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磨的作文

【篇一:豆腐心】

我如黄豆,她是磨盘,耐心研磨,再研磨……

——题记

热辣辣的太阳高挂天空,风儿好像故意隐匿了踪迹,一丝一毫都感受不到。漫长又炎热的暑假,无所事事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心血来潮想去挣点零花钱,于是提出要跟母亲进厂找点事做做。

“你确定?你要是能够坚持得了三天我付你加倍工钱!”母亲的刀子嘴让我顿时好受伤。

“我不会让你看扁的!”

得到了母亲的同意,我便雀跃地跟着她去工厂。

这是一个服装厂,厂子的规模比较小,一进去就感受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厂内没有空调,只有几台大风扇不知疲倦地摇头晃脑,可是厂内的炎热显然没有因为风扇的卖力而减退半分。

母亲的工作是在衣服上缝制装饰品,我和母亲协商好了,我负责把装饰用的珠子一粒粒地穿进针线里面,交给母亲,她再负责把穿好的珠子缝制到衣服上面。分工之后,我很得意,这可比背书解题简单多了。

第一次帮工干活,我跃跃欲试,热情高涨。我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打好结,细心地把珠子穿进线里。不一会儿,我就穿好了几条珠子。我洋洋得意,捅了捅母亲,把我的劳动成果递过去,想说:看吧,这就是实力!

母亲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她只是抬头望了我一眼,淡淡地说:“这只是开始。”

听到这话,不免有点儿失落。也不奇怪,母亲什么时候表扬过我了,她的字典里似乎就从没有那些词,算了。然而,越到后面,我发现我的耐心越来越少了。厂内的温度好像会发酵一样,越来越高。我烦躁起来,做来做去,就这几个步骤,一点都不有趣。母亲好像发觉了我的不耐烦,她停下了手中的活儿:“逞强了吧!坐不住了吧!谁说不会被看扁的,勉强干完上午吧!”

我心里的那股劲儿好像被激起了,不服气地朝她嚷嚷:“太热而已!谁说干不下去了,我要证明给你看!”

母亲没有答话,不动声色地递过来她的大水壶,又低头继续她的工作,好像那才是她的全部。

我咕咚咕咚地灌了半壶水,感觉心静下来了,手中的活也快起来了。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瞥见母亲嘴角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中午放工,和母亲走出厂子,迎面来了一辆卖豆腐花的小三轮,叫卖得欢,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勾动了。望了望母亲,她点了点头,但嘴上依然毫不客气:“好吃懒做!去吧,用你的工钱可以换一碗!我不吃甜。”

一羹又一羹,豆腐花香气醇厚又甜得恰到好处,我吧唧着嘴,心满意足。蓦然发现,站在旁边等着我的母亲,居然笑盈盈地。我突然懂了:呵,我母亲的豆腐心……

【篇二:美好的相遇】

砚台,一方端正儒雅,涵藏了多少文人墨客轻吟的诗句,承载了千年历史风华的记忆。“非人磨墨墨磨人”,那一次相遇我真切地体会到,何谓墨磨人心。

路边一家墨香四溢的小店里,一个老奶奶端坐在桌旁,认真地磨墨。金黄的阳光流动在她的满头银丝里,跳跃在小小的墨锭上,流转到那一方古朴的砚台上。我安静地走到她身边,她缓缓停下手中的墨锭,微笑着随手拉过一把木椅让我坐下。一种奇妙的感觉飘逸在身边,没有其他店里推销的嘈杂声,没有平日生活的压力,就这么恬静的氛围。

她在磨墨,我在看。

美好的气息随晕开的墨香一起氤氲着。她食指放在墨锭顶上,其他四指扶稳锭身,手臂放平,一圈一圈地来回打转。一边转,她一边喃喃着:“这磨墨,不能像研墨那样求快,慢慢来,有耐心,墨才会细腻。”我静静地听着,看着她缓而有力地磨着。那块墨锭,则慢慢地化开,缕缕墨丝溶在水中,扩散开来,像是随风飘舞的云烟,又像是池塘里泛起的涟漪。她磨着,每一个动作都伴有淡淡的墨香。

须臾,清水不够了。她小心地拿起旁边一个砚滴,轻按上面的一个小孔,微微倾倒出几滴清水,慢慢地,等它们吸收着浓浓的墨汁。她则沉心静坐,继续磨着那浓郁的墨汁。我也静下心来,尽情地感受着这一丝特别的幸福,一切尘世的喧嚣嘈杂似潮水一般散去,世界只剩下我和她、那块小小的墨锭、那方砚台。

她累了,便停下。“你来试试。”她淡然地说。我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接过墨锭,学着她的样子,在墨水上来回转着。“慢一点,否则会起泡沫。”她说着,轻轻推着我的手,带着我一圈一圈地研磨。我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墨锭的韵律,看到了磨沿着砚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在这缓缓的墨香里,我的心像是沉入了那渲染开来的墨圈中,一种安然的感觉温柔地融进了情愫,缓缓流淌……

一块墨锭被磨去些许,一段迤逦的时光悄悄徜徉而过。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我与磨墨第一次相遇,还邂逅了一位看淡了盈利、只是耐心地研磨着时光的老人,当然还有一颗经过了研磨的内心。

有时候我们为了尽快见到成效,总是急功近利地加快步伐去完成,可那些只是敷衍了事的,往往很快就会被淡忘在记忆中。所谓“慢工出细活”,有些事物是需要静下心来去耐心研究,才能有细致周全的计划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磨墨就在于慢。慢慢地研磨,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倾注感情,过一段像墨落砚台荡云烟的恬淡生活。

【篇三:不一样的精彩】

静谧的石头小院,弥漫着阵阵浆香,唤醒了院中的世界。小小世界,一方生气,蕴藏着不一样的精彩……

“哈——”打着哈欠,我从睡梦中悠悠转醒,朝阳已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撒在地方。一夜好梦。我下了床,披上衣,走出门,一眼便看见了奶奶。奶奶正在为家人们磨豆浆,小小的石磨,一盆泡好的黄豆,一口锅,便是奶奶手中的主角。即便现在有便捷的豆浆机,可奶奶还是喜欢用这种古老的方式研磨豆浆。“这样磨出的豆浆才香!”奶奶是这样说的。

黄豆上方飘散着热气,奶奶头上已沁出汗珠,她一手握着磨柄,不停地推动着石磨,时不时地添入一些黄豆。在石磨的碾压下,乳白澄净的浆水从磨沿的缝隙中汩汩涌出,顺着石磨旁的凹槽,汇集到槽口,缓缓流入锅中,发出滴答的脆响。

我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接过奶奶握在手中的磨柄,说道:“让我来吧!奶奶你休息一会儿!”奶奶并未阻止我,笑着抹去额上的汗水,默许着我的好奇。

别看石磨小巧,可推动起来却十分费劲,不一会犯,我的手臂便酸痛不已,奶奶看出了我的吃力,正要接过麻柄,我倔强地说:“不行,这种累活怎么能让你来干呢?”说罢,我咬紧牙关,转动石磨。

时间不停地流逝,不知不觉,我忘却了手臂的不适,忘却了心中的浮躁,我耐下心来,细细研磨着每一粒黄豆。黄豆的清香越加浓郁,令人沉醉。小院中,只剩下,那抹挥之不去的浆香和淡淡的温馨。

我似乎明白了奶奶为何坚持手工磨浆,磨石浆时,还在磨心,研磨耐心,心静了,便可以将爱与希望融入到豆浆中,每一粒黄豆都充分感受奶奶的期盼,在耐心研磨中散发出亲情的香味,那,是豆子精彩的一生,它的灵魂。

迎接着朝阳,家人们喝下了我亲手磨的豆浆,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豆已成浆,这是属于黄豆的精彩,带上豆浆中的关爱与希望,我,也要去创造自己不一样的精彩!

【篇四: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介绍国宝级文物的书——《国家宝藏》。里面收录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共27件珍贵文物,这些宝贝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是我们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了。

《千里江山图》卷是王希孟十八岁时画的,是他传世的唯一作品,这幅画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这绚丽的色彩和雄伟的山川充分表达了王希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除了画卷本身的珍贵令我惊叹之外,两位艺术大师对这幅作品的敬业精神也令我敬佩不已。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老师,为了研究这幅画卷到底是怎么画成的,花费了四年时间,找回了失传的绘画技法,最终复制了《千里江山图》(局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绘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老先生,为了再现画卷上那些鲜艳的色彩,经常到深山老林里采取各种矿石,把它们捣碎成粉,再加水研磨。这一重复单调的工序每天要研磨八小时,持续20天,这样磨出来的颜料才能达到画家的要求,才能做到千年不退色。

两位大师在各自的领域已经算是佼佼者了,但是他们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要求完美的严谨态度真是令我钦佩。想想我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都不够,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旁边督促;碰到难题就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这种学习态度如果不尽快改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吃大亏的。新的学期,我就上五年级了,五年级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学习的难度和深度都会大幅增加,我要向这两位艺术大师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执着向前的精神,学习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

热门推荐
1春节
2夕阳下,美好的遇见
3严格的爱
4美丽的玫瑰花
5心怦怦直跳
6书香校园
7给父母做一顿饭
8妈妈的唠叨作文
9都是拖拉惹的祸
10第一次当服务员的感受
11校园一角——“智泉”池
12我的语文老师
13回味
14傲娇老爸
15蒙汉情深何忍别
16我迷上了春风
17一滴水的奇妙之旅童话作文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二十年后回故乡
20挥洒个性
21你还好吗
22感动的泪水
23说勇敢
24爱在雨天
25交通安全,时刻牢记
26小蚂蚁历险记
27大鹏美丽乡村一日游
28我的绿色梦想
29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30有一种美丽叫坚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