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寒假里的一件事】
快要到我生日的那天,妈妈突然生病了!那个时候我一直在照顾着妈妈,妈妈又是感冒、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又是喊难过!在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怎么照顾妈妈,便用自己的iPad,在网上一点一点查找生病的人的这个照顾方法,在一切OK以后,照顾妈妈大作战开始!
一、生病的人先用热毛巾敷脸,把自身的温度尽量降到常温。我先打来一盆热水,把妈妈洗脸的毛巾放进去,哎呦不行!这水太烫了,妈妈碰到会烫伤的。于是我又拿来冷水中和,再把手伸进去试试温度,没错,这样就刚刚好啦!我在拿毛巾进去浸过水以后,把它做成了一块巨大的“豆腐”,把它敷在妈妈的额头上。OK,这一步完成!
二、用温度计给生病的人测量温度。“哎,我在家中找了快有三四个小时的温度计了,可是就连温度计的影子都没看到,那只温度计到底去哪里了呀?”我急切地说“我上次生病,妈妈也给我用了温度计,妈妈上次用完好像是放在…对了,在家里的医药箱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我立刻给妈妈插在嘴上。5分钟过后,我去看了看温度计的温度,呀,妈妈这么温度这么高,竟有39度。这么高,怪不得妈妈会生病。
三、生病的人要吃一些健康的食品如胡萝卜、青菜…可问题是家里哪里胡萝卜、青菜呢?有了我自己来做一碗爱心面条吧!妈妈只要吃了我的爱心面条,就肯定会立刻康复的!一、打开煤气灶放上一点油,看到冒白汽了,打上一个蛋。二、暂时关闭灶炉,倒上一些水,把锅盖盖上,再打开煤气灶,煮大约10分钟。三、打开锅盖,把面条放进去,再盖上锅盖,再煮10分钟。就可以出炉啦!我轻轻的把妈妈扶起来,一口一口的喂妈妈吃,就想妈妈在小时候喂我一样。
四、完成以上三个步骤,让生病的人睡一觉,第二天就基本好了。为妈妈吃完了面条,我又扶妈妈躺下,一直等到妈妈睡着。不知不觉,我也睡着了!
第二天
快要到我生日的那天,妈妈突然生病了!那个时候我一直在照顾着妈妈,妈妈又是感冒、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又是喊难过!在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怎么照顾妈妈,便用自己的iPad,在网上一点一点查找生病的人的这个照顾方法,在一切OK以后,照顾妈妈大作战开始!
一、生病的人先用热毛巾敷脸,把自身的温度尽量降到常温。我先打来一盆热水,把妈妈洗脸的毛巾放进去,哎呦不行!这水太烫了,妈妈碰到会烫伤的。于是我又拿来冷水中和,再把手伸进去试试温度,没错,这样就刚刚好啦!我在拿毛巾进去浸过水以后,把它做成了一块巨大的“豆腐”,把它敷在妈妈的额头上。OK,这一步完成!
二、用温度计给生病的人测量温度。“哎,我在家中找了快有三四个小时的温度计了,可是就连温度计的影子都没看到,那只温度计到底去哪里了呀?”我急切地说“我上次生病,妈妈也给我用了温度计,妈妈上次用完好像是放在…对了,在家里的医药箱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我立刻给妈妈插在嘴上。5分钟过后,我去看了看温度计的温度,呀,妈妈这么温度这么高,竟有39度。这么高,怪不得妈妈会生病。
三、生病的人要吃一些健康的食品如胡萝卜、青菜…可问题是家里哪里胡萝卜、青菜呢?有了我自己来做一碗爱心面条吧!妈妈只要吃了我的爱心面条,就肯定会立刻康复的!一、打开煤气灶放上一点油,看到冒白汽了,打上一个蛋。二、暂时关闭灶炉,倒上一些水,把锅盖盖上,再打开煤气灶,煮大约10分钟。三、打开锅盖,把面条放进去,再盖上锅盖,再煮10分钟。就可以出炉啦!我轻轻的把妈妈扶起来,一口一口的喂妈妈吃,就想妈妈在小时候喂我一样。
四、完成以上三个步骤,让生病的人睡一觉,第二天就基本好了。为妈妈吃完了面条,我又扶妈妈躺下,一直等到妈妈睡着。不知不觉,我也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我发现妈妈已经醒了,正在厨房里为我做着早餐,我一直看完妈妈为我做早餐,此时,我已是泣不成声。我冲上去抱住了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篇二:家乡的名片】
我对着我的家乡,是有一种含蓄温婉又丰沛热烈的感情的。家乡有不尽美的故事与风光,愿给你一张名片:
(一)食
我想,把名片裁成圆圆的形状。
可以是碗,可以是盘,可以是碟,可以是一口锅,可以是一把勺。
碗里可以装鸡丝的豆花,盘子可以装燃面,碟子可以打蘸白肉麻香而不辣的调料。但圆圆的,还是腾着白汽的蒸笼。家乡的人爱做粑的啦。有竹叶包的叶儿粑,有褐焦糖色的黄粑,白色松软的泡粑,有春天的清明草草粑……
诸如此类,我都吃过,有的也很是喜爱。至于为什么我家乡的人爱它,或许只是习俗罢了。但也可能是一种悠闲的生活习惯,对于生长在这片物产颇丰的土地上的人而言。
(二)樟
我想,你拿着它,便会发现它温和的触感。
在家乡,有一团一团的香樟林,在飞驰的路边,在田坎的沿上,在校园的一隅,在城郊的某条小道,散发着独特的苦而青涩的味道,会给偶然路过的人一丝惬意。雨后,便夹几缕湿漉漉的晨雾;仲夏,便掺和一点热烈的阳光;春天,发出浅红的新叶(虽然它并无秋落叶春新发之说)。
我们的香樟是最多的!我们的香樟是最好的!香樟的叶子被收集起来,卖到他处炼制精油。香樟的枝干砍下,可以做成许多器具。而香樟的灵魂成了家乡的气质,质纯,自然,芳香不散。
(三)人
我想,名片上会是怎样字迹,可能是淡淡的褐黄——肥沃的砂土的颜色,可能是奔畅如流水的字体——三江合流,哺育它。那上面,可能有古代王侯的功勋,有近代英雄的事迹,同赵一曼、郑佑之类,孩童都会铭记。
不仅仅只是这样。
从僰人的时代开始,每一位脚踏这里的砂土,用双手耕耘土地的先祖,都会位列其中罢,每一位奔走于这土地之上,为家乡的现在以至未来幸福努力的人,都会有他的名字在上面。每个人的名字就是它的名,连同着厚重的土地与宏大的江河。陌生人,我爱的名字叫宜宾。
【篇三:年味包饺子】
院子里,“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如星星般的火花,一粒粒绽迸开来;刺鼻的如浓雾般的硝烟四处弥漫。人们尽管捂着耳朵,眼里却尽是欢娱。
我家自然也放鞭炮,但若说最喜庆和隆重的,莫过于包饺子了。
每到除夕,乡里的猪肉就准时送进了厨房,只见那肉由块而条,由条而丝,最后变成一堆肉末。我的心也痒痒的,抢过菜刀,忙活起来。
才过五分钟,我就泄气了:你看,那大小不一的瘦肉堆在砧板上,既刺眼又难看;最可气的是,白花花的肥肉们扭来扭去的,“斩不断,理还乱”,急得我直冒热汗。外婆见了,连忙憋住笑,接过菜刀,重新切剁起来。一会儿,厨房里又响起了熟悉的又轻又密的刀剁砧板声。
等到肉完全剁碎了,外婆便把香菇丁、芽白末拌进去。浅红深褐淡黄,相互映衬和搭配着,一股股浓烈的香味直钻进所有人的鼻孔里,馋得我不停地吞咽口水。这时,窗外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外婆便停下来,向楼下望去,又不经意地摇了摇头,继续搅拌起来。
终于,院子里传来“滴滴滴”的汽车喇叭声,外婆眼角的鱼尾纹瞬间消散了,嘴角向上扬起,拍了拍手,麻利地解下围裙,迎了出去。
亲人们聚齐,包饺子也就正式开始了。擀皮子自然是妈妈“承包”了,只见她系上围裙,扎起袖子,左手拿起个小面团一轧,右手抄着擀面杖,围着面团边缘熟练地转着碾着,两三秒钟,一个薄薄的、均匀的圆面皮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大家于是纷纷洗手包起来:外公和爸爸包的中规中矩,一排排整齐地摆在那;我包的也不赖,一个个肚子圆鼓鼓的,好像古代的大肚将军;外婆包的自然最好了,大小一致,肚子微凸,两角翘起,既精致又好看,让人羡慕不已。
天色渐黑,大炉锅在燃气灶上“嘟嘟”地冒着白汽,外面的雪“沙沙”地落着,一家人围着桌子说笑着,格外的温馨。
或许,这就是年味吧!
【篇四: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非关辟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寒月悲笳,飘泊天涯,万里西风瀚海沙。
一纳兰容若《饮水词集》
会永远留在记忆里的!这场朔方的雪。
北方的天阴晴难测,总算是见识到了。前面还是艳阳高照。忽得,一阵劲风袭来,朔方的雪便应邀而至,洒在帐上,地上,枯草上。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目光中灿灿地生光,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朔方的雪就是朔方的雪,它不像江南那滋润美绝至极的雪,不像秦淮隐约透着青春消息的雪,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它们安静地从昏昏沉沉的天空中落下,安静地与冷夜的大地融为一体,雪花从不畏惧,独守一份只属于雪的冰清玉洁。陪伴它们的,只有一轮清冷的明月与一段悲凄的胡笳之声,即便如此朔方的雪依旧毅然落下,不为吸引人们欣赏的目光,而只为绽放自己瞬间的优雅。
其实真正喜爱雪的人,又哪里是喜爱它们的体态轻盈呢?爱的是它们“冷处偏佳,别有根芽”的气质啊!雪花只在寒冬开放,也只有寒冬才能真正懂得雪花的美。它们越是不肯低头,越是不愿做这一朵人间的富贵花,就越是义无反顾。
望着这些飞舞的精灵,我的脑中登时思绪万千,此时此刻,这些雪花已然不是谢娘口中那如柳絮般多情温柔的雪了,而是如同黄沙般夹在一起的,被西风呼啸着席卷而去的朔方的雪,虽然不知最终会落向何处,但仍奋不顾身地落下,这又是怎样的义无反顾啊l
想到这里,我伸出双手,任由这些雪花落在我的手上,化为一颗颗水滴,然后在我手心氤氲的热气中化为一缕白汽弥漫在空气中。
会永远留在记忆里的!这场朔方的雪!
【篇五:感受清晨】
它不如白天清晰明亮,它不如黑夜静若无声,他没有黄昏的凄苦伤情,它带着新一天的期盼,带着前一日的回忆。它是汤面飘香的清晨,是繁星渐隐的清晨。
仲夏清晨,天早早地就亮了。早餐店的锅碗飘盆创造新一天的美味,店铺的卷闸门被拉起,肉菜档的吆喝声逐渐放大。昨日的闷热经过一夜的沉淀,在仲夏清晨虫鸣鸟声中渐渐消逝。和着仲夏清晨的合奏曲,东方的天渐白。
深秋清晨,冷风习习,街上的路人渐渐多了,晨跑晨练的人渐渐多了,山野中的果香渐渐多了。昨日的花苞,今日开了;昨日的果子,今天香了。过冬的飞鸟渐渐飞来,秋日小城在鸟鸣果香中渐凉渐浓郁。
今日清晨,看着路灯慢慢变暗,太阳慢慢爬上山头,早晨档的锅中香气四溢冒出白汽,鸟鸣轻轻,田间的白霜渐渐消融,树梢的霜化作水缓缓滑落,池塘中的水汽上升挥发。冷冷的冬日,村庄的白墙黑瓦,萧暮萧索,犹如诗中的水墨风景。
初春清晨,冬的寒意还未消退,院中的小树却早早发了芽,庭中的小树却早早发了芽,庭中的梅花还热烈地开着,偶尔被风吹落的花瓣却在告知的离去。偶然站在树下,不小心就披上一身素白的梅花瓣。待到这花落尽,它也要长出新芽,迎接春季的到来。
风轻云淡,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缘随天外云卷云舒。
四季的清晨,渲染四季之美。四季的风,和着清晨的声音送到我耳边。路灯明灭,飞鸟来了又去,街巷中的人近了又远去,路转记录着四季变化,人来人往。
你去或留,它在那里;你来或走,它在那里。我要你静静聆听四季的清晨之歌,它有这座城最真的声音。
【篇六:冬天的】
好像只一个转身,就了。南方的冬天不太冷,冷得温婉、潮润,像温柔的女子,安静端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一笔一划勾勒的都是诗情画意。
天空苍茫,田野辽远,山寒水瘦,北风铆足了劲地游走,像调皮的孩童“呼”地从山村的这头奔到那边,欢蹦乱跳的。野草枯萎,深沉内敛。在春天夏日,它们是那样的青春勃发,到了秋冬,姿态低下来,谦逊安静地说着悄悄话,把新的希望埋在泥土里。溪水清濯,收住了叮咚的脚步,化身为镜,观照自我。水面上白汽缭绕,那是冬之晨雾正在婀娜舞蹈。在苍灰的田野上,一棵古老的乌桕树长满红叶,像是撑着一把红伞,充满喜庆。又像擎着燃烧的火把,烧红了半边天,烧得人心里也暖烘烘的。芦苇花白茫茫,随风曼妙舞蹈,这是南方的雪,青葙举着紫色的罗伞盛装出行。荒寂的农田上,干枯的稻秸歪倒在泥土上,晚稻归仓,土地酝酿着春耕的希望。一棵棵鲜嫩的艾草不畏严寒,探头探脑地从荒田的泥土里钻出来,人们纷纷挎着篮子到田里采艾草,来年做艾草春饼。
乡村人们喜晒冬。阳光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过大地儿子的脸颊,一切也变得温暖可亲。人们靠在墙根边沐着冬阳,抽着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农事家常,在人们的嘴里东拉西扯,像怎么也扯不断的线。小猫小狗慵懒地趴在地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老黄牛悠闲地待在牛棚里,像个思想者,思考着有关犁与杷的哲学,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笛声,遗落在墙角。山村上空,炊烟袅袅,飘散着米饭、葱花炒蛋、青椒炒肉片的香味。炊烟,是离家的游子最魂牵梦萦的乡愁。
山村的夜晚,像个寂静的黑洞,窗外月色晦暗,朔风渐紧,人们享受岁晚难得的余闲,于是烫一壶酒,煨一锅汤,围炉热热闹闹地说半席话。
冬天,山村水廓,像是一幅水墨画,裱在时光画框里。
【篇七:茶趣】
白汽翻滚的开水倒入杯中,茶叶先是猛然冲起,然后缓缓沉入杯底,那一片片茶叶在水中慢慢地舒展,随之一丝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扑鼻而来。我端起茶水,慢慢倒入嘴中,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漫布全身——我的兴趣是品茶。
喜欢品茶,还得从记忆中的一件事论起。
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来到爸爸的书房,看见爸爸一个人有滋有味的喝着茶,在这个连树木都被炙烤得冒气的天气,悠闲自在地坐在这里喝茶读书倒有一丝惬意。
“来吧,尝尝我刚泡的铁观音。”没等我应声,爸爸便给我递上一小杯,我胡乱地吹了吹,便一下子全倒进了嘴里。爸爸问我味道怎样,我淡然说:“没什么感觉,又烫又苦,这茶有什么好喝的,还不如喝矿泉水呢!”爸爸笑了笑,不慌不忙地一小口一小口地继续喝着他的茶,还不时地用嘴砸吧着,仿佛在品尝山珍海味。
我有些纳闷了,便说:“不就是喝茶嘛,还用的着那么慢慢地尝!”爸爸听后,放下他的茶杯,笑着对我说:“这你可说错了,茶不像水,痛快地一饮而尽只是解渴,而喝茶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品,慢慢地尝,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听完后,我恍然大悟,也学着爸爸的样子,端起杯呡一小口,真的啊!刚开始有一丝苦味,渐渐地越品越香。这清香渗透我的舌尖,漫布我的全身,暑期的燥热顿然全无,只留下一抹淡淡的清香。
那个暑假,是茶陪伴我度过了那难以忍受的酷热,我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出了茶的味道,更品出了人生的滋味。人生不正如品茶吗?囫囵吞枣的咽下去,稀里糊涂地度过一生,是尝不出什么滋味的,但只要细细地品尝,慢慢地琢磨,深深地体会,你会发现,品茶的由苦到甜,就像人生一样,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不懈的奋斗,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从那以后,我经常陪爸爸一起喝茶。从品茶中,我渐渐找到了很多乐趣,体验着品茶的快乐,感受着人生的各种滋味。
【篇八: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在人生路上,道路坎坷。是你,始终陪伴在我左右;是你,始终做我坚实的靠山;是你,始终将在坎坷中摔倒的我拉起。在重重迷雾中的大海上,你是我的一盏指明灯;在漫漫寒冬中,你是照耀我的一束冬阳。你的句句谆谆教诲,你陪我共度的片片光阴,让再寒冷的冬季也散发丝丝暖意。
还记得,你批评丢三落四的我时严厉的声音,让我学会认真仔细;还记得,在学自行车时你鼓励我跌倒重来的话语,让我学会坚持不懈,绝不向困难低头;还记得你悄然放开自行车后座的双手,让我学会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还记得,走出校门,看见你冬夜中等候我的身影,我的心情便会雀跃起来,一天繁忙学习的疲惫感一扫而光。我会吐着白汽告诉你今天学校里的趣事,对某事的见解,我引以为豪的事以及我的烦恼。这时,你会笑着说:“没关系,要继续努力啊!”你如冬阳般的微笑便印在我的脑海。
橘色的灯光洒在我们走过的路上,岁月便沉淀在我们日复一日的足迹里。你让我明白人生的常态,也使我明白坎坷是阻碍我前进的绊脚石,亦是成就我光辉未来的磨刀石。
还记得,你深冬中的背影。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你宽阔的肩膀,挺立的躯干,不快不慢而有力的步伐都在启示着我,使我明白做人的准则:敢于担当、正直无私、坚定从容、干脆利落。
岁月变迁,你的身影却越来越伟岸。
后来,我鼓起勇气参加了演讲。但当我站在台上,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时,我拿着稿子的手不可抑制的颤抖了起来。害怕与恐惧,一如多年前那个不敢走夜路的孩子。有一瞬间,我空白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你温暖的冬阳般的笑容,仿佛在说“加油,孩子!”于是我坚定地张开了口,迈出第一步。
在面对失败的自我怀疑时,我便会想到你那句“不要妄自菲薄”的鼓励的话语,自行车后座放开的宽大手掌,以及冬夜守候的身影。为了那再寒冷的冬季中也留存的暖意,所以我才有毅力重新站起,所以才有勇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所以才有志向再次扬帆起航。
所以,在看见你头上如小草般冒出的银丝时,才会如此愧疚与心痛。
羽翼未丰,人已老去。
所以,为了那份再寒冷的冬季也有的暖意,时间啊,请慢一点,待我长大成参天大树,为你留下一片荫蔽。
【篇九:端午的鸭蛋仿写】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出羊。包头的羊更是有名。羊多,个也大。包头人也善于做羊肉。包头的羊肉于是出了名。虽然我不在包头生活,但小时候曾在那里住过一个多月,对包头的羊肉比较了解。包头的羊肉佳肴很多。稍美,羊杂碎,莜面,我偏偏对烤羊腿情有独钟。我也不喜欢把包头烤羊腿挂在嘴边,让人觉得好像人家那地方就出烤羊腿似的!不过,所食羊腿多矣,但和包头的完全不能相比!别的地方的羊腿,我实在瞧不上!烤羊腿也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菜,我知道后便觉尤为亲切。
包头烤羊腿的特点是肉鲜而入味。羊腿肉细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入口如嚼干柴。入味之深尤为别处所不及。烤羊腿的吃法,就是用刀切下一小块,不用蘸料,直接送入嘴中。烤羊腿发出滋滋的响声,一滴热油顺着饱满的肉的纹路慢慢往下流。刀尖刚碰到外皮,嗞——便被烫得产生一股白汽。包头的烤羊腿外焦里嫩的,光是闻闻都让人心醉。外皮的焦香直入鼻腔,内层的鲜香渗入味蕾。我在郑州吃的烤羊腿,里外都是一个味儿,这叫什么烤羊腿呢!
夏夜,我们兴致勃勃地去吃烤羊腿。那里的羊腿都是现杀现烤的。羊腿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切面有光泽的,肉色红而均匀。这是新鲜的。二要挑肉质紧致的,指压后的凹陷立即就能复原的。别说羊腿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健壮,有的样子瘦小。挑好了,叉在烤杆上,架在烧烤架上便开始烤了。先吃着别的,烤羊腿烤半天,什么时候馋的不行了,就拿刀割熟的一小块儿下来,吃了。边烤边加着佐料,慢慢入味,不加孜然粉也可以。
大人们吃羊肉是很细致的。小心翼翼割下方方正正的一块儿,蘸着椒盐辣酱,变得更加入味,嫩滑,焦酥,鲜咸。再细细品尝,慢慢回味。我们小孩子就不一样了,性急,急了巴慌地随意切一块烤羊腿,顾不得烫就往嘴里塞。羊肉的鲜美一瞬间都在嘴里翻滚起来舞蹈起来,美味的口感直达舌苔尖端,满嘴的肉香!一嚼忘了所有不快,二嚼仿佛在天上飘,三嚼如同羽化飞升!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呢?没有什么能比在这里大快朵颐包头烤羊腿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