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博里纳日的作文

【篇一:心要在焉】

心要在焉,梦之所在,心之所向,精神之宝藏。

风雨,泥泞,坎坷,人生路上充满荆棘。心要在焉,接受它,拥抱它,不经历痛苦的行走,怎能享受甘甜的成功。

梵高出生于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不愿接手家族经商的事业,也不甘留在博里纳日,向苦难的旷工传教,他已看出上帝的无情。他用画笔记录着工人们简陋的晚餐,记录着农民们收获的喜悦。他的心浸在油墨的鲜艳颜色中燃烧生命,获得解脱。同样的宫泽贤治拒绝高薪教师职业,终生贫苦,寄心写作,空灵文字,飘渺幸福。彼得梅尔,退出商界,心寄南法,享田园生活。他们的心不以物质享受为目的,而以精神高度为方向。心之所向,也许不是他人眼中的真情道路,但放弃那些重在物质,精神贫瘠的“财富“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香花,蜂蝶,美景,人生路上也充满诱惑。心不在焉,难以专注于梦想,追梦的感觉变了味道。名利,便是罪魁祸首。

一位位被尊称为白衣天使的医生故意开出高价药方,本着博爱精神在红十字会贪污民众捐款,警察局长依靠权势,玩弄庄严的法律……名利的诱惑冲晕了他们的头脑。事情败露,自食其果,法律制裁,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无辜的民众,自己的生命不再敢托付他人,自己的爱心不愿再传向远方,自己的权益不能再受到保护……社会风气如何改变,结果可想而知。

人生路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题,站在人生的路口,通往名利的一条永远风景优美,也在美丽外表下隐藏着罪恶的陷阱。而通向梦想的一条虽然坎坷,但我们会在终点找寻到无比珍贵的宝藏——心,梦想之路的终点便是心所在的地方,就算得不到物质上的财富,也足以成为精神上的富翁。

所以,当再一次站在路口时,勇敢的选择艰险的一方吧,多一次磨练就多一次蜕变,多一次跌倒,就多一块迈向成功的基石。心要在焉,梦之所在,心之所向,精神之宝藏。

【篇二:梵高传读后感】

温森特·梵高是荷兰著名的画家,其作品有《星夜》、《向日葵》等。在别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的确,他和每个人都不同,即使他的画作无休止地被外人所否定,但是在他的内心里,对于绘画的热爱一直以来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故事的开篇在伦敦,温森特爱上了一个叫乌苏拉的姑娘,那时,乌苏拉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因为她的存在,温森特的生活慢慢走向正轨。但是上天似乎有意捉弄他,在他像乌苏拉求婚时,才痛苦地得知其实乌苏拉早已和一个男人订婚了,只是乌苏拉在梵高面前隐藏了他。此时温森特的父亲又让他回阿姆斯特丹去。但温森特心中却有一个神秘的东西让他放不下直到他看到了乌苏拉的婚礼……

后来温森特去当了一名福音传教士,他的导师皮特森把他发配到了博里纳日。这一章节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博里纳日的人民几乎全天都呆在矿井里,温森特的到来让他们感到些许陌生,但是温森特对他们无微不至,他取得了博里纳日人民的信任,他拿出纸和笔想把他们辛勤劳动的画面记录下来,为此他租了一间破旧的画室,从此以后,他的绘画生涯开始了。

但是好景不长,越变越糟的身体,因为葬礼不够“隆重”又被解雇。幸好,他的弟弟提奥及时赶到来照顾他,温森特向提奥表明了他对绘画的热爱并接受了提奥的意见去埃顿与父母住在一起。

来到埃顿,温森特爱上了在阿姆斯特丹认识的表姐凯,当时她的丈夫正好过世,温森特向她表白时,她却带着孩子跑开了,并且留下了温森特耗尽一生也无法理解的话:“不,绝不!,绝不!”。

心灰意冷的温森特来到了海牙并拜他的表哥安东·毛威为自己绘画的师傅。他在许多人的帮助下努力地作画但依旧得不到肯定,但是他对绘画的热爱丝毫不减。

在阿尔,它如同一台机器般不停地作画,人们看到他那样子,都戏称他“伏热”。他在夜店认识了一个叫拉舍尔的小姑娘,她对温森特的耳朵很感兴趣,一直开玩笑说要拿他的耳朵来抵债,有一天,温森特在诸多压力的压迫下,真的将耳朵割下了。

梵高的一生中都承受着压力,但是他对生活一直都勇于面对。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有自己的依靠,他对绘画的热爱一直都是他的精神支柱。即使所有人都认为他的画太生硬,太粗犷。但他依旧坚持着他的立场。他的弟弟提奥,一直无条件支持着他。

梵高已经随着时间消失了,不过,他的精神一直封存在我们的心中。

热门推荐
1值日
2微笑面对生活
3我爱家乡的田野
4甘当配角
5这里的风景最动人
6我身边的好老师
7物虽小,勿私藏
8假如我是正义守护者
9有这样一个人
10学习给予我快乐
11校园足球赛
12我的老师
13一路风景
14雨幕中的最美
15特殊的考试
16学校是我家
17一件开心的事
18我的手机迷妈妈
19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0深沉的爱
21瞧,她就是这么酷
22家乡的小吃
23记忆深处的半截直尺
24路上洒满阳光
25词语接龙
26成长
27我爱校园
28我相信残荷也美丽
29秋游
30母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