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半根的作文

【篇一:书给予了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就是它给予了我知识。

“今天作业看书三十分钟。”“啊,不要啊!”这有什么关系,看书又不是让你“看猪”,我也很喜欢看书,因为我喜欢上了《三国演义》,这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里面主要说:曹操、刘备、关羽等的故事,我们还刚刚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呢。

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三国演义》,我想起看到的内容,是赵子龙一个人单枪匹马冲出曹操的包围圈,手中还抱着一位小婴儿正是刘备的儿子。赵子龙见时间紧迫,就快速飞奔向前挥舞着长枪杀向战场,把手中的孩子紧紧护在胸前,真是赤胆忠心。一把长枪挥舞着不知多少敌人死在枪下,可是敌人的刀也不知砍了赵子龙多少下,他还是没让孩子被动半根毫毛,不过一时,赵子龙打出了一条生路,真是赵子龙出兵——回回胜。我看的是多么出神入化,不知不觉我看了一个多小时,书给予了我知识,也给予了我快乐,我还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书。

书可以给予我们知识,也可以给予我们快乐,书也是人们的朋友!

【篇二:学炒菜】

我一直很羡慕妈妈做饭的手艺,特别想跟她学上几招。

周六中午快到饭点时,妈妈突然说要教我炒西葫芦,我听了高兴极了。

妈妈先教我把西葫芦切成一片一片的,又切好了一个番茄和半根大葱,一切准备就绪。

接下来往锅里倒了一点油,打开火,油热之后放点花椒大料和大葱,煸出香味后,把切好的西葫芦和大葱倒在锅内,一边翻炒,一边加调料,接着又倒入番茄,炒了几分钟后,妈妈说:“颜色变了,可以出锅了!”关火之后,又放了点鸡精粉,再拿出一个盘子,因为我端不动锅,妈妈帮我把炒好的西葫芦拨到盘子里,让我端到餐桌上。

妈妈尝了尝说:“嗯,好吃。”我心想:我明明第一次炒菜,妈妈怎么会说好吃呢?她估计是想让我以后多多练习,炒到像她一样好吃的程度吧!所以,现在我可不能骄傲自满呀!

今天学炒西葫芦,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大热天,站在灶台边,那是真热啊,以后我得好好关爱妈妈。如果我再多学会一些菜,周六周日就不用妈妈炒菜了,让大家都来尝尝我的手艺!

【篇三:小客人】

我们家来了一位人见人讨厌,花见花枯萎,

车见车爆胎的“小客人”——蟑螂先生。

这位“小客人”长得是真——‘帅’呀:“全身乌漆墨黑,扁扁长长的身体,触角可达到半根手指头长。”

我和“小客人”‘玩’了半个小时的捉迷藏。因为这“小客人”要求比较高,所以它觉得捉迷藏太无聊,于是便去吓唬了一下妈妈。可妈妈一向胆子就非常小,这次不吓的失声尖叫起来就怪了。

我见了,便急忙与“小客人”玩起了警察抓小偷游戏,以防它再去吓唬其他人。我当警察,它当小偷。这年头,小偷可都是高IQ;高EQ;高AQ;还有高CQ啊!我刚刚刚刚刚说完规则,话音未落。小偷就已溜的无影无踪。我找呀找呀找啊找;怎么就是找不到……诶呀呀呀诶呀呀;总算找到找到了!但遗憾的是已经到了吃饭时间,我就热情的邀请“小客人”在我们家吃饭。我一头钻进厨房,过了一会儿,就端出了我们给“小客人”准备的盛宴:杀—虫—剂——。不到五分钟,“小客人”就已被这“食物”发出的“沁人心脾的香气”给迷的昏昏欲睡过去。

我的热心肠爆发了。想把“小客人”送回家去。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刻骑上自行车把“小客人”送回了家——垃圾垃圾桶。

【篇四:成长故事——半根跳绳】

在我的收藏柜里,放着半根跳绳。它本是蓝色的,可上面的灰尘却把它搞得灰扑扑的。每当我看到它,我的思绪就会回到一年级的时候。

“同学们,请多在家练习跳绳,我们的考试要1分钟60个才及格呢!”刚上一年级时,体育老师宣布说。这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什么?1分钟60个?我连1个都跳不过去呢!"

回到家里,第一次握住跳绳的我心里又紧张又兴奋。“跳不过去怎么办?”“绊倒了怎么办?”“被跳绳抽到怎么办?”……一个个的问题从心中浮现。我壮着胆子把绳一甩,两眼一闭,双腿一蹦:“咦,竟然不疼?”我心想。把眼一睁,绳子正缠在我身上呢!我费了半天工夫把绳子解开,心想:“唉,谁能学会跳绳啊!这么难!”

加紧练习几天后,我发现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恶化”了。要么就是被跳绳狠狠地抽一下,要么就被绊倒,反正就是跳不过去。我的好朋友都一口气能跳40多个了!我还是一个也跳不了!我有点气馁了,心想:“唉,估计我一辈子也学不会跳绳了呀。”可爸爸妈妈却坚持让我练习,说只要掌握好方法,多加练习,就一定能成功。我叹了口气,心想:”唉,好吧,那我再坚持坚持吧!“直到有一天——

当我又一次把绳一甩,两脚又一次跳起,在“呼”地一声后,发现绳子已经回到了身子后面。我呆了几秒,爸爸跑过来抱起了我,妈妈激动得两腿发抖,我在最初10秒内认为我是在做梦。

经过第一次的成功,我慢慢恢复了信心,越跳越多。一开始,我把双手伸得直直的,跳得高高的,结果没跳六七个,就累得满头大汗。后来经爸爸指导,我终于把身体放松下来,已经能一分钟跳60多个了!我又练习了两个多月,最终80、90、100!我突破了100个“大关”!我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跳绳的期末考试!我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二、三年级,我更加练习,终于可以跳到160多个了。“……179、180!”几个星期前的练习中,我竟然跳了180个!从1个到180个,我已经不再是倒数,而是实实在在的全班第一了!可是,“啪”的一声,这时,我那根帮我从1个到180个的跳绳断了,我把它收藏起来。

半根跳绳静静地卧在柜子中,我在它上面粘了个纸条。纸条上写着:面对挫折和困难,迎难而上才是最佳攻略。

【篇五:剁甘蔗的人】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甘蔗,吃起来没完。牙齿又不好,咬的小脸通红。母亲很是心疼,就用小刀把甘蔗剁成一粒粒的小块,我再也不用拿么费力地咬了,吃起来更舒服了,那甜甜的汁水流过舌尖,淌进心田。

母亲抹着额头上的汗珠,看着我专心地吃甘蔗,欣慰地笑着。一口气又乒乒乓乓地剁了一堆甘蔗。

“妈,你吃!”我抓了一把,放在母亲手里。母亲又把它放回我的小碗,拿起没剁的半根,狠狠的咬了一口,炫耀似的说:“瞧,我比你吃的多,吃得快呢!”

渐渐地,我长大了,买回来的甘蔗,吃起来也没有从前那样甜了。我便思索着,母亲的牙已经咬不动甘蔗了,我为何不像她当年给我剁甘蔗一样,给她剁一会甘蔗,让他狠狠的幸福一回呢?我乒乒乓乓地剁了一通,发现剁出的不好看而且汁水也流了不少,实在可惜,可脊背竟完全湿透了。

把一碗好不容易剁出的甘蔗放在母亲手里催他快尝,母亲惊喜地笑了笑,很夸张地咬了一块,“怎么样?”我凑上去。母亲点点头:“真甜!甜到我心里去了。”

母亲已人到中年,当年那个剁甘蔗的人已不知去哪儿了,当母亲老了的时候我也就长大了。我们心上都有一片甘蔗林,母亲把她拥有的那一份毫无保留的交给我,让它们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而她心里的那片土地渐渐地贫瘠了,可还是在给予着,直到给完我最后一份。

吃甘蔗的人如今变成了剁甘蔗地人,当母亲老的连一个甘蔗都咬不动时,她还会变成榨甘蔗汁的人。我这么想着,抬头却看见母亲眼睛红了。

【篇六:我和黑天鹅】

我家附近公园的人工湖里有一群黑天鹅。我每周六去学钢琴时,都会经过那里,也就是说,每个礼拜我都会见到它们。渐渐地,我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

那时公园里共有三只黑天鹅。其中有一对夫妻,那只雄天鹅长得极其强壮,他们夫妻俩的领地很大。另一只天鹅是落单的,长得稍微瘦弱些。人们更喜欢给落单的天鹅喂食,因为都很同情它。

一天,我带了一根黄瓜,准备给天鹅喂食。我看到那只落单的天鹅在附近,便迅速抽出黄瓜在它面前挥舞起来,还对它说:“天鹅,快来呀,我这儿有好东西给你吃。”天鹅好像是铁钉撞上了磁铁,立刻像艘快艇似的游了过来。我突然向左一跳,它马上跟了过来;我又突然向右一跳,它也紧紧地跟了过来。我只得投降,乖乖地把黄瓜递给了它。它高兴极了,却没料到黄瓜那么硬,只得歪着脖子拼命地咬,“咔嚓”一声,就把一大截黄瓜咬去了。它那吃相逗得我哈哈大笑,不忍心把黄瓜收走,想再让它多咬几口。没咬几下,半根黄瓜已经被它消灭了,这时我才把黄瓜拿走。可是天鹅仍然瞪着我,好像在说:“还能再给我些黄瓜吗?我还没吃饱呢!”其实,我也很无奈,因为我还要喂另外两只天鹅呢!

我与天鹅的感情与日俱增。虽然人和动物之间不能用语言交流,但是感情上是没有任何隔阂的。所以,我可以用感情跟天鹅交流,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彼此。

【篇七:蜡烛的启示】

在生活中,一件事、一个人……都会给我们启示,然而,蜡烛却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蜡烛的头上有一根“羊角辫”。生命就从那根“羊角辫”开始。看着火苗吞噬着蜡烛的身体,一颗颗犹如水滴般的蜡油紧着流下来凝固了。一转眼,火苗就吞噬了蜡烛的整个身体。于是古人就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使干,”来赞美它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写作业,家里静悄悄的,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突然,停电了,眼前一片漆黑。我凭着自己的记忆,很快找到了蜡烛,我把蜡烛点然了,眼前就变得很明亮,也很温暖,我便埋头接着写,刚写到一半,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在我耳边徘徊。我看了看已经只有半根的蜡烛,心理便浮现出一句话:蜡烛奉献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令我敬佩。

它们奉献着,它们的奉献犹如春暖花开。蜡烛,你默默奉献,不要回报,却给了其它人的温暖。

热门推荐
1时念悠悠
2那抺微笑
3向往击剑
4真没想到
5丝丝春雨
6美丽的校园一角
7不长大该多好
8我敬佩的一个人
9牵牛花
10乐在“棋”中
11告别,迎接初三学生作文
12我的妈妈作文
13我的奇思妙想
14为爱等待
15《新春贺》诗歌
16花生大战
17结构化思维
18我最敬佩的人
19学跳舞
20给垃圾找“家”
21我与书的故事
22生命
23因为亲近所以美好的
24时光匆匆
25忘不了那双眼睛
26一件事带给我的启示
27童年的回忆
28一道题
29花隐笑靥
30有爱就有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