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咚咚的作文

【篇一:巧制咚咚喹】

这段时间我吹咚咚喹上瘾了,在学校吹,放学了吹,即使是和奶奶去后山挖几个新鲜的土豆我也满山坡的吹。

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吹,还经常将树上的叶子摘下来吹,可以吹出几种鸟的叫声。我笑奶奶是吹牛大王,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居然会是深藏不露的人,怎么会埋没这么多年?我非缠着奶奶吹给我听听。

奶奶随手从茶树上摘了几片叶子,放在嘴里,抿住嘴唇,鼓足腮帮,果真吹出了声,有点像鸟叫的感觉:“鬼贵阳、鬼贵阳……”

随后,奶奶指着我们家的一大片小麦对我说:“去,摘一根小麦来。”我不解地问奶奶:“您不是说小麦还要半个多月才可以收割吗?”奶奶开心地说:“我给你用小麦做一个咚咚喹。”我简直不敢相信奶奶讲的话。

奶奶取了一个小麦的节子,从口袋里掏出小刀就开始做起咚咚喹来,她做的方法和竹子做咚咚喹的方法一样,只是免去了将竹子一侧削平这一环节,当然也没有在麦子已有的三个孔的背面打孔,奶奶说用麦子做咚咚喹可以不用下面的孔。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瞧,我奶奶用麦子杆做的咚咚喹吹出的歌是那般的有滋味。

【篇二:我收获了知识】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看书那个入迷的劲儿啊,你可别不信现在我就举个例子。

暑假里爸妈都不在家,弟弟也上学去了,我的疯狂读书计划开始实施了。我从书柜里挑出最喜欢看的书,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还有《西游记》,《湖北寻宝记》《王尔德童话》,《格林童话》,《小王子》等等。刚翻开书本,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我变成了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在知识的花丛中汲取营养。不一会儿一本书看完了我又拿起另一本书。一翻开,我就津津有味地投入进去。看《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我和马小跳还有毛超成了死党,调皮捣蛋又善良可爱,过了个快乐有趣的童年。看《西游记》,我和孙悟空一起上天入地,智斗妖魔鬼怪,为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而感动;看《寻宝记》系列,我感受到伟大祖国的风土人情,地大物博;看《小王子》我为小王子和玫瑰花的爱而唏嘘;还有《格林童话》里美丽的公主,邪恶的巫婆,善良的灰姑娘,带我走进奇妙的世界,使我身临其境,和他们一起难过,一起开心。

看了一本又一本,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一直安静的肚子发出了抗议。别闹别闹,没看见我在看书呢,可是肚子还不依不饶地咕咕叫着。哎,没办法,我只好放下书本,吃了一碗鸡蛋挂面,也算休息休息眼睛吧。吃完午饭,我又继续看书。书中的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如甘甜的泉水叮叮咚咚一路流淌,浇灌着我心中那颗小小的幼苗。“咚咚咚”我通过猫眼望去,爸爸妈妈已经站在门口了。我正准备开门,突然想起来什么,扭头望去房子里简直像发生过一场世界大战。书本横七竖八地躺在桌子上,椅子上,床上,地上,简直乱得没法看。完了,爸妈回来一看,肯定会大发雷霆的。爸爸拿着“金箍棒”,妈妈则瞪着眼睛看着我。我老妈的“瞪眼大法”可是远近闻名的。妈妈的眼睛就想B超探头一样,可以把我的五脏六腑照的一清二楚。让我没想到的是妈妈进来的时候先是一愣,然后笑着对我说:“你这么喜欢看书,我们不批评你,但你可要把书本都整理好哦!”我乖巧地点了点头,赶紧把书收拾好。这一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我爱看书,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记得保护眼睛啊!

【篇三: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写一段话】

学习了《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我们对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声音进行了仿写。快来一起聆听这些奇妙的声音吧!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炒菜时滋滋滋,切菜时咚咚咚,洗碗时哗啦啦,甚至榨汁机也来凑热闹,发出呜呜的声音,各种声音合奏出一首美妙的歌曲,其实厨房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声音,只要你仔细聆听,就一定能听见这样的声音。(陈雅雯)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里面有架子鼓音乐家,勺子乐队,电磁炉伴唱等等。音乐厅的乐器和歌手们老爱演奏了,从早到晚,不停歇。他们演奏的时候是这样的,菜刀歌手喜欢用他的菜板乐器发出砰砰的声音,筷笼和筷子那声音就更奇妙了,框框框,真有趣了,当然厨房音乐厅远不止这些音乐。 (李宇阳)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藏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当菜籽油倒入锅中,开大火,锅里就会发出滋滋的声音;如果把一团带着水的青菜倒入锅中,就会发出“啪”的一声;万一放的是干玉米再加一点糖,盖上锅盖的话,不一会儿你就能听到像爆竹爆炸的声音。不一样的食物,放在锅里就有不一样的声音。 (徐宇涵)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水龙头拧开的时候,自来水哗啦啦地唱着歌,铲子是打击乐器的音乐家,炒菜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抽油烟机发出呼呼的声音就像是给他们伴奏,洗碗的时候就像一群孩子里在澡堂里洗澡,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厨房里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切菜的时候,咚咚咚就像在打鼓,这声音让厨房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精彩。(严可馨)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每当做饭的时候,这里会演奏音乐。青菜啪啪呼唤锅铲,锅铲咚咚迎来盘子,盘子滋滋热闹无比,从一首快乐的小乐曲演奏到热闹非凡的大交响曲。厨房里的乐器少得的可怜,但能演奏出这样的音乐,全靠乐器的坚硬,铁做的锅,铁做的铲子,这样的乐器能不坚硬吗?(尹屹轩)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里面的,厨具像歌手一样,每当中午他们就会唱歌。不同的厨具有不一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就是不一样的乐曲,菜刀在菜板上发出砰砰的响声,锅铲铲锅的时候发出刺耳的声音,水龙头放水时发出哗哗的声音……就这样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王菱悦)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切菜的时候,蹦蹦蹦,这是厨师们常听见的音乐,炒菜的时候,啪啪啪,这是我们常听见的音乐。这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还有比如说洗菜的时候刷刷刷,这也是我们再熟悉不了的声音了,如果有油的话,锅里就会滋滋的响,你说这不是一个音乐厅吗? (卢培轩)

厨房是一个小小的音乐厅。切菜的时候,咔哧咔哧;锅是黑乎乎的大鼓,每当妈妈炒菜的时候,铲子敲打着铁锅,像一首欢快的乐曲;吃饭的时候,妹妹用筷子敲打着瓷碗,叮叮咚咚。厨房里轻快的声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这声音真好听,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左雅涵)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当食用油倒进锅里的时候,噼里啪啦,好像在说:“我才是歌手!”青菜倒进去的时候,他和食用油合在一起,那声音好像在两个人在合唱。水倒进锅里,过一会儿水开了,里面咕噜咕噜的响,好像在打大鼓,水和热气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才是歌手!”这场音乐会永远也没有结束的时候。(陈梓萧)

牛,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它天天坐在草地上唱歌,牧草地上所有的动物都跟着它的节奏唱起了歌,这时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开始了。他们好像在唱:小鸟唧唧飞向蓝天,小羊咩咩走向牧场,小牛哞哞走向草地,野狼嗷嗷奔向森林,从一首温柔的鸟叫,唱到了凶猛的狼嚎。(胡鑫洋)

【篇四:我的咚咚喹创新行动】

咚咚喹都是用竹子做得,可我为什么不可以突破条条框框的思维能力,用笔筒也做一个能吹的咚咚喹呢?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田媛媛,没想到她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找来笔筒、小刀,像竹子材料那样削出一个一个的小眼来,可进行得并不顺利,在细小的还没有完全木质化的竹子上削孔很容易,而这笔筒是塑料的,怎么办呢?

可以用火烧呀!可是用火可能让整个笔筒烧掉。怎么才能代替呢?哦,我们今天不是学了传递热的知识了吗?铁是传热的冠军,可以用铁丝来呀。

想干就干,首先,我们用钳子夹住铁丝放在火炉上烧烤,看见铁丝被烧红了,立马取下来用铁丝头往笔筒上一烙,再迅速取出,呵,果然是个好办法,刚好插进了一个平平整整的洞,按照同样的方法我接连又开了两个洞。

要不要割舌头呢?我们选择割一个舌头试试看,于是就用滚烫的铁丝一割,不仅舌头没割好,还毁了一个咚咚喹。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接着又做一个,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割舌头,因为笔筒两端都是空心的,应该可以想笛子那样吹,可做了几次都失败了。

我们并没有被失败所吓倒,因为大发明家爱迪生制作电灯时做了上千次实验,花了多年的时间才发明电灯,更何况我们这些学生呢?

【篇五:“咚咚”声牵动我的情思】

观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夫人闻万物皆有所察所感,或叹于叶落秋至,或感于天各一方……我的情思偏偏为母亲摇着碗搅拌盐粒苹果时的“咚咚”声所牵动。

冬风颤颤,大幅度摇动着窗棂,发出“咔咔”的声响,极为猛烈,偶有调皮的风儿钻入玻璃窗间的缝隙,把我扎了个透心凉。我正在书桌前静静分析着数学连续退步的原因,沉思着。

忽然,“咚咚——咚咚——”几串不和谐的声响搅乱了静谧,我的思绪被打断了,欲回头看个究竟,才晓书房的门已敞开,母亲端着一碗苹果伫立在那儿,切好的苹果黄灿灿的,十分暖人,十分令人心安。

“妈——”我正欲呼唤。

“别急,女儿。来,先吃几块苹果休憩一会儿”。母亲先是以极快的速度掩上房门,又搬了把椅子坐在我的右边,脸上漾出了大大的笑容,手中却是不停歇地舀了几块苹果,送到我嘴边。

“这——”我迟疑了少许,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下了勺子中的苹果块。苹果甜丝丝的,令人心生一种安宁与甜蜜,却带了些许咸味,很是能勾起人的食欲,在甜得腻人的苹果味中夹杂了一种别样的味道,十分均匀,一缕淡淡的却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思,平淡却蕴味深长的——母爱!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心。

“妈,为什么苹果会咸呢……”我有些许疑惑。

“傻孩子,苹果本身没有咸味,咸味当然来自放了盐啦,加了盐,这样苹果不会变黑,而且口感更好,营养不会流失”。原来‘咚咚’声是苹果搅拌盐时摇动碗所发出的声音呀。妈妈仔细地端详我,眼角带着笑,似在端详着一件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分析试卷时不宁的心绪也因这“咚咚”声散尽了,窗外的风扎了进来,已不再透心凉,却是一股股融融暖意,一种伴随着搅拌盐粒的“咚咚”声所产生的细腻如丝而温暖如春的感觉。

“咚咚——咚咚——”这久违的旋律再次在我耳畔回响,在屋中荡漾,宁吾之心,逐吾之倦,又牵动我的情思。

【篇六:我有属于我的光芒】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我也有属于我的光芒。

在舞台上用歌声征服全场,我的光芒就是那独特的嗓音。

有一天,晚餐时间风刮得很大,我们合唱团的鲁迅小学举办了“英语歌唱节”的活动。我们班有我、小丁、阿芳出场。到了楼下看见好多班级都来观看表演,我很紧张,生怕失误,引起观众的冷嘲热讽,也不知道他们心里是什么感觉,我一直在给自己打气。

“咚咚,咚咚”

“五(一)班、五(二)班,”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终于到了五(六)班该我们上场了。

掌声响起。

我的心灵“脉动”回来了。处于中间的间奏时,我大呼一口气,将歌曲推送至高潮部分。

随着歌声的结束,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响起,而那心率慢慢地下降……

【篇七:咚咚喹的礼服】

“咚咚咚……”是谁敲我家的门呢?打开门一看,哦,原来是朴实、大方、可爱的咚咚喹呀。

我问:“咚咚喹,你找我有事吗?”

咚咚喹微笑着说:“你好,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你能把我打扮得更漂亮吗?明天我要去国外演出。”

“咚咚喹你为我们土家族争光,为我们国家争光,装扮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找来了皮筋、细绳子,刚打扮完工,看一看,觉得不够出彩,不足以代表我们土家族隆重登场。走在路上,看见鲜花,我想:不如用花瓣来装饰,可又觉得不靠谱,因为花瓣会枯萎。做作业的时候,我又想:能不能用彩纸来装扮呢?可能与别人的设计相同,咚咚喹的装饰如果不大胆创新怎么能一举夺魁呢?吃晚饭的时候,我设想可否用五谷来衬托它的内涵,可是都被我一一否定了。

我的目光聚焦在我们家的中国结上,对呀,何不用中国结,用福袋来装扮咚咚喹呢?说干就干,我将这些装饰品系在咚咚喹的副眼上,摇一摇,飘逸又有动感;吹一吹,声音悦耳动听;看一看,漂亮大方上档次,还很有我们土家族的韵味,有我们的中国风呢。

哈哈,咚咚喹的礼服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篇八:吃自助餐】

今天妈妈说:“如果你把我们买的资料写完了的话,就带你去吃自助餐。”“噢耶,可以去吃自助餐啦!”我欢呼着。

终于在上午我写完作业,中午午睡时候,妈妈对我说:“我带弟弟去体检,马上回来。”我说:“好吧。”时间如流水,一会就到了,“咚咚,咚咚。”妈妈来了。“妈妈来了。”我边走过去开门边说。妈妈把门一关对我说:“快点去换鞋子,我们去吃自助餐!”“知道了。”我说。

在路途中弟弟居然睡着了,一路上我们就在议论弟弟为什么会睡着。

终于我来到了自助餐店,“哇!”这里的食物真是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我拿来薯条和甜甜圈,还有鸡块往嘴里塞。桌子上有牛排还有水晶小笼包、鸡蛋、布丁、爆米花等等都是我的最爱。“嘻嘻,嘻嘻”不好有人在偷笑,大家为什么都看着我。

哦,原来我的嘴上有白色的“胡子”。

我和姐姐来到蛋糕前,姐姐对我说:“你要不要吃?”我说:“那你呢?”“我不想吃。”姐姐说,“我也不吃”我说。

我拿起杯子去搞奶茶,“咕噜,咕噜”一声喝完了。“啊!”吃饱喝足,可以去“散散步”。

过了一会儿,大家也吃完了。我走的时候,也不忘记拿一杯奶茶,一路上我们在车上睡着了。哎,真的是吃完就睡觉呀!

【篇九:我装扮的咚咚喹】

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给咚咚喹化化妆。

欣喜若狂的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从老师那里讨来宝藏般珍贵的咚咚喹,回到家里,忘记了看电视,不想吃饭,一直思考着该怎么装饰咚咚喹:把咚咚喹贴上“翅膀”?把咚咚喹画成唱戏的“大花脸”?还是把咚咚喹系上五彩的丝巾?怎么才能让咚咚喹既漂亮又不影响操作?

说干就干,我要做一个七彩咚咚喹。我拿出珍藏多年的五彩透明胶,先用透明胶把咚咚喹的舌头封住,然后在舌头的下部,把粉色、蓝色、橘黄色、红色、紫色各自排列缠绕在没有小孔的地方,不多一会儿,原来单调的咚咚喹就变成一位美丽的“彩虹仙子”了。

觉得不够尽善尽美的我接着又拿出了水彩笔,在咚咚喹的上下两端各画两颗小爱心,中间用蓝色的水彩笔画一个土家花纹,正面大功告成后,我哦把咚咚喹翻一个面,这是,这位彩虹仙子懒懒地翻了一个身,不让我画,折腾了很久,才写出1、3、5这几个音。

咚咚喹装扮就这样搞定了。

热门推荐
1生活的味道
2学游泳
3品味人生,品味经典
4漫画的启示
5家乡的路
6冬日里的村庄
7以《我》为题的作文
8教师节作文
9介绍自己的小伙伴
10感悟孤独
11我的小学时光
12国旗下的畅想
13我家的野菊花
14放烟花
15秋之韵
16挑战不可能
17燃烧的青春
18我收获了勇气
19暑假趣事
20原来我也很优秀
21《峭壁上的那抹红》诗歌
22我心中的中秋节
23一生的鞭子
24光照公平万物共享
25初一军训日记
26当我们撞上碎片化的生活
27爷爷的西瓜
28外公家的童年
29因为有你,我更坚强
30摆脱桎梏才能不断成长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