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瞿秋白的作文

【篇一:觅渡】

一个柔弱之身的白衣书生,一个慷慨就义的革命英雄,他,就是瞿秋白。

秋白的文才折服了一代人。黄埔军校,上海大学的讲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与坐无缺席的讲堂,无不衬托出他那熠熠闪光的才华。秋白热爱文学,喜爱探索知识带给他的欢乐。他一生可以浸泡在书斋里,伴着书香气息,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学。把文字间的美丽带给后人,成为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并完全远离世俗,脱离战火硝烟,兵荒马乱,不参与一切革命纷争。

尽管如此,尽管文学高于一切,尽管他会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受尽煎熬与困苦,瞿秋白仍然选择了革命。在寻觅前方路途的岔路口,将小舟驶向崎岖蜿蜒的道路。

瞿秋白以职业革命家自许。“八七会议”,他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毅然决然的吼声。可随即,被党的“左倾”狠狠地遏制住了喉,等着敌人的屠刀来砍。秋白被捕入狱。他虽为柔弱之躯,却内心纵横交错,有坦荡如砥。秋白明了了生死大义,锋利的刀架在了脖子上,寒冷刺骨也全然不惧。他已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从容。

秋白一生在觅渡,一生也没有泊在好码头。他在无尽的探寻,寻找生命的归宿,探究自己内心的本真。

觅渡,觅渡,渡何处?

【篇二: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我爱学习名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我爱欣赏名人的英雄事迹,我爱借鉴别人的长处,发扬优点……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在时间长河的洗刷下我们每个人的优点都会像钻石般愈加光彩,显现出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例外,我们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伟人瞿秋白的典故。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故事中瞿秋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富有正义感,长大后毅然走上了为党奋斗的事业。

瞿秋白天资聪颖,勤学习,善思考,在考试中遥遥领先,写出一手好字。拥有独到的见解,作文生动形象,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卷面整洁,曾多次被学校表扬,在同学们的仰慕下,他依旧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书籍,大量的充实了自己的学识,为以后当的付出奠定了基础。

瞿秋白虽然只活了36年,可这36年他对党的付出仍存在每个人的心中,永垂不朽。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品质感染着每一个人,让我们受益匪浅。瞿秋白弘扬革命精神,他的品格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后人,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我们要缅怀这位伟人—瞿秋白。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把瞿秋白作为前进的模范,好好学习,为祖国效力。广泛宣扬瞿秋白的光辉历程,努力拼搏﹑奋斗不止,成为一个刻苦学习﹑热爱祖国﹑学识渊博、坚强不屈的人。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短片我们可以知道瞿秋白的成功并非只凭一人之力,而是与志同道合的人团结一心。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眼下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的特殊时期,同学们因同舟共济,团结一心。

学习伟人瞿秋白积极向上的品质与高贵的人格,正当一个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祖国,不负党的期望,让祖国因我们而自豪,因我们而骄傲,因我们而蓬勃向上,多姿多彩。现在的你将对未来充满期望,每个人的期待中都包含着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的希翼“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让我们齐心协力,在逆境中成长,相互竞争,互助同行,在历史上添上这辉煌的一笔!

【篇三: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讲述了瞿秋白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09年9月,瞿秋白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1年2月10日,在《人民日报》刊登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中,瞿秋白名列第一位。

瞿秋白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而且从小就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一次,在乡下玩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瞿秋白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他穿。

五四运动后,瞿秋白怀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志向,投身于为新中国而奋斗的革命浪潮。1935年2月,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瞿秋白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并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最著名的当属《多余的话》,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瞿秋白在死神面前毫不畏惧,唱着《国际歌》《红军歌》从容来到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6岁。毛泽东曾为《瞿秋白文集》的出版题词:“他在革命困难的岁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

一百多年前,瞿秋白曾经在江溪小学任教,他的这段任教经历是我们这所学校的巨大精神财富,瞿秋白精神是我们学校的校魂。如今,在我们学校,有手捧书卷的瞿秋白铜像,高大恢宏的瞿秋白图书馆,设计精巧的瞿秋白文化长廊;有声情并茂的秋白故事比赛,有精彩纷呈的秋白诗歌写作,有紧张激烈的秋白知识竞赛;有秋白英雄中队的评比,有秋白式教师的争当,有秋白式少年的角逐……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们追随秋白足迹,为社会的前进、学生的成长照亮一步之路,成长为秋白式的教师;在这里,一届又一届的少先队员继承和发扬秋白的“江南燕”精神内涵,遥望理想,寻求真理,执着高飞……

合上书本,我徐徐走到瞿秋白铜像前,仰视着高大的铜像,思绪万千——秋白爷爷,你是江溪小学永远挺立的一座丰碑,是江溪小学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瞿秋白,这个伟大的名字,江小学子会永远记住,华夏儿女会永远记住。

【篇四:一份好礼】

人生离不开友谊,友谊是上苍给我们的一份好礼。霍姆斯说,名声是无味的向日葵,带着一顶华丽而俗不可耐的金冠;友谊,则是鲜的玫瑰花,褶褶瓣瓣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友谊,是一份真诚的礼物,是朋友艰难时的温暖。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因而被贬颍州。当范仲淹将去颍州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至的官员害怕朝廷以党朋之罪名安在他们头上,纷纷避而远之。而有一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以为然,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真诚待友,是难能可贵的。国学大师吴宓和陈寅恪是一对好朋友。陈寅格死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仍然冒险给陈寅格寄信。

友谊,是一份信任的礼物,是朋友坚强的后盾。大文豪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因共同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鲁迅为瞿秋白安排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写下了由瞿白秋拟写的对联“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仁视之”。

友谊是一份贵重的礼物,是朋友人生中的支持。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不惜去帮助自己的父亲经营他所厌恶的职业,当时他和马克思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几乎每天通信,在革命上互相鼓励,支持。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又担任了整理遗稿的责任,完成了战友未完的事业。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

如果说世界上除了至亲之外,还有谁是最关心,最了解自己的人,那么一定是朋友。友谊永远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如果没有了这份好礼,那么人在现实中是悲哀的,在心灵上是孤独的,在精神上是暗淡的。《庄子》一书中写到:“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一份好礼,一份友谊,足以慰藉我们的灵魂。

【篇五:学习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

一代代伟人在中国出现,一件件伟事在世间呈现,一颗颗真心在世人胸腔。当我们说到伟人、伟事,我想到的是瞿秋白。这位伟人,他也和我们一样,中国万千人海中一个出生平凡的人。但是,为什么我一直惦记着他的名字,他的传奇故事,他的一点一滴呢?

从那天下午在阶梯教室的一段不到40分钟的一个小短篇,我就懂得了,“瞿秋白”这个伟人,他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

瞿秋白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文化熏陶。但是,事情总是那么让人难以预料。那就是他与家人的永远分别。

从短片中,我认识这样一个瞿秋白:他爱学习,爱思考,肯用脑子思考东西,他同时是一个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伟人。面对敌人,他严词拒绝。面对善良的人们,他微笑对待。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他跪着也走完了……他走的是那么累,那么辛苦,那么让人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他一边不分昼夜的学习,另一边心里还承受着失去家人的痛苦。最后,他把身边的一切阻力,统统化为动力,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瞿秋白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某一年的国庆节,大家都在欢欢喜喜,过大节。但他的心中不仅不欢乐,而且充满了悲伤与愤恨。在一气之下,他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写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不是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好日子。

我还敬佩视死如归的瞿秋白。当他被国民党压入大牢时,敌人逼他说出关于密码情报的事情,他却一点也不告诉他们,并且勇敢地与敌人正面做抗争。令人伤心的是,而后,瞿秋白他就去世了,他年仅36岁啊!他的时光过得总是那么快,有多少个春夏秋冬,他就与敌人抗争了多少年。

我希望大家都能缅怀瞿秋白的光辉一生,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建立爱国主义的情怀。

这篇小小的短片对我受益深浅,以后立志要做对自己有梦想的人。我不求像瞿秋白一样伟大,但我希望我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个伟人,在我的心中慢慢的发芽了,萌发了。

【篇六:外曲内直烛照心灵】

他曾经在书里这样写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曾经是鲁迅先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挚友;他曾经说着“此地甚好”,从容就义。他也许会在中国近代史的滚滚长河中被人们遗忘,但他为了更好的明天抛洒过热血,他就是——瞿秋白。

在他的心中,他因为“历史的误会”陷入了政坛。政治上的一切让他觉得痛苦,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一个“文人”,以至于他不愿意冒充“烈士”而死。虽然这些是他的心里话,但是抹不去的是他为共产党做出的贡献。就义前,他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虽说他承认了自己的怯懦,但在这一刻,他的淡然,他的无所畏惧更宣示着——即使他的生命与世界告别了,共产党的光辉会一直照耀着中国。“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他时常感到十年、二十年不曾睡过似的疲劳,然而这一天他要告别这个世界了,终究是有留恋的,这个美丽的世界。一生的精力已耗尽,只剩下了一个躯壳。他的灵魂将会在遥远的天堂看着日新月异的神州大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将永远不忘今日的生活有瞿秋白的热血。

也许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中,有许许多多的烈士为了祖国更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但在我眼中,瞿秋白必然是一个烈士,即使他那《多余的话》受到人们的正义,即使他总说自己脱离了队伍。如果一个人,整天面临着昏暗的囚笼,还有勇气拿起笔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他,那他为什么不值得被歌颂?在死神一天一天的压迫下,他不怕《多余的话》被后人讽刺、嘲笑,他只希望更多的有用之才不被扼杀,不要步他的后尘。也许他是怯懦过,他是个“文人”,他只想过一生当个教员,他的心中没有雄心壮志。光是胸有大志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到瞿秋白这样的淡然和无畏?不惜丢失了形象——但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瞿秋白。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他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但结果受伤的都是自己。在他的一生中,他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出巨大贡献,他主持过中央,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是如此的不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带领着当时迷惘的群众。他写下《多余的话》来诠释了他的所有,他顾盼自如,从容与世界永别,那样的淡然又让人感到他是那样平凡,就如同一枚烛焰,温暖、照亮了世人的心灵。

瞿秋白就是瞿秋白,历史的瞿秋白,共产主义的瞿秋白,中国的瞿秋白。

多余的话就不说了,懂的人自会寻觅他的足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何必说。

【篇七: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应当学习所有伟人的品德,然而最让我敬仰的伟人,那非他莫属了。他年纪轻轻,便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他曾参加过中共三大,起草党纲;他曾与上海工人在一起,武装起义………他便是伟人瞿秋白。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的精神是永不改变的,那就是光荣的为祖国而死。在敌人的百般劝降阴谋中,他坚强不摧的意志力使他不畏惧敌人的恐吓,向着死神走去。当时,哪怕他只是离死神一步之遥,他也不会害怕。我记得他面临死亡的时候非但不害怕,还大声说:“此地很好!”他的一生向帝国主义分子,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欺辱的!

他之所以不害怕敌人,不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他认为为祖国而死是光荣的。面对瞿秋白这样顽强的爱国精神,那我们这些少先队员是不是应该更爱祖国呢?比起瞿秋白那么贫苦的生活,我们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是不是更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国呀!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校园里总能看到同学们扔的果皮纸屑,那样浪费资源,总有一天我们美丽的祖国会被我们自己消耗完,如果你以前是这样,那请你从现在开始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草一木,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不拖累祖国向科技发展的步伐。

是的,瞿秋白的身躯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印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也许有些人不明白一张恬静的脸,一副斯文的眼镜,一个弱不经风模样的书生能为祖国而死?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因为他有一个爱国的心!各位少年们,各位少先队员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有益的事,一起争做四好少年吧!一起为祖国添光彩!

同学们,让我们像瞿秋白一样对人民,对祖国怀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实现它吧!

热门推荐
1春暖花开
2记一次小组活动
3我与学霸的差距还有三个毛病
4文明带给我的幸福生活
5“忠”——民族魂
6写给山区朋友的一封信
7我是你怒放的笑容
8我收获了坚持
9快乐的连云港之游
10六月交响曲
11开在小寒的茶花
12简单的美
13怦然心动
14观察日记作文
15辉煌灿烂七十年
16有一种记忆值得被珍藏
17汉语的魅力
18老师不在的时候
19梧桐天堂
20给爸爸的一封信
21祖母
22他触动我的心灵
23网络之酸甜苦辣
24我的自画像
25成熟历经青春的洗礼
26健步如飞的蜗牛
27图书馆
28开学作文
29最珍贵的财富
30挤眉弄眼吃薯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