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案头的作文

【篇一:爱的传递】

成长的沙滩上,布满爱的足迹……

我想,谁都渴望爱的光顾。但稍不留神,它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长大后,渐渐触摸到了爱的容颜,感受到了它的厚重。

爱,是纷繁多彩的。爱是父亲严厉的目光,爱是慈母甜蜜的唠叨,爱是老师善意的批评,爱是同学递过来的橡皮,爱是朋友击掌的赞许……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它不分时间,不论地点。

爱,有时淡如水,有时又重如山。一杯热茶,一副手套,一张信笺是爱;呕心沥血的奉献,倾囊相助的慷慨,舍生忘死的英勇更是爱……

多少人用不同的方式去传递爱的语言……

父母陪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大半路程,有一天,我们成人了,他们青丝成雪,步履蹒跚;

老师们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案头灯下,有一天,我们成材了,他们斜阳独立,背影依稀;

朋友们今天和我一起欢笑流泪,有一天,我在天涯一端,他们在更远的海角,遥遥相望……

爱,是要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爱国,爱家,爱所有人。爱是权利,爱更是义务。得人滴水之恩,要有涌泉相报的胸怀。爱是生生不息的圣火,让我们做无私的传递者。这样,校园里,社会,到处流动着美丽的和谐,无论走到哪,生活都是如此温暖、惬意,世界的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干净、可爱。

朋友,别吝惜自己的情感,敞开心胸,爱的海洋需要你这股纯净的清流!卸下伪装,爱的天空需要你这朵无瑕的白云!

【篇二:仙人掌】

那张仙人掌的照片,是它刚栽下不久时拍的,小小的茎片,立在一个小巧的花盆里,亭亭玉立的样子,画面很清新。

现在这仙人掌还在,却是今非昔比,和照片里的形象大相径庭了。

眼前这仙人掌,长大了许多,粗壮的茎撑满整个花盆,小小的花盆似乎承受不住它的重量。

记忆中的它,还是很小的,只有一片根茎。那时它的刺还不叫人害怕,不过装装样子罢了。我把它放在案头,对它的关照也不过是闲时给它浇点水罢了。

一天一天过去,它变得面目可憎起来,刺也越来越长,尖利得很,疯狂伸出盆外的茎张牙舞爪的。我总避开它,因为怕它的刺。

后来它被搬到了阳台的角落里,见它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有一段日子我几乎忘记了,很久没有看它,也没有浇水,心想它没人照料肯定枯萎死了。偶然一次无意间瞥见了阳台角落里的仙人掌,让我诧异的是,它非但没有枯死,反而比以前更加茂盛了。

从这之后才知道,仙人掌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构造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为了储存水分,将叶子化为刺,减少蒸发,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存活;它把自己的茎变得粗壮,以贮存足够的营养,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仙人掌是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即使身处险境,它也不会放弃自己。它看起来似乎已经老了,但在老茎上却绽放出新芽,它用坚持不懈的精神重新筑起青春。

以后,我见它再不觉得可憎了,反而因它而感动。仙人掌不像其它植物,靠华美的外形和艳丽的色彩博得人们的关注,它是以内在的顽强和不懈的坚持不让人看轻。

我一直保存着那张仙人掌的照片,作为欣赏它的纪念。

【篇三:香痕】

我的案头,一直有三部书。

一部《宋词选》,两部《唐诗选》。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旧式线装书,一色的繁体竖排,纸已泛黄。镌花绿封上都钤着一方小小的朱印,被漫漫年月磨得边缘朦胧。

那是三十三年前,十八岁的父亲落下的印。十八岁的我刻不出那么古拙的印来衬这三部书,可我留下了另一种形式的印记,更准确的说,是它们在我心里留下的印痕。

那痕,是书页的香气。

香得悠远,又香得分明;香得醇厚,又香得轻灵,。俯在书里深嗅,满颊满鬓都是散不去的香,有种独特的持久力。

唐诗的香是燃在佛前的檀香,自盛世红尘中升腾而起,又自有一番辽远宏大的超脱气魄。我闻得到李白乘醉狂书后满纸淋漓的墨香,那究竟是什么好酒,抵得五花马、千金裘,销得太白万古的悲愁?白鹿在青崖间轻盈奔跑,身上沾的露一定是清清甜甜的吧。跑,跑,跑,一直到了沧海边。谪仙已经解去缆绳,迎着带有咸味的海风要去日月之滨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么壮丽,多么豪迈!

而相比唐诗,宋词的味道略有些涩,却像嗅一盏龙井氤氲而出的香气,清雅醇厚,余味悠长。苏子瞻打马走过短溪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我生在五月初五,对艾草温暖好闻的香气也是极为熟悉的。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我未曾闻过烧煮蚕茧的味道,只猜想或许如桑叶般清香。啊,东坡又冒雨去了超然台——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我们的太守大人是闻到了春水还是春花呢?也许是百姓安稳生活里的烟火气息吧。宋词不只有绮丽,更多的字里行间,是对社稷人民的热爱,对祖国苍生的忠贞。

我嗅着旧书的香,嗅着它们所承载着的文化的香。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持久的力量,令其得以在千年时光中传承下来,弥散出陈酿的醉人浓香。那香在我心中刻下了痕,每深嗅一口,痕就鲜明一分。那些在传统文化中永垂不朽的灵魂也是有自己独特气息的,或如高洁之梅,或如淡泊之菊,或如清逸之荷,或如孤傲之兰。因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持久力,这些灵魂获得了精神上的永生。

可是如今的书嗅不到香气了。随便翻开哪本书,我能闻到的都只有劣质油墨与封胶混合的刺鼻腥味。还有多少十八岁的少年案头摆着诗词文言?他们的抽屉塞满了恋爱穿越小说和时尚娱乐杂志,附和着要进入“读图时代”,二十块钱一本的流行读物看了又扔,没地方放无价的传统文化。这些所谓“现代文学”充斥的是廉价情感和色情暴力,宣扬着低级唯利的价值观,浅薄至极,没有一丁点持久力,只是“快餐”,只是“泡沫”,它们在人的心上留不下痕,只会割伤天真无知的心,让心灵扭曲变形。

刘禹锡的《浪淘沙》中曾有二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拥有持久力的文化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淘洗。爱国爱民的情怀,壮志凌云的雄心,文化亦是精神。走进传统文化,就是走进了一片丰碑组成的辽阔碑林,其中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承。不仅我们需要有持久力的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有持久力,其自身方能持久不息。

余光中的《逍遥游》写道:“曾几何时,五陵少年竟亦洗碟子,端菜盘,背负摩天大楼沉重的阴影。而那些长安的丽人,不去长堤,便深陷书城之中,将自己的青春编进洋装书的目录。”这个浮尘时代太过纷杂,本应是五陵少年与长安丽人的心都被蒙住,嗅不到传统文化那缕持久的香。

漂洋过海的诗人如今夜夜翘首望故乡的月,守望着一峡之隔那已被守望千年的炎黄神魂。是时候了,古旧的黄帛青书已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少年,要以自己的力量继续守护九州大地悠悠千年的传统文化!

所以别再等待,此刻就去寻吧!

寻你错过的长安月洛阳花,寻你未见的塞上风疆场沙,直至寻到你心中有了一抹香痕,便用一生时光延续它。

【篇四:离别】

金秋9月我们进入了中学,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然而回头望去还是不得不想起曾经的伙伴,曾经的朋友她们给我的一生美好。

镜头一

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同学们已经开始购买花花绿绿的同学录了。由自己转交给同学们,大家无不感慨万千,一起6年马上要分别了,又有谁会如此绝情,没有一点留恋呢?看着那一张张可爱或酷炫或清新的纸,每个人无不畅所欲言,为小学的同学们留下自己最真实的话语,最诚恳的留言,字迹有的方方正正,一丝不苟,有的亲立体绣笔走龙蛇,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把它当做任务当做负担,这都是一幅幅童年的画卷,充满了不舍的情怀。

镜头二

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作文也是离别,这可是触动了所有人的心弦,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玩耍,甚至一起被罚站,一起被留下来训话。但是却只换来一张毕业证,一份试卷,一张照片,所以这篇作文翩翩美丽动人,惊天动地,笔至之处,泪洒案头。当然,无论多么不舍也无法换回过去的青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镜头三

考试结束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班,班主任早已恭候多时,他总结了这6年大家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还说我们从幼稚的孩童成长到坚强的少年他有多么高兴。看着我们一步步成长,他是多么欣慰,我哭了,我们全班人都哭了,班里放下了熟悉的下课铃,可我们还在像往常一样迫不及待的跑去走廊玩吗?还能在上课铃响起时惊慌失措的回来吗?还能在刚放学要和要好的伙伴一起回去吗?这一切好像是一个遥远的梦。

镜头四

现在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以前的朋友一定会聊几句,然后不舍得在家长的催促下回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有这份美好的回忆已经够了,我现在又有了很多新朋友,但离别好像又在不远处等我们的到来。

【篇五:掬弯溪月养案头】

带着对生活的烦闷,我来到外婆家。

在一座圆圆的小山的山坡上,外婆就地取材,红石铺地,红石砌墙,红瓦盖顶。远远望去,小屋就像佛祖额头上的红珠。

门前矮矮的竹篱上爬满了紫色红色的牵牛花,右窗前一株夹竹桃长得任性:片片绿叶、灼灼红花顶着房檐。窄窄的红石甬路直通门前的溪边,屋后是葱郁的竹林。

夏日的清晨,我被四周脆亮的蝉声唤起。外婆捧了一捧小米站在院子里,山雀、椋鸟、画眉等围着外婆刺棱棱地飞着,叽叽喳喳地叫着,有的落在外婆头上,有的站在外婆肩上,有的在外婆手上抢食。外婆被岁月揉皱的脸笑得像绽放的野山菊。喂完鸟,又用竹筒一勺一勺的舀水浇夹竹桃,宛若一个母亲哺育她的孩子。我看着枝枝杈杈的枝条,“外婆,为什么不剪一剪枝呢?”“随它的性吧。”时光淘尽了人世的沧桑,给她留下一脸的淡泊宁静。

午后我们往竹林深处挖笋。后山的竹林莽莽苍苍,坦坦荡荡。初春的小笋已长成“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的模样,无数茂密的竹子牵一下衣摆又钩了钩手臂。外婆说,竹林中藏着“宝物”。原来,当地夏季也有竹笋钻出。这种竹笋绿中透紫,紫中带绿,尖尖的脑袋上顶着一撮刚翻出的泥土。外婆告诉我,铁锹铲得浅了,只能挖个笋尖;铲得深了,可能伤着笋根;要悠着劲挖,才能做好。在一片片青翠的背景下,嫩绿的草丛几乎淹没了脚踝,我们有时用手拨开草丛找寻,有时用脚探寻,顺带着采了些蕨菜蘑菇等。前面的路忽然间越来越开阔,繁杂的竹叶逐渐都退到身后去。拨开几簇竹叶,竹林已经到了尽头。

在日光缓慢退潮的天空里,红橙的色光交相辉映,一两簇发亮的闲云,映入我的眼帘。这时外婆披一襟霞光,靛蓝染出的壮族衣衫像是裁一块蓝天做成的,与竹林融为一体,我定定地看得入迷。

当晚霞铺满餐桌时,一盘雪丝般油焖笋,一盘翠绿的凉拌蕨菜,一盘鲜亮的螺蛳粉,让我平生第一次品味出天然的味道,只是“欲辨已忘言”!

夜里,山风把蛙声捎到枕边。她沿着清风流动的方向,沿着水草间的缝隙,在草芽拔节、花苞绽放的瞬间来了;她沐浴着月光,轻一声,重一声,拨动着我生命的琴弦,到身旁来了。我披衣而起,乘着月光寻这天籁之音去。

竹篱边,蝉在白天先用有力的前爪在薄薄的洞顶上悄悄划一条细缝,窥探外面的世界,而后在夜色的掩护下,爬出洞口,爬上篱笆,蜕去外壳,舒展开嫩嫩的翅膀,在夜风里参悟生命的境界。夹竹桃花上缀满了明月,夜露洗净了明花,明月洗净了我的目光。

伫立溪边,明月浮空,静影沉璧。在率性的蛙声中,溪月坦然地枕着清流;调皮的夜风弄皱了她梦的裙裾,她也淡然地把它抚平。我突然读懂了外婆溪月般的一生:一个人只要内心坦然和谐,就能笑看风云、从容面对一切峥嵘!

热门推荐
1你的乡愁
2重庆磁器口一览
3成长中的烦恼
4无私的爱
5书是我的最爱
6可爱的家乡——凤岗
7糊涂的大明
8小时候的我作文
9擀秋果
10下辈子还做您学生
11小叶子旅行记
12写春联
13的作文
14守望
15试卷发下来了
16多彩的夏日
17油渍渍的爱
18惊喜
19人生的滋味
20我的小伙伴
21我爱我家
22鼻涕虫
23我敬佩的一个人
24珍惜时间议论文
25感悟汉语
26难忘的笑声
27一件小事
28第一次独自在家
29软枣猕猴桃自述
30我身边的好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