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巨婴的作文

【篇一:《假文盲》的启示】

这是一幅让人啼笑皆非的漫画《假文盲》。

冬日的汽车站,寒风凛冽,人们正在地等待公交车。栅栏前,一块赫然醒目的“母子上车处”显示牌,依次却站着衣冠楚楚的四个大男人。有人把头缩在大衣领里装着没看见,有人戴着眼睛也视若无睹,还有人干脆眯着眼睛闭目养神。而在另一侧,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宝宝,却被四个大男堵在了“母子上车处”的栏栅外面。

年轻的母亲诧异了:这些大男人难道都是不识字文盲?其实,谁的心里都明白,他们是装糊塗的假文盲,只是想占优先上车便宜。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以夸张的手法讽刺的“假文盲”,在我们的社会中也偶尔可以见到。联想到这次全国抗疫最紧张的时候,一位从澳大利亚回国的外籍华人,不遵守居家隔离规定,天天擅自出门长跑,还不戴口罩,路上有人劝说,她却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社区管理人员上门苦口婆心做工作,她还以外籍华人自居,蛮横无理的假装糊塗,甚至傲慢说“叫你们领导来。”

还有在海外疫情严重时,留学生从海外归来,个别人非但不感激祖国的关怀,在宾馆隔离时,对配餐食物挑三拣四;连水也要喝指定牌子的矿泉水,达不到目的就大叫大嚷说“我是某国留学回来的”,无端指责精心守护的防疫人员,把自己当作小公主、大少爷、瓷娃娃一样,要人家好好伺候她们。

这些原本的中国人,应该更了解国情,感激祖国的善待,不应去故意制造麻烦。在严重的疫情面前,这些被戏称为“巨婴”的人,真像漫画里处处想搞特殊的“假文盲”,让人可笑可恨。

【篇二:儒林外史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清朝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在书中,他为我们展示了各种人物,他们身份不一致,社会地位不一,有吃祖宗饭的严贡生,有被科举考试逼疯的范进,也有不与封建社会同流合污的“四大奇人”,如才华横溢的王冕、会写诗词的裁缝荆元等。

我最敬佩书中的沈琼枝。她是一位教书人的女儿,是一个有见识、做事大胆的人。在她被骗做盐商小妾时,她不卑不亢、沉着冷静,把他家里的金银器皿、珠宝首饰等打成包裹,买通丫环,偷偷逃跑了。她逃到南京,以卖文为生。其实在封建时代,妇女在社会上是很难依靠自己立足的,但沈琼枝坚信做人贵在自强自立,她不贪恋盐商的奢华生活,大胆出逃,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

在生活中,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自尊自爱,如果依附于他人而生活,看似占了便宜,无忧无虑,却是前景堪忧。当今社会上有不少“富二代”“巨婴”,他们坦然享受着家庭的优越生活,一旦“大厦倾”,他们将何去何从。比如刘思琦,这姑娘的行为真令人无语。2017年,她作为“青春的痛点”城市主人公,参加芒果TV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的录制,她的故事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直呼“编剧编得太假”,然而她的故事却是真实的。她看上去和普通的16岁小女生差不多,很开朗很爱笑也挺喜欢打扮,但是在家人的眼中,她却是个“小恶魔”。怎么说呢,她可以用“生活不能自理”来概括,要家人喂饭、穿裤子、卷裤脚等,且花钱任性无度。

此类靠吃祖宗饭的人,未来如何靠自己的双手在社会上立足?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较好,但这自强自立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来,它会引导你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在的社会拒绝“巨婴”和“富二代”,提倡“少年强,则国强”,需要的是自强自立的青少年,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为将来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人而努力。

【篇三:漫画的启示】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我若有所悟。

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头戴博士帽架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女孩却坐在婴儿车上。父亲为她打着伞,扇着扇子,流着汗,母亲手捧饭盒用勺子挖着饭,弓着身子要女儿吃,还苦口婆心地说:“闺女,妈妈都试过了,味道还可以……”可女儿却嘟着嘴,似乎还有些不满。

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这位成年女子为何不自己吃饭却要妈妈喂,为何不自己扇扇子却要爸爸帮忙呢,又为何需要父母来服侍她呢?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巨婴”。

巨婴似乎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常态,由于父母儿时的娇惯,丧失了自理能力,也导致离开父母后就无法生活了。不只在这幅漫画里,生活中也有不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长大后都会变成这样。

可能有人说:父母把我们养成这样的呀!可是当父母喂你饭时,你可以说“不!”呀!你有能力自己吃饭,为什么要别人去喂你呢?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不但要学习优秀,还要能自理生活,如果能达到那样,那你就是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好少年!

可千万不能长成巨婴啊!

【篇四:孝作文】

“百善孝为先。”社会上愈发尔虞我诈,用利益衡量一切,人与人之间愈发缺少人情味儿。孝,没几个人做得到了。

医院里,一名男子左手拿手机,认认真真地看着,时不时笑一两声,津津有味。右手拿着一根叉子,叉着面条喂给一旁的老奶奶,也就是他的母亲。只见她坐在病床上,手挂着点滴,但额头上、鼻梁上都是面条,地上也挂着几根。

呵,多么有“孝”的一幅图呀。只见儿子一心玩手机,却毫不认真对待自己的母亲,连面条挂上母亲的脸都没看见。此刻,这位老母亲,恐怕十分失望、无奈,心中满是“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悲凉吧。

孝,乃我中华民族最看重的品格之一。但是现在呀,还有多少人拥有这种品质,《游子吟》、《慈乌夜啼》,千古以来的诗与典籍不能教育人们吗?以及,当今又有多少人只论孝迹不论心,忽略了父母之感受呢?唉……

唉,当今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忘了父母的恩情呢?父母竭尽全力仅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当今“啃老族”与“巨婴”,更是层出不穷。“问亲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好的缘分也经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子女们,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多陪陪父母吧。“孝顺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篇五: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口之家,虽小,却很温馨。

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集爸妈宠爱为一身的宝贝,奈何宠爱过多,有点比常人来得“圆润”,性格有些娇纵,脾气不算太好。

爸爸早年是一位教书先生,一身书卷气,但不了解他的,是不知道他有多“腹黑”,深知这点的,多半被坑过。普通家庭的模式通常是“严父慈母”,但我与爸爸的相处如同朋友一般,小打小闹倒是有的,羡煞旁人倒是有的。用妈妈的话来说,那就是“臭味相投”。

妈妈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形象,皮肤不算白皙,十指纤长却满是茧子,出门在外总是穿着老气的衣服,明明长得不错却不会打扮。若是世上有美貌之神,大概会捶胸顿足:“气煞我也!”

以下就是我们家的日常:

片段一

深更半夜,乃睡觉之好时机。

我被一双大手硬生生的摇醒,揉了揉蒙眬睡眼:“你干吗呀,大晚上的,让不让人睡了?”说罢,我又要钻进暖和的被窝里。

爸爸一把把我从床上捞起来:“你饿不饿?”我一巴掌把那只把我从床上捞起来的大手拍下:“不饿。”“那我饿了,起来给我煮碗面啊,要辣的。”

“……”我看着那张斯文的脸,忍住想把他揍一顿的冲动,“你为什么不叫妈妈给你煮?”爸爸一脸理所当然:“你妈睡了,不要吵她。”

我此时此刻特别想学马景涛咆哮,我也睡了,就忍心吵我?!

片段二

某年某月某日,我向妈妈撒娇:“妈,帮我洗个头呗。”沙发上玩手机的某人傲娇的哼了一声:“都几岁了,传出去也不怕别人说你是巨婴?”

一小时后,被哈士奇附身的某人如502般黏上去:“老婆,帮我洗个头呗。”

我狞笑:“来,我帮你。”阳台上不久就传来某人的杀猪叫……

片段三

某人四十多,却常日秀恩爱,仿佛心智回到了十七八岁,是那种刚有了女朋友就迫不及待炫耀的男生。

妈妈坐在沙发上,某人立即黏了过去,使劲腻歪。我见此景,不动声色的将两人分开,坐在中间,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某人秉承着“敌不动,我动”的原则,从另一边再次黏上妈妈。

我再次分开他们俩。

坐中间的妈妈扶额……

这就是我们的三口之家,吵闹是偶尔的,和谐是时时在线的。是的,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篇六:老房子】

我的童年,是在光明街那儿的老房子里度过的。

又旧又老的房子虽没有现在住的房子大,也不如新房子布置得精致美丽,更没有新房子住得舒适,但那个如今已无人问津的老房子却承载了我整个童年。

两室一厅,厕所和厨房挨着。每每冬天,风都会使尽浑身解数蹿进窗户,无情地肆虐着我们一家三口,所以一做菜或干什么的都不会开窗。迫于当时“家境贫寒”的排烟机也排不了多少风,所以每次吃饭都就着厕所里洁厕灵的味儿。现在想想,那都变成亲切的怀念了。

而到了夏天,我姥会带我去雷锋公园玩。上一次翻看小时候那本相册已经是半年前了。如果真的仔细起来看一张照片回想一下的话,估计得会用个二十分钟才能回忆完。那时候,姥姥还没剪去盘腰长发,头发也没白。那时雷锋公园的正门前还没有雷锋叔叔带着那几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小学生。姥姥会穿着一身粉衣服抱着我照相,这就是我现在这么粉色的原因了。

姥姥抱着我,身后是数米高的喷泉那个画面,我百看不厌。游山玩水,行过千里,我相信几十年过后,这仍是我心中最美的画面。

我妈也不相信她生的孩子会长这么大,便何况我妈的妈了。从老房子到新房子,从儿时的我变成“巨婴”,姥姥的衰老,不由得感叹,时光真的像一把杀猪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想念光明街老房子,更怀念我爱的、爱我的姥姥。

热门推荐
1我的朋友
2携带三宝追梦想——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3《金色的鱼钩》缩写
4蚯蚓
5一次难忘的经历
6棋如人生
7豆芽生长过程观察日记范文
8体育锻炼之计划外
9美丽的大草原
10面对爸爸的绷带我流泪了
11大力士——蚂蚁
12鼻子一酸的经历
13这就是爱
14坚持不懈
15我们班的大马虎
16元宵节
17读书小记
18读书使我陶醉
19快乐的端午节
20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读后感
21我是发明家
22叙事的作文
23“辨”出新天地
24丢了作品
25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26我的妈妈是超人
27温度
28发试卷
29暑假趣事作文
30我的中国我的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