶汤、民歌、风雨桥,这,或许是恩施的灵魂,但隐藏其后的,正是浓浓的民俗,串连成民族文化的长廊。
西域的凄凉,中原的沉重,而恩施的,短促而轻盈。落在土司城厚重的城墙上,落在腾龙洞宽广的洞口,落在大峡谷奇险的峻峰间,落在梭布垭石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上,落在坪坝营原始森林上,好一片林海原风光。纷纷花落于身上,落于神奇的北纬三十度的土地上,花落在历史和未来的交界线上,编织出记录着荣辱兴衰的曲线,编织出展望着美好明天的彩带。纷纷花堆积在我们的肩上,堆积在我们托起历史、承载过去的双手上。是否在警示着我们肩负的重任。土司城、腾龙洞、大峡谷、梭布垭石林、坪坝营,这,或许是恩施的骨血和脊梁,但隐藏其后的,正是恩施人承载责任和眺望未来的信心。
家在恩施,长在恩施,心在恩施,仙居恩施,留住历史的沉淀,创造未来的航标,正是每一个恩施人的心愿,我们责无旁贷!
【篇十:贵州游记】
山清水秀的贵州是许多人神往的地方,那儿群山耸立、云遮雾罩、飞瀑流泉,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这如诗如画的省份,去一览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
黄果树瀑布
曾经只在《西游记》中短短浏览了这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这个暑假我终于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还没到景区,我们就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渐渐地,那声音越来越响,如千军万马呼啸着奔腾着。终于,我们来到了这位“满身银链”的巨人脚下,抬头望去,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只见一道数百米宽的瀑布直泻而下,如同一匹匹白练悬挂在悬崖峭壁之间,有紧有密,有宽有窄;又如同一把无形的梳子将黄果树老人的银发梳成一片片,一缕缕。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两边那几股细流,它们虽然没有中间那样气势宏伟,却别有一番风味。它轻快地流泻着,如一位婀娜的少女展现着最动人的风采。瀑布飞泻而下,在岩石上激起数丈高的水花,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层轻纱笼罩着青山绿树,也笼罩着在瀑布前惊叹不已的游客。那水雾落在我脸颊上,凉丝丝,湿漉漉的,让酷日下的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好不自在!
我们顺着台阶而下,在拥挤的人流中,来到了与大瀑布仅一帘之隔的水帘洞。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个人进去,我弯下身子慢慢地往里走,只见里面湿漉漉的,彩色的灯光照在石钟乳上,显得梦幻而又神奇。只不过稍一抬头,就会撞伤额头。好不容易才走出了洞口,但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苗寨里的吊脚楼
记得三年级暑假,在美术班,照着图片画了一组破烂不堪的小竹楼。老师告诉我,这些是吊脚楼。当时我感到很不解,还有这么破的房子不?谁会想到能歌善舞的苗族人,居住在这些吊脚楼中。坐着观光车向绿树成荫的青山上眺望,上千余座吊脚楼聚在一起,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我想“千户苗寨”果然是名副其实啊!在苗寨,吊脚楼大都用木头搭成,它悬在半空中,支撑他的仅仅是弱不禁风的木柱子。质朴又有层次的褐色屋顶,更是让吊脚楼增添了几分古典的韵味。蒙蒙白雾中,吊脚楼周围仿佛仙气缭绕,像给古老的苗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大多数吊脚楼都建在半山腰。可山顶,山脚下,却也竖立着深褐色的吊脚楼,仿佛落队的孩子,让我心生起几分怜悯:他们不在人多的地方,不会孤单吗?不会寂寞吗?但这种感觉也就一笑带过吧。
夜晚,雾更浓了,观景台上眺望,只能看见那充满喜庆的大红灯笼发出的点点红色的光源,点亮了整个雾气缭绕的夜空。山腰间,五光十色的舞台上,苗人们正在载歌载舞。将这黑夜与白昼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苗人歌舞几时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